一种双层圆筒吊带及其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1781222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层圆筒吊带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筒吊带,尤其是一种用于吊装作业过程中用于保护承载芯的圆
筒吊带。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涤纶线圆筒吊带都是由四组经线、纬线、锁边线在编织机器上交替编 织而成的单层圆筒吊带(如图1所示),单层圆筒吊带1在吊装过程中,吊带与被吊装物会 发生直接摩擦,在受力的过程中吊带会被反复的摩擦,在摩擦过程中吊带的表面会起毛甚 至组织线会断裂,导致吊带因为吊带的破损、承载芯的漏出而不能使用。同时很多吊装物上 都有棱角以及锋利的边缘,在吊装过程中单层吊带很容易被棱角及锋口割伤损坏,吊带被 割伤及破损后不能有效的保护吊带里面的承载芯,导致承载芯漏出并与被吊装物摩擦,承 载芯会因为在没有护套的防护下很快的起毛、断裂并且承载芯如果长期的暴露在阳光下会 被紫外线辐射,将低了使用周期,给安全作业带来了隐患。 另外现有技术的单层圆筒吊带单薄,吊带在上颜色时,由于要在染色机上用气压 缸把吊带里的水份压掉,所以很容易被压起皱纹,然后再经过烤箱烘烤,烘烤以后,起皱纹 的地方颜色与其它地方的颜色不一样,降低了吊带的合格率。 而且传统的编织方法只能编出单层的圆筒吊带,无法编织双层圆筒吊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圆筒吊带。 —种圆筒吊带,所述圆筒吊带为双层,所述圆筒吊带为双层,内层的左边与外层的
左边通过一条讳线连接在一起,内层的右边与外层的右边通过一条讳线连接在一起,内层
与外层的其他部位相互独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圆筒吊带的编织方法。 —种编织所述的圆筒吊带的方法,包括采用纬线和八层经线组织编织,每层经线 组织穿在与织带机棕框相连的棕框片上,每一个经线组织穿一个棕框,每一个棕框由一个 花链片组合控制, 一个花链片组合包括八个花链片,八个花链片上下运动来控制棕框的运 动轨迹; 在编织过程中,每运动两个花链片,就穿插一次纬线;
在纬线穿过经线后在经线的一边形成收边;
在编织的同时采用锁边装置进行锁边。 可选的,所述控制用于编织外层的棕框的花链片组合的排列方式分别为一低七 高、四高一低三高、三低一高四低、七低一高; 所述控制用于编织里层的棕框的花链片组合的排列方式分别为三低一高一低 三高、一低三高一低一高一低一高、三低一高一低一高一低一高、一低一高一低一高三低一 高。
可选的,所述圆筒吊带外层采用3300D高强涤纶线编织。
可选的,所述圆筒吊带内层采用1670D高强涤纶线编织。
可选的,采用1100D高强涤纶线对圆筒吊带进行收边。
可选的,采用550D高强涤纶线对圆筒吊带进行锁边。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编织方法可编织出双层的圆筒吊带,比现有技术的圆筒吊带更 加耐摩、耐用、美观,增长了使用周期;并且在吊装物品时当第一层吊带被吊装物割伤破损 时,第二层防护吊带能及时有效的保护好承载芯使它不被直接摩擦损伤,同时又避免了承 载芯受紫外线的辐射,提高了圆筒吊带的安全性能,同时又增加了圆筒吊带的承载力,延长 了使用寿命;由于为双层结构,比较厚实,在染色机上上颜色时不会被气压缸压起皱纹,这 样在经过烤箱的烘烤以后,颜色就很均匀的分布在组织层上,提高了吊带的合格率。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
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圆筒吊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圆筒吊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花链片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 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圆筒吊带为双层,内层的左边与外层的左边通过一条纬线连接在 一起,内层的右边与外层的右边通过一条纬线连接在一起,内层与外层的其他部位相互独 编织上述双层圆筒吊带的方法为 采用纬线和八层经线组织编织,将每一层的经线组织穿在与织带机棕框相连的棕 框片上,每一个经线组织穿一个棕框,八个经线组织按吊带所要使用的棕框数量排列在织 带机上,每个棕框采用一个花链片组合来控制, 一个花链片组合包括八个花链片,花链片上 下运动控制棕框的运动,从而控制经线组织的运动轨迹,具体是八组花链片组合按照织 带机器上穿好吊带材料的八个棕框的顺序并列固定在织带机器的花链轮上,每组花链片对 应一个棕框,织带机器转动时花链轮和花链片也会跟着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花链片会产 生高和低的运行轨迹,棕框在花链片作用下也会产生与花链片同样运行轨迹,则与棕框相 连的棕框片也会跟着棕框一起运动,与八个棕框分别连接的经线组织进行上下运动时,由 于各自运行高、低的时间不同,经线组织就会在织带机器上形成交织面,在经线编织的过程 中,每运动两个花链片纬线就穿插辞,当纬线穿插完一组花链片循环时就会形成一个面。
本实施例中,双层圆筒吊带外层上半圆这个交织面由两组花链片组合控制,这两 组花链片组合的排列方式为七高一低、四高一低三高,如附图3中,经线组织1和经线组织 5交织成外层下半圆这个面; 外层下半圆这个交织面由两组花链片组合控制,这两组花链片组合的排列方式为三低一高四低、七低一高,如附图3中,经线组织4和经线组织8交织成外层下半圆这个 面; 内层上半圆这个交织面由两组花链片组合控制,这两组花链片组合的排列方式 为三低一高一低三高、三低一高一低一高一低一高,如附图3中,经线组织2和经线组织3 交织成内层上半圆这个面; 内层下半圆这个交织面由两组花链片组合控制,这两组花链片组合的排列方式 为一低三高一低一高一低一高、一低一高一低一高三低一高,如附图3中,经线组织6和经 线组织7交织成内层上半圆这个面。 因为这八组花链片在织带机器上是同时运行,形成这四个面的时间也会因为花链 片高低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在纬线的穿插下织成具有双层的圆筒吊带。 收边和锁边在编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在纬线从左往右穿过经线后在经线的左边
形成收边;在织带机器上有一个锁边装置,把一根要锁边用的线穿在这个锁边装置上,把锁
边装置调试到与织带机器钩针相配合的位置,当纬线从左往右运动到织带机器上的钩针位
置时,钩针会钩住讳线,同时锁边装置会把穿在装置上的线送往钩针开口里钩住形成锁边。 当然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经线组织的排序只是其中一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经线
组织的排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但是外层上半圆、外层下半圆、内层上半圆和内层下
半圆所对应的每组花链片组合中花链片的排列方式则是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方式。 可选的,圆筒吊带外层2采用3300D高强涤纶线编织。 可选的,圆筒吊带内层3采用1670D高强涤纶线编织。 可选的,圆筒吊带收边4采用1100D高强涤纶线。 可选的,圆筒吊带锁边5采用550D高强涤纶线。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 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 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 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一种圆筒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吊带为双层,内层的左边与外层的左边通过一条纬线连接在一起,内层的右边与外层的右边通过一条纬线连接在一起,内层与外层的其他部位相互独立。
2. —种编织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圆筒吊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采用纬 线和八层经线组织编织,每层经线组织穿在与织带机棕框相连的棕框片上,每一个经线组 织穿一个棕框,每一个棕框由一个花链片组合控制, 一个花链片组合包括八个花链片,八个 花链片上下运动来控制棕框的运动轨迹;在编织过程中,每运动两个花链片,就穿插一次纬线; 在纬线穿过经线后在经线的一边形成收边; 在编织的同时采用锁边装置进行锁边。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圆筒吊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用于编织外层的棕框的花链片组合的排列方式分别为一低七高、四高一低 三高、三低一高四低、七低一高;所述控制用于编织里层的棕框的花链片组合的排列方式分别为三低一高一低三高、 一低三高一低一高一低一高、三低一高一低一高一低一高、一低一高一低一高三低一高。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层圆筒吊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3300D高强 涤纶线编织圆筒吊带外层。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圆筒吊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1670D高强涤纶 线编织圆筒吊带内层。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圆筒吊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1100D高强涤纶 线对圆筒吊带进行收边。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圆筒吊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550D高强涤纶线对圆筒吊带进行锁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筒吊带及其编制方法。所述圆筒吊带为双层。所述方法包括采用纬线和八层经线组织编织,每层经线组织穿在与织带机棕框相连的棕框片上,每一个经线组织穿一个棕框,每一个棕框由一个花链片组合控制;在编织过程中,每运动两个花链片,就穿插一次纬线;在编织的同时进行收边锁边。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编织方法可编织出双层的圆筒吊带,更加耐摩、耐用、美观,提高了圆筒吊带的安全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D03D3/02GK101746666SQ201010001830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4日
发明者苏伟良, 陈健 申请人:广州建峰特纺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