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无缝圆筒织物的直行针织法和针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664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编织无缝圆筒织物的直行针织法和针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直行针织机上编织无缝圆筒织物的方法,所述的针织机包括两台织针引导床、选针器、引导所选织针移动的滑架以及导纱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实施该方法的直行针织机。
背景技术
一般直行针织机经过一些改进可织出无缝圆筒针织品,特别是由两圆筒织物缝合成单圆筒织物而形成的针织品,如一条长裤。但是,这样一些针织机不能织出具有紧密针脚的针织品用作裤料。而且由于产率低,它们的生产在经济上也不可行。圆形针织机既不能并排编织圆筒织物,也不能编织不同直径的圆筒织物,或者通过改变,例如纱线的张力、针脚的疏密等而织出与编织均匀性有关的其它织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在于,以一种能够至少部分克服上述缺点的直行针织机生产无缝圆筒织物。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首先是,提供一种在上述直行针织机上生产无缝圆筒织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最好是涉及形成两圆筒织物,然后再缝合成单圆筒织物,以便编织一条无缝长裤。
本发明的主题也包括一种实施该针织法的针织机,以及用该方法织成的长裤、短裤和紧身衣裤。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生产新产品的经济成本相当低。无缝长裤或短裤无论什么尺寸实际上尚未问世,故而任何制作也尚未公开。
应当指出,本发明针织法的其中一个优点在于,可以改变本织物的圆筒部分或其它部分的直径以便织出所需要的形状。
事实上,从以下叙述可了解到,本发明的针织法在一般直行针织机上无法进行,而需要一种全新的直行针织机,这说明只有设想出一种与一般直行针织机完全不同的新型直行针织机才能完成本发明。当然需要建立一个概念,即可以在两台针床上分别编织两种不同的织物,然后将织纱从一台针床转移到另一台针床就可以使二者缝合起来,以形成无缝圆筒织物。按这一原则,同时并排编织两圆筒织物,再通过选择使两圆筒织物分离的织针以合成单圆筒织物,应该是可行的。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详细地叙述,从而更容易理解本发明,附图当作实施例示意地表示本发明针织法的两种执行模式,以及本发明针织机的两种实施例。


图1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针织机的透视图;图2所示为沿图1的II-II线的横剖视图;图3所示为图1的侧视图;图4所示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5所示为图1的顶视图,图中只显示导纱器的转移系统;图5a所示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5b所示为图5a的透视图;图6所示为图5的正视图;图6a所示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6b所示为图6a的顶视放大图;图6c所示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7所示为图1的局部顶视图,只显示与调节圆筒织物幅宽有关的部件;图7a所示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图8所示为控制织针的滑架的局部顶视图,显示使滑架相对其驱动机构移动的装置;图9所示为第二实施例的针织机的侧视图;图10所示为沿图9的X-X线的视图;图11所示为图9的顶视图;图12所示为沿图9的XII-XII线的视图;图13所示为沿图12的XIII-XIII线的视图;
图13a所示为图13的局部放大顶视图;图14所示为图13的顶视图;图15所示为类似图14第二送纱工段的视图;图16所示为导纱器的放大图;图17所示为图16所示的导纱器改型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所示的针织机为一种包括两台针床1,2的直行针织机,这两台针床可形成两个平行面或,如图1所示,针床的平面相互间成一锐角,以使织针3在正常针织移动中不会出现交叉的现象,如图2所示。
一般认为,附图所示仅为理解本发明所需的针织机部件。故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公知以及不构成本发明一部分的这类针织机的常用部件在附图中未示出。特别是选针机构的外壳及控制固定在滑架上的织针的凸轮机构。
沿着针床1,2设置了多个滑架4。这些滑架固定在传动链或传动带5上。该传动链5形成一绕两个传动盘6转动的闭合回圈,传动盘6要安装成可分别绕两根垂直轴转动,图1显示了其中一根垂直轴7。这样,固定在传动链5上的滑架只会在一个方向前进。在本实施例中,这个方向就是箭头F所指的方向,滑架依次从针床1移到针床2,再转回来。
导轨8形成一闭合回圈,其平面与由传动链5形成的平面平行,并位于其上方。如图6a和6b的放大图所示,滑动支架9与导轨8啮合,能够沿该导轨自由滑动。一导纱器10悬挂在每个滑动支架9上。所以,导纱器10的上端设一半圆形啮合件10c,而滑动支架9包括一两端开口的纵向啮合槽9a,以便使啮合件10c相对滑动支架9的位移方向从该纵向啮合槽9a的后面滑出,再在前面滑入。
每个滑架4均具有一托座11,其水平臂11a刚好延伸到导轨8下方。该水平臂11a形成一滑杆,其中设有两根推杆上推杆12和下推杆13。推杆要安装成可以滑动,并分别用销钉12a,13a固定。推杆12和13的作用是推动滑动支架9和导纱器10沿导轨8滑动。上推杆12的端部是一倾斜部分12b,用于在转移导纱器的过程中推动导纱器滑动,下文将会详细说明。
这种针织机还包括转移件14,其用于把导纱器10从与其中一台针床1,2相关的织针3床转移到与另一台针床相关的织针3床。转移件14包括一起形成导槽16的两部分14a,14b(见图5),每部分又分别固定在悬挂件15(见图1)的臂15a,15b上。导槽16的出口端被一片状物16a封住,以弹簧16b固定,当导纱器10从其中一台针床的织针3床移到另一台针床的织针3床时,用于保持导纱器10。
导纱器10沿导杆包括一导向部分10a,其横截面呈椭圆形以利于在导槽16内滑动。该导向部分10a的顶部包括一凸起10b,用于与转移件14的上表面相接触,从而限定导纱器10的垂直位置。转移件14的上表面最好呈凸轮形,在转移时可以使导纱器10升起,以把它放在织针区外面,转移后又将导纱器放回原来的起始高度。
从图1可以看到,沿着针床1和2放置了四个转移件14。在两端部的两转移件14定向设置,使其导槽16的端部面向内,换句话说,他们是相互面对的。其余两转移件14设置在端部转移件之间,其悬挂件15固定在使其成一角度的传动件17上,下文将会对此加以说明。从图1、6及7也可以看到,每个悬挂件15分别连接到一与螺杆19啮合的调整螺母18a、18b、18c、18d,而螺杆19包括四部分19a、19b、19c、19d,相互间通过反螺距连接起来。螺杆19的一端固定在调节件20上,其最好是一步进电动机。调节件20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转移件14的间距。
调整螺母18a、18d分别带有一臂77a、77d,而调整螺母18b、18c也分别各有两臂77b、77c。
设在针床1、2两端之一的臂77a、77d各有一个凸轮21a、21b(见图1和7),其用于与推杆13的销钉13a啮合。
设在针床1、2中间位置的每一臂77b、77c均连接到两个凸轮21c、21f或21e、21d,它们分别与同一个销钉13a啮合,其目的将会在下文加以解释。
从图7a的放大图可以看到,臂77c的凸轮21d固定在臂81的端部,而臂81又与臂77c的端部铰接在一起。输送带78把固定在驱动电动机17轴上的滑轮79和固定在臂81铰销上的滑轮80连接起来。因此臂81的凸轮21d可处于两个位置,一为图7a中以点划线表示的活动位置,一为该图中以实线表示的静止位置。其它凸轮21a-21f的运作方式与凸轮21d相同。
导轨8的每一端都以高度扩大部分8a、8b端接。在每个扩大部分的入口和出口处配置了大约两个重叠凸轮22a、22b、22c、22d,以便与推杆12和13的销钉12a、13a啮合。分别设在扩大部分8a、8b入口的凸轮22a、22c的作用是使推杆12和13分开,以松开扩大部分8a、8b的中心,以便把由4个线筒中两组的线供给导纱器(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线筒均由固定在轴25上的转动筒子架24支承。
轴25通过斜齿轮传动和在针织机两端的齿轮驱动电动机的轴26连接起来,通过两条传动带27又可带动传动盘6的轴7转动,由此再带动滑架4的传动链5。每个筒子架枢轴还有一与传动带29啮合的凹槽28。传动轴30由传动带29带动,再由传动带31传到转动的导纱器32。这种配置可控制筒子架24和转动导纱器32的相对速度,这样,各种纱线就不会缠在一起。
图8所示为控制滑架4和传动链5之间相对移动的装置。为此,通过固定在滑架4的滑块33以及固定在传动链5的滑块34将滑架与传动链5连接起来。伺服电动机35用于带动与滑块34啮合的蜗杆36转动,使滑块34沿滑块33滑动。伺服电动机配置在输送路轨37上,后者与接触臂38保持滑动接触。
如果不使织针3交叉,有必要配置一些在编织过程中保持织物的保持件。图4显示了这样一些保持件39。可以看到,它们的形状好象一把梳子以便织针3和纱线通过。所有保持件39都支撑在支承杆39b上。从图4也可以看到,保持件39的部分39a分别在针床1和2的上边缘上方延伸,并逐渐变薄,这样当织针3下降到各台针床1、2的导槽时可留出空隙以形成织物的针脚。
保持件39使针脚的夹力增大,所以可编织针脚更紧密的针织物。
图16所示为导纱器10导向部分的放大图,导向部分包括一保持在两环形档块10d之间的一活动环10e。该环10e的直径基本上比导纱器10的导杆大,但比两环形档块10d的直径小,这样它可以在两档块10d之间自由活动。这种配置使导纱器10相对于纱线52的方向转动。这样,当转移件14将导纱器10从一台针床转移到另一台针床时,导纱器10旋转180°,但由于有持纱52的活动环10e,导纱器10的转动不会影响相对导纱器10转动的纱线,以致由送纱线圈的位置所限定的纱线转动方向保持不变。
以上所述的针织机的实施例如下为了清楚解释操作过程,我们以导纱器10引导纱线运动开始,参见图1,导纱器10设在转移件14的导槽16出口端,而转移件14位于针床1的右手端。导纱器10由片状物16a保持在导槽16的出口端。滑动支架9由固定在托座11上的推杆12、13推动在导轨8上移动,托座11被紧固在滑架4上,当滑动支架9直接滑到导槽16出口的上方,就会碰到导纱器10的啮合件10c,其通过片状物16a保持在导槽16的出口。啮合件10c经啮合槽9a的前面进入啮合槽9a直至停在推杆12、13上,后者推动滑动支架9在导轨8上移动。从这时开始,导纱器10随滑架4沿针床1的移动而带动纱线连续前进。
在针织运动过程中,滑架4的针织凸轮(未图标)沿着针床1方向与织针3逐根啮合,使织针上、下运动,以编织由导纱器10供给的纱线。
图1所示的针床1有四个转移件,当导纱器10移到下一转移件14的对面,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移到从右手端数起的第二转移件14时,它的导向部分10a与第二转移件的导槽16入口相碰。同时,销钉13a也碰到凸轮21d(图7),使推杆13稍稍向后退,这样,滑动支架9啮合槽9a的后端即可松开,只剩下推杆12通过倾斜部分12b与导纱器10保持接触。
因为导纱器10的导向部分10a与转移件14的导槽16啮合,因此当与导轨8啮合的滑动支架9继续顺着与针床1平行的路径移动时,导纱器10也随之改变方向。由于推杆13有一斜面13b,当导纱器10从后面脱离滑动支架9啮合槽9a时,推杆13可推动导纱器10。推杆12的斜面12b提供的推力用于将导纱器10推入转移件14的导槽16,直至停在片状物16a上,再等待另一个滑架4推动另一个滑动支架9滑动。
滑架4和滑动支架9从与转移件14啮合的导纱器10一起脱离,按箭头F所指方向沿着针床1继续移动。由滑架4带动的滑动支架9一离开针床1右手端的第二转移件14,就立即移到第三转移件14,并绕悬挂件15旋转180°,以致滑动支架9的导槽9a的路径经过转移件14的导槽16出口端,驱动在该出口端等待的导纱器10进入通道。
重复上述针织过程直到导纱器10移到第四转移件14的导槽16入口,第四转移件14在图1所示的针床1的左手端。同时,凸轮21a(见图7)用销钉13a将推杆13移开,而推杆12的斜面给导纱器10推力使其转到针床2。
之后,滑架4移到针床1的左手端(图7),这时它绕转盘6转动,由传动链5带动移到针床2。至于导轨8上的滑动支架,它接近导轨8的扩大部分8a。从该扩大部分开始,推杆12和13的销钉12a、13a遇到两个凸轮22a,使推杆12和13向外脱离闭合回圈8a,其中心即可松开,使纱线通道从转动导纱器32转到导纱器10。
一旦滑架4停止转动,销钉12a、13a就会碰到两个凸轮22b(见图7),使推杆12和13返回原来的位置,所以,当滑动支架9的啮合槽9a直接经过导槽16出口的下方时,导纱器10的啮合件10c插入该啮合槽9a,并和滑动支架9一起被推杆12和13推动沿导轨8移动。
若纱线不被切断,由针床1、2之一的一织针3移到另一台针床的织针3而恒定地以同一方向转动,则形成圆筒织物,另外,由于沿针床1和2设置了两对转移件14,所以可并排编织两圆筒织物,便于构成一条无缝长裤、短裤或紧身裤的两条裤腿。一旦裤腿织到所需长度就用一般选针器在两转移件14之间选择织针3,由于一般选针器不属于本发明的内容,故未在图上示出。
在选择上述织针的同时,用电动机17带动转移件14转动90°,使导纱器10不再与导槽16啮合,并只留针床1和2两端的转移件14仍在操作。所以,形成长裤、短裤或紧身裤裤腿的两圆筒织物可缝合成单圆筒织物,形成长裤、短裤或紧身裤的上部。同时,假定从这时开始,每条纱线以总幅宽而非半幅宽在针床上作全转动,齿轮驱动电动机M将会以半速度带动筒子架24转动。
滑架4由环状传动链5带动,假设该滑动速度保持不变,与各滑架4连在一起的伺服电动机35通过增加或降低滑架4的移动速度可实现同步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这是因为每个筒子架24有四个线筒23,其对应每幅针织裤腿的四条纱线及编织长裤上部时的八条纱线。假设要增大或减小织物的幅宽,就要改变滑架4的速度以便导纱器10移到转移件14的出口。
然而,在滑架4开始绕传动盘6转动以便在相对另一侧的针床进行编织之前,伺服电动机必须将滑架4设回零位置,也就是说,该位置相对于滑架4之间的基准间隔既没有向前也没有后退。
当选择织针3以增大或缩小圆筒织物或织物的直径时,需要改变转移件14的位置以使它们随直径的改变而改变。这由蜗杆19和步进电动机20来调整。由于蜗杆各部分19a、19b、19c、19d的螺纹是相反的,因此编织长裤的两条裤腿时,取决于蜗杆19转动的方向,确定长裤裤腿的成对转移件14一起合或离。同样,编织构成长裤上部的单圆筒织物时,针床1和2中间位置的两转移件14停止操作,同理,针床1和2两端的转移件14根据蜗杆19转动的方向进行啮合或分离。
在图17所示的一种改型中,为了防止纱线卷绕在转动的导纱器10上,当转动的导纱器10随圆筒形织物转动,从而改变其相对于转动的导纱器10和导纱器32之间部分纱线的方向时,还可采用圆筒形的导纱器10′。纱线52从导纱器10′的一管端进入,而从另一管端拉出。
所以,这种导纱器10′可改变其相对静止导纱器32的方向,纱线又不会缠绕在上面。导纱器10′的优点在于其包括两只转盘10′f和10′g,转盘10′f用于在滑架(未图标)上支承导纱器10′,而转盘10′g用于与一转移臂(未图示)啮合。
现在,将参照图9至15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所述的一些改变在前一实施例也有采用。同样,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一些机件也可用于第二实施例中。
这两个实施例的主要差别在于第二实施例的滑架40移动的方向不是水平面,而是两个垂直面,故本实施例所需要的滑架是第一实施例的两倍。另一个明显差别是供纱筒子的筒子架。
图9所示为一环状传动链41,其围绕具有水平枢轴的两个转轮42形成一闭合回圈。一第二环状传动链形成一第二平行闭合回圈,其配置在两台垂直针床43、44的另一侧,如图10具体所示。每个滑架40均通过与其中一条传动链成横向的枢轴40a而与该传动链41相连接,带动滑架转动。每个滑架也各有两个导向销40b,用于与两条导轨45接合,该两条导轨45配置在由滑架40形成的闭合回圈的两端。这样,滑架40有三个导向点,即枢轴40a和两个导向销40b,它们通过导轨45从其路径的上水平部分移至下水平部分,而当从路径的上部向下移动以及从下部向上移动时,导向点在这两种情况下的水平位置均保持不变。
在前一个实施例中,纱线从一台针床转移至另一台针床是通过转移导纱器来进行的,本实施例则不同,只转移纱线,导纱器固装在滑架上。如图13、13a和14所示,导纱器46通过一支柱47固定在滑架40上,而一管体48绕该支柱47作转动。该管体48的下端为一小齿轮49,上端为一纱固定件50,其在上端由具有四个径向切口50a的机件组成,这些径向切口与马尔特十字接头(Maltese cross)十分相似。小齿轮49与凹槽49a啮合,该凹槽49a要安装成可以在滑架40上转动。支柱47的上端有一锁紧纱线52的锁紧件51。该锁紧件51要安装成可在该支柱47上转动,在正常情况下,它紧靠在一固装在臂53a上的檔板53,而臂53a本身又固装在支柱47上。复位弹簧54使锁紧件与档板53一直紧靠在一起。
本实施例有四个转移件55(见图12、13、14和15),与第一实施例的转移件14相同,纱线可在各编织行程的端部从一台针床转移到另一台针床,一编织行程对应半幅圆筒织物。在针床中间位置的两转移件55停止操作以便编织长裤的上部。与转移件14一样,为了改变针织物的幅宽,第二实施例的转移件55也与由电动机20′、20″控制的调整螺母19′、19″啮合。
转移件55包括两条齿条56,其分别配置在两条凹槽49a的路径上。一退纱器57设置在用于锁紧纱线的锁紧件51部分的51a的路径上,退纱器57设置在纱线从导纱器46退绕出来再转移到另一台针床上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退纱器57在图13的左侧。
转移件55的机架还包括两块转移滑块58、59,每块分别有两块档板58a、59a,用于限制滑块的各自运动。两个执行件60则用于使这些滑块从一块档板滑到另一块档板,再滑回原来的位置。转移滑块58的自由端固定在一推杆58b上,后者设有一供另一滑块59通过的开口。推杆58b可由转移滑块58向上推至一挡板表面55a,该表面固定在转移件55的机架上。
图9至11所示为另一种筒子架装置,其送纱时纱线保持在同一方向转动,本实施例为顺时针(见图11),在编织长裤的裤腿时,纱线分别绕两根旋转轴转动,在编织长裤的上部时,纱线只绕单根旋转轴转动。
这种筒子架装置包括垂直筒子架61,每个垂直架各有一纱线52筒子62。所有垂直架61均支承在支承面63上,由导轨64引导向上移动。如图11所示,导轨64在一大椭圆环内形成两个小椭圆环。当编织裤腿时,用两个小椭圆环引导筒子架61移动,而当编织长裤的上部时,用大椭圆环引导筒子架61移动。
垂直架61还包括一连接件65,其安装成可在垂直槽66(见图9)内滑动。滑块67用与导槽67b啮合的导向钉67a固定,并以曲柄82来操纵,用于带动连接件65在该垂直槽66内滑动。
与导轨64一样,连接件65内端的形状做成在经过绕垂直轴72、73、74、75转动的圆轮71时可选择性地与软性传动件68、69、70(见图9、10)啮合,形成三个闭合回圈。转轴72连接到齿轮电动机76,而齿轮电动机76又与引导和带动传动链41的转轮42连接。该齿轮电动机76有可能改变转轴72的传动速度,取决于支架61是否绕导轨64的两个小椭圆回圈还是绕大椭圆回圈转动,也就是说,取决于支架61是与传动件68、69还是与传动件70啮合。
如前述实施例一样,滑架40通过一伺服电动机系统与传动链41相连接,如图8所示,因此改变传动链41的速度就可以改变滑架40的速度。
为了解释第二实施例的操作程序,我们从滑架40沿箭头F1(图12)方向移到位于达针床43、44左手端的转移件55开始。图13和14所示为该针织机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当滑架40沿箭头F1方向移到转移件55,其导纱器46供纱,当滑架40沿箭头F2方向移到转移件55,其导纱器46退纱。
导纱器46的凹槽49a沿箭头F1方向移到该转移件55时碰到齿条56,使纱固定件50沿箭头F3方向转动(见图13a)。几乎同时,纱线52的锁紧件51的部分51a(见图13、14)也碰到退纱器57,使该锁紧件51以与弹簧54的拉伸力相反的方向转动,这样,锁紧件51转动的方向就是箭头F3所指的方向(见图13a),松开径向切口50a,使纱线52退绕。
纱线一退绕出来,就被靠在档块表面55a的推杆58b推动,而转移滑块59把纱线所在的空间封闭起来,如图14中虚线所示。然后,将纱线放在可被沿箭头F2方向移动的纱固定件50卷取的位置,如图14所示。几乎同时,齿条56碰到凹槽49a,使纱线52的纱固定件50在箭头F3方向旋转90°,并由锁紧件51锁定。
当沿箭头F2方向滑动的滑架40到达在针床43、44中间位置的转移件55′时,反方向进行同样的转移操作。转移件55′与图14的转移件55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将纱线52从针床44移至针床43,滑块59′与臂59′b成90°,其转移纱线的方向是从右至左,而不是图14的推杆58b那样从左至右。其余的操作相同,可参看图14。
针床43、44右半侧编织纱线的操作是同步进行的。当长裤或紧身裤的裤腿织完,需要转到裤的上部时,针床43、44中间位置的两转移件55、55′停止操作,纱线的转移只在针床43、44两端之间进行。
筒子62在筒子架上随由滑架40驱动的导纱器46的移动而转动。当编织裤腿时,筒子62的支架61的连接件65分别与软性传动件68、69相连,并沿由导轨64形成的两个细长圆环移动。当编织裤的上部时,连接件65通过执行件67与软性传动件70相连,形成单个细长环。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每台针床都可当作一个单独部分。在另一个改进实施例(未图示)中,采用两台针床,根据直行针织机的一种已知系统,其中一台针床可相对另一台针床作横向移动。在这种针床上织完两圆筒织物之后,两台针床可合起来编织相应长裤上部的共享圆筒织物。
权利要求
1.一种在直行针织机上编织无缝圆筒织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两台引导织针(3)移动的针床(1,2,43,44)、选针器、引导所选择的织针(3)移动的滑架(4,40)以及引导纱线(52)的导纱器(10,10′),其特征在于配置针床(1,2,43,44)以致于在正常编织行程中,一台针床(1;43)的织针(3)不会与另一台针床(2;44)的织针(3)交叉,使所述滑架(4,40)沿着各针床(1,2,43,44)向单一方向移动,所述滑架(4,40)沿着各针床移动的方向彼此相反,以及将纱线(52)从一台针床(1,43)的织针(3)转移到另一台针床(2,44)的织针上,每次所述纱线(52)都会移到所选织针(3)的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每一针床(1,2,43,44)上选择两组相互面对的织针(3),每台针床上的两组织针(3)相互由未被选择的织针隔开,将纱线(52)从一台针床(1,43)转移到另一台针床(2,44),每次纱线均移到所选其中一组织针的端部,这样可并排编织两圆筒织物,当所述并排两圆筒织物织到所要求长度时,选择分隔所述两组织针的织针(3),以便将所述并排圆筒织物缝合起来,只形成单圆筒织物。
3.一种实施如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的直行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行针织机包括两台针床(1,2,43,44),其引导按规定织针路径行走的织针(3),按照所述的路径,一台针床(1,43)的织针(3)不会与另一台针床(2,44)的织针(3)交叉;选针器,其用于在每台针床上选择至少一组相邻织针(3),以使织针(3)与固定在滑架(4,40)上的传动凸轮啮合;传动件,其用于引导(6,42)和驱动(5,41)滑架滑动以使它们始终向相对于选自各台针床(1,2,43,44)的所述一组织针的一个方向移动,以及使它们从所选一组织针的端部移到同一组织针的始部或所选另一组织针的始部,以及一装置,其用于将纱线(52)在所选一组织针的端部从一台针床(1,43)的织针(3)转移到另一台针床(2,44)的织针(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所述滑架(4)的传导件(6)形成一在与所述针床(1,2)基本垂直的一平面上延伸的闭合回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所述滑架(4)的传导件(42)在两平行的垂直平面上形成两个闭合回圈。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其用于将纱线(52)在所选一组织针的端部从一台针床(1,43)的织针(3)转移到另一台针床(2,44)的织针(3),包括导纱器(10),其可移动地连接到与平行于所述针床(1,2,43,44)的部分导轨(8)啮合的滑动支架(9);以及一些部件,其用于使导纱器(10)与所述滑动支架(9)分开,并使导纱器(10)与平行于另一台针床的部分导轨(8)上的滑动支架(9)啮合。
7.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其用于将纱线(52)在所选一组织针的端部从一台针床(1,43)的织针(3)转移到另一台针床(2,44)的织针(3),包括纱(52)的固定件(50);引导纱固定件(50)的传动件(41),其形成两个平行闭合回圈,每个闭合回圈沿所述其中一台针床(43,44)的一侧回转;退纱器(57),其用于将纱线(52)从所述纱固定件(50)退出来,而所述纱固定件(50)与沿所述其中一台针床(43,44)一侧回转的所述闭合回圈啮合;转移件(55),其用于将退出的纱线(52)转移到一纱固定件(50),该纱固件(50)与沿所述另一台针床(43,44)一侧回转的所述平行闭合回圈啮合;以及一些部件(49,49a,56),其用于使所述纱线(52)与已转移到的所述纱固定件(50)啮合。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机包括将织物保持在各针床(1,2,43,44)上的保持件(39),与所述针床(1,2,43,44)的织针(3)的移动方向相反。
9.如权利要求3至6和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器(10)包括至少一圆形啮合件(10c),其直径基本上比设置在两环形档块(10d)之间的导纱器(10)的直径大,但比环形档块(10d)的直径小。
10.如权利要求2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机包括筒子(23,62)架(24,61),其沿闭合环路径在导向件(25,64)上安装;传动件(M,76,68-70),其用于在所述路径上带动筒子架与所述导纱器(10,46)作同步移动。
11.如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滑架(4,40)通过一些部件(34,35,36)与软性传动件(5,41)相连接,而这些部件可带动滑架(4,40)在与软性传动件(5,41)平行的方向移动。
12.如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器(10′)是一在两端开口的圆筒件,该圆筒用于引导纱线(52)。
13.一种长裤、短裤或紧身裤,其特征在于所述裤子是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织成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其包括两台引导织针(3)移动的针床(1,2,43,44)、选针器、引导所选织针(3)移动的滑架(4,40)以及引导纱线(52)的导纱器(10)。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针织法,其包括配置针床(1,2,43,44)以致于在正常编织行程中,一台针床(1;43)的织针(3)不会与另一台针床(2;44)的织针(3)交叉;使所述滑架(4,40)沿着各针床(1,2,43,44)向单一方向移动,所述滑架(4,40)沿着各针床移动的方向彼此相反;以及将纱线(52)从一台针床(1,43)的织针(3)转移到另一台针床(2,44)的织针上,每次所述纱线(52)都会移到所选织针(3)的端部。
文档编号D04B15/96GK1441867SQ01808424
公开日2003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23日
发明者安顿·珀西·斯皮尔门 申请人:威廉·斯蒂汶·斯皮尔门, 安顿·珀西·斯皮尔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