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吸线设备的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661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吸线设备的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纺纱站和吸线设备的纺纱机,所述多个纺纱站分别包含牵伸装置和加捻设备,所述吸线设备具有多个吸线管,所述多个吸线管分别具有在断线以后用 于吸除纱条的至少一个吸线孔,纺纱站分别分配有具有空气通道横截面的吸线孔。
背景技术
在纺纱机中,例如环锭纺纱机中,断线在纺纱过程中重复发生。也就是说,纱条在 位于牵伸装置的输送辊对和纱线筒之间的部分上被切断,从而中断纺纱过程。但是,通常不 是被独立驱动的牵伸装置继续工作,并继续将材料段供给加捻设备。于是,连续从牵伸装置 排出的纱条必须被渐次排放,从而才不会出现纺纱站的污染以及纺纱站环境中的进一步断 线。为了排放该纱条,在纺纱机上设有包含吸线管的吸线设备,吸线管通向纺纱站并 且邻近从牵伸装置排出的纤维流设置。也就是说,相应的吸线管设置在牵伸装置的输送辊 对附近并且在其排放侧上。这种设备例如描述在DE 3642820以及GB954127中。根据上述两个出版物,从牵 伸装置方向上的加捻设备来看,吸线管口位于牵伸装置的排放筒下面的排放侧上并且在纱 条之后。吸线管口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尽可能靠近纱条,但靠近程度不能由于吸线管的存在 而损害纺纱过程。EP1425449也描述了一种用于集束纺纱机的吸线管,该吸线管设置在排放筒区域 内的排放侧上,当从牵伸装置方向上的加捻设备来看,管口位于纱条之前,并且指向输送辊 对的止捻隙。今天,传统的吸除系统具有的缺点是它们在纺纱过程中持续地通过所有吸线管 吸除空气,特别是独立于断线的发生。尽管也需要吸除作用来保持纺纱站在输送辊对的区 域内不含落棉和灰尘,吸线管的吸除能力(当然设计成用于不常发生的一次断线)对于这 种清洁任务而言又具有过高的额定设计。在具有1200至1600个纺纱站的长纺纱机的情况下,过高设置的吸除能力对引起 的能量消耗有严重影响。此外,高的总吸除能力也会招致相应大尺寸的吸除组件,例如驱动 装置和风扇,同时具有相应的成本后果。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纺纱机的能量消耗又不忍受纺纱机的操作缺点,申请人设定的目标是 提出一种吸线设备(thread suck-off device),其在吸线管口的吸除能力(suck-off capacity)由相应纺纱站上发生的断线(thread break)来控制。实现该目标在于吸线孔分别分配有具有关闭部件的关闭机构,关闭部件相对于 吸线孔被可动地保持,并且关闭部件包含引导装置,在纺纱站的纺纱过程中,与作用在关闭 部件上的恢复力相反的压力作用在这些引导装置上,关闭部件被该压力保持在吸线孔上,同时减小吸线管的空气通道横截面。术语“线(thread)”在本申请中应当被理解为既指非加捻纱条(non-twisted sliver)也指加捻纱条(twisted sliver),即纱线(yarn)或粗纱(roving)。术语“纺纱” 在本申请中是指,纱线在相应的纺纱站产生,即没有断线。这独立于纺纱机的其它纺纱站的 工作状态。如果发生断线,受到影响的纺纱站因此不再纺纱。关闭部件有利地包括盖板,吸线孔能够被盖板完全或部分覆盖,因此吸线管上的吸线孔的空气通道横截面能够变化。盖板优选是片状覆盖元件,在纺纱过程中,其位于吸线 孔上并完全或至少部分覆盖或关闭吸线孔。该盖板或关闭部件优选设计成在纺纱过程中减 小吸线孔的空气通道横截面但不完全关闭它。因此,例如,在关闭部件上,尤其在盖板上或在下述引导装置和盖板之间的过渡区 域内,可以设置例如切口形式的凹口,其允许沿吸线管方向受限的空气通道。因此,盖板可 以在其上端区域或在引导装置和盖板之间的过渡区域内具有这种切口。切口例如可以是V 形设计并具有朝向端部边缘变宽的孔。但是,切口也可以具有U形或其它构型。凹口优选 居中设置。但是它也可以偏心设置。如果关闭部件包含片状一体形成部分形式的引导装置,例如裙边或舌形,如下进 一步所述,切口优选位于盖板至引导装置的过渡区域内。引导装置自身在其面向待吸除的 纱条的引导表面上具有朝向凹口的凹坑,凹坑可以恒定,也可以朝向凹口增大。因此,例如 通向切口的V形凹坑可以设置在引导表面上(也参见图1和3)。但优选凹坑是漏斗形并且 朝向切口变窄(参见图11)。此外,可以设置例如垫圈的装置,在纺纱过程中,吸线孔的盖板不完全支撑在特定 区域内或在具体的周向部分内或在整个周向上,而是相对于所述吸线孔形成另一个间隙, 空气能够通过该间隙流入吸线管。该间隙可以例如相对于盖板侧向形成或者形成在盖板之 上。这尤其保证了即使在纺纱过程中,即当没有断线时,仍然在纺纱站实现最小的吸除能 力,其足以吸除来自纺纱站的落棉和其它灰尘。此外,上述类型的空气通道孔也可以设置在吸线管自身上,特别是在围绕吸线孔 的边沿上。空气通道孔的上述变型也可以相互替代使用或相互结合使用。在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关闭部件具有密封装置,通过密封装置可以在关闭部 件的闭合状态下完全或基本气密地密封吸线管孔的下部区域。由此实现空气仅在吸线管的 上部区域中设置的孔区内被吸入,并且不会从吸线管之下吸入渗透空气。因此,进一步改善 了关闭部件的吸除效率和作用。密封装置可以是例如设置在关闭部件上,尤其是在盖板内 侧的例如边框形式的框架。边框可以是例如卷边状或凸缘状隆起。框架可以包含橡皮密封 件或由这种橡皮密封件构成。框架有利地适配吸线孔的外或内轮廓,并且可以例如是弧形 设计。框架可以仅构成a)吸线孔的下部区域,b)下部或侧向区域,或c)下部、侧向和部分 上部区域。根据变型a),仅在侧向和上部区域吸除空气;根据变型b),仅在上部区域吸除空 气;根据变型c),仅在凹口区域吸除空气。另外,密封装置,例如橡皮唇,也可以设置在吸线管自身上,例如在围绕吸线孔的 管沿处。关闭部件优选通过接头,尤其是旋转接头,可旋转地或可枢转地安装在纺纱机上,优选在吸线管上,尤其在吸线管上的一体形成部分上。盖板优选通过支撑臂连接于纺纱机。 盖板有利地通过支撑臂由铰接装置连接于纺纱机,铰接装置用于关闭部件的可旋转铰接, 尤其用于吸线管上的一体形成部分上的铰接。铰接装置例如可以是旋转接头。与管一体形 成部分可以是单体件,即吸线管与该一体形成部分例如通过注模一起形成。如果关闭部件通过旋转接头连接于吸线管,吸线管优选具有与铰接装置一体形成 的部分。这些铰接装置可以包括圆柱形凸起或榫,其接合入关闭部件的支撑臂上的孔或凹 坑中。相反,孔或凹坑也可以设置在吸线管上的与管一体形成部分上,这种情况下关闭部件 的支撑臂上的凸起接合入与管一体形成部分上的孔中。每个支撑臂也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 这种凸起以及相应的孔。取代榫,也可以设置连续的销例如金属销来连接于舌形一体形成 部分。取代旋转接头,允许关闭部件 与其盖板相对于吸线孔移动或枢转的其它设计也是 可以的。因此,关闭部件可以通过柔性尤其是弹性元件紧固于纺纱机或紧固于吸线管上的 一体形成部分。柔性元件具有反作用于引导装置上的所述压力的恢复能力。关闭部件在这 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这种元件的柔性变形而相对于吸线孔移动或枢转。柔性元件可以是关闭 部件的一体部分。弹性元件在这种情况下执行枢转元件的功能以及恢复元件的功能。因此, 例如可以设置具有挠性支撑臂的关闭部件,挠性支撑臂连接于纺纱机,尤其连接于吸线管, 并且具有柔性尤其是弹性。另外,关闭部件可以包含保持装置,其一方面用于使关闭部件可以移向和离开所 述吸线孔,而另一方面可以在关闭部件离开吸线孔预定距离时被保持装置保持并且不能通 过恢复力再进一步离开吸线孔。保持装置可以包含在吸线管或吸线管上的一体形成部分或 在纺纱机上的止挡,关闭部件,尤其是支撑臂在到达盖板和吸线孔之间的预定距离时抵靠 止挡。这防止了关闭部件以任意距离和脱控方式枢转离开吸线孔。恢复力作用在关闭部件上,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或压力减小的情况下,关闭部件 借助于恢复力移动离开吸线管,同时释放吸线孔。这种恢复力可以由作用在关闭部件上的 重力和/或由相应的恢复装置产生。恢复装置可以包括反作用于引导装置上的压力的恢复 元件,例如弹簧元件(例如螺旋弹簧、盘簧、板簧)形式或柔性元件形式的恢复元件。吸线管或吸线孔有利地设置在牵伸装置的出口(或在集束纺纱机的情况下与 集束区相连的止捻隙的下游)的输送辊对处。取决于线的引导,吸线孔可以朝向止捻隙 (twist stopgap)或者可以设置成有些向后接近底部辊。吸线孔优选倾斜,上孔边缘相对于 下孔边缘后移。引导装置构造成在纺纱过程中使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最佳地作用在关闭部件的位 置上。根据本发明的第^M,引导装置,在此也称作空气引导装置,使得所述压力通过引 导装置中的动态升力产生。升力由经过引导装置的空气流产生。为此,引导装置形成气流 表面,在纺纱过程中,吸线管吸入的空气经过气流表面,使得反作用于恢复力的动态升力在 关闭部件上产生。术语“动态升力”在此定义为以最上位的术语表示关闭部件上的各个位 置的压力势差,该势差的引起与根据伯努利定律的气流相关。该术语也因此表示恢复力不 是由重力而是由恢复元件产生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取决于关闭部件的设计,恢复力无需 作用于重力方向。引导装置优选包括在关闭部件上的例如裙边形式的片状一体形成部分。片状一体形成部分优选形成在关闭部件的上端。该一体形成部分有利地以一定角度,尤其在盖板的 上端边缘处邻接盖板。该一体形成部分优选沿纱条方向离开吸线管。片状一体形成部分具 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优选是上表面而第二表面是下表面。第一表面形成气流 表面,在纺纱过程中,空气,特别是吸线管吸入的空气流过该气流表面。没有或至多有一点 下部空气流经过第二表面,使得片状一体形成部分与关闭部件一起暴露于动态升力。这两 个表面优选定向成使得它们具有水平部分。引导装置,即上述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的片状一体形成部分,也可以由盖板自身 形成。盖板包含背离吸线管的第一外表面和面向吸线孔的第二内表面。盖板的外表面优选 定向成使得其具有水平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省略了上述类型的在盖板上的附加一体形成 部分。槽状通道优选形成在所述一体形成部分的第一表面和牵伸装置或集束设备 (condensing device)的底部辊或底部筒之间,在纺纱过程中空气沿吸线管的方向通过该 槽状通道。片状一体形成部分或盖板和底部辊或底部筒之间的空气流可以通过由于旋转底 部辊或底部筒而携带的空气产生,和/或通过吸线孔处的空气的吸除所产生。在本发明第一变型的有利改进中,关闭部件构造成,当关闭部件在纺纱过程中位 于吸线孔之上时,在关闭部件和吸线管之间形成空气通道孔,空气通道孔的横截面明显小 于吸线管的空气通道横截 面。空气通道孔的空气通道横截面有利地是吸线管的空气通道横 截面的一半大小或更小。优选地,空气通道孔的空气通道横截面是吸线管的空气通道横截 面的三分之一,尤其是四分之一,更优选为八分之一或更小。空气通道孔的尺寸优选为,在断线并且待被吸除的纱条随后变厚时,厚部被保持 在空气通道孔处。这种变厚经常发生在断线以后,行话也叫做拖纱(pull-through)、鱼雷或 爬虫,并且源自牵伸装置的牵伸区中的纤维积累。关闭部件可操作地连接于关闭机构,使得在断线以后纱条出现厚部时,通过通道 孔处的厚部的动态压力以及持续作用在关闭部件上的恢复力,关闭部件能够移动离开吸线 孔,该压力以及该恢复力的方向均与作用在关闭部件上的升力相反。这种情况下的厚部在 关闭部件上施加楔效应。这种情况下的动态压力或楔效应以及恢复力超过动态升力并且产 生开启运动,关闭部件或关闭盖板通过这种开启运动离开吸线管,同时释放吸线孔。由于吸 除横截面的扩大并由于引导装置移动离开底部辊或底部筒,引导装置的第一表面上的空气 流减少,从而动态升力减小或消失。上述设备考虑了这种现象断线以后,用于吸除纱条的空气通道横截面减小,与常 规吸线孔的横截面相比,足以用于可靠地吸除纱条。如所知道的那样,仅在必须排出拖纱时 才需要吸线孔的完整横截面。与纱条相比,这些毛虫纤维结构既大又重,因此需要用增强的 吸力并通过较大的孔横截面来从纺纱站吸除它们。在纺纱过程中断线以后或当起动纺纱机时,使关闭部件运转极其简单。为此,在进 行吸除时,关闭部件仅需要用手或借助于辅助设备在吸线管的吸线孔上枢转。在裙边或盖 板上随即产生的吸力空气流引起将关闭部件保持在吸线孔处的动态升力。与下述本发明的 第二变型相比,此处的关闭部件的激活独立于接头(piecing)操作而发生。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变型,引导装置是这样的所述压力由被引导通过引导装置的 纱条的下压力所产生。
引导装置在此形成纱条接触区域,纱条在纺纱过程中通过其接触靠压关闭部件并 且压力施加在关闭部件上。在这种情况下的纺纱过程中,通过的纱条在纺纱站与关闭部件 配合,使得关闭部件被纱条接触区域上的纱条所施加的支承压力保持在吸线孔上,同时减 小空气通道横截面。这种情况下的关闭部件可操作地连接于关闭机构,使得在断线以及在 纱条接触区域上的支承压力消失的情况下,由于作用在关闭部件上的恢复力而使关闭部件 移动离开吸线孔,同时增大空气通道横截面。在断线以及纱条张力或纱条引起的支承压力消失的情况下,特别是由于重力作用或者恢复元件的恢复力作用,关闭部件移动离开吸线孔。在本发明的改进中,关闭部件包含纱条接触区域以及盖板,关闭部件和纱条接触 区域在纺纱站中设计并设置成,使得关闭部件上的线的支承力指向用于打开吸线管的盖板 的运动方向或枢转方向。引导装置优选具有纱条引导边缘,纱条在纺纱过程中抵靠该纱条引导边缘以施加 支承压力,支承压力具有的效果是关闭部件被保持为使得其盖板在吸线孔上。纱条引导边 缘优选水平地设计。在本发明的改进中,可以相对于纱条引导边缘分别侧向设置斜边,为了 在发生接头以后将盖板定位在吸线管上,斜边相对于纱条引导边缘倾斜,使得纱条可以通 过该斜面被侧向弓I导在纱条弓I导边缘上。纱条引导区域,尤其是纱条引导边缘,可以由对经过的线所引起的磨损高度耐磨 的材料形成。这种材料无需与形成关闭部件的基体的材料一致。因此,纱条接触区域可以 由金属部件,尤其是金属线形成,其被集成入塑料制成的关闭部件。但是,纱条引导区域也可以不同地设计。纱条引导区域形成纱条支承点是非常重 要的,其可操作地连接于关闭部件,使得关闭部件或盖板移向吸线孔并且通过作用在纱条 引导区域上的纱条张力保持在吸线孔上。弓I导装置特别优选包括裙边或舌形式的片状一体形成部分,其一体形成在关闭部 件上,尤其形成在盖板上,并以一定角度从后者突出。一体形成部分的尺寸和定向基本取决 于纺纱站的几何形状。一体形成部分可以例如由盖板的上闭合边沿的延续部分直接形成。 一体形成部分可以在纱条方向上突出于关闭部件。一体形成部分包含朝向纱条的纱条接触 区域,尤其是纱条引导边缘,如果合适的话还具有斜边。关闭部件优选设置成可枢转地安装或保持为盖板能够通过纱条施加在纱条引导 边缘上的纱条的支承压力从上、从侧面并且优选从下移动或被引导在吸线孔上。盖板或关 闭部件可以尤其设计成,当设置有恢复元件时,能够从上或从侧面被引导在吸线孔上,从而 不再需要重力作为恢复力。此外,这些改型也可以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三变型,虽然没 有给出其具体示例性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变型,引导装置是这样的所述压力由作用在引导装置上的真 空产生。压力由吸线管内的压力(低压)和环境压力(高压)之间的压力差所引起。由于 真空,当离开吸线孔预定距离时,关闭部件被引向吸线孔或克服恢复力而保持在那里并且 至少部分覆盖吸线孔。引导装置在此被盖板自身相应地形成。对于空气通道孔以及断线或 拖纱情况下的关闭部件的打开操作,关于第一变型的描述也可相应地适用。在断线以后的接头过程中或当起动纺纱机时,使关闭部件运转极其简单。为此,在 进行吸除时,关闭部件仅需要用手或借助于辅助设备在吸线管的吸线孔上枢转。关闭部件借助于作用在盖板上的吸线管中的真空被保持在吸线孔上。在这些实施例中,其根据本发明第一和第三变型的动作而工作,基本上很难判断 哪个压力对保持力的贡献最大。但是,从这些说明中可以看到,所述的片状一体形成部分 (裙边、舌)也具有另外或其它的作用和效果,因此该一体形成部分可以独立于任何升力作 用而用于本发明提及的所有变型。本发明的所有三个变型共同具有这样的特征关闭部件或设置在关闭部件上的盖 板优选可动地被引导,使得纱条、动态升力和/或吸线管内的真空只需在关闭部件上施加 相对较小的压力来将关闭部件保持在吸线孔前面或将其引导至吸线孔。另外,关闭部件优 选被校准,也就是说关闭部件的重心相对于其旋转中心或枢转点设置成,用尽可能小的线 压力、小的升力和/或真空来使关闭部件能够朝向吸线管口枢转,并且在断线的情况下(本 发明的第二变型)能够通过恢复元件或重力自动地或(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三变型)通过空 气通道孔处的纱条的动态压力和通过恢复力来克服动态升力或吸力而使关闭部件移动离 开吸线管口。在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三变型的改进中,关闭部件可以设置成能够仅在由于空 气通道孔的变厚过程的动态压力而发生拖纱时移动离开吸线孔。如上所述,单独通过线的压力 或通过动态升力或通过吸线管内的真空或通过上述 力的两个或三个相组合就能够分别获得与持续作用的恢复力相反的将关闭部件保持在吸 线管之前的所需力。本发明专利覆盖的主题还是根据上述表述的这种关闭部件。所述关闭部件的特征 在于其包含盖板、支撑臂和引导装置,吸线管上的吸线孔的空气通道横截面能够通过盖板 变化,盖板能够通过支撑臂可旋转或可枢转地紧固于纺纱机,引导装置优选实施为一体形 成部分,在纺纱站的纺纱过程中压力能够施加在引导装置上。为此,支撑臂优选包含铰接装 置,用于吸线管上的一体形成部分上或者纺纱机的其它位置处的关闭部件的旋转铰接。吸线管和关闭部件均优选由塑料特别是热塑性塑料形成。这些部件可以通过注模 方法制成例如单体件或多体件。但是,关闭部件也可以由其它材料例如金属(如铝)制成。纺纱机优选为环锭纺纱机。环锭纺纱机可以是具有牵伸装置(drafting arrangement)和相邻的加捻设备(twist generationdevice)的传统环锭纺纱机,或者是 具有牵伸装置、加捻设备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气动集束设备的环锭纺纱机。另外,纺纱机 也可以是喷气纺纱机、漏斗纺纱机、帽锭纺纱机、条筒纺纱机或粗纱机例如锭翼(flyer)。具 有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纺纱机可以是长纤维或短纤维纺纱机。本发明有利地保证了在纺纱站的纺纱过程中,吸线孔的空气通道横截面减小或被 关闭。仅在断线或拖纱发生时,盖板才移动离开吸线孔并且空气通道横截面增大至其预定 尺寸,以使吸除能力增大。仅有少部分纺纱站,确切来说是断线的纺纱站,因此需要全吸除 能力,而其余纺纱站具有减小的吸除能力。总之,在纺纱过程中,需要降低的吸除能力,因 为,按照统计观点来说,在纺纱过程的整个周期中,仅有少部分纺纱站会发生断线。相应地, 吸除组件例如驱动装置或风扇,可以具有较小的尺寸或纺纱机可以设有另外的纺纱站,而 吸除组件无需设计成具有较高能力。另外,吸除管道。例如主吸除管道,也可以具有符合减 小吸除能力的更小的尺寸。吸除管道和相关的吸除组件的重新尺寸设计又引起了新纺纱机 改进中的更大的构造自由度。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在集束纺纱过程中,取代重新设计吸除组件,可以在集聚区域(compacting area)使用释放的吸除能力。因此,虽然吸除能力在吸线时遭遇降低,但吸气能力在集聚时增大。因此,吸除系统的总能力保持相同,通过增加的集束能力可以进一步 降低细纱的起毛性。


以下参照附图来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变型的关闭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a示出了在纺纱过程中的根据图1的关闭机构的侧视图;图2b示出了在断线以后的根据图1的关闭机构的侧视图;图2c示出了在断线以后和即将在拖纱之前的根据图1的关闭机构的侧视图;图2d示出了在断线和拖纱以后的根据图1的关闭机构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变型的关闭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a示出了在纺纱过程中的根据图3的关闭机构的侧视图;图4b示出了在断线以后的根据图3的关闭机构的侧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变型的关闭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变型的在集束装置上的关闭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透 视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变型的关闭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或第三变型的关闭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9示出了在纺纱过程中的根据图8的关闭机构的侧视图;图10示出了在关闭部件和吸线管之间的旋转接头的另一实施例;图11示出了关闭部件的另一实施例;图12示出了关闭部件的又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变型的第一实施例,图7示出了第二实施例。图3和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变型的第一实施例,图5和图6示出了第二实施例。图8和图9示 出了本发明第一和第三变型的另一实施例。根据图1、3和8的吸线管2、102、202包含与管一体形成的舌形部分4、104、204, 关闭部件1、101、201通过旋转接头5、105、205连接于与管一体形成的舌形部分。旋转接头 5、105、205由两个榫构成,这两个榫连接于与管一体形成的舌形部分4、104、204并被引导 通过关闭部件1、101、201上的两个凸片6、106、206 ;7,107,207上的孔或凹坑,两个凸片6、 106,206 ;7、107、207侧向包围与管一体形成的舌形部分4、104、204。当然,榫也可以设置在 凸片6、106、206 ;7,107,207上而孔或凹坑相应地设置在与管一体形成的舌形部分4、104、 204上。与管一体形成的舌形部分4、104、204是吸线管2、102、202的一体部分。关闭部件具有盖板16、116、216,能够位于吸线孔的前方(参见图2、4和9)。关闭 部件1、101、201还包括将盖板16、116、216连接于旋转接头5、105、205的引导臂或支撑臂 8、108、208。具有钩元件10、110、210的弹性细长保持部件9、109、209连接于支撑臂8、108、 208。保持部件9、109、209用其钩元件10、110、210在高沿20、120、220上钩入与管一体形成的舌形部分4、104、204上的片状槽21、121、221。钩接的结果是,尽管关闭部件1、101、201 能够被移动而使其盖板16、116、216朝向和离开吸线孔3、103、203,当关闭部件1、101、201 伸向吸线孔3、103、203特定距离时,作为保持部件9、109、209长度的函数,其被固定在高沿 20、120、220处的钩元件10、110、210所保持,高沿20、120、220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止挡,并且 关闭部件1、101、201不再会因为重力而进一步离开吸线孔3、103、203。替代图1、2 ;4、5以及8、9所示具有止挡20、120、220的保持部件9、109、209,止挡 和保持部件也可以设置在其它地方。例如,止挡可以由可旋转或枢转地支撑在与管一体形 成部分上的关闭部件的旋转中心之下(从吸线孔看)的与管一体形成部分上的延伸部形 成(未示出)。这时关闭部件设计成支撑在与管一体形成部分上,当到达最大枢转角时,其 抵靠与管一体形成部分上的止挡并且不再进一步枢转离开吸线孔。这种情况下保持部件由 凸片6、106、206 ;7、107、207区域内的支撑臂8、108、208自身 形成,或由凸片6、106、206 ;7、 107,207之下的支撑臂8、108、208上的延伸部形成。采用V形切口 15、115、215、315形式的空气通道孔或凹口被引入盖板中(图1、3、 8,11) ο凹口 15、115、215、315居中设置。但是,其也可以偏心设置。即使在吸线孔3、103、 203,303被覆盖时,即被关闭时,凹口也确保最小的吸除能力。但是,凹口并非所述实施例 的必要特征。相反,如上所述,空气通道孔也可以由盖板16、116、216、316和吸线管2、102、 202、302之间的间隙孔所形成。空气由此通过间隙孔被侧向吸入。除了凹口 15、115、215、 315之外,还可以进一步设置间隙孔。根据图1和2的本发明的第一变型的第一实施例,在盖板116上端处以一定角度 与盖板一体形成的裙边离开吸线管102而指向纱条117a。图2a示出了纺纱过程中关闭部 件101的位置。裙边112具有上表面113a和下表面113b,并与下排出辊119 一起形成槽状 通道123。关闭部件101或裙边112设计成在纺纱过程中不与被引导通过的纱条117a发生 接触。V形切口 115设置于裙边112与盖板116之间的过渡区域。另外,V形凹坑126被 引入裙边112的引导表面,其通向切口 115并且是连续凹坑。当吸线孔103被盖板116关闭时,空气仍然通过凹口 115吸入(图2a)。该吸入 空气的一部分通过槽状通道123 (参见箭头111)流向凹口 115并同时扫过裙边112的上表 面113a。由于一方面由裙边112而另一方面由输送辊119所形成的侧向边界,所谓的吸入 气球125被形成,其使吸入作用形象化。据此清楚可见,通过由裙边112形成的吸入空气流 111的附加边界,吸入作用集中朝向纱条117a并朝向辊隙。上下表面113a、113b之间的压力差产生升力,该升力具有的作用是克服重力以 将关闭部件101保持在吸线管102上的关闭位置。另外,吸线管202内部真空和环境压力 之间的压力差能够在关闭部件201上施加保持力。当根据图2b发生断线时,纱条117b的从牵伸装置流出的那一端被吸入空气流111 俘获并行进至空气通道孔115。纱条117b随吸入气流通过凹口 115被吸入吸线管102。这 种情况下吸线孔103被关闭部件101或盖板106完全或至少基本上关闭。当如图2c和2d发生拖纱117c时,由于空气通道孔115被特意设计成对于拖纱 117c而言尺寸过小,因此朝向空气通道孔115吸入时形成了粗线区。由于增加的动态压力 再加上重力影响,关闭部件101与其盖板116 —起向下枢转离开吸线孔103并释放吸线孔103。该枢转运动持续至保持臂109的钩元件110位于与管一体形成的舌形部分104的高 沿120处。拖纱117c随后通过吸线管102的吸线孔103以最大吸入能力被吸除。在图2b_d中,为了清楚起见,只对最相关的特征给出了附图标记。根据图3的本发明第二变型的第一实施例,V形切口 15设置于纱条引导舌12(裙边)和盖板16之间的过渡区域。另外,V形凹坑26被引入纱条引导舌12的引导表面,其 通向切口 15并且是连续凹坑。纱条引导舌12设置在盖板16上,与盖板形成一定角度,并 且包含纱条引导边缘13。在纱条引导边缘13两侧的每一侧上,设置有相对于纱条引导边缘 13倾斜的斜边11。在断线之后的接头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手或通过辅助组件将纱条经过 斜边11侧向引导在纱条引导边缘13上,在纺纱过程中纱条在纱条引导边缘13上,并且由 于线的张力,纱条17a(参见图4a)通过纱条引导边缘13将关闭部件1连同盖板16压向吸 线孔3。在通过斜边11引导纱条17a的过程中,关闭部件1移向吸线孔3。图4a示出了在纺纱过程中的关闭部件的位置。由于纱条17a的张力和主要的纺 纱几何形状以及关闭部件的结构,通过止捻隙离开输送辊对18、19的纱条17a压靠关闭部 件1的纱条引导舌12上的纱条引导边缘13。因此,关闭部件1连同其盖板16围绕旋转接 头5枢转向吸线孔3并至少部分关闭吸线孔3。只要纺纱过程还在进行,关闭部件1的位置 就保持不变。关闭部件1至多进行微小的振动状枢转运动,该振动状枢转运动源于环锭细 纱机的升高和降低过程中变化的纱条引导。由于一方面由纱条引导舌12而另一方面由输送辊119所形成的侧向边界,所谓的 吸入气球25被形成,其使吸入作用形象化。据此清楚可见,通过由裙边12形成的吸入空气 流的附加边界,吸入作用集中朝向纱条17a并朝向辊隙。当根据图4b发生断线时,线的张力消失,由于重力,关闭部件1与其盖板16 —起 向下枢转离开吸线孔3。该枢转运动持续至保持臂9的钩元件10位于与管一体形成的舌形 部分4的高沿20处。于是吸线孔3被释放并且吸线管2能以最大吸入能力吸除流出的纱 条 17b。图1-4描述的实施例特别适合于没有气动集束装置的传统环锭纺纱机,在这种机 器中止捻隙由牵伸装置的输送辊对18、19 ;118,119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变型,图5和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关闭机构的第二实施例。 该关闭机构用于具有气动集束装置的环锭纺纱机,其中设有用于两个相邻纺纱站的共用吸 线管32,该共用吸线管32在其指向纱条47a、47b的部分分成两个吸线管部分51a、51b。这 两个纺纱站分别分配有吸线管部分51a、51b。集束装置含有穿孔集束鼓54a、54b,穿孔集束鼓54a、54b被引导在底部辊55上,并 且待被集束的纱条被引导在穿孔集束鼓54a、54b上。在集束区域之后,纱条47a、47b经由 止捻隙离开集束鼓54a、54b。止捻隙由集束鼓54a、54b和分别位于集束鼓54a、54b之上的 顶部排出辊53a、53b之间的辊隙线形成。止捻隙的特征在于从纺纱站沿集束装置方向传 送的纱条的加捻在止捻隙处停止。每个吸线管部分51a、51b形成朝向相应纺纱站的止捻隙的特定的吸线孔33a、 33b。与根据图3和4的首先提及的实施例相比,吸线管部分51a、51b设计成从下倾斜导向 纱条47a、47b并侧向包围它,以在沿牵伸装置的方向从加捻部件来看,吸线孔33a、33b位于 纱条47a、47b之前。
在具有气动集束装置的环锭纺纱机的吸线管32的上述实施例以及具有集束装置 的相关牵伸装置属于现有技术并且在例如WO 03/023100中有详细描述,其中关于牵伸装 置和后面的气动集束装置的设计以及关于吸线管32相对于集束装置的设计和设置的内容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由于吸线孔33a、33b的上述设置,关闭机构需要设计成不同于第一示例性实施 例。为此,吸线管32同样含有与管一体形成的舌形部分34,其一体形成在两个吸线管部分 51a、51b之间的分支中。与管一体形成的舌形部分34可以是吸线管32的一体部分,也可以 是吸线管32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与管一体形成的舌形部分34和吸线管32或吸线管32 的一部分被制成单体件。与管一体形成的舌形部分34在其自由端 部具有用于关闭部件31的旋转铰接的铰 接装置52。铰接装置52分别包括侧向孔,关闭部件31上设置的销形一体形成部分35接合 在侧向孔内并且旋转支撑其内的关闭部件31。销形一体形成部分也可以侧向设置在与管一 体形成的舌形部分34上,其在此情况下接合在关闭部件上的凹口内。于是以下描述仅涉及 示出关闭部件31的一个纺纱站。取代销形一体形成部分,也可以设置旋转接合销,其被同 时引导在与管一体形成的舌形部分34上的侧向孔内以及支撑臂38的自由端部上的侧向孔 内,并且将两部件34、38可旋转地相互连接。关闭部件31包括支撑臂38,盖板42 —体形成在支撑臂38的指向吸线孔33b的部 分上。在纺纱过程中,盖板42覆盖吸线孔33b并具有切口 45形式的凹口,当吸线孔关闭 时,凹口形成小的空气通道并因此确保用于吸除落棉和尘土的最小吸除能力。但是,凹口并 非所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必要特征。相反,如上所述,空气通道孔也可以由盖板42和吸线管 51a、51b之间的间隙孔所形成。空气由此通过间隙孔被侧向吸入。除了凹口 45之外,还可 以进一步设置间隙孔。另外,设置有保持装置62、63,当能够移向和离开吸线孔33a、33b的关闭部件31 枢转离开吸线孔33a、33b规定距离时,关闭部件31被保持装置62、63所保持并且不能再进 一步离开吸线孔33a、33b。图5和6示出了这种保持装置62、63的两个替代性实施例。根 据图5的保持装置62是连接于吸线管51a、51b的凸起62,当向下枢转离开吸线孔33a、33b 的关闭部件31到达规定枢转界限时停在凸起62处,从而防止关闭部件31的进一步枢转离 开。根据图6的保持装置63设置在旋转接头自身上,并在与管一体形成的舌形部分34 以及支撑臂的自由端部的相对侧向端面内分别形成肩或台阶。这两个端面的肩63相互接 合并相互设置成,当向下枢转离开吸线孔33a、33b的关闭部件31到达规定枢转界限时,其 相互抵靠并因此防止关闭部件31的进一步枢转离开。于是在纺纱过程中,纱条47b相对于关闭部件31的纱条引导边缘43具有张力。这 种情况下纱条引导边缘43是盖板42的下沿界。由于线的张力,关闭部件31连同盖板42 借助于旋转接头35利用旋转运动朝向吸线孔33b枢转并在线的张力作用下一直留在那里。 这种情况下盖板42至少部分覆盖吸线孔33b。随后,当发生断线时,作用在纱条引导边缘43上的线的张力消失,关闭部件31与 其盖板42由于重力而一起向下枢转,关闭部件31通过旋转接头35执行旋转运动。
为了进行接头,关闭部件31与其盖板42通过手或借助于辅助组件围绕其旋转轴 在吸线孔33b之前枢转,纱条47b通过斜边44被侧向推到纱条引导边缘43上并定位在那 里。随后开始正常的纺纱过程。在通过斜边44引导纱条47a的过程中,关闭部件31移向 吸线孔33b。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仅仅一个关闭部件31。应当理解,还设置有用于所示第二 吸线孔33a的第二关闭部件,与第一关闭部件31镜像对称,并以与第一关闭部件31相同的 方式可旋转地安装在铰接装置52的相对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型,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关闭机构的第二实施例。该关 闭机构用于具有气动集束装置的环锭纺纱机,其中两个相邻纺纱站设有共用的吸线管,该 共用的吸线管在其指向纱条147b的部分分为两个吸线管部分。这两个纺纱站中的每一个 分别分配有吸线管部分151b。该实施例的设计基本对应于根据图5和6的实施例,因此仅 仅示出了具有盖板142的关闭机构的细节。这里省略了相同特征的名称,改为参见图5和 6的描述。这也特别适用于保持装置。以下仅讨论这两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关闭部件131构造成在纺纱过程 中使其盖板142位于吸线孔上,与根据图5和6 的第一实施例相比,纱条147b无接触地被引导通过关闭部件131。关闭部件131因此不含 纤维引导边缘。裙边160 —体形成在盖板142上并相对于盖板142形成一定角度。盖板142至裙 边160的过渡区域内具有V形切口形式的凹口 145。另外,裙边160的空气引导表面具有漏 斗形槽形式的凹坑161,其朝向切口 145变窄并且是连续凹坑。当吸线孔关闭时,切口 145 形成朝向吸线孔133b的小的空气通道,因此确保用于吸除落棉、尘土以及线(如果合适) 的最小吸除能力。这里,凹口 145同样不是必要特征。相反,如上所述,空气通道孔也可以由盖板142 和吸线管151b之间的间隙孔所形成。空气由此通过间隙孔被侧向吸入。除了凹口 145之 夕卜,还可以进一步设置间隙孔。本实施例的特征特别在于关闭部件或盖板142被可动地引导并设计成,利用对 关闭部件施加压力的裙边上的动态升力和/或吸线管的真空而非线的张力,将盖板142保 持在吸线孔133b上。关闭部件131同样优选在此被校准,即关闭部件131的重心相对于其 旋转中心设置成,使盖板142能够被用尽可能低的压力保持在吸线孔133b上,在断线以后 并且如果发生拖纱,盖板142能够通过空气通道孔145处的厚部(thickplace)的动态压力 并由于重力而自动向下离开吸线管151b的口。根据图8和9,在本发明第一或第三变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没有设置裙边或纱条 引导器。在盖板216的上自由沿中,引入了 V形切口形式的凹口 215,如上所述,即使在吸线 孔203关闭时其也确保最小的吸除能力。当吸线孔203由盖板216关闭时,空气仍然通过凹口 215 (图9)被吸入。这种情 况下的一部分吸入空气流过盖板216的外表面。盖板上的气流产生克服重力以将关闭部件 201保持在吸线管202上的关闭位置的升力。另外,吸线管202内部真空与环境压力之间的 压力差也对关闭部件201施加保持力。关闭部件201和盖板116设计成,在纺纱过程中它 们不与被引导通过的纱条217a发生接触。在发生断线时释放吸线孔方面以及在拖纱的情况下,根据图8和9的关闭部件与根据图1和2a-d的关闭部件工作方式相同,因此,在此特别参见图2a_d以及相关的描述, 其对于本实施例仍然有效。图8和图9所示实施例特别适用于没有气动集束装置的传统环锭纺纱机,其中由 牵伸装置的输送辊对形成止捻隙。图10示出了关闭部件的支撑臂308以及吸线管的与管一体形成部分304之间的 旋转接头305的另一实施例。吸线管304包括两个相互分开的凸片306a、306b,这两个凸片 分别包含凹坑。支撑臂308上的凸起305接合进入凹坑并与凹坑一起形成旋转接头305。 也可以设置横穿支撑臂308的销来替代凸起。图11示出了凹坑326的另一实施例,其被引入关闭部件301的盖板316上的一体 形成的裙边312的上引导表面内。盖板316至裙边312的过渡区域内具有V形切口形式的 凹口 315。漏斗形槽形式凹坑326朝向凹口 315变窄。断线以后,漏斗形凹坑326具有朝向 吸线孔303或凹口 315的更好的俘获、引导和吸除线的效果。当纱条仍然在横穿预牵伸区 域时这尤其重要。吸入的线因此被 引向漏斗孔的中部并因此被引向凹口 315。另外,漏斗形 使吸入空气聚集并因此加速朝向吸线孔303或凹口 315。由于一方面由裙边312而另一方 面由输送辊(未示出)所形成的侧向边界,吸入气球325被形成,其使吸入作用形象化。据 此清楚可见,通过由裙边112以及漏斗形凹坑326形成的吸入空气流111的附加边界,吸入 作用集中朝向纱条或朝向辊隙(二者均未示出)。根据图11描述的实施例适合根据本发明的关闭部件的所有变型,并且尤其适合 本申请中描述的所有实施例。图12示出了具有盖板416的关闭部件401。盖板416在其朝向吸线孔403的内 侧上包含适配吸线管402的轮廓的框架422。在该实例中,框架422具有弧形构型。该框 架的特征在于与内表面相对的卷边状或凸缘状隆起。该框架可以设有橡皮密封件或者由这 种橡皮密封件形成。这样,至少是吸线孔的下部区域,优选是下部和侧向区域,被完全或实 质上完全气密封闭,以使空气仅在凹口(此处未示出)附近的上部区域被吸入。所述框架 422适合根据本发明的关闭部件的所有变型并且尤其适合上述所有实施例。
权利要求
具有多个纺纱站和吸线设备的纺纱机,所述多个纺纱站分别包含牵伸装置和加捻设备,所述吸线设备具有多个吸线管(2、102),所述多个吸线管分别具有在断线以后用于吸除纱条(17、117)的至少一个吸线孔(3、103),纺纱站分别分配有具有空气通道横截面的吸线孔(3、103),其特征在于,吸线孔(3、103)分别分配有具有关闭部件(1、101)的关闭机构,关闭部件(1、101)相对于吸线孔(3、103)被可动地保持,并且关闭部件(1、101)包含引导装置(12、112),在纺纱站的纺纱过程中,与作用在关闭部件(1、101)上的恢复力相反的压力作用在这些引导装置(12、112)上,关闭部件被该压力保持在吸线孔(3、103)上,同时减小所述空气通道横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纺纱机,所述压力由在引导装置的不同位置的压力势差引起,该 势差的引起与根据伯努利定律的气流相关,特别由引导装置(112)上的动态升力(114)引 起,该动态升力由经过引导装置(112)的空气流(111)所产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纺纱机,引导装置(112)形成气流表面(113a),在纺纱过程 中,由吸线管(102)吸入和/或伴随旋转底部辊或底部筒的空气经过所述气流表面,以使与 恢复力相反作用的动态升力(114)能够在关闭部件(101)上产生。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的纺纱机,关闭部件(1、101)设计成紧固至纺纱机,使得恢复 力由作用在关闭部件(1、101)上的重力和/或用于产生恢复力的恢复装置所产生。
5 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的纺纱机,引导装置(12、112)包括在关闭部件(1、101)上的 片状一体形成部分,特别是裙边。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纺纱机,片状一体形成部分(112)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113a、113b),第一表面(113a)形成气流表面,在纺纱过程中,空气,特别是吸线管(102)吸 入的空气流过该气流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纺纱机,在纺纱站,槽状通道(123)形成在片状一体形成部分 (112)的第一表面(113a)和底部辊(119)或底部筒之间,在纺纱过程中空气沿吸线管 (102)的方向通过该槽状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的纺纱机,关闭部件(UlOl)包括盖板(16、116),吸线管(2、 102)上的吸线孔(3、103)的空气通道横截面能够通过盖板而变 化。
9.根据权利要求1-8之一的纺纱机,片状一体形成部分(12、112)以一定角度一体形成 在盖板(16、116)的上端边缘上,片状一体形成部分(12、112)沿纱条方向离开吸线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的纺纱机,关闭部件(201)包括盖板(216),吸线管(202) 上的吸线孔(203)的空气通道横截面能够通过该盖板而变化,引导装置由盖板(216)自身 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之一的纺纱机,关闭部件(1、101、201)上和/或吸线管上设有 这样的装置,使得关闭部件(1、101、201)在纺纱过程中位于吸线孔(3、103、203)上时,在关 闭部件(1U0U201)和吸线管(2,102,202)之间形成空气通道孔(15、115、215),空气通道 孔的横截面小于吸线管(2、102、202)的空气通道横截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纺纱机,空气通道孔的尺寸为,在发生断线时,关闭部件(101) 无需移动或仅需轻微移动就能够通过空气通道孔(115)吸除纱条(117b),并且在待被吸 除的纱条变厚时,厚部(117c)被保持在空气通道孔(115)处,关闭部件(101)可操作地连 接于关闭机构,使得在断线以后发生纱条的厚部(117c)时,由于通道孔(115)处的厚部(117c)的动态压力以及作用在关闭部件(101)上的恢复力,关闭部件(101)能够移动离开 吸线孔(103),该压力以及该恢复力的方向均与作用在关闭部件(101)上的所述压力相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纺纱机,凹口(15、115、215),优选为切口,提供了至吸线 管(2、102、202)的空气通道孔,并且设置在关闭部件(1、101、201)上,优选在盖板(16、116、 216)上或者在片状一体形成部分(12、212)和盖板(16、116)之间的过渡区域内,特别是在 盖板(16、116、216)的上边缘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之一的纺纱机,关闭部件(1、101)通过接头(5、105),特别是 旋转接头,可旋转地安装在纺纱机上,特别是在吸线管(2、102)上的一体形成部分(4、104) 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之一的纺纱机,关闭部件(1、101)包含盖板(16、116),盖板 (16,116)通过具有铰接装置(5、105)的支撑臂(8、108)可旋转地紧固于吸线管(2、102)上 的一体形成部分(4、104)或纺纱机上的其它位置,铰接装置用于关闭部件(1、101)的可旋转铰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之一的纺纱机,在纺纱过程中,纱条(17a)抵靠引导装置(12、 13)并且在这些引导装置上施加压力,引导装置(12、13)与关闭部件⑴以及被引导通过吸 线管⑵的纱条(17a)配合以使关闭部件⑴被纱条(17a)的压力保持在吸线孔(3)上, 同时减小所述空气通道横截面,关闭部件(1)可操作地连接于引导装置(12、13),使得在断 线和纱条张力消失的情况下,关闭部件(1)通过作用在关闭部件(1)上的恢复力移动离开 吸线孔(3),同时增大所述空气通道横截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之一的纺纱机,所述压力由作用在引导装置(16、116)上的真空 产生,而真空由吸线管(2、102)内的较低压力与较高的环境压力之间的压力差所引起。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之一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关闭部件(1、101)包含盖板(16、 116)、支撑臂(8,108)以及引导装置(12、112),吸线管(2,102)上的吸线孔(13,113)的空 气通道横截面能够通过盖板而变化,盖板(16、116)能够通过支撑臂可旋转或可枢转地紧 固于纺纱机,在纺纱站的纺纱过程中,压力能够施加在引导装置上,引导装置优选实施为一 体形成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具有吸线设备的纺纱机,该纺纱机还具有多个分别包含牵伸装置和加捻设备的纺纱站,吸线设备具有多个吸线管(2、102),分别具有在断线以后用于吸除纱条(17、117)的至少一个吸线孔(3、103),纺纱站分别分配有具有空气通道横截面的吸线孔(3、103)。吸线孔(3、103)分别分配有具有关闭部件(1、101)的关闭机构,关闭部件(1、101)相对于吸线孔(3、103)被可动地保持,并且关闭部件(1、101)包含引导装置(12、112),在纺纱站的纺纱过程中,与作用在关闭部件(1、101)上的恢复力相反的压力作用在这些引导装置(12、112)上,关闭部件被该压力保持在吸线孔(3、103)上,同时减小空气通道横截面。
文档编号D01H13/04GK101845693SQ20101014456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3日
发明者E·克雷西, G·施奈德, L·马利纳, R·纳格利 申请人:里特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