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927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用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干衣机。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滚筒热泵式家用干衣机,后面的描 述仅通过举例的方式提及所述家用干衣机。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当前的滚筒式家用干衣机主要包括基本为平行六面体形状的外壳; 用于容纳待干燥衣物的圆筒状钟形的滚筒,所述滚筒以轴向旋转的方式容纳在外壳内从而 绕滚筒的水平定向的纵向轴线旋转,并且所述滚筒直接面对形成于外壳前表面上的衣物装 载/卸载开口 ;门,所述门铰接到外壳的前表面上,以便旋转到闭合位置和从闭合位置旋 转,在所述闭合位置,门完全靠在外壳上从而闭合外壳前表面上的开口并密封所述滚筒;以 及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用于使所述滚筒在外壳内绕滚筒的纵向轴线旋转。上述类型的滚筒式家用干衣机还设有闭路式热空气发生器,所述热空气发生器设 计成用于在滚筒内循环具有低湿气含量的热空气流,所述热空气流流过滚筒,并且流过滚 筒内的衣物以快速干燥滚筒内的衣物。在热泵式家用干衣机中,闭路式热空气发生器包括空气循环导管,所述空气循环 导管的两端在滚筒的相对侧上连接到滚筒;离心式电风扇,所述离心式电风扇沿循环导管 布置,以用于在空气循环导管内产生流过滚筒的空气流;以及最后的热泵组件,所述热泵组 件具有沿空气循环导管相继布置的两个热交换器。更具体地,所述热泵组件包括第一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其设置成用于对来自 于滚筒的空气流进行快速冷却,以凝结和留住空气流中的多余湿气;第二空气/制冷剂热 交换器,其设置成用于快速加热来自于第一热交换器并被引导返回滚筒的空气流,从而再 次进入滚筒的空气流被快速加热到高于或等于从滚筒流出来的空气的温度的温度;以及电 动制冷剂压缩装置,其介于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和第二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并且压缩被 引导向第二热交换器的气态制冷剂,这样在第二热交换器的入口处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 远远高于在第一热交换器出口处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最后,所述热泵组件设有制冷剂膨胀装置,所述制冷剂膨胀装置介于第二热交换 器的出口和第一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并且构造成致使被引导向第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快 速膨胀,这样在第二热交换器出口处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远远高于在第一热交换器入口 处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为了降低干衣机的噪音和振动,在当今的家用干衣机中,电动制冷剂压缩装置经 由多个减振器固定到干衣机外壳上,所述减振器构造成用于在距离干衣机外壳底部给定距 离处浮动地支撑制冷剂压缩装置。更具体地,电动制冷剂压缩装置的每条腿经由各自的减振器附连到干衣机外壳的 底部上,所述减振器通常是具有给定高度的圆筒形弹性体垫,该弹性体垫经由中心贯穿螺 栓牢固地固定到外壳的底部上。电动制冷剂压缩装置的腿牢固地固定/装配到弹性体垫的 周缘上、靠近弹性体垫的顶端并与中心螺栓间隔开,从而所述垫的能弹性变形的主体能防止机械振动到达干衣机外壳的底部。由于电动制冷剂压缩装置和干衣机外壳之间的浮动连接可能在干衣机的运输过 程中造成对制冷剂压缩装置的严重损坏,所以当今的家用干衣机除了减振器之外还设有一 个或多个能手动移除的固定螺钉,每个所述固定螺钉竖直地延伸穿过电动制冷剂压缩装置 的相应腿,并且所述固定螺钉被直接旋拧到干衣机外壳的底部中,从而将电动制冷剂压缩 装置刚性地连接到干衣机外壳的底部上。在首次使用干衣机之前,使用者需要手动移除所 有固定螺钉。虽然使用固定螺钉十分有效且相对便宜,但是使用固定螺钉要求使用者在首次使 用干衣机之前接近干衣机外壳的内部,以便将制冷剂压缩装置上的所有固定螺钉全部移 除,从而恢复制冷剂压缩装置和干衣机外壳之间的浮动连接,带来与那样的操作相关的所 有问题。事实上,在这样的强制接近家用干衣机内部的过程中,使用者可能意外地损坏家用 干衣机的任何内部组成部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干衣机,这种家用干衣机提供了对使用者 更友善且更安全的系统,所述系统用于以刚性稳定但容易释放的方式将电动制冷剂压缩装 置的腿临时固定到干衣机外壳的底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干衣机,优 选地但不是必须地提供了如从属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干衣机。


现在参考附图通过举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进行描述,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教导实现的滚筒式家用干衣机的剖视图,其中为清楚起见移 除了部分部件;图2示出图1的家用干衣机底部的放大视图,为清楚起见部分部件用剖面表示并 且移除了部分部件;图3示出支撑图1和2中的滚筒式家用干衣机的减振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1,附图标记1表示整个家用干衣机,所述家用干衣机包括优选地但不是 必须地为平行六面体形状的外壳2 ;优选地但不是必须地为圆筒状钟形的滚筒3,所述滚筒 3用于容纳待干燥的衣物,并且所述滚筒3以轴向旋转的方式被固定在外壳2内、直接面对 形成于外壳2前表面上的衣物装载/卸载开口加;以及门4,所述门4铰接到外壳2的前表 面,以便能旋转到闭合位置和从闭合位置旋转,在所述闭合位置,门4完全靠在外壳2的前 表面上以便闭合开口加并密封滚筒3。更具体地,在所示的实例中,滚筒3水平地安置在外壳2内、位于多个水平支撑滚 子5上,所述滚子5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装配到外壳2上,以便允许滚筒3绕滚筒的纵向轴线 L自由旋转。外壳2、滚筒3、门4以及支撑滚子5是工业中广为人知的部件,因此不进行详细描
5述。参考图1,在干衣机1的外壳2内还包括电机6,所述电机6优选地但不是必须地 经由传动带7机械地联接到滚筒3,以便按指令使得滚筒3在外壳2内绕滚筒的纵向轴线L 旋转;以及闭路式热空气发生器8,所述热空气发生器8设计成按指令使具有低湿气水平的 热空气流循环通过滚筒3,所述热空气流流过滚筒3内的衣物并快速干燥滚筒3内的衣物。更具体地,闭路式热空气发生器8设置成用于逐渐地从滚筒3中抽取空气;从由滚 筒3中抽取的热空气中提取并留住多余湿气;将除去湿气的空气加热到预定温度,所述预 定温度通常比来自于滚筒3的空气的温度更高;以及将经加热的除去湿气的空气送回到滚 筒3中,在所述滚筒中所述经加热的除去湿气的空气流过滚筒内的衣物以快速干燥滚筒内 的衣物。换言之,热空气发生器8设置成用于对在滚筒3内循环的空气进行连续地除湿和 加热,以便快速干燥滚筒内的衣物,所述热空气发生器8主要包括-空气循环导管9,所述空气循环导管9的两端在滚筒3的相对侧上连接到滚筒3;-离心式电风扇10或其它类型的空气循环泵,所述离心式电风扇10或其它类型的 空气循环泵沿循环导管9布置,以便在循环导管9内产生空气流f,该空气流f流过滚筒3 并流过滚筒3内的衣物;以及-热泵组件11,所述热泵组件11能够快速冷却从滚筒3输出的空气流f,以便凝结 和留住空气流f中的多余湿气,然后快速加热返回到滚筒3中的空气流f,使得进入滚筒3 中的空气流被快速加热到高于或等于从滚筒输出的上述空气流的温度的温度。参考图1,在所示的实例中,滚筒3的后壁3a是穿孔的或是具有任何空气透过率 的,以便允许空气进入滚筒3,并且循环导管9的排气端以气密的方式直接联接到滚筒3的 后壁3a ;而循环导管9的进气端可以整合在门4中,并且在门4被置于闭合位置时面对滚 筒3的前开口。替换地,离心式风扇10设计成用于产生空气流f,该空气流f沿循环导管9从循环 导管9的进气端流动到循环导管9的排气端。参考图1,优选地但不是必须地,热空气发生器8还设有能手动移除的过滤装置 12,所述能手动移除的过滤装置12沿空气循环导管9布置在热泵组件11的上游,并且还优 选地布置在离心式风扇10的上游,所述能手动移除的过滤装置12构造成用于阻挡热泵组 件11上游的或者甚至离心式风扇10上游的绒毛和/或棉绒颗粒。关于热泵组件11,所述热泵组件11与传统的热泵装置的工作方式一样,所述热泵 组件11能利用经历闭合热力学循环的中间气态制冷剂将热量从一种流体传递到另一种流 体,闭合热力学循环的热力学原理是广为人知的,因此不进行详细描述,所述热泵组件11 包括-第一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3,其设置成用于对来自于滚筒3的空气流f进行 快速冷却,以凝结和留住空气流f中的多余湿气;-第二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4,其设置成用于快速加热来自于第一热交换器13 并被弓I导返回滚筒3的空气流f,从而再次进入滚筒3的空气流f被快速加热到高于或等于 从滚筒3流出来的空气的温度的温度;-电动制冷剂压缩装置15,其介于第一热交换器13的出口和第二热交换器14的入口之间,并且压缩被引导向第二热交换器14的气态制冷剂,这样在第二热交换器14的入 口处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远远高于在第一热交换器13出口处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 以及-膨胀阀16或类似的制冷剂膨胀装置(例如膨胀盘管),其介于第二热交换器14 的出口和第一热交换器13的入口之间,并且构造成致使被引导向第一热交换器13的制冷 剂快速膨胀,这样在第二热交换器14出口处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远远高于在第一热交 换器13入口处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更具体地,参考图1,第一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3沿循环导管9布置,优选地但 不是必须地位于离心式风扇10的下游,并且设计成使得来自于滚筒3的空气流f和流到压 缩装置15的入口 /吸入口的制冷剂同时流过所述第一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从而允许具 有比空气流f的温度更低的温度的制冷剂吸收来自于空气流f的热量,由此致使空气流f 中的多余湿气凝结。替换地,第二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4沿循环导管9布置在热交换器13的下游, 并且设计成使得被引导到滚筒3的空气流f和来自于压缩装置15的出口 /输出口的制冷 剂同时流过所述第二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从而允许具有比空气流f的温度更高的温度 的制冷剂将热量释放给空气流f,由此快速地将空气流f加热到比从热交换器13输出的空 气流f的温度更高的温度,优选地但不是必须地还可以高于或等于从滚筒3输出的空气流 f的温度。电动制冷剂压缩装置15构造成用于按指令连续地压缩从热交换器13输出的制冷 剂,优选地但不是必须地使所述制冷剂经历粗略绝热压缩。替代地,膨胀阀16构造成用于致使从热交换器14的出口流到热交换器13的入口 的制冷剂快速膨胀,使得进入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远远低于从热交换器14 输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由此与压缩装置15相反地完成闭合热力学循环。参考图1和2,制冷剂压缩装置15经由多个减振器17与外壳2的底壁2b相联/ 连接,所述减振器17构造成用于在距离外壳底部给定距离处浮动地支撑制冷剂压缩装置 15,从而避免普遍的传到外壳2的机械振动的传递。更具体地,制冷剂压缩装置15具有多个向外突出的支撑腿15a,并且每个支撑腿 15a的远端经由各自的减振器17连接到外壳2的底壁2b上,所述减振器17构造成用于衰 减由制冷剂压缩装置15工作时产生的机械振动。参考图2和3,至少一个所述减振器17包括能弹性变形的中空主体18,所述中空 主体18具有抵靠外壳2的支撑壁2b的下基部18b ;延伸穿过所述能弹性变形的中空主体 18的中心保持杆20,所述中心保持杆20能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轴向移动,在所述锁 定位置,杆20的头部20b压缩所述能弹性变形的中空主体18,从而将压缩机15刚性地连接 到外壳2的支撑壁2b上,而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能弹性变形的中空主体18浮动地支撑压 缩机15,能从外壳2的外部接近中心保持杆20的端部20a,从而允许使用者移动中心保持 杆20。中心保持杆20经由机械连接被联接到外壳2的支撑壁2b上,所述机械连接允许 使用者将中心保持杆20至少从锁定位置轴向移动到解锁位置,从而释放能弹性变形的中 空主体18,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中空主体18适于浮动地支撑压缩机15。中心保持杆20能借助于中心保持杆20的端部20b被移动,所述中心保持杆20的端部20b从外壳2的支 撑壁2b朝干衣机外壳2的外部突出。允许使用者轴向移动中心保持杆20的机械连接可以是螺纹联接、卡扣联接、弹簧 联接、凸轮机构、释放机构、卡口联接、齿条联接以及其它的类似的和众所周知的联接和/ 或机构。使用者能从外壳2的外部接近中心保持杆20的端部20c从而作用在中心保持杆 20的端部20c上以操作所述机械连接,从而移动中心保持杆20。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干衣机首次工作之前,中心保持杆20由使用者以不可逆的方 式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生产线的干衣机组装过程中,中心保持杆 20布置在锁定位置。优选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中心保持杆20可以被以可逆转的方式从锁定位置移 动到解锁位置,也就是说,甚至在干衣机首次工作之后,也可以将中心保持杆20从解锁位 置移动到锁定位置。优选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中心保持杆20通过使保持杆20绕其轴线顺时针或逆 时针旋转而被从锁定位置轴向移动到解锁位置。优选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中心保持杆20借助于螺纹联接而是能轴向移动的。参考图2和3,对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设置在 中心保持杆20和外壳2的支撑壁2b之间以允许使用者轴向移动中心保持杆20的机械连 接是螺纹联接。每个减振器17与纵向参考轴线A同轴地延伸,所述纵向参考轴线A局部基本垂直 于外壳2的底部2b,并且所述减振器17包括能弹性变形的中空杯形主体18,其基本与轴 线A同轴地延伸,并且杯形主体的下基部18b抵靠在外壳2的底壁2b上;以及中心中空的 管柱(stud)或卡箍(buckle)或套筒(bushing) 19,其与轴线A同轴地延伸,穿过外壳2的 底壁2b和杯形主体18的下基部18b,并且压配合到外壳2的两个底壁2b上,并且可选择地 永久变形地位于外壳2的两个底壁2b上、或者与外壳2的两个底壁2b构造成一体件。支撑腿15a的远端设有通孔17a,而杯形主体18的周缘装配/布置在支撑腿1 的通孔17a中,靠近杯形主体18的上边缘并且与中心中空的管柱19间隔开,这样杯形主体 18的能弹性变形的向上突出的管状壁能衰减沿支撑腿1 朝外壳2的底壁2b传输的机械 振动。减振器17还设有中心保持杆20,中心保持杆20与轴线A同轴地延伸,穿过管柱 19、杯形主体18以及支撑腿15a的远端,这样杆20的上部从杯形主体18的边缘伸出,而杆 20的下部从管柱19伸出到外壳2的外部。此外,保持杆20具有圆柱形的螺纹中心段20a,该螺纹中心段20a部分地旋拧到管 柱19的中心通孔19a中,并且设有上头部20b,上头部20b构造成用于抵靠杯形主体18的 上边缘,从而在保持杆20处于锁定位置时压缩能弹性变形的中空主体18。此外,保持杆20设有下端部20c,下端部20c构造成能从干衣机外壳2的外部接 近,即构造成从外壳2的底壁2b突出。管柱19的中心孔19a则具有基本为圆形的横截面并且内部带有螺纹,这样允许通 过使保持杆20绕轴线A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而相对于管柱19手动控制保持杆20在以下 位置之间轴向移动
-锁定位置(图幻,在所述锁定位置,杆20的上头部20b抵靠杯形主体18的两个 上边缘,从而杯形主体18对着外壳2的底壁2b较大地压缩和变形,以便将制冷剂压缩装置 15的支撑腿15a刚性地连接到外壳2的底壁2b上;以及-解锁位置(图幻,在所述解锁位置,杆20的上头部20b没有对着外壳2的底壁 2b压缩杯形主体18,由此允许支撑腿1 相对于外壳2的底壁2b自由地浮动运动。更具体地,保持杆20在下述位置之间轴向移动-锁定位置(图幻,在所述锁定位置,杆20的上头部20b抵靠杯形主体18的上边 缘和支撑腿15a的远端这两者,而杆20的下端部20c与外壳2的底壁2b和中心中空的管 柱19的底端间隔开;以及-解锁位置(图幻,在所述解锁位置,杆20的上头部20b与杯形主体18的上边缘 和支撑腿15a的远端这两者间隔开,而杆20的下端部20c优选地但不是必须地靠近外壳2 的底壁2b和中心中空的管柱19的底端。当中心保持杆20被置于锁定位置(图2)时,杆20的中间段20a永久地旋拧到管 柱19中从而刚性地连接到外壳2,这样中心保持杆20能对着外壳2的底壁2b大大压缩支 撑腿15a的远端并且使得杯形主体18对着外壳2的底壁2b临时变形,从而将制冷剂压缩 装置15的支撑腿15a刚性地连接到外壳2的底壁2b上。替换地,当中心保持杆20被置于解锁位置(图幻时,中心保持杆20没有对着外壳 2的底壁2b压缩杯形主体18,并且优选地没有接触抵靠杯形主体18,由此允许支撑腿1 相对于外壳2的底壁2b自由地浮动运动,因此以已知的方式衰减机械振动。参考图2和3,在所示的实例中,特别地,杯形主体18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呈基本圆 筒形形状并且可选择地具有波纹侧壁;而中心管柱或卡箍19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呈基本 圆筒形形状。替换地,优选地但不是必须地,保持杆20可以包括具有扩大的上头部20b的六角 形平头螺栓21,扩大的上头部20b设置在螺栓螺纹杆的远端并且适于压缩能弹性变形的中 空主体18。保持杆20的扩大的上头部20b可以与杆20构造成一体件,并且可以包括螺栓21 的头部或者可供选择地包括垫圈,所述垫圈可以设置成限定有适于压缩能弹性变形的中空 主体18的扩大部。保持杆20的下端部20c可以包括布置在螺栓21的螺纹杆的远端的垫圈22、螺母、 螺盖、横向销或类似的止挡元件。所述止挡元件为使用者提供了能容易地确认保持杆20是处于锁定位置还是处于 解锁位置的视觉参考。因此,在干衣机组装过程中,可以首先将六角形头的螺栓21旋拧到管柱19的中心 孔19a中,直到螺栓的螺纹杆的远端从中心中空的管柱19的底端伸出,然后将垫圈22或类 似的止挡元件刚性地装配到螺栓21的螺纹杆的远端上。显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保持杆20的下端部20c可以是螺栓21的头部,而保持 杆20的上头部20b由垫圈22、螺母或横向销限定,所述垫圈22、螺母或横向销装配到螺栓 21的螺纹杆的远端上。从上面的描述中能清楚地推断出家用干衣机1的通常操作,而无需进一步解释。
关于减振器17,在干衣机组装过程中,保持杆20被放置/旋拧在锁定位置(图2), 从而将制冷剂压缩装置15刚性地连接到外壳2。在首次使用干衣机之前,使用者只需要使干衣机倾斜,从而够到外壳2的底部并 且将从外壳2的底部伸出的保持杆20手动地完全旋拧进外壳2中,这是通过从干衣机外壳 2的外部作用并根据保持杆20的下端部20c的形状使用合适的工具(诸如螺丝起子、六角 扳手、活动扳手、艾伦扳钳或钳子等),从而将每个保持杆20从锁定位置(图2、移动到解锁 位置(图3)而实现的。在所示的实例中,特别地,保持杆20的下端部20c的顶端可以设有横向槽,该横向 槽适合由传统的螺丝起子的顶端接合。连接到上述特定结构的减振器17的优点是显著的。首先,使用者无需接近家用干衣机的内部而冒着意外损坏任何内部装置的风险。此外,保持杆20在干衣机外壳的底壁2b上保持就位以用于进一步的可能的使用。显然,可以对如本文所描述的家用干衣机1进行变化,但是不能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例如,管柱或卡箍19可以由与外壳2的底壁2b实现为一体件的向内突出的圆筒 形管状套管代替,而能弹性变形的杯形主体18可以由简单地装配到所述管状套管上的能 弹性变形的管状主体18代替。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杆20的圆柱形螺纹中心段20a被旋拧 进所述圆筒形管状套管中。此外,在更不复杂的实施例中,保持杆20的下端部20c可以由保持杆20的外表面 上形成的缺口标记代替。更具体地,垫圈22可以由在螺栓21的螺纹杆上靠近螺纹杆的远 端形成的缺口标记代替,以便为使用者提供用于确认保持杆20是处于锁定位置还是处于 解锁位置的视觉参考。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者将从外壳2的底部伸出的保持杆20(即螺栓21的螺纹 杆)手动地旋拧到外壳2中,直到螺纹杆远端上的缺口标记消失在管柱或卡箍19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家用干衣机(1),包括外壳O),用于容纳待干燥衣物的衣物干燥容器(3)位 于所述外壳内;以及热空气发生器(8),所述热空气发生器(8)用于循环衣物干燥容器(3) 内的热空气流;所述热空气发生器(8)设有具有制冷剂压缩装置(1 的热泵组件(11),所 述制冷剂压缩装置(1 经由一个或多个减振器(17)连接到外壳O)的支撑壁Ob)上, 所述减振器(17)构造成用于浮动地支撑所述制冷剂压缩装置(15),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 所述减振器(17)包括能弹性变形的中空主体(18)和延伸穿过所述能弹性变形的中空主 体(18)的中心保持杆(20),所述能弹性变形的中空主体(18)具有抵靠外壳O)的支撑壁 (2b)的下基部(18b),所述中心保持杆00)能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轴向移动,在所 述锁定位置,所述中心保持杆OO)的头部(20b)压缩所述能弹性变形的中空主体(18),从 而将制冷剂压缩装置(1 刚性地连接到外壳O)的支撑壁(2b),而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 能弹性变形的中空主体(18)浮动地支撑所述制冷剂压缩装置(15),能从外壳( 的外部接 近中心保持杆OO)的端部OOc),从而允许使用者移动所述中心保持杆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保持杆OO)的所述端部 (20c)从所述支撑壁Ob)突出到所述外壳O)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用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保持杆OO)的所述 端部(20c)包括止挡元件0 和/或标记,以便为使用者提供能确认所述中心保持杆OO) 是处于锁定位置还是处于解锁位置的视觉参考。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保持杆OO) 能通过使所述中心保持杆OO)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而被轴向移动。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保持杆OO) 设有螺纹中心段OOa),该螺纹中心段(20a)部分地旋拧到中空元件(19)的中心通孔 (19a)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中空元件(19)与外壳 ⑵的支撑壁Ob)相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保持杆OO)能通过使所 述中心保持杆OO)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而被轴向移动到所述中心中空元件(19)中。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弹性变形的中 空主体(18)由弹性体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中空元件(19)由金属材 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中空元件(19)是管柱、 卡箍或套筒(19)。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家用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卡箍或套筒(19)压 配合到外壳O)的支撑壁Ob)中。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压缩装 置(1 具有多个向外突出的支撑腿(1 ),并且每个支撑腿(15a)的远端经由各自的减振 器(17)牢固地连接到外壳O)的支撑壁Ob)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家用干衣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撑腿(15a)的远端 设有通孔(17a),所述能弹性变形的中空主体(18)的周缘牢固地和刚性地装配到所述支撑腿(15a)的通孔(17a)中、靠近所述能弹性变形的中空主体(18)的上边缘并且与中心中空 元件(19)间隔开。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用干衣机,其特征在于外壳O)的支撑壁 (2b)是外壳的底壁。
全文摘要
家用干衣机(1),包括外壳(2),衣物干燥容器(3)位于外壳内;以及热空气发生器(8),其用于循环容器内的热空气流;热空气发生器设有具有制冷剂压缩装置(15)的热泵组件(11),压缩装置经由一个或多个构造成浮动地支撑压缩装置的减振器(17)连接到外壳的支撑壁(2b)上,其中至少一个减振器包括能弹性变形的中空主体(18)和延伸穿过中空主体的中心保持杆(20),中空主体具有抵靠支撑壁的下基部(18b),杆能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轴向移动,在锁定位置,杆的头部(20b)压缩中空主体,从而将压缩装置刚性地连接到支撑壁,而在解锁位置,中空主体浮动地支撑压缩装置,能从外壳的外部接近杆的端部(20c),从而允许使用者移动杆。
文档编号D06F58/26GK102108629SQ201010611940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9日
发明者M·卡斯蒂廖内, P·罗斯 申请人: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