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542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其形式为将带子或软线等绳状部件通过平缝缝制在布料等被缝制物上。尤其涉及一种缝纫机,其按照旋转体的旋转,对卷装有大量绳状部件的大型卷装筒进行方向控制,从而可以将绳状部件总是朝向落针位置正确引导。
背景技术
以往,这样一种形式的缝纫机已为人所知,该缝纫机具有针杆,其被上下地驱动; 缝针,其安装在针杆的下端部;旋转体,其与针杆同轴地安装且围绕该轴心旋转自如;卷装筒,其卷装有绳状部件;以及引导部,其安装在所述旋转体上且将绳状部件(例如带子或软绳等绳状的刺绣材料)向缝针的落针位置引导,根据基于刺绣数据的布料的移动方向来对旋转体进行旋转控制,改变引导部的方向,以使绳状部件向落针位置的引导方向正确,并将该绳状部件通过平缝缝制在布料上。在这种缝纫机中,将卷装有绳状部件的卷装筒安装在旋转体上,且通过基于刺绣数据的缝制控制对此旋转体进行旋转控制,使所述引导部和所述安装的卷装筒也随之旋转,通过这些动作而使绳状部件总是向落针位置正确地被引导。 然而,由于在这种以往的缝纫机中卷装筒被安装在所述旋转体上,因而该卷装筒的安装位置会限制可安装的卷装筒的大小,将卷装筒大型化到可卷装大量绳状部件的大小是困难的。因此,作为用于解决上述不良现象的一个例子,在下述所示的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缝纫机以往已为人所知。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缝纫机,在上述形式的缝纫机中,通过将卷装有绳状部件的卷装筒配置(安装)在针杆的上方,从而实现了卷装筒的大型化。对于此缝纫机进行简单说明,可以将卷装有绳状部件的卷装筒配置(安装)在两端支撑在一对支撑部件上的卷装筒轴上,该一对支撑部件向上方延伸地固定在缝纫机支架上。所述卷轴通过设置在轴上的一对保持部件来支撑卷装筒的两端部。通过这样将卷装有绳状部件的卷装筒配置在与所述旋转体分体独立且远离针杆和旋转体等的上方较高位置, 从而能够实现卷装筒的大型化,因而可以在卷装筒上卷装大量绳状部件。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3486797号公报。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如上述这样,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以往已知的缝纫机中,通过将卷装有绳状部件的卷装筒配置在远离针杆和旋转体等的上方较高位置而实现卷装筒的大型化。然而,将绳状部件缝制在布料等被缝制物上时,虽然能够使旋转体旋转,但由于所述卷装筒被固定配置在上方而无法对该卷装筒的方向进行方向控制。因此,例如在基于刺绣数据的缝制控制下使旋转体旋转360°以上的情况下,存在从卷装筒抽出的绳状部件缠绕在缝纫机头上的担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必须生成不会使旋转体旋转360°以上的刺绣数据,当如此限制旋转体的旋转时,存在可在被缝制物上形成的图案受限制的问题。另外,由于是将卷装筒较高地配置在缝纫机头上方的结构,因此在安装卷装筒时不得不将卷装筒高高地抬起,然而卷装有大量绳状部件的大型卷装筒,其重量会大幅地增加,将这种与以往相比变重的大型卷装筒抬到缝纫机头部上方的较高位置是需要非常大力气的操作,因此会使操作者的负担变重而适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提供一种缝纫机,其即使在使用可卷装大量绳状部件的大型卷装筒时,也可以不限制形成在被缝制物上的图案而进行缝制控制,且用较小的力气即可将因卷装有大量绳状部件而重量增加的大型卷装筒容易地安装。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构成为至少具有被上下驱动的针杆;安装在针杆下端部的缝针;旋转体,该旋转体与针杆同轴心地组装且围绕该轴心旋转自如;卷装有绳状部件的卷装筒;以及引导部,该引导部安装在所述旋转体上且将由所述卷装筒抽出的绳状部件向缝针的落针位置引导,根据基于刺绣数据而在缝纫机台上移动的刺绣框所保持的被缝制物的移动方向,对所述旋转体进行旋转控制,改变所述引导部的朝向,以使绳状部件向落针位置的引导方向正确,同时将该绳状部件通过平缝缝制在被缝制物上,该缝纫机具有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支撑所述卷装筒,能够以所述针杆的轴心为大致中心而旋转,从而使所述卷装筒伴随该旋转围绕所述针杆的轴心公转;以及用于使所述支撑部件旋转的驱动部。采用本实用新型,卷装有绳状部件的卷装筒以针杆的轴心作为大致中心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部件上,该支撑部件配置在缝纫机台的上方。由此,可以将卷装有绳状部件的卷装筒配置在远离具有针杆(以及缝针)和旋转体(以及引导部)等的缝纫机头的位置,与将卷装筒安装在旋转体上的以往的缝纫机相比,能够使卷装筒的大小不受限制地大型化, 而且,由于通过驱动源追随旋转体的旋转控制而对所述支撑部件进行方向控制,因此当例如旋转体旋转了 360°以上时,支撑部件以针杆的轴心作为大致中心进行相同地旋转。支撑部件旋转时,支撑在该支撑部件上的卷装筒围绕所述缝纫机头进行公转。于是,由于卷装筒自身围绕所述缝纫机头进行公转,因而即使旋转体旋转也可以将绳状部件总是朝向落针位置正确地引导。即,无论旋转体基于刺绣数据怎样地旋转,卷装筒自身也会围绕缝纫机头进行公转,因此不会出现以往那样的绳状部件缠绕在缝纫机头上而无法将绳状部件向落针位置正确地引导的担忧。因此,可以不限制形成在被缝制物上的图案地将绳状部件缝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控制所述支撑部件的旋转,以使该支撑部件的旋转追随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又,作为一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刺绣框的上方,所述支撑部件以至少不会妨碍所述刺绣框移动的高度靠近下方设置。由此,支撑部件不会妨碍刺绣框的移动地与所述缝纫机台空开规定间隔而配置在所述缝纫机台的上方,因此配置在缝纫机头下端的与以往相比较低的位置,安装卷装筒时无需像以往那样将卷装筒抬高,从而减轻了操作人员的负担。实用新型的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使卷装有绳状部件的卷装筒支撑在可旋转地配置在缝纫机台上方的支撑部件上,通过追随旋转体的旋转控制而对所述支撑部件进行旋转控制,从而使卷装筒在缝纫机头的周围公转,因此能够实现卷装筒的大型化,且可以获得不限制在被缝制物上形成的图案而缝制绳状部件的优良的效果。另外,由于所述支撑部件配置在缝纫机台的上方,其配置位置不是缝纫机头上方的高的位置而是缝纫机头下端的与以往相比较低的位置,因此无需抬高卷装筒进行安装, 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刺绣缝纫机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刺绣缝纫机的俯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卷装筒支撑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卷装筒支撑装置的右视图。图5是图3所示的卷装筒支撑装置的俯视图。符号说明1...缝纫机支架,2...缝纫机台,3...缝纫机头,4...刺绣框,5...卷装筒支撑装置,6...支撑臂,7...连接杆,8...基体部件,8a (IOa)...开口部,9...臂部,10...支撑部件,11...齿轮,12...传动部,13...托架,14...驱动电动机,15...驱动齿轮,16...轴承部件,17...卷装筒轴,18...轴环,10...支撑部件,20...卷装筒,21...贯穿孔,22...导向棒,23...针杆,24...旋转体,25...导向杆,26...引导部,27...缝针,A...绳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刺绣缝纫机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刺绣缝纫机的俯视图。首先,根据图1及图2对于该刺绣缝纫机的整体结构进行概要说明。 然而,在这些图1及图2中,本来也可以将多个缝纫机头3以一定间隔配置在刺绣缝纫机的缝纫机支架1的前表面(在这里,图1的跟前侧、图2的下侧分别相当于前表面),但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使说明易于理解只显示一个缝纫机头3。如图1及图2所示,在缝纫机支架1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可缝制绳状部件的公知的缝纫机头3,且在所述缝纫机头3的下方在缝纫机支架1上设置有平板状的缝纫机台2。保持布料等被缝制物的刺绣框4通过公知的驱动部(未图示)可适当向X/Y方向(图2中的左右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此缝纫机台2上。而且,卷装筒支撑装置5安装在缝纫机台 2的上方,更具体来讲,在确保离开所述刺绣框4的上表面规定间隔的状态下安装在与所述缝纫机头3对应的规定的安装位置上(详细情况后述),该卷装筒支撑装置5对卷装有绳状部件的卷装筒20进行支撑且向所述缝纫机头3供给所述绳状部件。图3是用于说明卷装筒支撑装置5的主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卷装筒支撑装置的右视图。图5是图3所示的卷装筒支撑装置的俯视图。这里,在对于卷装筒支撑装置5进行说明之前,参照图3以及图4对所述缝纫机头 3进行简单说明。所述缝纫机头3为公知的结构,其具有在下端部具有缝针27且被上下驱动的针杆23 ;与所述针杆23同轴心地组装且围绕该轴心旋转自如的旋转体M ;安装在该旋转体M上且相对于针杆23的上下驱动在规定的时间被转动驱动的导向杆25 ;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向杆25的下端且将绳状部件A向缝针27的落针位置引导的引导部沈。而且, 在基于刺绣数据的缝制控制下,根据保持布料(未图示)的刺绣框4的移动方向,对旋转体对进行旋转控制,并改变引导部26的方向以使绳状部件A的引导方向正确,同时针杆23每往复一次,就将导向杆25向落针的位置左右转动驱动,从而通过所谓的曲折缝(日语子F 'J縫0 )依次将绳状部件A缝制在布料上。用图3 图5对所述卷装筒支撑装置5的细节进行说明。从图3 图5所示的各图中可以理解,在隔着缝纫机头3的左右两侧配置有支撑臂6,该支撑臂6的基端部通过螺钉等固定在缝纫机支架1的前表面上。这两个支撑臂6以朝向刺绣缝纫机的前表面侧(图 3的跟前侧、图4的左侧)水平地延伸的状态分别安装在缝纫机支架1的前表面上,在每个支撑壁6上分别安装有两根(共计4根,当然不限于此)棒状的连接杆7,这些连接杆7相对于缝纫机台2以及刺绣框4垂直且朝向它们延伸。在所述连接杆7的下端部固定安装有基体部件8。如图5所示,所述基体部件8由形成为在中央具有开口部8a的圆圈状(环或垫片状)的圆板构成,且在该基体部件8底面上左右各设置有两个的突出的臂部9。在此臂部9的顶端部固定有所述连接杆7的下端部。 所述基体部件8,以将其与缝纫机台2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隔确保为可使刺绣框4从其下方穿过的状态且以与缝纫机台2的上表面平行的状态,通过所述臂部9固定在所述连接杆7的顶端上。换言之,预先对缝纫机支架1前表面上的支撑壁6的固定位置、所述连接杆7的长度、基体部件8的厚度中的任意一个进行调整,以将所述基体部件8与缝纫机台2配置成确保规定的间隔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所述基体部件8的上表面上设有支撑部件10。支撑部件10在基体部件8上设置成以设置在缝纫机头3上的公知的针杆23的轴心为中心而旋转自如却不会上下移动。此支撑部件10与所述基体部件8 一样,由形成为在中央具有开口部IOa的圆圈状 (环或垫片状)的圆板构成。在支撑部件10的外周部设有围绕全周而形成有多个齿(齿轮 11)的传动部12。在所述基体部件8上所设置的臂部9中的任意一个上(在图5中在右侧后方的臂部9上)安装有托架13,并且通过该托架13固定有驱动电动机14。在驱动电动机14的电动机轴上固定有与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10的外周部上的传动部12的齿轮11嚙合的驱动齿轮15。采用上述的结构时,按照驱动电动机14的驱动将电动机轴的旋转通过驱动齿轮 15及齿轮11向所述支撑部件10传递,可以仅仅使所述支撑部件10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8 相对地旋转。在能够如上述这样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8相对旋转的所述支撑部件10的上表面上,以朝向上方立起的状态直立设置有一对轴承部件16。这些轴承部件16的轴承部将卷装筒轴17的两端部支撑为旋转自如。在卷装筒轴17的两端部附近分别固定有轴环18,该轴环18与所述轴承部件16 的内侧面抵接而限制该卷装筒轴17的左右位置(图5中的左右)。而且,一对保持部件19 可旋转且可沿着轴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卷装筒轴17的所述轴环18的内侧。两个保持部件 19的外周面具有相互相对的从内侧向外侧直径扩大的锥面(未图示)。可以使卷装有例如带子或软绳等绳状部件A的卷装筒20可装拆地安装在两个保持部件19之间。在安装卷装筒20时,使卷装筒20的两端部支撑在两个保持部件19的锥面上。即,通过使两个保持部件19对应于各种卷装筒20的内径而相互接近或远离,可以将内径大小不同的各种卷装筒 20可靠地以固定状态安装在卷装筒轴17上。由此,通过使支撑部件10按照驱动电动机14 的驱动而旋转,可以使卷装筒20在缝纫机头3的周围以针杆23的轴心为大致中心进行旋转(也即公转)。[0033]而且,在支撑部件10上在与支撑卷装筒20的轴承部件16之间相对应的规定位置处形成有例如长方形的贯穿孔21,可以使安装在一对保持部件19上的卷装筒20的一部分穿过所述贯穿孔21贯通支撑部件10而陷入下方。也就是说,支撑部件10在与所支撑的卷装筒20相对的位置上具有贯穿孔21,使卷装筒20的下方部陷入该贯穿孔21中来支撑卷装筒20。当然,贯通支撑部件10而陷入下方的卷装筒20的一部分不会与基体部件8接触。 由此,尤其是在安装直径大的大型的卷装筒20时,即便支撑部件10旋转而使卷装筒20转到缝纫机头3的后方侧,也可以防止卷装筒20与缝纫机支架1干涉而无法使卷装筒20在缝纫机头3的周围旋转。然而,当卷装筒20的直径(更具体来讲是绳状部件的卷装量)被限制为不妨碍支撑部件10旋转的大小时,也可以不形成所述贯穿孔21。在支撑卷装筒20的位置与缝纫机头3相对的支撑部件10的内径侧的规定位置上直立设置有一对导向棒22,从卷装筒20抽出的绳状部件A穿过两个导向棒22之间而提供给缝纫机头3。接着,对在具有上述这样结构的刺绣缝纫机中、通过平缝将卷装在卷装筒20上的绳状部件A缝制到保持在刺绣框4中的布料(未图示)上的操作进行说明。首先,操作者将卷装在卷装筒20上的绳状部件A抽出,将其穿过支撑部件10的两个导向棒22之间后提供给缝纫机头3,在缝纫机头3中所述被供给的绳状部件A通过弓I导部沈被朝向缝针27的落针位置引导。在该状态下基于规定的刺绣数据对设有未图示的布料的刺绣框4朝向XY 方向(参照图幻进行移动控制,且上下驱动针杆23,通过缝针27和未图示的梭座的功能进行公知的平缝。此时,对旋转体M进行旋转控制,以使引导部沈位于基于布料的移动的缝纫机头 3的相对进行方向的前面,且将绳状部件A朝向缝针27的落针位置正确地引导。相对于针杆23的上下驱动在规定的时间对导向杆25进行转动驱动,针杆23每往复一次(每缝制一次),通过固定在导向杆25下端的引导部沈而被朝向落针位置引导的绳状部件A就向落针位置的左右摆动。由此,绳状部件A通过所谓的曲折缝被依次缝制在布料上。随着如上述这样将绳状部件A缝制在布料上,支撑部件10通过对应于旋转体M 的旋转控制而被控制的驱动电动机14而被转动驱动,由此使卷装筒20追随旋转体M的旋转而在缝纫机头3的周围沿着支撑部件10的旋转圆周以针杆23的轴心作为大致中心进行旋转(公转)。可以控制驱动电动机14,使这样的支撑部件10(也即卷装筒20)的旋转以与旋转体M的旋转相同的时间、相同的速度进行,也可以稍迟于且速度慢于旋转体M的旋转而进行。另外,也可以使支撑部件10不总是追随旋转体M的旋转,而在例如旋转体M (或者引导部26)和支撑部件10(具体来讲卷装筒20的中间位置等)的相差角度为例如45° 以上时使支撑部件10转动等,其方式怎样都可以。如上述这样,采用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刺绣缝纫机,通过将卷装有绳状部件A的卷装筒20支撑在可旋转地设置在缝纫机台2上方的支撑部件10上,该支撑部件10,能够使卷装筒20的大小不受限制而使卷装筒20大型化。而且,追随旋转体M的旋转控制而对支撑部件10进行方向控制,例如即使旋转体M旋转360°以上也可以使卷装筒20相同地旋转,由此可以将绳状部件A总是向落针位置正确地引导。因此,无论旋转体M在基于刺绣数据的缝制控制下如何旋转,也不会出现绳状部件A缠绕在缝纫机头3上而无法将绳状部件A向落针位置正确引导的担忧,可以使形成在被缝制物上的图案不受限制地缝制绳状部件A。另外,由于支撑卷装筒20的所述支撑部件10配置在缝纫机头3的下端的与以往相比更低的位置,因此在安装卷装筒20时无需将卷装筒20像以往那样抬高,从而可以减轻操作者的负担。以上基于附图对实施形态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当然可以是各种实施形态。例如,虽然将具有一个缝纫机头3的单头刺绣缝纫机作为例子进行了表示,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具有多个缝纫机头3的多头刺绣缝纫机。这种情况下, 对应于各缝纫机头3而分别设有上述的卷装筒支撑装置5。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使支撑部件10旋转的驱动电动机14分别设置在各卷装筒支撑装置5上,也可以构成为,仅设置一个使多个卷装筒支撑装置5的各支撑部件10同时旋转的共用的驱动电动机14,将一个驱动电动机14的旋转传递给各卷装筒支撑装置5的支撑部件10。又,为了使绳状部件A从卷装筒20的抽出顺利进行,也可以另外设置用于使卷装筒20积极旋转的驱动源。又,传动部12也可以用摩擦带取代齿轮11,并用摩擦辊取代驱动齿轮15。S卩,只要可以将驱动电动机14的旋转传递给支撑部件10,公知的任何结构都可以。又,虽然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将绳状部件A通过所谓的曲折缝缝制在被缝制物上的刺绣缝纫机进行了例示,但本实用新型当然并不限定于此。又,虽然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使卷装筒20沿着支撑部件10的旋转圆周而围绕所述针杆23的轴心进行公转,但所述支撑部件10的旋转圆周并不限于同心圆,也可以为例如椭圆或偏心圆等。
权利要求1.一种缝纫机,构成为至少具有被上下驱动的针杆;安装在针杆下端部的缝针 ’旋转体,该旋转体与针杆同轴心地组装且围绕该轴心旋转自如;卷装有绳状部件的卷装筒;以及引导部,该引导部安装在所述旋转体上且将由所述卷装筒抽出的绳状部件向缝针的落针位置引导,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有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支撑所述卷装筒,能够以所述针杆的轴心为大致中心而旋转,从而使所述卷装筒伴随该旋转围绕所述针杆的轴心公转;以及用于使所述支撑部件旋转的驱动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控制所述支撑部件的旋转,以使该支撑部件的旋转追随所述旋转体的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刺绣框的上方,所述支撑部件以至少不会妨碍所述刺绣框移动的高度靠近下方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部件的中央具有开口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所述支撑部件定位保持于所述缝纫机台的上方的基体部件。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在与所支撑的卷装筒相对的位置上具有贯穿孔,使卷装筒的下方部陷入所述贯穿孔中来支撑卷装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纫机,在该缝纫机中,引导部(26)与围绕针杆(23)的轴心旋转的旋转体(24)联动地移动,将从卷装筒(20)抽出的绳状部件(A)向缝针(27)的落针位置引导。卷装有绳状部件(A)的卷装筒(20)通过支撑部件(10)支撑,该支撑部件(10)可以以针杆的轴心为大致中心旋转且不会妨碍刺绣框(4)的移动地配置在缝纫机台(2)的上方。由此,可以将卷装筒(20)配置在远离缝纫机头的位置,能够使卷装筒大型化。通过驱动源(14)对支撑部件(10)进行方向控制,以使其追从旋转体(24)的旋转,由此,使卷装筒自身围绕缝纫机头公转。由此,通过将绳状部件总是向落针位置正确地引导,不会存在绳状部件缠绕在缝纫机头上的担忧,因此可以使形成在被缝制物上的图案不受限制而缝制绳状部件。
文档编号D05B35/06GK201962497SQ201020629210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8日
发明者近藤徹朗 申请人:东海工业缝纫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