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066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加热模块(heat module)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近年所开发的洗衣机除具有洗涤、漂洗和脱水的功能外,还提供有烘干功能。这类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通常采用加热器或热泵模块来烘干衣物。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然而,如果烘干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水遗漏和滞留,上述常规洗衣机可能产生令人不悦的气味。因此,对这类洗衣机而言,需要能有效地排出冷凝水的排水系统。解决方案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洗衣机,这种洗衣机基本上避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而引起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置有能有效地排出从热泵模块排放的冷凝水的排水系统的洗衣机。本发明其它的优点、目的及特征将在随后的说明中部分地进行详细描述,并且部分地,对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将在研读下文的基础上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发明而获知。通过所撰写的说明书、随附的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正如本文所概括和广泛描述的,一种洗衣机包括第一机壳,其设置出第一空间;盛水桶,其安装在第一空间以容纳洗涤水;第二机壳,其可移除地设置到第一机壳以提供第二空间;热泵模块,其安装在该机壳中以向该滚筒中供给热空气;冷凝水排出泵,其泵送热泵模块产生的冷凝水;以及冷凝水排出软管,其一端连接到冷凝水排出泵并且另一端连接到盛水桶,以将冷凝水排出泵泵送的冷凝水排放到盛水桶的内部。冷凝水排出软管可连接到盛水桶的上部的一侧。所述洗衣机还可包括安装在第一空间中的主排水泵,用以将积聚在盛水桶内底的洗涤水排出。主排水泵可通过冷凝水排出软管将流入盛水桶的冷凝水与积聚在盛水桶内底的洗涤水一同排出。所述洗衣机还可包括安装在盛水桶内底的剩余水传感器,用以感测剩余水的量。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中,一种洗衣机包括第一机壳,其提供第一空间;盛水桶,其安装在第一空间,用以容纳洗涤水;滚筒,其可转动地安装在盛水桶中以容纳衣物; 第二机壳,其可移除地设置到第一机壳以提供第二空间;热泵模块,其安装在第二空间中以向盛水桶供给热空气;防回流连接器,其安装在第一空间中,用以防止从盛水桶排出的洗涤水回流;冷凝水排出泵,其泵送由热泵模块产生的冷凝水;以及冷凝水排出软管,其一端连接到冷凝水排出泵并且其另一端连接到盛水桶以将冷凝水排出泵泵送的冷凝水排放到盛水桶的内部。该防回流连接器可包括连接器本体,其具有倒U型形状并且安装在第一空间中的上部;多个连接管,其从该连接器本体的两端向下弯曲,使得洗涤水通过这些连接管的其中一端被引入并且通过另一个连接管被排出;以及吸气部件,其与连接到该盛水桶上部的一侧的空气制动软管相连。冷凝水排出软管可以连接到盛水桶的一个上侧。可将T形或Y形支管连接到空气制动软管的邻近盛水桶一端,以将空气制动软管与盛水桶相连。冷凝水排出软管可连接到T形或Y形支管以将冷凝水排放到盛水桶。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中,一种洗衣机包括机壳,其构成该洗衣机的外观;盛水桶,其安装在第一空间,用以容纳洗涤水;滚筒,其可转动地安装在盛水桶中以容纳衣物; 热泵模块,安装在该机壳中以向该滚筒中供给热空气;冷凝水排出泵,其泵送由热泵模块产生的冷凝水;以及冷凝水排出软管,其一端连接到冷凝水排出泵并且另一端连接到盛水桶, 以将冷凝水排出泵泵送的冷凝水排放到盛水桶的内部。冷凝水排出软管可连接到盛水桶上部的一侧。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如果这些修改和变型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则本发明意在涵盖这些修改和变型。有益效果根据本发明,在烘干衣物的过程中从热泵模块产生的冷凝水与洗涤水一同排出。 亦即,无需专用的冷凝水排出通道就能实现冷凝水的排出。


旨在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结合在本申请中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阐示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洗衣机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图1的洗衣机中洗涤水的排出流动情况的截面图;图3为示出图1的洗衣机中冷凝水的排出流动情况的截面图;图4到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洗衣机的冷凝水排出系统的示例的视图;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过滤单元的示意图;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过滤单元的示意图;图9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过滤单元的示意图;图10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过滤单元的示意图;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洗衣机中滚筒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在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参见图1到图3,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洗衣机可主要包括形成第一空间100的第一机壳10、用于打开和关闭形成在第一机壳10前部的开口部的门、以及设置在第一机壳 10中用以容纳洗涤水的盛水桶110。滚筒120可转动地连接到盛水桶110内部。此外,可将一第二机壳20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一机壳10的下部,从而形成第二空间200。第二机壳20中包括供给用于烘干衣物的热空气的热泵模块210和引导空气进入热泵模块210的入口管道(图未示)。第二机壳20还包括将在穿过热泵模块210时被加热的空气引入盛水桶110的出口管道(图未示),以及对流入该入口管道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模块(图未示)。该入口管道和该出口管道通过循环管道(图未示)和烘干管道(图未示)与盛水桶110以流体连通方式相连接。热泵模块210是指这样一种模块式结构,其中热泵的各个部件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热泵模块210可分离地连接在第二机壳20中。热泵模块210包括蒸发器(图未示),其通过从空气中去除水分来产生干燥空气;以及压缩机(图未示),其压缩已穿过该蒸发器的冷凝剂。此外,热泵模块210还可包括冷凝器(图未示),其利用来自穿过该压缩机的冷凝剂的热量加热空气;膨胀阀(图未示),其降低引入该蒸发器中的高压冷凝剂的压力;以及连接上述部件的冷凝剂管(图未示)°当空气通过入口管道流入并穿过蒸发器时,空气的热量被设置在该蒸发器中的低温和低压的冷凝剂吸收。穿过蒸发器的空气中的水分被冷凝从而使空气干燥。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冷凝而产生的潜热(latent heat)使蒸发器中的冷凝剂蒸发。蒸发后的冷凝剂被供给到压缩机,被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冷凝剂,并随后供给到冷凝器。当干燥的空气穿过通过压缩冷凝剂而发出潜热的冷凝器时,该空气被加热。因此,通过入口管道流入的空气在穿过蒸发器和冷凝器时被加热和干燥,然后,再通过出口管道供给到盛水桶110。供给到盛水桶110的空气被引导至滚筒120中用以烘干衣物。第二机壳20和第一机壳10可被完全分隔成第一空间100和第二空间200。然而, 第一空间100和第二空间200可彼此流体连通,并同时部分地隔开以便安设电气部件。因此,热泵模块210可借助与盛水桶110连接的连接部而被安装成仅设置在第二空间200中或部分地延伸到第一空间100。或者,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可以不分开形成。在此情况下,盛水桶和滚筒安装在一单个机壳中,而热泵模块则安装在该盛水桶的下部。尽管机壳被设置为单个,但是热泵模块和冷凝水排出系统的结构(下文将说明)仍能以相同的方式来构造。通过供水阀(图未示)从外部供水源供给的水被供给到滚筒120并用于衣物的洗涤。洗涤废水通过形成在滚筒120上的多个穿孔(图未示)被排放到盛水桶110。如果洗涤废水残留在盛水桶110中,可能产生令人不悦的气味,从而使卫生状况恶化并降低消费者的满意度。为此,必须通过连接到盛水桶Iio的主排水泵150及时将积聚到盛水桶110内底的洗涤水排出到盛水桶110的外部。主排水泵150设置在盛水桶110的下部并向防回流连接器130泵送使用之后积聚到盛水桶110的内底的洗涤水,从而排出洗涤废水。通过主排水泵150从盛水桶110排出的洗涤水穿过排出软管(图未示)并被输送到防回流连接器130。接着,洗涤水经由防回流连接器130被传送到排出软管(图未示)并被排出到第一机壳10外部。如图4到图6所示,防回流连接器130呈U型管形式,并以倒U型状态安装在的主排水泵150的上部。考虑到地域特性,在欧洲和美国使用的洗衣机通常构造成使洗涤水通过其上部 (亦即,高于洗衣机的中间高度)而非下部排出。因此,为了防止通过排水软管排出的洗涤水的回流以及避免发生虹吸,推荐使用防回流连接器130。防回流连接器130包括具有倒U型形状的连接器本体132,其安装在第一空间 100的上部;从连接器本体132的两端向下弯曲的一对连接管134 ;以及设置在连接器本体 132上部的一侧的吸气部件136,用以使空气流通。可另外将一空气制动软管137连接到吸气部件136。连接管134的其中一个与排出软管相连,该排出软管与主排水泵150相连。另一个连接管134与排水软管相连,该排水软管与第一机壳10的外部流体连通。由主排水泵150 泵送的洗涤水经过排出软管流入防回流连接器130。接着,流入防回流连接器130的洗涤水经过排水软管排出第一机壳10。吸气部件136具有圆柱形状,其中可插入一虹吸制动器(siphon brake)以防止洗涤水的虹吸和回流。或者,吸气部件136也可配置空气制动软管137,该空气制动软管与盛水桶110的一侧相连以使盛水桶中的空气能够流到连接器本体132。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空气制动软管137。与主排水泵150和防回流连接器130互相连接的排出软管由于其安装位置之故而总是容纳有一定量的剩余水。这些剩余水可防止来自外部、比如来自下水道的气味通过排水软管流入洗衣机。但是,如果当主排水泵150不工作时在防回流连接器130的内部和外部之间产生压力差,则排水软管中的剩余水可能因虹吸作用而回流到主排水泵150。为此,设置虹吸制动器或空气制动软管137以防止防回流连接器130的内部和外部之间产生压力差。如图4所示,空气制动软管137连接到吸气部件136以使来自防回流连接器130 外部的空气流能够通过,亦即,使空气流向该盛水桶但是阻碍来自防回流连接器130内部的洗涤水的排放。稍后将对此进行具体说明。同时,参照图3,第二机壳20包括设置在该第二机壳内一侧的冷凝水排出泵220, 用以排出从热泵模块210排放的冷凝水;以及冷凝水排出软管140,其形成用以从冷凝水排出泵220排出冷凝水的通道。更具体而言,设置在第二机壳20 —侧的冷凝水排出泵220泵送由热泵模块210中的冷凝器产生的冷凝水,从而通过冷凝水排出软管140将冷凝水输送到防回流连接器130。冷凝水排出软管140的一端连接到冷凝水排出泵220。而其另一端连接到盛水桶 110的上侧。由于主排水泵150设置在不带防回流连接器130的洗衣机上,热泵模块210产生的冷凝水能够被输送到盛水桶110。因此,冷凝水与盛水桶110中的洗涤水能够一同从第一机壳10排出。
当冷凝水和洗涤废水在盛水桶110的内底积聚到预定的量时,优选的是通过开动主排水泵150来排出洗涤水。如果在积聚的洗涤废水量过少时开动主排水泵150,则排水效率和能量效率都会降低。因此,优选的是,在冷凝水和洗涤废水积聚预定量时开动主排水泵 150。为此目的,可在盛水桶110的内底安装剩余水传感器112以感测水剩余的量。任何一种常用于洗衣机的水位传感器都可以被用作剩余水传感器112。同时,如图4所示,冷凝水排出软管140可以连接到空气制动软管137。空气制动软管137的一端连接到防回流连接器130并且另一端直接连接到盛水桶 110的一个上侧。依据此结构,当冷凝水排出软管140连接到空气制动软管137时,就能实现将冷凝水排出软管140直接连接到盛水桶110的相同效果。然而,优选的是,冷凝水排出软管140连接到邻近盛水桶110设置的空气制动软管 137的一端,以使经由冷凝水排出软管140排出的冷凝水被直接引入盛水桶110而不朝防回流连接器130回流。此外,可将T形或Y形支管138连接到空气制动软管137以便于将冷凝水排出软管140与空气制动软管137相连。由于冷凝水排出软管140通过T形或Y形支管138连接到空气制动软管137的邻近盛水桶110的一端,因此由冷凝水排出泵220泵送并通过冷凝水排出软管140排出的冷凝水能直接流入盛水桶110的一个上侧。由此,冷凝水积聚到盛水桶110的内底并且可以通过主排水泵150的操作而与洗涤废水一同从第一机壳10排出。在如本发明的该实施例所述的结合了冷凝式烘干和洗涤的机器中,设有一循环通道以使盛水桶110中的空气能够循环。当盛水桶110排出的空气通过该循环通道循环时,将从衣物中分离出的诸如灰尘和线屑(lint)等异物供给到热泵。这样可能使热泵超负荷或使热泵的性能下降。为此,设置一过滤单元以在循环通道中过滤掉诸如线屑等异物。当在过滤单元上附着超过预定量的异物时,干燥空气可能不会通过循环通道被顺畅地供给。所以,需要去除这类异物。然而,对使用者来说,人工去除附着在过滤单元上的异物是不方便的。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过滤的结构被设计成自动将异物从过滤单元分离并且与经由防回流连接器130排出的洗涤水一同排出。以下,将对自动去除异物的结构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下文中,与前文所述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图5为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洗衣机中过滤单元的视图。参见图5,当热泵模块210向盛水桶110中供给经干燥和加热的空气时,盛水桶 110中的空气通过排气通道242经由盛水桶110的后上部排出。而由热泵模块210产生的经干燥和加热的空气通过供气通道(图未示)经由盛水桶110的前上部流入。排水通道, 合起来称作防回流连接器的排放软管(discharge hose)和排水软管从盛水桶110的下部延伸到上部,以便将洗涤水从盛水桶110内部排出。过滤单元500通过沿空气的循环通道(图未示)形成而将诸如线屑等异物从由盛水桶Iio排出的空气中过滤。优选地,过滤单元500可沿排气通道242形成,亦即使得空气在流入热泵模块220之前通过该过滤单元500。由于排气通道242邻近该排水通道设置,因此能够通过从盛水桶110排出洗涤水的该排水通道将由过滤单元500分离出的异物排出。由此,不需要专门结构来将过滤出的异物排到外部。如图5所示,从盛水桶110排出空气的排气通路M2由盛水桶110的后上部朝第二机壳20中的热泵模块220延伸。如果第二机壳20设置在第一机壳10的下方,则排气通道对2向下延伸,如图中所示。另外,为避免发生虹吸,从盛水桶110的下部延伸的排水通路可向上弯曲而形成倒U型。相应地,如图7所示,排气通道242和排水通道可以其至少一部分彼此邻接地设置在盛水桶110的后侧。在此情况下,过滤单元500沿排气通道242形成,更优选地为沿排气通道242的邻近排水通道设置的部分上形成。当过滤单元500邻近该排水通道设置时,由过滤单元500 去除的异物能够通过排水通道排出到外部。此外,能够利用经排水通道排出的洗涤水去除过滤单元500中的异物。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过滤单元500可包括在排气通道242和排水通道之间选择性地移动的过滤构件550,以将异物从排气通道242的空气中过滤并在排水通道利用洗涤水去除异物,如图5所示。更具体而言,过滤单元500可包括在排气通道242和排水通道之间循环的过滤构件510以及使该过滤构件510循环的循环部件。所述循环部件可包括由驱动部(如马达) 转动的转动齿轮520,和与转动齿轮520的旋转相关联的从动齿轮525。过滤构件510围绕转动齿轮520和从动齿轮525形成。当马达转动转动齿轮520 时,从动齿轮525相应地被过滤构件510转动。在此情况下,其中设置过滤单元500的排气通道242的一部分邻近排水通道形成。更优选的是,排气通道242和排水通道以其至少一部分彼此接触,并且过滤单元510沿排气通道242和排水通道之间的接触部分而形成。在排气通道242和排水通道彼此邻近或接触的部分形成一开口 530,使得过滤构件510能够穿过开口 530。可以设置单个开口 530。然而,优选的是如图所示地形成一对开口 530以防止排水通道中的洗涤水进入排气通道M2。在此情况下,开口 530可具有与过滤构件510的截面的形状一致的形状。尽管图中未示出,但可额外设置一遮挡构件(shielding member)来防止空气通过开口 530从排气通道242漏出或者防止洗涤水从排水通道中漏出。尽管该遮挡构件并不完全覆盖开口 530,但其在允许过滤构件510通过的同时尽可能地阻挡空气和水通过。例如, 可采用柔韧的弹性构件做为遮挡构件。以下,将对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过滤单元500的操作进行说明。首先,从盛水桶110排出的空气沿排气通道242流动,在此期间,空气中的异物被过滤构件510过滤。过滤出的异物附着到过滤构件510的上部。附着到过滤单元510的异物的数量随着通过排气通道242的空气增加而增加。在此状况下,洗衣机的控制单元(图未示)以预定的时间周期(例如在烘干过程完成后)转动转动齿轮520。控制单元设置在排气通道M2中,并且转动转动齿轮520直到过滤构件510的附着有异物的部分移动到排气通道242中。接下来,当洗衣机执行排出洗涤水的过程,比如漂洗过程时,附着到过滤单元510的异物借助经由排水通道排出的洗涤水而从过滤构件510分离,并通过该排水通道排出。
如果过滤构件510覆盖了排水通道的断面区域,则洗涤水可能不会顺利地通过排水通道排出。因此,如图9所示,在排水通道的一特定区段(过滤构件510在其中移动)上可形成其直径比排水通道的其它部分的直径更大的的膨胀部分108。借助该膨胀部分108,使过滤构件510仅覆盖排水通道的一部分,并由此使洗涤水能够有效地通过排水通道排出。尽管过滤构件510被排出的洗涤水清洗,但是异物可能仍然保持附着在过滤构件 510上。为此,可进一步设置清洁部件MO以去除未被洗涤水分离而仍残留在过滤构件510 上的异物。清洁部件540可设置在任何位置。根据本实施例,清洁部件540沿下部的开口 530 形成以清洁从排水通道移动到排气通道M2的过滤构件510。同样地,优选的是,清洁部件 540可在排水通道处形成为邻近下部的开口 530,使得被清洁部件540去除的异物通过排水通道排出。当清洁部件540如上文所述地设置时,过滤构件510首先被洗涤水清洗,然后再由清洁部件540清洁,因而提高了从过滤构件510去除异物的效率。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过滤单元的示意图。与图5的实施例相比,根据图6的实施例所述的过滤单元在移动过滤构件的方式上不同。以下,将重点对图6的实施例中的有区别的特征进行说明。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的过滤单元包括在排气通道242和排水通道之间转动的过滤构件510。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过滤构件550沿着排气通道242与排水通道彼此邻接的部分安装。此外,在排气通道242与排水通道邻接的部分处形成开口 580。过滤构件550 能够在开口 580中转动。具体而言,过滤单元包括使过滤构件550转动的驱动部件(图未示),并且过滤构件550由驱动部件(图未示)转动。在此情况下,驱动部件(图未示)可沿排气通道242 与排水通道之间的边界形成。依据此结构,过滤构件550可通过驱动部件(图未示)的操作而被转动,从而在排气通道242和排水通道之间移动。过滤构件550可围绕驱动部件(图未示)的驱动轴562径向地延伸。过滤构件 550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举例而言,可从驱动轴562延伸出两个过滤构件550或四个过滤构件550。当设置两个过滤构件550时,过滤构件550可布置成彼此之间形成大约180度的角度。当设置四个过滤构件阳0时,过滤构件550可呈十字形设置以与彼此邻近的过滤构件形成大约90度的角,如图中所示。现在将对根据第二实施例所述的过滤单元的操作进行说明。从盛水桶110排出的空气沿排气通道242移动。空气中的异物由图10中过滤构件550的第三过滤构件556过滤。过滤出的异物附着在相对于图10所示的第三过滤构件 556的上侧。附着在第三过滤构件556上的异物通常随着穿过排气通道M2的空气的增加而增多。附着到设置在图6中的排水通道内的第一过滤构件552上的异物被从盛水桶110 排出的洗涤水清洗。洗衣机的控制单元(图未示)以预定时间周期(例如烘干过程之后)操控驱动部件(图未示)。当设置两个过滤构件时,控制单元可控制驱动部件(图未示)的驱动轴562 以约180°转动。当设置四个过滤构件时,驱动部件(图未示)的驱动轴562被控制为以约 90°或180°转动。
当设置两个过滤构件550并且驱动部件(图未示)的驱动轴562转动180度时, 过滤构件550被转动,以使其在被清洁之后布置在排气通道242中。另一方面,具有异物的过滤构件被布置在排水通道中以便进行清洗。当设置四个过滤构件550并且驱动部件(图未示)的驱动轴562转动约90度时, 过滤构件550的对应于排气通道242与排水通道之间的边界布置的第四过滤构件558被转动并被布置在排气通道242中。另一方面,附着有异物的第三过滤构件556被转动,并随后对应于排气通道242和排水通道之间的边界被布置。此外,对应于排气通道242和排水通道之间的边界被布置的第二过滤构件5M被转动进入排水通道,以便被洗涤水清洗。膨胀部分108可设置成使过滤构件550不完全覆盖排水通道的断面区域。由于前述实施例已经对膨胀部分108作了解释,所以将不再对膨胀部分108予以重述。图7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过滤单元的视图。第三实施例因具有清洁过滤构件和去除异物的去除部件(removal part) 620,就此而言不同于先前的实施例。以下,将具体地说明第三实施例中的有区别的特征。参见图7,过滤单元包括沿排气通道242设置以从空气中过滤异物的过滤构件610 以及去除附着到过滤构件610上的异物的去除部件620。更具体而言,过滤构件610沿排气通道242设置以从空气中过滤异物,并且去除部件620从过滤构件610中去除异物。去除部件620包括沿过滤构件610移动以收集异物的搬移器(mover) 630以及提供操作搬移器630的驱动力的驱动器(图未示)。此处,搬移器630沿过滤构件610的上侧以往复运动方式水平移动,从而收集和去除附着到过滤构件610上侧的异物。另外,在排气通道M2的一侧形成开口 640,过滤构件 610也形成于此。开口 640与排气通道242流体连通。因此,当由盛水桶排出的空气被过滤并且异物积聚在过滤构件610的上侧时,控制单元操控搬移器630移向例如图11所示的右方。当搬移器630向图11中的右方移动时, 过滤构件610上的异物与过滤构件610分离并被搬移器630移动到右方。最后,通过开口 640将异物引入排水通道。以此方式将异物去除后,控制单元操控搬移器630以使其与开口 640分离,例如朝相对于图9所示的左方移动,从而进行下一轮的清洁。由搬移器630引入排水通道的异物与排出的洗涤水一同被排出到洗衣机外部。尽管图中未示出,但如果排气通道242和排水通道设置成不接触而仅为彼此邻近,则可进一步设置一异物通道(图未示)与排气通道242和排水通道互连。异物通道可与开口 640流体连通,以便将流入异物通道的异物经由开口 640引入排水通道。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过滤单元的示意图。图9为洗衣机的滚筒的后视图。第四实施例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借助转动的滚筒来进行过滤单元的清洁。这将在下文进行说明。参见图8和图9,根据第四实施例,过滤单元包括沿排气通道242形成在盛水桶 110上的过滤构件710 ;以及形成在滚筒120上的清洁构件720,用以随着滚筒103的转动而清洁过滤构件710。更具体而言,盛水桶110具有形成在其后表面上的排气孔104,这些排气孔与排气通道242流体连通。过滤构件710设置在排气孔104上。过滤构件710从由盛水桶110经由排气孔104排出至排气通道242的空气中过滤异物。过滤出的异物附着在过滤构件710的朝向滚筒120的内侧。清洁构件720形成在滚筒120的与排气孔104对应的后侧,以便清洁过滤构件710 的内侧。亦即,清洁构件720被构造成以此方式转动使得当滚筒103旋转时,清洁构件120 的转动轨迹(locus)穿过排气孔104。换言之,清洁构件720与滚筒103的旋转相关联地被转动,并在转动时穿过过滤构件710。亦即,清洁构件720随着滚筒103的旋转而转动过滤构件710。现在将对清洁构件720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清洁构件720包括主体722,其连接到形成在滚筒103的后表面上的排气孔104 ;以及从主体720延伸出的刷子724。此处,刷子724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滚筒103后表面与盛水桶110之间的距离,使得刷子724的一端能到达并清洁过滤构件710。清洁构件720能随着滚筒103的旋转而用刷子7 去除过滤构件710中的异物。 从过滤构件710分离的异物落到盛水桶110的底面并经由排水通道与洗涤水一同被排出到洗衣机的外部。如上文所述,使用者不必直接去除这些异物。如此,提高了使用者的便利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洗衣机,包括第一机壳,其设置出第一空间;盛水桶,其安装在所述第一空间中,用以容纳洗涤水;滚筒,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盛水桶中,用以容纳衣物;第二机壳,其可移除地设置到所述第一机壳,用以提供第二空间;热泵模块,其安装在所述第二空间中,用以向所述滚筒中供给热空气;冷凝水排出泵,其泵送由所述热泵模块产生的冷凝水;以及冷凝水排出软管,其一端连接到所述冷凝水排出泵并且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盛水桶,用以将由所述冷凝水排出泵泵送的冷凝水排放到所述盛水桶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冷凝水排出软管连接到所述盛水桶上部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衣机,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空间中的主排水泵,用以将积聚到所述盛水桶的内底的洗涤水排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主排水泵通过所述冷凝水排出软管将已经流入所述盛水桶中的冷凝水与积聚到所述盛水桶的内底的洗涤水一同排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衣机,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盛水桶的内底的剩余水传感器,用以感测剩余水的量。
6.一种洗衣机,包括 第一机壳,其提供第一空间;盛水桶,其安装在所述第一空间中,用以容纳洗涤水;滚筒,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盛水桶中,用以容纳衣物;第二机壳,其可移除地设置到所述第一机壳,用以提供第二空间;热泵模块,其安装在所述第二空间中,用以向所述滚筒中供给热空气;防回流连接器,其安装在所述第一空间中,用以防止从所述盛水桶排出的洗涤水回流;冷凝水排出泵,其泵送由所述热泵模块产生的冷凝水;以及冷凝水排出软管,其一端连接到所述冷凝水排出泵并且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盛水桶, 用以将由所述冷凝水排出泵泵送的冷凝水排放到所述盛水桶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防回流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其具有倒U型形状并且安装在所述第一空间中的上部; 多个连接管,其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两端向下弯曲,使得洗涤水通过所述连接管的其中一个被引入并且通过所述连接管中的另一个被排出;以及吸气部件,其与连接到所述盛水桶上部的一侧的空气制动软管相连。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冷凝水排出软管连接到所述盛水桶的一个上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衣机,其中T形或Y形支管连接到所述空气制动软管的邻近所述盛水桶的一端,以将所述空气制动软管与所述盛水桶相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冷凝水排出软管连接到T形或Y形支管以将冷凝水排放到所述盛水桶。
11.一种洗衣机,包括机壳,其构成所述洗衣机的外观;盛水桶,其安装在所述机壳中,用以容纳洗涤水;滚筒,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盛水桶中,用以容纳衣物;热泵模块,其安装在所述机壳中,用以向所述盛水桶供给热空气;冷凝水排出泵,其泵送由所述热泵模块产生的冷凝水;以及冷凝水排出软管,其一端连接到所述冷凝水排出泵并且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盛水桶,用以将由所述冷凝水排出泵泵送的冷凝水排放到所述盛水桶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冷凝水排出软管连接到所述盛水桶上部的一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有效地排出从热泵模块(210)排放的冷凝水的洗衣机。该洗衣机包括第一机壳(10),其形成第一空间(100);安装在第一空间(100)中的盛水桶(110),用以容纳洗涤水;可旋转地安装在盛水桶(110)中的滚筒(120),用以容纳衣物;可移除地安装到第一机壳(10)的第二机壳(20),用以提供第二空间(200);安装在第二空间(200)中的热泵模块(210),用以向滚筒(120)中供给热空气;冷凝水排出泵(220),其泵送热泵模块(210)产生的冷凝水;以及冷凝水排出软管(140),其一端连接到冷凝水排出泵(220)并且其另一端连接到盛水桶(110),用以将由冷凝水排出泵(220)泵送的冷凝水排放到盛水桶(110)内。
文档编号D06F25/00GK102292490SQ201080005042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3日
发明者俞惠璟, 李东洙, 金东源, 金成龙, 金永珉, 金罗恩, 高哲洙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