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细度不匀调控方法

文档序号:1773241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纱线细度不匀调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纱线细度不勻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的发展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棉纺产品品种及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棉花质量在加工、使用及贸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棉纤维长度及其分布是确定棉花质量、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一直是商业贸易、生产企业所关心的问题, 尤其是随着精梳高支纱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衬衫、针织内衣的织造,使得生产厂家更加关注棉纤维长度的分布情况,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情况,甚至是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情况也倍受关注。纱线细度不勻率是决定棉纱档次的首要指标,轻薄高档织物对棉纱条干均勻度要求极高。然而多年来,因缺少科学的调控手段,纱线不勻调控多靠经验进行,难以进行精确的调控,随意性很大。本领域常用的《棉纺手册》《棉纺质量控制》等技术资料中既无纱线细度不勻率计算公式,也未提供具体的纱线细度不勻调控方法。靠经验进行纱线细度不勻调控不精确,不是浪费原料就是生产出的纱线质量差。《基于纤维排列参数的纱线不勻预测》、 《棉纱线细度不勻特性的分析》等文献报道了一种纱线细度不勻率的预测方法,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但其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纱线细度不勻调控方法,该方法既可避免原料浪费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提高纱线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以纱线细度不勻率计算公式C=胃、为预测模型,在拟实施调控的生产
权利要求
1. 一种纱线细度不勻调控方法,先实测纱线线密度为的纱线细度不勻变异系数 C,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细度不勻变异系数C有新要求或相关质量标准时,实施以下调控步骤(1)依据生产条件确定纱线细度不勻率计算参数於,方法是将参数e、Aa、I、Ak、Cjf的实测值代入下式而求出参数於;上式中,於为纱线工艺结构参数,表征纤维在纱线中随机排列对纱线细度不勻的影响, 和纺纱设备系统、工艺状态、纺纱品种有关,单位mm 为纱线细度不勻变异系数;义,为纱线线密度,单位tex ; I为纤维长度,单位mm Wtf为纤维线密度,单位tex Cf为纤维细度变异系数;(2)根据预定纱线不勻率和已测知纤维纱线参数,由下述方法分别计算得到对应的待调纤维参数调控取值范围a.将预定纱线细度不勻率和已测知纱线线密度纤维线密度Λα、纤维细度变异系数Cf代入下式可得纤维长度I的值或范围c.将预定纱线细度不勻率和已测知纱线线密度纤维长度|、纤维细度变异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细度不勻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述步骤替代所述步骤(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细度不勻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值范围设定为0. 06 0. 16。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纱线细度不勻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细度不勻变异系数C的测定依照GB/T 3292. 1《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勻试验方法电容法》或 GB/T 3四2. 2《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勻试验方法光电法》的规定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纱线细度不勻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线密後Ntexf依照GB/T 17686《棉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排列法》、GB/T6100《棉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中段称重法》或GB/T 16256《纺织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振动仪法》进行测定。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纱线细度不勻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长度的测试方法为单纤维测量法、分组测量法、不分组测量法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纱线细度不勻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细度变异系数<^,以纤维线密度变异系数表示,采用GB/T 16256《纺织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振动仪法》测定;或以各长度组线密度的变异系数表示,参照GB/T 17686《棉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排列法》测定;或以纤维纵向投影最大宽度的变异系数表示,参照GB/T 10685 《羊毛纤维直径试验方法投影显微镜法》测定;或以中段纤维重量的变异系数表示,参照 GB/T6100《棉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中段称重法》,用分度值0. OOlmg的天平测出每根中段纤维的重量进行计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不匀调控方法。该方法是以纱线细度不匀率计算公式为预测模型,在拟实施调控的生产条件下设定或/和测定上式中预定项的取值或取值范围,再根据预定纱线细度不匀率和已知原料纤维、纱线参数,由该模型公式倒推计算得到对应的待调原料纤维参数范围,并根据生产条件确定待调原料纤维参数,按生产常规,实际纺制纱线,使其达到预定纱线细度不匀率。本发明中的预测模型与实际生产的情形相吻合,以其为基础的调控方法精确而科学,避免了靠经验进行纱线细度不匀调控不是浪费原料就是纱线质量差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使纱线细度不匀的调控变得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文档编号D01H13/32GK102212906SQ201110177140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8日
发明者严广松, 刘庆同, 朱红斌, 朱进忠, 李雪月, 毛慧贤, 苏玉恒, 许瑞超 申请人:河南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