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蜡脂微胶囊及其纺线上蜡的方法

文档序号:1717917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蜡脂微胶囊及其纺线上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蜡脂微胶囊及其纺线上蜡的方法属于对纤维、纱线的物理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纺织纱线上蜡工序的一种蜡脂微胶囊和一种蜡脂微胶囊纺线上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纺织行业应用了半个世纪的纱线上蜡都是使用纺线蜡圈,但现阶段的纺织纱线上蜡的纺线蜡圈还能存在,是因为针织、毛织等织造行业,受设备升级和更新的需求,织造设备从手动到自动,如今更发展至由电脑控制的高速针织机、毛织机等新一代纺织机械设备,在设备、原料、产品都转变得越复杂、越高要求的情况下,就越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正·品率和速度,就越离不开能增加纤维的抱合力、降低纱线的动摩擦系数和减少纱线飞毛的纱线上蜡纺线蜡圈。在沿用了几十年的纱线上蜡用纺线蜡圈,虽然功能上不断更新和基本上能适应新设备的要求,但存在的缺点又是纺线蜡圈所难以克服或跨越。如织造前落筒工序上蜡用的纺线蜡圈使用效果是会严格受到室内外温度、湿度等使用场地的环境变化、受纱线质量差异而改变、更不能按织造业实际需求临时改变其效果和随意添加对纺织有利的添加剂、难于跨地区大量生产、销售、存货,蜡圈用余部分会造成浪费和引起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纺线蜡圈上蜡时因重量关系会变得上蜡偏多,用余至三分一时,会上蜡偏少,纱线上蜡不均匀而影响织造效果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增加纤维的抱合力、降低纱线动摩擦系数、减少车间的飞毛现象,提高织造的正品率的一种蜡脂微胶囊上蜡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增加纤维的抱合力、降低纱线动摩擦系数、减少车间的飞毛现象,提高织造的正品率的一种蜡脂微胶囊。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的,一种蜡脂微胶囊纺线上蜡的方法如下将蜡脂微胶囊放置在纺线上蜡的设备上,采用机械压碎的方式将蜡脂微胶囊压破,使微胶囊芯材粘附在纱线表面和纤维之间,达到给纱线上蜡。本发明的蜡脂微胶囊是用壳聚糖作壁材,微胶囊芯材包括除静电剂或纺织表面活性剂、纺织用柔软剂、蜡、脂组成,采用喷雾干燥法或复凝聚法制得蜡脂微胶囊。—种蜡脂微胶囊,包括壁材和微胶囊芯材组成,壁材采用壳聚糖,微胶囊芯材是粉末状,微胶囊芯材包括蜡、脂组成,壁材包裹着微胶囊芯材。微胶囊芯材包括纺织用柔软剂、除静电剂或纺织表面活性剂、蜡、脂组成,壁材包裹着微胶囊芯材。
蜡脂微胶囊所用的壁材壳聚糖是天然含正电荷的物质、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和可生物降解的特性,而每粒蜡脂微胶囊的外表都是含正电荷,在同性相斥的作用下,微胶囊会在保存和使用时分散较为均匀,
蜡脂微胶囊所用的微胶囊芯材是由蜡或脂混合物组成,要达到纱线使用的最佳软硬和粘度,就容易受温度变化引起软化和粘结,用壳聚糖为壁材就可保护不易受温度改变而变软结团;壳聚糖是溶解于微酸性溶液,不溶于中性液体,所以不易受环境湿度变化影响;还有棉或混纺纱线同金属、陶瓷、空气等物体摩擦分离后会释放纱线上的静电正电荷,而残留在纱线上的大部份都是负电荷,因异性相吸可把含正电荷的壳聚糖壁材的蜡脂微胶囊均匀地分散吸附在纱线的表面或纤维之间,经专用设备迫压摩擦,使微胶囊破裂而释放出芯材内的物质;纱线表面有壳聚糖壁材的碎片残留,大自然中大部份细菌的细胞壁都是含负电荷,同壳聚糖含正电荷物质接近时,因异性相吸而高速拉破细菌的细胞壁而死亡,给纱线做一次物理杀菌;最后还能残留在纱线上的壳聚糖碎片在纺织漂染后的污水处理中,更是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吸附剂和絮凝剂。本发明的微胶囊芯材是采用对纺织有利的原料作芯材,特别是同纺线蜡圈近同的石蜡、油脂等油溶性原料,可同时采用油溶、水溶性助剂而不需要经乳化过程,减少不必要的添加剂和不改变原料的性质和功效,这样就可按实际生产需求随意添加各类对纺织有利而无害的任何助剂制成的微胶囊一起同用,达到纺织纱线上蜡的最佳效果。本发明可随意添加各种不相溶解或不同性质的原料助剂、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同用,而不需经乳化和其他复杂的混合过程,只需将各类助剂分别制成微胶囊,就可按所需功能调整安放位置分先后处理纺织纱线;可避免纺织上蜡的主要原料石蜡和油脂对温度敏感引起固体纺线蜡圈变软变形对上蜡效果的影响;可随时按生产需求临时添加混入各种性质的纺织助剂或加重个别助剂的用量。本发明纱线上蜡方法不同之处是将蜡脂混合物由固体改变为微胶囊化的粉末状态去完成纱线上蜡,他不是靠纱线摩擦固体的蜡脂混合物上蜡,而是利用释放设备的压轮去迫压蜡脂微胶囊破裂,释放出微胶囊芯材内的物质,因微胶囊有壁材壳聚糖的保护,所以可将芯材的石蜡和油脂及纺织助剂都可调整得较软和较粘或是液体、固体的水溶性或油溶性状态,使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就能顺利进入纤维之间去粘往纤维而增加其抱合力、降低纱线纤维的动摩擦系数、调整静摩擦系数和调节纱线的柔软性,使织造过程更加顺利。本发明克服旧纺织上蜡的纺线蜡圈需经常更换,而用余部份又会浪费和做成二次污染等缺点,增加纤维的抱合力、降低纱线动摩擦系数、减少车间的飞毛现象,提高织造的正品率。


附图I是本发明蜡脂微胶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一种蜡脂微胶囊纺线上蜡的方法如下蜡脂微胶囊是用壳聚糖作壁材,微胶囊芯材包括纺织用柔软剂、除静电剂或纺织表面活性剂、蜡、脂组成,采用喷雾干燥法或复凝聚法制得蜡脂微胶囊,将蜡脂微胶囊放置在纺线上蜡的设备上,采用瞬间释放的机械压碎方法将蜡脂微胶囊压破,使微胶囊芯材粘附在纱线表面或纤维之间,达到给纱线上蜡。本发明改成用粉粒形式的微胶囊化上蜡,用喷雾干燥法或复凝聚法制得蜡脂微胶囊,在纺线上蜡设备上,采用瞬间释放的机械压碎方式将蜡脂微胶囊压破并使微胶囊芯材的物质粘附在纱线表面或纤维之间,达到纱线上蜡的效果。I :微胶囊是用壳聚糖原料(包括甲壳素及其衍生产品)为壁材。2:微胶囊壁材用壳聚糖组成,微胶囊芯材包括由纺织用柔软剂、除静电剂和调节静摩擦系数(如多元醇非离子型和毛油L)、降低动摩擦系数(聚氯化乙烯非离子型)、增加纱线纤维抱合力(如乳化剂LAE-9)等纺织表面活性剂、石蜡(包括石油蜡、矿物蜡、植物蜡、动物蜡等)、油脂(包括矿物油脂、动物油脂、植物油脂及其衍生物、合成油脂),采用喷雾干燥法或复凝聚法制得蜡脂微胶囊,造成单种原料芯材的微胶囊。3:微胶囊壁材用壳聚糖组成,微胶囊芯材包括由纺织用柔软剂、除静电剂和调节·静摩擦系数(如多元醇非离子型、和毛油L)、降低动摩擦系数(聚氯化乙烯非离子型)、增加纱线纤维抱合力(如乳化剂LAE-9)等表面活性剂、石蜡(包括石油蜡、矿物蜡、植物蜡、动物蜡等)、油脂(包括矿物油脂、动物油脂、植物油脂及其衍生物、合成油脂)等纺织表面活性齐U、石蜡、油脂等原料,按5 % 85 % 10 %的比例混合各种微胶囊,加温至60 95°C溶解混合后,采用喷雾干燥法或复凝聚法制得蜡脂微胶囊,再造成混合芯材原料的微胶囊。如附图I所示,本发明一种蜡脂微胶囊包括壁材I和微胶囊芯材2组成,壁材采用壳聚糖,微胶囊芯材是粉末状,微胶囊芯材包括纺织用柔软剂、除静电剂或纺织表面活性齐 、蜡、脂组成,壁材包裹着微胶囊芯材。
权利要求
1.一种蜡脂微胶囊纺线上蜡的方法,将蜡脂微胶囊放置在纺线上蜡的设备上,采用机械压碎的方式将蜡脂微胶囊压破,使微胶囊芯材粘附在纱线表面和纤维之间,达到给纱线上蜡。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蜡脂微胶囊纺线上蜡的方法,其特征是蜡脂微胶囊是用壳聚糖作壁材,微胶囊芯材包括除静电剂或纺织表面活性剂、纺织用柔软剂、蜡、脂组成,采用喷雾干燥法或复凝聚法制得蜡脂微胶囊。
3.一种蜡脂微胶囊,其特征是包括壁材和微胶囊芯材组成,壁材采用壳聚糖,微胶囊芯材是粉末状,微胶囊芯材包括腊、脂组成,壁材包裹着微胶囊芯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蜡脂微胶囊,其特征是微胶囊芯材包括纺织用柔软剂、除静电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蜡脂微胶囊,其特征是微胶囊芯材包括纺织表面活性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一种蜡脂微胶囊及其纺线上蜡的方法,属于对纤维、纱线的物理处理领域,将蜡脂微胶囊放置在纺线上蜡的设备上,采用机械压碎的方式将蜡脂微胶囊压破,使微胶囊芯材粘附在纱线表面和纤维之间,达到给纱线上蜡。蜡脂微胶囊是用壳聚糖作壁材,微胶囊芯材包括除静电剂或纺织表面活性剂、纺织用柔软剂、蜡、脂组成,采用喷雾干燥法或复凝聚法制得蜡脂微胶囊。本发明克服旧纺织上蜡的纺线蜡圈需经常更换,而用余部份又会浪费和做成二次污染等缺点,增加纤维的抱合力、降低纱线动摩擦系数、减少车间的飞毛现象,提高织造的正品率。
文档编号D06M23/12GK102953269SQ20111025219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0日
发明者杨建 申请人:杨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