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管上顶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497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纱管上顶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落纱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对纱管与锭杆进行预送脱的上顶分1 装直。
背景技术
目前,新型环锭细纱机开始采用整体落纱等自动落纱技术,而我国纺纱厂中大量使用的旧式环锭细纱机,大多仍然采用人工落纱。由于满纱管与锭子之间的配合十分紧密, 落纱时,需用很大的力才能将满纱管拔下,使人工落纱的工作强度很高,劳动成本增加,生产效率低下。因此,对旧式环锭细纱机进行自动化改造的需求十分紧迫。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业界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采用预拔二次拔纱和振动拔纱等方法,而这些方法中采用的拔纱装置在拔纱过程中出现了对锭杆产生径向力、碰撞锭杆,容易造成对设备的损坏,降低生产效率。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对锭杆产生的径向力小的纱管上顶分离装置。
本发明纱管上顶分离装置,包括固定支架、直线驱动机构和顶杆,所述固定支架用于与落纱小车固定相连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上,所述顶杆的下端与直线驱动机构的直线运动部件固定连接,顶杆的上端位于细纱机上纱管的下边缘处,且顶杆的轴线与纱管的轴线夹角为10° 30°。
本发明纱管上顶分离装置,其中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为汽缸、液压油缸、电磁锤或曲柄连杆机构。
本发明纱管上顶分离装置,其中所述顶杆的轴线与纱管的轴线夹角为20°。
本发明纱管上顶分离装置采用直线驱动机构驱动顶杆,使顶杆自下向上顶推插在锭杆上的纱管,使纱管与锭杆分离,由于顶杆与纱管之间的轴线夹角较小,使顶杆在向上顶推的过程中对锭杆产生的径向力较小,不易对锭杆造成损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纱管上顶分离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纱管上顶分离装置的主视图2为本发明纱管上顶分离装置的工作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纱管上顶分离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直线驱动机构2和顶杆3, 固定支架1通过螺栓与落纱小车4的下部外侧固定相连接,直线驱动机构2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直线驱动机构2采用汽缸。顶杆3的下端与直线驱动机构2的直线运动部件固定连接,即与汽缸的活塞杆固定相连接,顶杆3的上端位于细纱机上纱管5 的下边缘处,且顶杆3的轴线与纱管5的轴线夹角为20°。
除上述实施方式之外,直线驱动机构2还可以采用液压油缸、电磁锤或曲柄连杆机构,顶杆3的轴线与纱管5的轴线夹角为在10° 30°范围内即可,以不碰触锭杆支架为佳。
如图2所示,在工作过程中,纱管上顶分离装置通过固定支架1固定在落纱小车4 下部,随着落纱小车4 一起运动,当运动至待拔纱管5 —侧时,顶杆3上端正对在纱管5下边缘处,控制直线驱动机构2运动,顶杆3以较高的速率斜向上顶推纱管5,使纱管5与锭杆分离,然后通过落纱小车4上的机械手将纱管5取下。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在一台落纱小车 4上同时并排安装2-8个纱管上顶分离装置。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纱管上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1)、直线驱动机构(2)和顶杆 (3),所述固定支架(1)用于与落纱小车固定相连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O)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1)上,所述顶杆(3)的下端与直线驱动机构(2)的直线运动部件固定连接,顶杆(3)的上端位于细纱机上纱管(5)的下边缘处,且顶杆(3)的轴线与纱管(5)的轴线夹角为10° 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管上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O)为汽缸、液压油缸、电磁锤或曲柄连杆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管上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3)的轴线与纱管(5)的轴线夹角为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纱管上顶分离装置涉及一种落纱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对锭杆产生的径向力小的纱管上顶分离装置。本发明纱管上顶分离装置,包括固定支架、直线驱动机构和顶杆,所述固定支架用于与落纱小车固定相连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上,所述顶杆的下端与直线驱动机构的直线运动部件固定连接,顶杆的上端位于细纱机上纱管的下边缘处,且顶杆的轴线与纱管的轴线夹角为10°~30°。
文档编号D01H9/08GK102505218SQ20111037947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4日
发明者王传满, 王腊保, 阮运松, 陈山, 黄晔 申请人:铜陵市松宝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