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纱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771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走马纱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走马纱管设计,尤其是一种编织作业更加稳固、顺畅的走马纱管。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习用走马纱管1包含有一底座11,一设于该底座11上且凸伸有一定位杆121的支撑座12,一设于该支撑座12上的纱管轴组13,一枢设于该支撑座12上且缠绕有纱线2的纱管14,以及一控制该纱管14转动的控制装置15 ;该纱管14上设有间隔排列的卡齿141 ;该控制装置15是由一枢设于该支撑座12上的从动件151与卡掣件152,一设于该纱管轴13内的弹性体153,一伸置于该纱管轴13内且受该弹性体153顶推的顶掣块 154,两端分设于该支撑座12与卡掣件152上的回复件155,以及枢设于该卡掣件152上的辅助转轮156 ;该纱管轴组13具有一设于支撑座12上的纱管轴131,以及一枢设于该纱管轴131上的转轮132,以使该纱管14的输出纱线2可绕经该转轮132、辅助转轮156而输出, 习用该支撑座12与纱管轴131相接后的总长均为210毫米以上,本实施例中是以220毫米表示加以说明。参阅图2,编织时该走马纱管1是装设于一编织带机(图中未示出)上使用,该纱线 2受到拉扯而产生输出动作,使该纱管14顺利转动,致使该纱管14的输出纱线2可绕经该转轮132、辅助转轮156而输出,该走马纱管1顺利于该编织带机上进行” 8 ”字型移动,得以将该复数纱线2编织缠绕,进而完成该编织作业。实际测试后发现,由于该走马纱管1在该编织带机上作业时,该支撑座12与纱管轴131设置的总长度过长,会大大影响该纱线2编织作业的稳定性,也就是该支撑座12与纱管轴131设置长度过长时,该走马纱管1作动时会受到离心力影响而产生摇晃现象,促使该走马纱管1无法稳定进行该编织作业,相对地使该纱线2缠绕的编织作业效率与质量变差,实有待改善。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走马纱管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走马纱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编织作业过程所产生的摇晃现象,进而有效提升编织作业的稳定性。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走马纱管,其包含有一底座,一设于该底座上且凸伸有一定位杆的支撑座,一设于该支撑座上的纱管轴组,一枢设于该支撑座上且缠绕有纱线的纱管,以及一控制该纱管转动的控制装置;该纱管上设有间隔排列的卡齿;该控制装置由一枢设于该支撑座上的从动件与卡掣件,一设于该纱管轴内的弹性体,一伸置于该纱管轴内且受该弹性体顶推的顶掣块,两端分设于该支撑座与卡掣件上的回复件,以及枢设于该卡掣件上的辅助转轮;该纱管轴组具有一设于支撑座上的纱管轴,以及一枢设于该纱管轴上的转轮;该纱管轴总长介于150毫米 210毫米间,同时该转轮中心与辅助转轮中心距离至少为50毫米。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走马纱管借助该纱管轴总长介于150毫米 210毫米间设计,再配合该转轮中心与辅助转轮中心距离至少为50毫米,以使该走马纱管在编织作业时不会受离心力影响而产生摇晃现象,使得该纱管出线更为顺畅,大大增加该编织作业的稳定性,进而提升该编织作业的顺畅。

图1是习用走马纱管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习用走马纱管的动作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3 走马纱管31 底座33 纱管轴组35 控制装置321 定位杆332 转轮351 从动件353 弹性体355 回复件4 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走马纱管3包含有一底座31, 一设于该底座31上且凸伸有一定位杆321的支撑座32,一设于该支撑座32上的纱管轴组 33,一枢设于该支撑座32上且缠绕有纱线4的纱管34,以及一控制该纱管34转动的控制装置35 ;该纱管34上设有间隔排列的卡齿341 ;该控制装置35由一枢设于该支撑座32上的从动件351与卡掣件352,一设于该纱管轴33内的弹性体353,一伸置于该纱管轴33内且受该弹性体353顶推的顶掣块354,两端分设于该支撑座32与卡掣件352上的回复件355, 以及枢设于该卡掣件352上的辅助转轮356 ;该纱管轴组33具有一设于支撑座32上的纱管轴331,以及一枢设于该纱管轴331上的转轮332,以使该纱管34的输出纱线4可绕经该转轮332、辅助转轮356而输出。该纱管轴331总长介于150毫米 210毫米间,而前述该纱管轴331总长于本实施例中是以184毫米表示加以说明,同时该转轮331中心与辅助转轮366中心距离至少为
32 支撑座 34 纱管 36 自转件 331 纱管轴 341 卡齿 352 卡掣件 354 顶掣块 356 辅助转轮50毫米,本实施例中是以50毫米加以表示;该定位杆321上枢设有一自转件36,该纱管34 可套设于该自转件36上,以使该纱管34转动时可借助该自转件36作用,使该纱管34顺利转动,进而控制该纱线4顺利输出,前述该自转件36可为套筒或轴承所组成,本实施例中该自转件36是以套筒为例加以说明。参阅图4、图5,编织作业时,该走马纱管3装设于该编织带机上(图中未示),鉴于该纱管轴331总长设计因素,该纱管轴331总长介于150毫米 210毫米间设计,当该纱线 4所被拉扯的力量逐渐加大时,该纱管34即会转动同时配合该自转件36作用,使该纱管34 顺利转动,以使该纱管34上缠绕的纱线4分别绕经该转轮332、辅助转轮356而输出,所以该走马纱管3得以顺利于该编织带机(图中未示出)上进行”8 ”字型移动,且移动过程中因该纱管轴331设计总长为范围内,以有效解决习知总长过长的问题,以使该走马纱管3在编织带机(图中未示出)上作业时不受离心力影响,得以更加稳定,更可解决习知总长过长所产生摇晃的问题,以便该纱线4能顺利输出进行编织作业,进而有效达成该走马纱管3编织作业更稳定、顺畅功效,同时该走马纱管3移动过程中,该纱线4受到拉扯即会产生输出动作,所以当该纱线4的拉力强度大于该顶掣块3M的推力时,才可将该卡掣件352向上拉伸,而该从动件351即脱离该卡齿341,同时带动该辅助转轮356渐渐上升,此时该辅助转轮 356中心与转轮332中心距离至少为50毫米,以确保该转轮332与辅助转轮356可顺利地带动该纱线4进行作业,即能达到最佳的编织效果。归纳前述,本实用新型走马纱管借助该纱管轴总长介于150毫米 210毫米间设计,再配合该转轮中心与辅助转轮中心距离至少为50毫米,以使该走马纱管在编织作业时不会受离心力影响而产生摇晃现象,使得该纱管出线更为顺畅,大大增加该编织作业的稳定性,进而提升该编织作业的顺畅。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 一种走马纱管,其包含有一底座,一设于该底座上且凸伸有一定位杆的支撑座,一设于该支撑座上的纱管轴组,一枢设于该支撑座上且缠绕有纱线的纱管,以及一控制该纱管转动的控制装置;该纱管上设有间隔排列的卡齿;该控制装置由一枢设于该支撑座上的从动件与卡掣件,一设于该纱管轴内的弹性体,一伸置于该纱管轴内且受该弹性体顶推的顶掣块,两端分设于该支撑座与卡掣件上的回复件,以及枢设于该卡掣件上的辅助转轮;该纱管轴组具有一设于支撑座上的纱管轴,以及一枢设于该纱管轴上的转轮;其特征在于该纱管轴总长介于150毫米 210毫米间,同时该转轮中心与辅助转轮中心距离至少为50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走马纱管,其包含有一底座,一设于该底座上且凸伸有一定位杆的支撑座,一设于该支撑座上的纱管轴组,一枢设于该支撑座上且缠绕有纱线的纱管,以及一控制该纱管转动的控制装置;该纱管轴组具有一设于支撑座上的纱管轴,该纱管轴总长介于150毫米~210毫米间,同时转轮中心与辅助转轮中心距离至少为50毫米,该走马纱管在编织带机上作动时,该走马纱管不会受离心力影响而产生摇晃现象,使得纱管出线更为顺畅且编织作业更加稳定,有效提升该编织作业的顺畅性。
文档编号D04C3/46GK202000086SQ20112003250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30日
发明者郭宫宝 申请人:东莞市台亿新精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