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细纱机改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088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细纱机改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细纱机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花式纺纱主要有两种类型1、三罗拉式纺纱装置它是将一根基纱由中罗拉喂入,另一根饰纱由后罗拉间隙送纱,能生产一段单色纱,一段双色纱,俗称段彩纱,这类装置主要缺点是,双色段的纤维是叠加在基纱上的,所以双色段较粗,而单色段较细;2、四罗拉式纺纱装置这类装置将两根不同颜色的粗纱,分别由两根后罗拉送出, 由于两根后罗拉是前后排列的,第二根后罗拉离中罗拉及前罗拉的距离较远,如果两根同样长度的纤维纺纱,则第二根后罗拉由于距离前罗拉较远,所以会使纱线的条干不均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细纱机改进,结构合理,制作方便,克服了目前应用的两类花式纺纱装置中的缺点,扩大纱线产品的种类范围,提高纱线产
品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细纱机改进,包括设在机架上的罗拉总成和设在机架上带动罗拉总成工作的电机总成,罗拉总成包括从前向后依次布置在机架上的前罗拉轴、中罗拉轴和后罗拉轴,以及分别固定在前罗拉轴、中罗拉轴和后罗拉轴上的若干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其特征在于后罗拉轴上还设有可相对后罗拉轴转动的若干后活罗拉。进一步的,所述后活罗拉通过套圈转接在后罗拉轴上。进一步的,所述后活罗拉两两活动对接并设在两两后罗拉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后罗拉轴上方设有喂入纱线I的后活罗拉皮辊和喂入纱线II的后罗拉皮辊并分别与后活罗拉和后罗拉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总成包括分别带动前罗拉轴、中罗拉轴、后罗拉轴和后活罗拉转动的四个伺服电机。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总成还包括带动锭子和升降卷绕工作的主电机和带动落纱钢领板工作的副电机。进一步的,所述主电机和副电机均为变频电机。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总成的控制电路中连接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并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编程控制电机总成工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普通的三罗拉花捻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牵伸区,便可利用目前三罗拉的各类工艺纺制各类花式纱,克服了目前应用的两类花式纺纱装置中的缺点,扩大纱线产品的种类范围;采用多电机PLC控制,适应品种广,工艺调整方便,操作简单,保证质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电机总成未示出);图2为后活罗拉装配示意图;图3为
图1所示实施例工作示意图;图4为间断双色纱的示意图;图5为三色竹节纱的示意图;图6为渐变纱的示意图;图7为捻度不同的变支纱的示意图;图8为捻度相同的变支纱的示意图;图9为变支变捻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多功能细纱机改进,包括设在机架1上的罗拉总成和设在机架上带动罗拉总成工作的电机总成,罗拉总成包括从前向后依次布置在机架上的前罗拉轴21、中罗拉轴22和后罗拉轴23,以及分别固定在前罗拉轴、中罗拉轴和后罗拉轴上的若干前罗拉211、中罗拉221和后罗拉231,后罗拉轴上还设有可相对后罗拉轴转动的若干后活罗拉232。后活罗拉通过套圈233转接在后罗拉轴上,也可以使用轴承转接在后罗拉轴上。后活罗拉两两活动对接并设在两两后罗拉之间。在后罗拉轴上方设有喂入纱线14的后活罗拉皮辊M和喂入纱线115的后罗拉皮辊25并分别与后活罗拉和后罗拉连接。上述实施例中,电机总成包括分别带动前罗拉轴、中罗拉轴、后罗拉轴和后活罗拉转动的四个伺服电机,还包括带动锭子和升降卷绕工作的主电机和带动落纱钢领板工作的副电机,这里优选主电机和副电机均为变频电机,便于精确调速。在电机总成的控制电路中连接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并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编程控制电机总成工作,实现自动化控制,通过修改PLC的控制程序改变生产工艺,使操作简单化,保证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可以生产多类产品,具体如下。1、间断双色纱,如图4所示,a段为红色b段为红白相间c段为白色如图3所示, 令纱线I为白色纱线,纱线II为红色纱线,由后活罗拉和后活罗拉皮辊组成的牵伸区输入纱线I,由后罗拉和后罗拉皮辊组成的牵伸区输入纱线II,当后罗拉轴转动带动后罗拉转动而后活罗拉停止转动时,纱线II依次通过后罗拉导纱器和后罗拉,进入中罗拉导纱器, 再通过中罗拉,进入前罗拉后方的集束器,再通过前罗拉,由锭子加捻,纺成一段红色纱,如图4的a段所示;如果纺单色纱时,后罗拉轴的转速为10转/分钟,此时将后罗拉轴的转速由10转/分钟降到5转/分钟,将原来停止不转的后活罗拉加速为5转/分钟,这样就能纺也一段红白双色纱,如图4的b段所示;若将后罗拉轴停转,将后活罗拉的转速由5转/ 分钟提高到10转/分钟,这样就能纺出一段白色纱,如图4的c段所示。2、三色竹节纱,如图5所示,al为红色平纱,a2为红色竹节纱,a3与al同样为红色平纱,b 1为红白色平纱,1^2为红白色竹节纱,b3与b 1同样为红白色平纱,c 1为白色平纱, c2为白色竹节纱,c3与cl同样为白色平纱如图3所示,令纱线I为白色纱线,纱线II为红色纱线,后罗拉轴的转速为10转/分钟而后活罗拉停止转动纺制al段,然后由后罗拉和中罗拉加速生成a2段红色竹节纱,竹节的粗细大小与超喂速度成正比,竹节的长度与后罗拉、中罗拉的超喂时间成正比,a3段与al段纺纱工艺相同。接下来将后罗拉轴的转速由10 转/分钟降为5转/分钟,后活罗拉由静止提升为5转/分钟,从而纺制出bl段红白色平纱,而段是通过后罗拉、后活罗拉和中罗拉同时加速纺制而成,b3段与bl纺纱工艺相同。 而纺制cl段白色平纱时,只要将后罗拉轴停转,后活罗拉的转速由5转/分钟升为10转/ 分钟即可,c2段则由后活罗拉和中罗拉同时加速就能纺制,c3段与cl段纺织工艺相同。3、渐变纱,如图6所示,d段为红色段,e段为红色到白色的渐变段,f段为白色。当后罗拉轴的转速由快逐步变慢,而后活罗拉由静止跟踪后罗拉轴转速变化同步逐渐加速就能生产出渐变纱。如图3所示,令纱线I为白色纱线,纱线II为红色纱线,由后活罗拉和后活罗拉皮辊组成的牵伸区输入纱线I,由后罗拉和后罗拉皮辊组成的牵伸区输入纱线II, 当后罗拉送出红色纱线时,纺出d段红色纱,将后罗拉轴转速降低,由后罗拉送出的红色纱线逐渐减少,同时将后活罗拉的转速提升,由后活罗拉送出的白色纱线逐渐增多,这样纺出 e段渐变纱,最后使后罗拉轴停转,同时后活罗拉转速达到最大,纺出的就是f段白色纱。4、变支纱。现在国外有一类纱线,在一根纱上粗细有变化,一段为η支纱,另一段为m支纱,η和m不相等,利用本实用新型生产这类纱线的生产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种 在纺纱过程中,保持后罗拉速度不变,改变前罗拉的转速,使前罗拉的转速减慢,牵伸倍数变小,纱支变粗,而锭速不变的情况下,捻度就会增加,如图7所示,gl段粗节段捻度较高, g2段细支段捻度较低。第二种不改变前罗拉的转速,改变中罗拉和后罗拉的转速,从而改变牵伸倍数,虽然捻度不变,但是当纱线的粗节部分与细支部分捻度相同时,如果按照粗节部分设定捻度,则细支部分的捻度就会变成弱捻,纺纱时容易产生断头,如果按照细支部分设定捻度,粗节部分的捻度就会变得较大,所以如图8所示,hi段粗节段的捻度与h2段细支段的捻度相同。这样两种方法纺制出来的纱线,其捻度大小的变化与纺成纱线的支数大小相反,纺成纱线后,必须做热定型处理,使捻度稳定。5、变支变捻纱。由于主电机采用变频电机,在纺制变支纱时,可以使主电机的转速同步变化,使锭子转速变化,因此能生产出如图9所示比较理想的变支变捻纱,其中il段为粗节段,捻度较小,i2段为细支段,捻度较大。如果把以上五类纺纱工艺进行组合或排列,就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花式纱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锭距75mm及75mm以上的各类纺纱机。
权利要求1.多功能细纱机改进,包括设在机架(1)上的罗拉总成和设在机架上带动罗拉总成工作的电机总成,罗拉总成包括从前向后依次布置在机架上的前罗拉轴(21)、中罗拉轴02) 和后罗拉轴03),以及分别固定在前罗拉轴、中罗拉轴和后罗拉轴上的若干前罗拉011)、 中罗拉(221)和后罗拉031),其特征在于后罗拉轴上还设有可相对后罗拉轴转动的若干后活罗拉(2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细纱机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活罗拉通过套圈 (233)转接在后罗拉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细纱机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活罗拉两两活动对接并设在两两后罗拉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细纱机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罗拉轴上方设有喂入纱线1(4)的后活罗拉皮辊04)和喂入纱线11(5)的后罗拉皮辊05)并分别与后活罗拉和后罗拉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细纱机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总成包括分别带动前罗拉轴、中罗拉轴、后罗拉轴和后活罗拉转动的四个伺服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细纱机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总成还包括带动锭子和升降卷绕工作的主电机和带动落纱钢领板工作的副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细纱机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机和副电机均为变频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5、6或7所述的多功能细纱机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总成的控制电路中连接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并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编程控制电机总成工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细纱机改进,包括设在机架上的罗拉总成和设在机架上带动罗拉总成工作的电机总成,罗拉总成包括从前向后依次布置在机架上的前罗拉轴、中罗拉轴和后罗拉轴,以及分别固定在前罗拉轴、中罗拉轴和后罗拉轴上的若干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后罗拉轴上还设有可相对后罗拉轴转动的若干后活罗拉。本实用新型在普通的三罗拉花捻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牵伸区,便可利用目前三罗拉的各类工艺纺制各类花式纱,克服了目前应用的两类花式纺纱装置中的缺点,扩大纱线产品的种类范围;采用多电机PLC控制,适应品种广,工艺调整方便,操作简单,保证质量。
文档编号D01H5/26GK202099449SQ201120152220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3日
发明者雷中其 申请人:吴光义, 海宁苏拉纱线有限公司, 雷中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