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开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963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开交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的开交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塑料编织袋圆织机采用如下两种开交系统,分别为如


图1所示的滑块式开交系统,如图2所示的摆杆式开交系统。上述两种开交系统所采用的凸轮均属于外曲线凸轮。 其特点是在凸轮1 (图2为凸轮10)的筒形圆周上,环绕有一条完整的凸筋,凸筋的上下两条曲线表面,即凸筋的外表面,都是工作面。上滚轮2与上曲线表面a相切,下滚轮3与下曲线表面b相切。工作时凸轮1(图2为凸轮10)旋转,迫使上滚轮2和下滚轮3自转,且沿凸轮曲线上下往复运动;同时通过滑块4(图2为摆杆组件9)使前后综带及综丝5,6带动经丝7,8上下往复交替形成开交。开交时纬丝穿过与经丝交叉编织成袋。上述两种开交系统仍然存在整机噪音较大,耗电量较多,生产效率较低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的开交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现有开交系统存在的整机噪音仍然较大,耗电量较多,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开交系统,包括凸轮、摆杆组件和滚轮,凸轮的外环壁上设有凸筋,其特征在于凸筋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凸筋和下凸筋,摆杆组件上前后设置有前滚轮和后滚轮,前滚轮与上凸筋的下曲线表面相切,后滚轮与下凸筋的上曲线表面相切。优选的,前滚轮和后滚轮在摆杆组件上同轴心设置。进一步,凸轮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凸轮和下凸轮,上凸筋设在上凸轮上,下凸筋设在下凸轮上。进一步,上凸轮上设有第一连接通孔,下凸轮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通孔对应的第二连接通孔,螺栓穿在第一连接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中将上凸轮和下凸轮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一连接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至少分别均勻设置有两个。进一步,上凸筋和下凸筋呈360°环绕在凸轮的外环壁上。优选的,凸筋在凸轮外环壁上呈连续的高度和斜度渐变。优选的,前滚轮的直径为35 45mm。优选的,后滚轮的直径为35 45mm。优选的,前滚轮和前滚轮的直径相等。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降低整机噪音上凸轮和下凸轮形成的凸轮属于内曲线凸轮,内曲线凸轮的工作表面为组合后一次性加工,容易保证上下曲线工作表面与前后滚轮的配合精度,从而减少震动,降低噪音。与滑块式开交系统(
图1)相比可降低噪声音百分之二十;与摆杆式开交系统(图2)相比,可降低噪音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0017]2、降低整机耗电量内曲线凸轮要求两个滚轮前后并列同轴心安装,如(图3)所示。如此摆杆为一直线,其精度得以提高,保证了两个滚轮与凸轮内曲线工作表面吻合相切,减少了由于不吻合所引起的滑动摩擦,从而降低了整机耗电量。与滑块式开交系统(图 1)相比可减少耗电量百分之三十;与摆杆式开交系统(图2)相比可减少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3、提 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量本内曲线凸轮开交系统工作的稳定性,整机工作时的故障率低,一名操作工可看管多台整机,用工量明显减少,效率提高。4、可以有效延长易损件寿命,从而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简便、成本低,实用性强。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塑料编织袋圆织机滑块式开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塑料编织袋圆织机摆杆式开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开交系统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中I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凸轮和下凸轮固定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开交系统,包括凸轮 11、摆杆组件14和滚轮。凸轮11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凸轮111和下凸轮112,上凸轮111上设有第一连接通孔16,下凸轮112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通孔16对应的第二连接通孔18,第一连接通孔16和第二连接通孔18至少分别均勻设置有两个,优选的设有4 6个,螺栓19穿在第一连接通孔16和第二连接通孔18中将上凸轮111和下凸轮112固定连接。凸轮11的外环壁上设有凸筋,凸筋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凸筋15和下凸筋17,上凸筋15设在上凸轮111 上,下凸筋17设在下凸轮112上,上凸筋15的下曲线表面m为工作面,下凸筋17的上曲线表面η为工作面,上凸筋15和下凸筋17呈360°环绕在凸轮11的外环壁上,上凸筋15和下凸筋17在凸轮11外环壁上均呈连续的高度和斜度渐变。摆杆组件14上前后设置有前滚轮12和后滚轮13,前滚轮12和后滚轮13的直径均为35 45mm,优选的前滚轮12和后滚轮13的直径相等,前滚轮12和后滚轮13在摆杆组件14上同轴心设置,前滚轮12与上凸筋15的下曲线表面m相切,后滚轮13与下凸筋17的上曲线表面η相切,即上凸筋15的下曲线表面m、以及下凸筋17的上曲线表面η为工作面,上凸轮111沿着上凸筋15的下曲线表面m进行滚动,下凸轮112沿着下凸筋17的上曲线表面η进行滚动。圆织机工作时, 凸轮11旋转,迫使前滚轮12和后滚轮13绕同一轴线各自反向自转,且沿凸轮11的凸筋曲线上下往复运动;同时通过摆杆组件14使前后综带及综丝5,6带动经丝7,8上下往复交替形成开交,开交时纬丝穿过与经丝交叉编织成袋。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如为适用于四梭圆织机,上述凸筋对称分布呈两段,但并不局限于此。若凸筋均勻分布有三段,则适用于六梭圆织机;均勻分布有四段,则适用于八梭梭织机;依此类推。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 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开交系统,包括凸轮(11)、摆杆组件(14)和滚轮,所述凸轮(11)的外环壁上设有凸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凸筋(15)和下凸筋(17),所述摆杆组件上前后设置有前滚轮(12)和后滚轮(13),所述前滚轮(12)与上凸筋(15)的下曲线表面m相切,所述后滚轮(13)与下凸筋(17)的上曲线表面η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开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滚轮(12)和后滚轮(13)在摆杆组件上同轴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开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包括固定连接的上凸轮(111)和下凸轮(112),所述上凸筋(15)设在上凸轮(111)上,所述下凸筋(17)设在下凸轮(1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开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轮(111)上设有第一连接通孔(16),所述下凸轮(112)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通孔(16)对应的第二连接通孔(18),螺栓(19)穿在所述第一连接通孔(16)和第二连接通孔(18)中将上凸轮(111)和下凸轮(11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开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16)和第二连接通孔(18)至少分别均勻设置有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开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筋(15)和下凸筋(17)呈360°环绕在凸轮(11)的外环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开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筋(15)和下凸筋(17)在凸轮(11)外环壁上均呈连续的高度和斜度渐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开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滚轮(12)的直径为35 4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开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滚轮(13)的直径为35 4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开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滚轮(12)和前滚轮(12)的直径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塑料编织袋圆织机凸轮部件开交系统,包括凸轮、摆杆组件和滚轮,凸轮的外环壁上设有凸筋,凸筋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凸筋和下凸筋,摆杆组件上前后设置有前滚轮和后滚轮,前滚轮与上凸筋的下曲线表面相切,后滚轮与下凸筋的上曲线表面相切,前滚轮和后滚轮在摆杆组件上同轴心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降低整机噪音容易保证上下曲线工作表面与前后滚轮的配合精度,从而减少震动,降低噪音;2、降低整机耗电量摆杆为一直线,保证了两个滚轮与凸轮内曲线工作表面吻合相切,减少了由于不吻合所引起的滑动摩擦,降低了整机耗电量;3、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量。4、可以有效延长易损件寿命,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D03C5/06GK202124704SQ20112024933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4日
发明者邱克文, 金传党, 颜国库, 颜国胜 申请人:浙江群力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