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后杆托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83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后杆托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机上的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织机上用的后杆托脚,属于纺织机械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有梭自动织机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后杆托脚轴孔和后杆之间失油,后杆磨灭锈死后杆,张力无法调节,对产品质量直接造成影响,给维修带来麻烦。后杆运动摆幅很小, 润滑油在轴与孔之间不能形成油膜而失去作用,时间稍长,在轴承之间槽内形成泥状黄绣油,堵塞油眼,锈死后杆,造成云织、稀密路等织疵和因加油产生的油污疵布。织造中,低支纱股线织物上述情况尤为严重,云织疵布每月就占全车间疵布的10%。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后杆锈死的后杆托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后杆托脚,包括后杆托脚本体、所述后杆托脚本体上设有张力后杆轴孔,所述轴孔底面钻有的小孔、带有凸起的尼龙套管,所述尼龙套管通过凸起与轴孔底面的小孔配合连接在轴孔内。优选的,所述小孔为Φ10πιπιΧ8的孔。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后杆托脚,由于设置有尼纶套管避免了后杆锈死的弊病,原保全拆卸后杆需要二人配合用榔头敲,现在只需一人就轻松取下后杆,云织疵布逐渐减少, 只占全部车间疵布的3. 5%,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


图1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后杆托脚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1、后杆托脚本体;2、轴孔;3、尼纶套管;4、凸起;5、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
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后杆托脚,包括后杆托脚本体1、所述后杆托脚本体1上设有张力后杆轴孔2,所述轴孔2底面钻有的小孔5、带有凸起4的尼龙套管3,所述尼龙套管3通过凸起4与轴孔底2面的小孔5配合连接在轴孔2内。所述小孔5为Φ IOmmX8的孔。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后杆托脚,由于设置有尼纶套管避免了后杆锈死的弊病,原保全拆卸后杆需要二人配合用榔头敲,现在只需一人就轻松取下后杆,云织疵布逐渐减少,只占全部车间疵布的3. 5%,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或任何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平板的移动方式,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后杆托脚,包括后杆托脚本体、所述后杆托脚本体上设有张力后杆轴孔,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轴孔底面钻有的小孔、带有凸起的尼龙套管,所述尼龙套管通过凸起与轴孔底面的小孔配合连接在轴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后杆后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为Φ10πιπιΧ8 的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后杆托脚,包括后杆托脚本体、所述后杆托脚本体上设有张力后杆轴孔,所述轴孔底面钻有的小孔、带有凸起的尼龙套管,所述尼龙套管通过凸起与轴孔底面的小孔配合连接在轴孔内。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后杆托脚,由于设置有尼纶套管避免了后杆锈死的弊病,原保全拆卸后杆需要二人配合用榔头敲,现在只需一人就轻松取下后杆,云织疵布逐渐减少,只占全部车间疵布的3.5﹪,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D03D49/00GK202247171SQ20112029137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2日
发明者浦火荣 申请人:苏州市富艺纺织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