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双锥面运行轨道的双织圆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76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层双锥面运行轨道的双织圆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圆织机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层双锥面运行轨道的双织圆织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制造、销售、使用的塑料圆织机,所用的梭船及运行轨道都是单层结构,一台圆织机只能编织一条塑料编织布,其工作效率低,能耗也很高,为了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率,国内一些专家和塑编行业有识之士提出了申请号为“200610159764. 0”的一织两双效塑料圆织机和专利号为“200710147460. 7”的滚动式无梭轮双小六梭圆织机两种构想, 但由于专利“一织两双效塑料圆织机”其梭子运行轨道为上下门圈之间均布有30-288根轨道钩,梭子在轨道钩上运行严重碾断塑料扁丝而无法编织,专利“滚动式无梭轮双小六梭圆织机”其梭子运行轨道由滚轮(101)、滚筒(102)、滚轮(104)组成,由于梭子在运行中是梭子的梭底板与滚筒(10 滚动接触、与滚轮(101)、滚轮(104)滚动接触,在其接触过程中经常钩断塑料扁丝而无法正常生产,因此上述两个专利结构无法实现一台塑料圆织机同时编织两条编织布之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双层双锥面运行轨道的双织圆织机,主机包括有下门圈、下梭船、中门圈、上梭船、上门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门圈的上沿设计为双锥面结构,上门圈的下沿也设计为双锥面结构,中门圈的下沿和上沿也设计为双锥面结构,在上下门圈之间均分两层共布置有8只或8只以上梭船。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双层双锥面运行轨道的双织圆织机,其特征在于,下梭船均布在下门圈与中门圈之间,每只梭船的正背面共安装有8只或8只以上滚轮,其中下梭船背面的2只或2只以上外滚轮轮与下门圈和中门圈的外锥面滚动接触,下梭船正面4只或 4只以上内滚轮与下门圈和中门圈的内锥面滚动接触,下梭船的后滚轮与推梭轮滚动接触, 下梭船的上滚轮与上梭船的的下滚轮滚动接触,上梭船均布在上门圈与中门圈之间,每只上梭船的正背面共安装有7只或7只以上滚轮,上梭船背面的2只或2只以上外滚轮与上门圈和中门圈的外锥面滚动接触,上梭船正面4只或4只以上内梭滚轮与上门圈和中门圈的内锥面滚动接触,上梭船的下滚轮与下梭船的上滚轮滚动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设计了 8只或8只以上梭船均分两层在上下门圈的双层双锥面运行轨道同时进行两层编织工作,运行平稳可靠,从而使一台圆织机工作时能同时编织两条编织布,工作效率提高50%以上,节省电耗50%以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双锥面运行轨道的双织圆织机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 :1-下门圈、2-下梭船、3-中门圈、4-上梭船、5-上门圈、6-下门圈外锥面、7-下门圈内锥面、8-下梭船外滚轮、9-中门圈上外锥面、10-中门圈上内锥面、11-上梭船外滚轮、12-推梭轮、13-下梭船后滚轮、14-下梭船上滚轮、15-上梭船下滚轮、16-上梭船内滚轮、17-下梭船内滚轮、18-上门圈内锥面、19-中门圈下内锥面、20-上门圈外锥面、 21-中门圈下外锥面。一种高效高节能型双织圆织机包括有下门圈1、下梭船2、中门圈3、 上梭船4、上门圈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门圈1的上沿设计为双锥面结构,上门圈5的下沿也设计为双锥面结构,中门圈3的下沿和上沿也设计为双锥面结构,上下门圈之间分两层共布置有8只或8只以上梭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上下门圈之间分两层共布置有12只梭船,6只下梭船2均布在下门圈1与中门圈3之间,每只下梭船2的正背面安装有8只滚轮, 下梭船2背面的2只外滚轮8与下门圈1外锥面6和中门圈3的下外锥面21滚动接触,下梭船2正面4只内滚轮17与下门圈1内锥面7和中门圈3的下内锥面19滚动接触,下梭船2的后滚轮13与推梭轮12滚动接触,下梭船2的上滚轮14与上梭船4的下滚轮15滚动接触,6只上梭船4均布在上门圈5与中门圈3之间,每只上梭船4的正背面安装有7只滚轮,上梭船4背面的2只外滚轮11与上门圈5外锥面20和中门圈3的外锥面9滚动接触, 上梭船4正面4只内滚轮16与上门圈5内锥面18和中门圈3的上内锥面10滚动接触,上梭船4的下滚轮15与下梭船2的上滚轮14滚动接触。当主机运行时,推梭轮12推动下梭船2的后滚轮13使下梭船2沿下门圈1与中门圈3的双锥面轨道运行,下梭船2的正面4 只内滚轮17与下门圈1、中门圈3的内锥面滚动接触,承担着下梭船2圆周运动的离心力, 下梭船2背面的2只外滚轮8与下门圈1、中门圈3的外锥面滚动接触,有效防止飞梭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了 6只下梭船2的正常运行,6只下梭船2正常运行的同时,下梭船2的上滚轮14推动上梭船4的下滚轮15沿上门圈5与中门圈3的双锥面轨道运行,上梭船4的正面4只内滚轮16与上门圈5和中门圈3的内锥面滚动接触,承担着上梭船4圆周运动的离心力,上梭船4背面的2只外滚轮11与上门圈5和中门圈3的外锥面滚动接触,有效防止飞梭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了 6只上梭船的正常运行,经线分两层,上层经线经上跳杆、上综丝眼、从上下门圈之间经过到上尺码环形成上层开交供上梭船4穿梭运动布下纬线编织成上袋经上提升后收卷,下层经线经下跳杆、 下综丝眼、从中、下门圈之间经过到下尺码环形成下层开交供下梭船2穿梭运动布下纬线编织成下袋经下牵引后收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设计了 8只或8只以上梭船均分两层在上下门圈的双层双锥面运行轨道同时进行两层编织工作,运行平稳可靠,从而使一台圆织机工作时能同时编织两条编织布,工作效率提高50%以上,节省电耗50%以上。
权利要求1.一种双层双锥面运行轨道的双织圆织机,主机包括有下门圈、下梭船、中门圈、上梭船、上门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门圈的上沿设计为双锥面结构,上门圈的下沿也设计为双锥面结构,中门圈的下沿和上沿也设计为双锥面结构,在上下门圈之间均分两层共布置有8 只或8只以上梭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双锥面运行轨道的双织圆织机,其特征在于,下梭船均布在下门圈与中门圈之间,每只梭船的正背面共安装有8只或8只以上滚轮,其中下梭船背面的2只或2只以上外滚轮轮与下门圈和中门圈的外锥面滚动接触,下梭船正面4只或4只以上内滚轮与下门圈和中门圈的内锥面滚动接触,下梭船的后滚轮与推梭轮滚动接触,下梭船的上滚轮与上梭船的的下滚轮滚动接触,上梭船均布在上门圈与中门圈之间,每只上梭船的正背面共安装有7只或7只以上滚轮,上梭船背面的2只或2只以上外滚轮与上门圈和中门圈的外锥面滚动接触,上梭船正面4只或4只以上内梭滚轮与上门圈和中门圈的内锥面滚动接触,上梭船的下滚轮与下梭船的上滚轮滚动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双锥面运行轨道的双织圆织机,主机包括有下门圈、下梭船、中门圈、上梭船、上门圈,所述下门圈的上沿设计为双锥面结构,上门圈的下沿也设计为双锥面结构,中门圈的下沿和上沿也设计为双锥面结构,在上下门圈之间均分两层共布置有8只或8只以上梭船,下梭船由推梭轮推动在下门圈和中门圈的双锥面上运动,上梭船由下梭船的上滚轮推动在上门圈和中门圈的双锥面上运动,经线分两层开交供上下两层穿梭引纬同时编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台圆织机工作时能同时编织两条编织布,工作效率提高50%以上,节省电耗50%以上。
文档编号D03D37/00GK202202078SQ201120340879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日
发明者黄加宁, 黄美昌 申请人:黄加宁, 黄美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