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机皮圈下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439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细纱机皮圈下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零部件,特别是涉及ー种用于细纱机的皮圈下销。
背景技术
国内细纱机普遍采用的是长短皮圈组合的皮圈牵伸形式,下销与上皮圈销、皮圈张カ装置、钳ロ隔距调节块等共同组成皮圈控制元件,作用是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获得合理的摩擦カ界,提高纺纱质量。通过缩短前、中罗拉隔距,縮小浮游区的长度以有利于对短纤维的控制,是棉纺エ艺上改善条干均匀度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国内使用的下销安装 位置到前端的距离普遍为9. 5毫米,限制了对前、中罗拉隔距的缩短,妨碍了成纱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下销安装位置与后端的距离普遍为10毫米,与中罗拉距离过近,皮圈运转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挤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纱机皮圈下销,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达到提供稳定可靠的压力和精准的上罗拉定位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细纱机皮圈下销,其截面形状为“T”形,由前凸、后凸和中立构成,其特征在于,前凸前端与中立之间的距离为7. 5毫米 8. 5毫米;后凸后端与中立之间的距离为8. 5毫米 9. 5毫米;中立底部前端有安装角为13° 15° ;中立底部宽度为
I.5晕米 2. 5晕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缩短了安装位置与前罗拉的距离,即前凸前端与中立之间的距离,进ー步缩短前、中罗拉隔距,可以减小浮游区的长度,提高纺纱质量;同吋,加长了安装位置与中罗拉之间的距离,即后凸后端与中立之间的距离,使下皮圈与中罗拉之间的间隙加大,避免了运转过程中的挤伤;改变安装位置角度即中立底部前端的安装角,避免了下皮圈与下销的干渉。总之,本实用新型减小了浮游区长度,避免了运转过程中发生挤伤、下皮圈与下销干涉等问题,且采用原安装位置尺寸不变,改造时不需要更换中罗拉滑座,降低了改造成本,具有便于制造、维护简便、成本较低、提高纺纱质量的积极效果。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其中,I、前凸;2、后凸;3、中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细纱机皮圈下销,其截面形状为“T”形,由前凸I、后凸2和中立3构成。前凸前端与中立之间的距离为7. 5毫米 8. 5毫米,缩短了安装位置与前罗拉的距离,可缩短前中罗拉隔距;后凸后端与中立之间的距离为8. 5毫米 9. 5毫米,加长了安装位置与中罗拉之间的距离,避免下皮圈运转过程中被挤伤;中立底部前端有安装角为13° 15° ;中立底部宽度为I. 5毫米 2. 5毫米,在不更换原中罗拉滑座的基 础上,避免了下皮圈运转过程中与下销的干渉。
权利要求1.一种细纱机皮圈下销,其截面形状为“T”形,由前凸(I)、后凸(2)和中立(3)构成,其特征在于,前凸前端与中立之间的距离为7. 5毫米 8. 5毫米;后凸后端与中立之间的距离为8. 5毫米 9. 5毫米;中立底部前端有安装角为13° 15° ;中立底部宽度为I. 5毫米 2. 5毫米。
专利摘要细纱机皮圈下销,属于纺织机械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细纱机的皮圈下销。其截面形状为“T”形,由前凸(1)、后凸(2)和中立(3)构成,其特征在于,前凸前端与中立之间的距离为7.5毫米~8.5毫米;后凸后端与中立之间的距离为8.5毫米~9.5毫米;中立底部前端有安装角为13°~15°;中立底部宽度为1.5毫米~2.5毫米。具有便于制造、维护简便、成本较低、提高纺纱质量的积极效果。
文档编号D01H5/88GK202415791SQ20112056065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日
发明者刘文田, 李钢 申请人:日照裕鑫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