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连杆机构和盖部件的纱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39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连杆机构和盖部件的纱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用于制造纱罗织物的纱罗装置。纱罗织物是至少两条经纱不是彼此相邻地平行移动而是互相交织的织物。例如,一条经纱作为底纱沿着笔直方向移动经过织物,而另一条经纱作为起圈纱线在底纱的上方和下方以往复的方式被引导,从而在一侧或另一侧交替地形成向下或向上指向的线圈,用来容纳经纱。
背景技术
一种纱罗装置从公开文献EP2063007B1已知。该纱罗装置包括被支承为能够竖直移位的两个提升综框,每个所述提升综框用于承载提升综丝。另外还存在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提升综框竖直移位的半综框,所述半综框承载半综丝。连杆机构将半综框与至少一个提升综框连接。该连杆机构包括连杆,其在连杆接合部处与半综框连接,并且还包括导杆,其在耦合接合部处与连杆连接并在综框接合部处与提升综框连接。 当纱罗装置被操作时,在导杆和连杆之间的中间空间开启并且又闭合。这随着两个提升综框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为了确保这种纱罗装置的操作安全性,在织机上安装了监测装置,例如挡光板。如果操作者进入提升综框的移动空间,则织机就会立即停止。否贝U,考虑到提升综框的高速,如果手或手指伸入连杆和导杆之间的中间空间中,则可能引起伤害,所述中间空间随后再闭合。然而,存在这样的问题,织机的关停不会导致提升综框立即停止,而是不可避免地存在提升综框的一定程度的随后附加移动。此外,这种监测装置是复杂且昂贵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可以看作是消除上述缺陷并制造一种纱罗装置,所述纱罗装置确保更高的操作安全性。该目的是通过表现出权利要求I的特征的纱罗装置实现的。该纱罗装置包括例如可构造为平板的盖部件。该盖部件可紧固到其中一个提升综框上,或者紧固到连杆机构的一部分上,例如紧固到导杆或连杆上。盖部件也可由连杆自身代表,以便盖部件和连杆由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且没有接缝或断开地过渡到彼此。该盖部件具有在两个提升综框的任何位置都完全或至少部分地覆盖连杆和导杆之间的中间空间的尺寸和轮廓,因此不能沿着横向于提升综框的延伸平面定向的经纱方向穿过中间空间。该盖部件和纱罗装置一起移动。这确实增加了要加速的质量,然而以这种方式实现了更大的灵活性。该纱罗装置可以用于任何织机,而不需要额外的安全措施的改装。有利的是,连杆经由第一导杆与第一提升综框连接并经由第二导杆与第二提升综框连接。因此,连杆并且因此半综框的位置由两个提升综框的相对位置确定。这样,两个导杆的两个综框接合部可以沿着提升综框的纵向延伸方向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地设置。就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而言,盖部件在两个提升综框中的一个的综框接合部区域中紧固到综框杆。这样,从横向于提升综框的延伸平面的经纱方向观察,盖部件在两个提升综框的任何位置覆盖位于后方的连杆机构。盖部件可以构造为相对于中心线是不对称的。例如当该盖部件紧固到提升综框时,中心线可以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盖部件总是和其中一个提升综框起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盖部件在提升综框相对于连杆机构处于最大距离的两个端部位置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该不对称的形式确保了盖部件的最小尺寸,并且仍然确保了可靠地覆盖相应的导杆和连杆之间的中间空间或多个中间空间。在所有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从提升综框的综框杆的纵向延伸方向观察,盖部件的长度优选地大于两个综框接合部之间的距离。沿着竖直方向测量的盖部件的高度尤其可以大于当两个提升综框处于相同的竖直位置时的连杆接合部距两个提升综框的距离。在另一实施例中,盖部件可以非扭转地与连杆机构的导杆连接。特别地,该盖部件可具有与扇形相似的形状。这样,扇形的圆弧的中心位于连接到导杆的综框接合部附近。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该盖部件安装到连杆上。优选地,该连杆由例如比如碳等稳 定的材料构成,或由例如比如钢等金属构成,或由复合材料构成。连杆表现出足够的挠曲强度和抗翘曲性。经由该连杆必须能够在提升综框和半综框之间传递力。因为提升综框和半综框的高加速度,所以连杆必须确保足够的稳定性。紧固到连杆上的盖部件可以由另一种材料制成,例如塑性材料或复合材料,所述材料的密度低于连杆材料的密度。因此获得了小的总质量。优选地,该盖部件在与提升综框的延伸平面平行地定向的平面中延伸。该盖部件可以具有板的形式。连接到连杆上的盖部件特别地位于两个导杆之间。由于盖部件,使得不能穿过连杆和其中一个导杆之间的中间空间。该盖部件也可以提供为可改装部件,用来改装已知的纱罗装置。在上述所有不同的实施例中,盖部件至少在其上侧具有倒圆的角部和/或倒圆的边缘,从而避免了在盖部件向上移动期间呈现出大的伤害风险的尖锐边缘。为了减轻重量,该盖部件可以具有多个穿孔。这些穿孔的形式和/或面积以手指不能穿过的方式来选择。另外,该盖部件可至少部分地由网状或网眼状区域构成。例如,该盖部件可具有保持有网状材料或网眼材料的框架结构,例如机织或针织材料,例如纺织材料或金属丝网。上述不同的实施例还可彼此结合。本发明的装备有盖部件的纱罗装置设置在织机中,该织机在最前位置和/或最后位置至少沿着经纱的喂入方向包括若干个这种纱罗装置。设置在之间的纱罗装置可以没有盖部件地实施。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从从属专利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得出。说明书参考示例性实施例说明本发明。说明书受限于示例性实施例的必要特征和各种事实。附图用作补充参考。它们示出了图I是现有技术的纱罗装置的沿着与提升综框的延伸平面横向的经纱方向的示意代表侧视图;图2和图3表示沿着经纱方向的不同观察方向的处于两个提升综框的多个相对位置的如图I所示的纱罗装置的连杆机构;图4是本发明的用于纱罗装置的盖部件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5是如图4所示的盖部件的变更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图8是从沿着经纱方向的不同侧观察到的用于纱罗装置的盖部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所述盖部件连接到导杆;图9是具有如图6-图8所示的盖部件的纱罗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与提升综框的纵向延伸方向横向的示意剖视图;图10和图11表示沿着经纱方向的不同观察方向的用于纱罗装置的盖部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盖部件连接到提升综框的综框杆上;和图12和图13表示盖部件的边缘的不同实施例选择。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公知的纱罗装置15的示意图。纱罗装置15包括第一提升综框16和第二提升综框17。两个提升综框16、17同样地构造,每个都具有上综框杆18和下综框杆19,它们在纵向延伸方向L上对齐。提升综框16、17的上综框杆18和下综框杆19在两个纵向下端部分别通过一个侧向支承件彼此连接。侧向支承件20沿着提升综框16、17的移动方向延伸,并且因此沿着竖直方向V延伸。两个提升综框16、17可以彼此独立地沿着竖直方向V移动。这是由未示出的织机的综框驱动器完成的。提升综丝21设置在提升综框16、17的未示出的综丝支承轨道上。每个提升综框16、17承载多个提升综丝21,为了避免混乱,在图I中作为示例分别只示出了一个提升综丝21。另外,纱罗装置15包括半综框25,其中半综丝26设置于该半综框25上。半综丝26的数量对应于分别由两个提升综框16、17中的一个承载的提升综丝21的数量。在生产纱罗织物的过程中,半综丝26分别与两个提升综框16、17中的一个的一个提升综丝21相
互作用。为了产生半综框25和两个提升综框16、17之间沿着竖直方向V的相对移动,根据示例设置了连杆机构29。该连杆机构29将两个提升综框16、17与半综框25耦合。因为两个提升综框16、17的竖直移位运动,从而经由连杆机构29产生半综框25的竖直移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杆机构29包括两个传递单元30。根据提升综框在纵向延伸方向L上的长度,也可以设置超过两个的传递单元30。传递单元30的设计是相同的。每个传递单元30包括经由连杆接合部32与半综框25销连接的连杆31。连杆31在其与连杆接合部32相对的端部,经由稱合接合部33与第一导杆34及第二导杆35连接。第一导杆34在其与耦合接合部33相对的端部,经由综框接合部36与第一提升综框16的上综框杆18连接。第二导杆35在其与耦合接合部33相对的端部,经由综框接合部36与第二提升综框17的上综框杆18连接。该设计在所有的传递单元30中都是相同的。考虑到示例性实施例的变更,传递单元30还可与提升综框16、17的下综框杆19连接,因此可以位于提升综框16、17的下侧。在综框杆18、19的纵向延伸方向L上,传递单元30的两个综框接合部36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地设置。在耦合接合部33和两个综框接合部36之间具有三角形区域F,所述区域在图2中由交叉排线示意性地表示。在该区域F的区中,在连杆31和第一导杆34和/或第二导杆35之间可以形成中间空间Z。随着两个提升综框16、17的位置变化,该中间空间Z可以打开或者变大,并且在两个提升综框16、17之间反向相对移动的情况下,还能够使其变小或闭合。这由图2和图3以示例方式示出。在图2中,两个提升综框16、17沿着竖直方向V设置在同一高度上。连杆31基本上沿着竖直方向V延伸。两个导杆34、35在由竖直方向V和纵向方向L限定的平面内相对于竖直方向V和相对于纵向方向L对角地延伸。如果现在使第二提升综框17在竖直方向V上相对于第一提升综框16降低,那么所述第二综框可以处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这样使得第二导杆35和连杆31之间的中间空间Z完全消失。连杆31和第二导杆35基本上沿着相同的方向延伸。操作者无意介入该中间空间Z会造成手指或手受伤。因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盖部件40,所述盖部件在两个提升综框16、17的任何相对位置完全覆盖传递单元30的连杆31和两个导杆33、34之间的中间空间Z。在此,完全覆盖应理解为,防止用手指或手沿着经纱方向K穿过连杆31和第一导杆34或第二导杆35之间的中间空间Z。经纱方向K横向于竖直方向V并且横向于纵向延伸方向L延伸,在图I-图8、图10和图11中横向于投影平面延伸。在下文中将描述盖部件40的不同示例性实施例。这些盖部件40用于如图I-图3所示的纱罗装置15,以提高操作安全性。 图4示出了盖部件40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盖部件称为第一盖部件40a。该第一盖部件40a紧固到连杆31上,并从连杆接合部32和耦合接合部33之间的连接线起沿着两个方向延伸。第一盖部件40a具有厚度为几毫米直到最多2-3cm的板41的形状。该板41具有彼此平行地延伸的两个平坦的侧面42。第一盖部件40a设置于在两个提升综框16、17之间延伸的平面内。为了传递力,连杆31由展现挠曲强度的抗翘曲利料制成,优选由例如钢等金属、碳或稳定的复合材料制成。该连杆31设置为使半综框25移动,并且必须吸收两个提升综框16、17的加速力,并将它们传递到半综框。与此相反,盖部件40基本上没有力。在优选示例性实施例中,盖部件40由厚度小于连杆31的厚度的塑性材料或复合材料构成。因此在第一盖部件40中,连杆31代表表现出挠曲强度并且抗翘曲的芯部,具有板41的形式的第一盖部件40紧固到该芯部。从图5中可以得知第一盖部件40a的情况下的连杆41的形式。连杆31在其上端具有用于将连杆31紧固到耦合接合部33的第一孔43。连杆31在其下端具有经由连杆接合部32将连杆31与半综框25铰接连接的第二孔44。连杆31和第一盖部件40a优选地相对于穿过两个孔43、44的中心线M设置成轴对称。因此,第一盖部件40a具有两个翼部46,从中心线M的方向观察,所述翼部在第一孔43和第二孔44之间远离中心线M完全相反地延伸。从连杆31的具有第一孔43的端部开始,每个翼部46的上缘45沿着向外方向对角地并且替代地还与中心线M垂直地延伸。上缘45经由弯曲部47过渡到翼部46的外缘48,所述外缘基本上平行于中心线M延伸,弯曲部47优选地沿着圆弧延伸。在上缘45的相对端,外缘48过渡到下缘49,下缘49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对于中心线M基本上径向地延伸。在中心线M的方向上,第二孔44距两个翼部46的下缘49的距离至少是第一孔43和第二孔44之间的距离的一半。下缘49距第一孔43的距离至少是两个导杆34、35的长度即综框接合部36和耦合接合部33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图5是第一盖部件40a的另外变更的示意图。在一种变更中,板41可具有多个穿孔50,所述穿孔在图5中仅参考右翼部46以示例性方式示出。穿孔可以设置为覆盖第一盖部件40a的整个表面或可以限制在一个或多个区域,以便为了稳定盖部件,还保留了没有穿孔的区域,即条带53。穿孔50的尺寸或轮廓以操作者的手指不能贯穿的方式来选择。穿孔50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狭缝形状、多边形或具有任何其它轮廓。由于这些穿孔50,减轻了板41的重量,当操作纱罗装置15时板41也必须加速。在第一盖部件40a的另一变更中,所述盖板可具有框架51,框架51通过其自身或者和连杆31 —起完全封闭第一盖部件40a中的开口。网格状和/或网状和/或网眼状的插入件52插入该开口中,插入件52完全填充了框架51内的开口。插入件52中存在的网眼状开口小到操作者不能穿过其手指。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盖部件40a的重量能够进一步减轻。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盖部件40a还可具有分别带一个插入件52的若干个开口。还可以是穿孔50和设置有插入件52的开口的组合。如果第一盖部件40a需要更大的挠曲强度,那么框架51也可以由与连杆31相同的材料制造。另外,在板41中和/或框架51与连杆31之间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条带53或者除了至少一个加劲缝以外或加强元件。这种加劲或加强元件可以由与第一盖部件40a的其它部分相比抗弯曲性和抗翘曲性小的材料制成。
图4中的点划线示意性地示出了当两个提升综框16、17相对于彼此移动时,第一盖部件40a或板41的位置是如何改变的。这样可以看到,因为板41紧固到连杆31上,使得在两个导杆34、35和连杆31之间并没有形成操作者会无意到达的中间空间。图6-图9示出了第二盖部件40b。图6为沿着经纱方向K的第二提升综框17的上游的示意图,图7和图8示出的是沿着相反观察方向的视图。第二盖部件40b也构造为板41。与第一盖部件40a不同,第二盖部件40b的板41非扭转地与第二导杆35连接。这样,板41具有类似于扇形的轮廓。因此,侧缘55沿着圆心位于综框接合部36附近的圆弧延伸,第二导杆35经由该综框接合部36连接到第二提升综框17的上综框杆18。第二盖部件40b的板41在沿着经纱方向观察在两个提升综框16、17的上游延伸并且由竖直方向V和纵向延伸方向L限定的平面内延伸。在耦合接合部33的区域中,侧缘55经由半径56过渡到沿着朝向综框接合部36的方向延伸的笔直边缘57。另一笔直边缘57从侧缘55的与耦合接合部33相对的端部沿着朝向综框接合部36的方向延伸。两个笔直边缘57通过径向弯曲边缘部58彼此连接。如示例中所示,笔直边缘57和侧缘55之间在f禹合接合部33的相对端部的过渡由角部59提供。还如图12和图13示意性示出的那样,至少沿着竖直方向V向上指向的边缘过渡部是弯曲的或者在半径上形成,以使对操作者的伤害可能性最小。图9是横向于纵向延伸方向L的剖视图。由板11代表的第二盖部件40b用沿着圆弧延伸的侧缘55的视图示出。根据该示例,第二盖部件40b和第二导杆35之间的连接经由两个隔板60完成,所述隔板60使得构造为板41的第二盖部件40b和第二提升综框17的上综框杆在形成间隙61的同时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地设置。这些隔板60可以是第二盖部件40b的单件或多件部件,从而可以由一中统一材料没有接缝和接合部地与第二盖部件40b 一起制成。在纱罗装置15运转期间,隔板60防止第二盖部件40b无意地与上综框杆18接触。优选地,从经纱方向K观察,在两个提升综框16、17的任何位置,第二盖部件40b部分地覆盖第二提升综框17的上综框杆18,从而操作者不会将手夹入上综框杆18和第二盖部件40b之间。另外,图9示出了耦合接合部33的枢转轴线S、连杆32和综框接合部36平行于彼此对齐,并且根据该示例沿着经纱方向K定向。图10和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同样是板41的形式的第三盖部件40c。图10是沿着经纱方向K的第二提升综框17上游的示意图,而 图11示出沿着相反观察方向的视图。与前面两个示例性实施例40a和40b不同,该第三盖部件40c与上综框杆18之一刚性地连接,例如与第二提升综框17的上综框杆18刚性地连接。图10是第二提升综框17的示意图,图11是第一提升综框16的观察方向的示意图。板41相对于沿着纵向延伸方向L观察延伸穿过板41的中心的中心线M具有不对称的形状。该板41具有基本上沿着竖直方向V延伸的第一边缘65和在相对侧与第一边缘平行地地延伸的第二边缘66。沿着竖直方向V观察,第一边缘65比第二边缘66长。代表第三盖部件40c的板41的上缘67大致沿着纵向延伸方向L延伸。该上缘67经由第一过渡半径68与第一边缘65连接,并经由第二过渡半径69与第二边缘66连接。第一过渡半径68小于第二过渡半径69。因为第三盖部件40c的板41的该不对称形状,使得所述板的表面尽可能得小。同时,确保在两个提升综框16、17的任何位置连杆31和两个导杆34、35之间的中间空间被完全覆盖。不对称形状是必需的,这是因为第三盖部件40c在竖直方向V上相对于第二提升综框17是不可移动的,而第三盖部件40c相对于第一提升综框16进行竖直移动。第一边缘65与第二导杆35相邻地设置,而第二边缘66与第一导杆34相邻地设置。图11中的点划线示出了第二提升综框17和第三盖部件40c—起相对于第一提升综框16的向下移动。图11中的虚线示出了当第一提升综框16相对于第二提升综框17向下竖直移动时的第一导杆34和连杆31的位置。这样,第三盖部件40c保持在实线所示的位置。在两种情况下都可以看到,沿着经纱方向K,在提升综框16、17的所有相对位置,导杆34、35和这些导杆34、35与连杆31之间的潜在中间空间Z完全被覆盖。如图12和图13中示意地所示,在所有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盖部件40的至少沿着竖直方向向上指向的边缘和/或角部可以是圆的。参考如图13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这些边缘相对于板41的厚度被扩大,从而形成了增厚区域70。该增厚区域70可以说代表沿着边缘延伸的防止伤害的防护部。如图13中点划线示意地所示,增厚区域70还可实施为安置在板41的边缘上或者胶合或喷射或以其它方式材料结合到板41的边缘上的单独的挠性元件。结合第一盖部件40a说明的板的实施例,特别是在盖部件40中设置穿孔50和/或设置包括插入件52的至少一个开口可以提供在所有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特别地,第一盖部件40a和第二盖部件40b可以例如通过胶合剂以材料结合的方式紧固到连杆31或导杆34或35。还可通过注塑成型制造盖部件40a和40b,并在注塑成型工艺期间通过成型直接地联接连杆31或导杆34、35。在所有示例性实施例中,沿着纵向延伸方向L观察,沿着纵向延伸方向L观察,盖部件40的长度大于两个综框接合部36之间的距离。当两个提升综框16、17处于相同的竖直位置时耦合接合部33上的沿着竖直方向V测量的盖部件40的高度大于沿着竖直方向V的耦合接合部33距两个提升综框16、17的距离。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织机的纱罗装置15。该纱罗装置15包括第一提升综框16、第二提升综框17和半综框25。综框16、17、25经由包括若干个传递单元30的连杆机构29彼此连接。每个传递单元30包括连杆31和两个导杆34、35。为了防止操作者的手指和/或手夹在连杆和一个导杆34、35之间,纱罗装置15具有用于每个传递单元30的单独的盖部件40。该盖部件可以紧固到提升综框16或17中的一个、或传递单元30的导杆34、35中的一个或连杆31上。盖部件40防止操作者沿着经纱方向到达连杆31与导杆34和35之间。附图标记列表15纱罗装置16第一提升综框17第二提升综框18上综框杆19下综框杆 20侧向支承件21提升综丝25半综框26半综丝29连杆机构30传递单元31连杆32连杆接合部33耦合接合部34第一导杆35第二导杆36综框接合部40盖部件40a第一盖部件40b第二盖部件40c第三盖部件41板42侧面43第一孔44第二孔45上缘46翼部47弯曲部48外缘49 下缘50 穿孔51 框架52 插入件53 条带
55 侧缘56 半径57 笔直边缘58 边缘部59 角部60隔板61间隙65 第一边缘
·
66 第二边缘67 上缘68 第一过渡半径69 第二过渡半径70 增厚区域F区域K经纱方向L纵向延伸方向M中心线S枢转轴线V竖直方向Z中间空间
权利要求
1.一种纱罗装置(15),包括 被支承为能够竖直移位的第一提升综框(16)、和被支承为能够竖直移位的第二提升综框(17),每个所述提升综框用于承载提升综丝;和 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提升综框(16、17)竖直移位的半综框(25),所述半综框用于承载半综丝(26);和 连杆机构(29),将所述半综框(25)和所述提升综框(16、17)中的至少一个相互连接,用于移动稱合; 其中,所述连杆机构(29)包括与所述半综框(25)在连杆接合部(32)处连接的连杆(31)、和与所述连杆(31)在耦合接合部(33)处连接和与所述提升综框(25)在综框接合部(36)处连接的导杆(34,35), 并包括盖部件(40),在纱罗装置(15)的工作期间,该盖部件覆盖在所述导杆(34、35)和所述连杆(31)之间开启和闭合的中间空间(Z)。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纱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1)经由第一导杆(34)与所述第一提升综框(16)连接,并经由第二导杆(35)与所述第二提升综框(17)连接。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纱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40、40c)紧固到两个提升综框(16、17)中的一个的综框杆(18)上。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纱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40、40c)构造为相对于中心线(M)是不对称的。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纱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40、40b)非扭转地与所述导杆(34、35)连接。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纱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40、40b)具有与扇形相似的形状。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纱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40、40a)紧固到所述连杆(31)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40、40a)以材料结合的方式与所述连杆(31)连接。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纱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40)由塑性材料或复合材料构成。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纱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40)构造为平板(41)。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纱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40)具有多个穿孔(50)。
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纱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40)具有网状或网眼状的部分(52) 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纱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或网眼状的部分(52)由机织或针织材料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织机的纱罗装置。该纱罗装置包括第一提升综框、第二提升综框和半综框。所述综框经由包括若干个传递元件(30)的连杆机构彼此连接。每个传递元件(30)包括连杆(31)和两个导杆(34、35)。为了防止操作者的手指和/或手夹在连杆和其中一个导杆(34、35)之间,纱罗装置具有用于每个传递单元(30)的单独的盖部件(40)。该盖部件可以紧固到提升综框中的一个或传递单元(30)的导杆(34、35)中的一个上,或紧固到连杆(31)上。该盖部件(40)防止操作者能够沿着经纱方向到达连杆(31)与导杆(34)和(35)之间。
文档编号D03C7/02GK102943333SQ20121031955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日
发明者C·格特, S·凯勒, B·迪特里希 申请人: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