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湿性纤维,该纤维中至少含有热塑性聚合物和吡咯烷酮羧酸钠粒子,且纤维中吡咯烷酮羧酸钠的含量为1~20%,纤维中还可以含有功能性无机粒子。将热塑性聚合物喂入螺杆机的同时,将吡咯烷酮羧酸钠和含无机粒子的母粒分别喂入螺杆进口,纺丝得到吸湿性纤维,该纤维的吸湿率能达到4~10%,其制成的织物具有很好的舒适性。
【专利说明】一种吸湿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湿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聚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都是受欢迎的纺织材料,作为合成纤维的代表,它们不仅强度高、模量高、弹性和耐光性好,而且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熨烫后褶裥持久,但是其吸湿性能相比于天然纤维却又很大的不足。而服装领域中对具有吸收水分能力的高吸湿性材料有很大的需求。该领域熟知的常用的高吸湿材料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例如淀粉,几丁聚糖,海藻酸钠及羧基甲基纤维素等多糖类,此类材料为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可分解性,但是这类天然材料的纤维却具有强度相对不足的缺陷;另一类则为化学合成的高分子,例如丙烯酸盐或乙烯醇等聚酯材料,这些合成材料相比于前述的天然材料具有更好的吸湿性,但其制备方式复杂,并存在可能残留有毒单体和碱液等问题。
[0003]为了得到高吸湿性的聚酯或聚酰胺纤维,一些化学改性或物理改变纤维表面形状的方法,也多次被报导。比如通过异型截面的设计使得纤维之间形成缝隙和沟槽,或使用超细纤维在织物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现象,这些都是利用毛细管现象使水分迅速迁移至织物表面并发散,从而达到吸湿快感的目的;还有等离子表面改性的技术,省的聚合物表面活化产生自由基,从而提高纤维的表面吸湿性。
[0004]作为化学改性的方法,一般有添加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聚醚类化合物、间苯二甲酸-5-磺酸盐等作为共聚单体的方法。但这类方法在聚合过程中加入共聚单体,聚合过程控制困难且对聚合物性能会有不良影响,成本相对较高。
[0005]中国专利CN200680043599.0中所记载的一种可吸湿性聚酯纤维,添加了磺酸盐基团,使纤维得到了吸湿性,但是磺酸盐基团的吸湿能力有限,该纤维的吸湿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闻。
[0006]中国专利CN201010522466.X中所记载的一种可吸水性抗菌纤维,使用改质聚谷氨酸链段聚合物进行纺制得到,虽然该纤维有良好的吸湿性,但是工艺复杂,不能有效地大
量生产。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湿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0008]本发明的吸湿性纤维中至少含有热塑性聚合物和吡咯烷酮羧酸钠粒子,所述吡咯烷酮羧酸钠的分子式如下式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湿性纤维,其特征在于:该纤维中至少含有热塑性聚合物和吡咯烷酮羧酸钠粒子,所述吡咯烷酮羧酸钠的分子式如下式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性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咯烷酮羧酸钠粒子的粒径为0.2~3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湿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合物为聚酰胺类聚合物或聚酯类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湿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中吡咯烷酮羧酸钠的含量为I~20%,余量为热塑性聚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湿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中还含有相对于纤维总量为I~30%的无机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湿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粒子为银或银锌系氧化物、多孔竹炭、氧化铝或矿物质粉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湿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中热塑性聚合物的含量为50%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湿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性纤维的吸湿率差为4% ~10% o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性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热塑性聚合物喂入螺杆挤压机的同时,将吡咯烷酮羧酸钠粉末和含无机粒子的母粒分别喂入螺杆挤压进口,纺丝得到吸湿性纤维,吡咯烷酮羧酸钠的添加量为纤维总量的I~20%。
10.根据权利要求项9所述的吸湿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纤维总量,无机粒子的含有量为0或I~30%。
【文档编号】D01F1/10GK103668536SQ201210337110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黄儒, 藤森稔 申请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