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纤维体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66233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层压纤维体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层压纤维体制造装置,具体而言,它是一种由纤维层和混合层构成的层压纤维体的制造装置,其中纤维层由纯纤维堆积形成,混合层是将吸水性高分子分散至纤维中形成。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层压纤维体被广泛运用于一次性纸尿裤和生理用卫生巾等的吸收芯体中,这种层压纤维体是由纤维层和混合层复合形成的,其中纤维层由纯纤维堆积而成,混合层是将高吸水性聚合物等吸水性高分子分散至纤维内部而形成的。这种复合构造的层压纤维体,由图4及图5所示的层压纤维体制造装置制成。
[0003]图4为层压纤维体制造装置的部分截面图。如图4所示,由片状浆料制成的原料卷124不断输送过来,经粉碎机126粉碎形成纤维。粉碎后的纤维伴随气流经风道136、142、148,并通过风道136、142、148前端设置的罩体138、144、150送入旋转鼓100、110,在旋转鼓100、110内经过堆积形成层压纤维体。层压纤维体从旋转鼓100、110内输出后,经传送装置162、166,被送往后续工序。
[0004]层压纤维体制造装置134部位的旋转鼓100,由136和142两条风道供给纤维,其中136风道与扩散风道176的一端相连。扩散风道176的另一端连接喷洒装置170,从喷洒装置170喷出的吸水性高分子粉末经扩散风道176被送入风道136,并与流经风道136的纤维混合在一起。
[0005]图5是将层压纤维体制造装置134 —部分放大后的截面图。如图5所示,风道136、142前端的罩体138、144沿旋转鼓100外围相邻而设。在罩体138、144的连接点240与旋转鼓100的外围表面之间,留有间隙242。
[0006]旋转鼓100的外围表面形成了层压纤维凹槽120。层压纤维凹槽120底部为筛状构造。旋转鼓100环绕的内侧部分,由多个骨架222分隔成几个区域,在罩体138、144对应的区域232、236内形成了真空舱224、226。因此,经罩体138、144送入的纤维等原料被吸附在层压纤维凹槽120内堆积起来,形成由纤维层和混合层复合而成的层压纤维体。请参照专利文献1:特开昭63-59465号公报。
[0007]如图4及图5所示,在层压纤维体制造装置134内,为防止层压纤维凹槽120内堆积的纤维在连接点240附近发生隆起或断裂,需要使临近连接点240的各罩体138和144内压力保持平衡,使罩体间不存在压力差,或者将间隙242的大小做出适当的调节。
[0008]另外,因在罩体138、144与旋转鼓100外围表面之间留有间隙242,所以送入罩体138的吸水性高分子有可能进入相邻的罩体144 一侧。特别是,各层压纤维凹槽120之间存在一定间隔,伴随着层压纤维凹槽120的移动,连接点240附近的气流会发生变化,因此吸水性高分子进入相邻罩体144 一侧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吸水性高分子进入相邻罩体144 一侦牝就会混入本应由纯纤维构成的纤维层。这将导致难以生产出理想的层压纤维体,而理想的层压纤维体要具有完全不掺杂吸水性高分子的纤维层。

【发明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层压纤维体制造装置。该制造装置能够更容易并更精确地生产出由纤维层和混合层构成的层压纤维体,其中纤维层由纯纤维堆积而成,混合层是将高吸水性聚合物等吸水性高分子分散至纤维内部而形成的。
[00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层压纤维体制造装置,它包括:(a)旋转鼓外围表面设有层压纤维凹槽,在该层压纤维凹槽的底部设有许多吸气孔;(b)并设有与层压纤维凹槽相对的第I开口,从第I供料风道送入的纤维从该第I开口进入,受到所述吸气孔吸引而吸附在层压纤维凹槽内;(c)还设有与层压纤维凹槽相对的第2开口,从第2供料风道送入的纤维和吸水性高分子从该第2开口进入,并被所述吸气孔吸引而吸附在层压纤维凹槽内;所述的第I开口和第2开口沿着所述旋转鼓外围表面设置,并在两个开口间留有一定间隔。
[0012]基于上述构造,从第I开口送入的纤维在层压纤维凹槽内堆积,形成由纯纤维构成的纤维层,在该纤维层上面,从第2开口送入的纤维和吸水性高分子堆积,形成由纤维和吸水性高分子构成的混合层,这样就能制造出由纤维层和混合层复合而成的层压纤维体。当然,也可以先形成混合层,然后在混合层上面形成纤维层。因为在第I开口和第2开口之间留有间隔,可以防止从第2开口送入的吸水性高分子进入第I开口相对的区域。因此,本装置能够更便捷、更精确地生产出理想的层压纤维体,其中纤维层由纯纤维堆积而成,而不会混入吸水性高分子。
[0013]优选可对两种吸力分别进行调节,即所述层压纤维凹槽与所述间隔区域相对时,由该层压纤维凹槽吸气孔吸引的中间吸力、以及所述层压纤维凹槽与所述第I开口和第2开口相对时,由该层压纤维凹槽吸气孔吸引的第I吸力和第2吸力。
[0014]在这种情况下,中间吸力用于保持层压纤维凹槽内堆积物的稳定,而第I吸力和第2吸力则使纤维等堆积到层压纤维凹槽内,由于可以分别调节,因此更容易对吸力进行调控。
[0015]优选形成通道如下:所述第2供料风道设有一个从粉碎机供给纤维的供料口,形成一条连通所述供料口与所述第2开口的通道;所述第I供料风道设有从所述粉碎机供给纤维的第I及第2两个供料口,这两个供料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2供料风道的供料口两侧,形成一条Y形通道连通所述第1、第2供料口及所述第I开口。在所述第2供料风道的供料口前端设有聚合物供给部件,用于从供料口向第2供料风道内供给吸水性高分子。
[0016]在这种情况下,聚合物供给部件设置在第2供料风道供料口的前端,相比将聚合物供给部件设置于第2供料风道内的中间位置,能够将吸水性高分子更均匀地分散。另外,由于第2供料风道是单条通道,相比第I供料风道的Y形通道,其通道变化小,通道内气流波动小,因此比将聚合物供给部件设置于第I供料风道,也能使吸水性高分子更均匀地分散开。
[0017]本实用新型层压纤维体的制造方法,它包括:旋转鼓外围表面设有层压纤维凹槽,该层压纤维凹槽底部有许多吸气孔,与所述层压纤维凹槽相对设置有第I及第2开口; (a)所述层压纤维凹槽与所述第I开口相对时,从所述第I开口供入纤维,该纤维受到所述吸气孔吸引而吸着于层压纤维凹槽内;(b)所述层压纤维凹槽与所述第2开口相对时,从所述第2开口供入纤维和吸水性高分子,该纤维和吸水性高分子受到所述吸气孔吸引而吸着于所述层压纤维凹槽内;所述第I开口和第2开口沿着所述的旋转鼓外围表面设置,并在两个开口间留有一定间隔。
[0018]基于所述方法,由于在第I开口和第2开口之间留有间隔,可以防止从第2开口送入的吸水性高分子进入第I开口相对的区域,因此,本装置能够更便捷、更精确地制造出理想的层压纤维体,其中纤维层由纯纤维堆积而成,而不会混入吸水性高分子。
[0019]并且,第I开口送入的纤维和第2开口送入的纤维也可以是不同的。
[0020]优选可分别调节所述层压纤维凹槽面向所述第I开口和所述第2开口之间的所述间隔区域时,来自所述吸引口吸引的该吸力,以及所述层压纤维凹槽面向所述第I开口和第2开口时来自所述吸气孔的吸力。
[002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纤维凹槽面向第I开口和第2开口间的间隔时的吸力,可以保持层压纤维凹槽内堆积物的稳定。而此时的吸力与层压纤维凹槽堆积纤维时的吸力可以分别调节,因此更容易对吸力进行调控。
[0022]优选将粉碎机供给纤维经过所述粉碎机连接的主通道和从该主通道分出的分别与所述第I和第2开口连接的第I和第2分支通道,送入所述第I和第2开口。所述主通道内设置的聚合物供给部件只限于向所述第I及第2分支通道中的第2分支通道供入所述吸水性高分子。
[0023]在这种情况下,聚合物供给部件设置于第2分支通道,相比把聚合物供给部件设置于第2分支通道内的中间位置,能够使吸水性高分子更均匀地分散。
[002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更便捷、更精确地生产出由纤维层和混合层复合而成的层压纤维体,其中纤维层由纯纤维堆积而成,混合层是将高吸水性聚合物等吸水性高分子分散至纤维内部而形成的。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层压纤维体制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供给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层压纤维体截面图。
[0028]图4:为现有的层压纤维体制造装置部分截面图。
[0029]图5:为现有的层压纤维体制造装置截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至3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1]图1是本实用新型层压纤维体制造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供料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它是图1中A— A部分的示意图。
[00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层压纤维体制造装置,包括:旋转鼓20和第I及第2供料风道30、40。
[0033]在旋转鼓20的外围表面20s上,沿圆周方向以一定间隔形成连续的层压纤维凹槽22。该层压纤维凹槽22的底面由筛状材料构成,使层压纤维凹槽22底面形成大量吸气孔(无图示),可从吸气孔向旋转鼓20的中心方向吸入空气。
[0034]第I供料风道30 —端为开口 32 ;其另一端为第I及第2供料口 34a、34b。第2供料风道40 —端为开口 42 ;其另一端为供料口 44。第I供料风道30的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