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804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
背景技术
[0002]为了节省用工,降低劳动成本,细纱采用手推落纱小机落纱代替手工拔纱,减轻了 工人劳动强度,但落纱轨道托座由于设计强度不够,在落纱机重量(含管纱)达50公斤的情 况下,托座与龙筋接触面出现断裂现象,影响了落纱机的使用效果。如附图1所示,现有第 一托座部I的上表面是与龙筋的接触面,其中的C表示的是断裂处。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用以解决现有 技术中托座与龙筋接触面出现断裂现象,影响了落纱机使用效果的缺陷。[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细纱机落纱 轨道托座,包括第一托座部和第二托座部,所述第一托座部与第二托座部通过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托座部底面与第二托座部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托座部厚度大于第二托座 部厚度,所述第一托座部、第二托座部均设有螺纹孔。[0005]其中,所述第一托座部螺纹孔、第二托座部螺纹孔均设有一个。[0006]其中,所述第一托座部螺纹孔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托座部螺纹孔设有两个。[0007]其中,所述第一托座部厚度为32mm、第一托座部长度为32mm、第一托座部宽度为 22mm,所述第二托座部厚度为13mm、第二托座部长度为32mm、第二托座部宽度为40mm。[0008]其中,所述托座的制作材料为HT13-33材料,或为钢材,或为铁合金。[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针对现有技术中落纱轨道托座由于设计强度不够,在 落纱机重量(含管纱)达50公斤的情况下,托座与龙筋接触面出现断裂现象,影响了落纱机 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通过加大第一托座部厚度,使第一 托座部底面与第二托座部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增强了第一托座部的承受能力,提高了落纱 机的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托座与龙筋接触面出现断裂现象,影响了落纱机使用效 果的缺陷。


[0010]图1是现有技术中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的正视图;[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的正视图;[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与龙筋、角铁的配合关系图;[0013]图4是本实用新型细纱机一实施方式中落纱轨道托座的俯视图;[0014]图5是本实用新型细纱机另一实施方式中落纱轨道托座的俯视图。[0015]标号说明[0016]1-第一托座部,10-第一托座部螺纹孔,11-第一托座部底面,Al-第一托座部厚度,A2-第一托座部长度,A3-第一托座部宽度;[0017]2-第二托座部,20-第二托座部螺纹孔,22-第二托座部底面,B1-第二托座部厚 度,B2-第二托座部长度,B3-第二托座部宽度;[0018]C-断裂处,D-连接部,3-龙筋,4-角铁,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 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0020]请参阅图2至图5,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包括第一托座部I 和第二托座部2,所述第一托座部I与第二托座部2通过连接部D连接;所述第一托座部底 面11与第二托座部底面22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托座部厚度Al大于第二托座部厚度 BI,所述第一托座部1、第二托座部2均设有螺纹孔。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托座部厚度 Al为32mm、第一托座部长度A2为32mm、第一托座部宽度A3为22mm,第二托座部厚度BI为 13mm、第二托座部长度B2为32mm、第二托座部宽度B3为40mm。[0021]请参阅图3工作时,第一托座部I通过螺栓5与龙筋3固定安装,角铁4通过螺栓 5安装在第二托座部2的上表面上。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将每节长1260mm,20 X 30的不等 边角铁4安装在第二托座部2上,而每隔620mm第一托座部I安装在细纱机的龙筋3上。[0022]通过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大第一托座部厚度Al,使第一托座部底面11与 第二托座部底面22处于同一平面,增强了第一托座部I的承受能力,提高了落纱机的工作 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托座与龙筋接触面出现断裂现象,影响了落纱机使用效果的缺陷。[002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托座部螺纹孔10、第二托座部螺纹孔20均设有一 个。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托座部螺纹孔10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托座部螺纹孔20 设有两个。[002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托座的制作材料为HT13-33材料,或为钢材,或为铁合 金。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托座的制作材料可由具体情况具体设计。[0025]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中落纱轨道托座由于设计强度不够,在落纱机重量(含管 纱)达50公斤的情况下,托座与龙筋接触面出现断裂现象,影响了落纱机的使用效果。本实 用新型提供一种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通过加大第一托座部厚度,使第一托座部底面与第 二托座部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增强了第一托座部的承受能力,提高了落纱机的工作效率,解 决了现有技术中托座与龙筋接触面出现断裂现象,影响了落纱机使用效果的缺陷。[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托座部和第二托座部,所述第一托座部与第二托座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托座部底面与第二托座部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托座部厚度大于第二托座部厚度,所述第一托座部、第二托座部均设有螺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座部螺纹孔、第二托座部螺纹孔均设有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座部螺纹孔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托座部螺纹孔设有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座部厚度为32mm、第一托座部长度为32mm、第一托座部宽度为22mm,所述第二托座部厚度为13mm、第二托座部长度为32mm、第二托座部宽度为4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的制作材料为HT13-33材料,或为钢材,或为铁合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纱机落纱轨道托座,包括第一托座部和第二托座部,所述第一托座部与第二托座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托座部底面与第二托座部底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托座部厚度大于第二托座部厚度,所述第一托座部、第二托座部均设有螺纹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大第一托座部厚度,使第一托座部底面与第二托座部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增强了第一托座部的承受能力,提高了落纱机的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托座与龙筋接触面出现断裂现象,影响了落纱机使用效果的缺陷。
文档编号D01H9/04GK202865454SQ201220472949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梁顺应 申请人: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