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感面料及其用途

文档序号:1663755阅读:9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感面料及其用途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感面料及其用途,该面料反面20%以上的线圈由具有如下特征的复合纱线所形成:(a)至少含有再生纤维素纤维长丝、(b)捻度不大于500T/m、(c)通过合捻或者包覆方式复合。该面料及采用该面料制得的服装具有优越的接触冷感性和持久冷感性。
【专利说明】一种冷感面料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冷感面料及使用该面料缝制而成的服装。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对于冬季面料强调防风、轻量、保温等功能;夏季面料强调吸水速干、防紫外性、冷感等功能。
[0003]如著名运动服装品牌MIZUNO公司和可乐丽公司共同申请的日本专利(授权号--第4859763号)中提供了一种面料及使用该面料的服装,该面料的里侧主要由假捻卷缩率在
7.0%以上10.0%以下的亲水性合成纤维纱线所形成,亲水性合成纤维纱线中含有乙基乙烯醇纤维(俗称维纶),面料里侧的接触冷感值能够达到0.23J/cm2.sec以上。虽然此种面料具有冷感功能性持久稳定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原料价格高、乙基乙烯醇纤维作为鞘层使用时染色加工工艺难度大的问题。
[0004]又如专利CN200410016786.2中提出,为了使织物具有高导湿、透气、接触舒适的效果,使用了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涤纶纤维进行混纺作为包缠层,H形截面涤纶纤维作为芯层的包覆纱原料进行编织。由于包覆纱的外层为混纺短纤纱,纱体表面有毛羽,面料的冷感效果大大减弱。
[0005]再如还有人借助木糖醇吸水后高吸热的原理进行后整理加工,获得冷感型面料,但木糖醇极易溶于水,无法固着于纤维表面,使得面料的冷感耐久性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接触冷感性和持久冷感性的面料,以及由该面料缝制而成的服装。
[0007]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的面料反面20%以上的线圈由具有如下特征的复合纱线所形成:(a)至少含有再生纤维素纤维长丝、(b)捻度不大于500T/m、(c)通过合捻或者包覆方式复合。
[0008]上述再生纤维素纤维长丝是指粘胶长丝、铜氨长丝或者醋酸长丝。考虑到加工工艺、成本和染色性,优选粘胶长丝。
[0009]为了能够使面料具有冷感,首先要选择具有高吸湿高导热性能的纺织原料。一般而言吸湿性能越高,冷感性能越好;导热系数越高,瞬间带走热量的能力越高,冷感也就越强。粘胶纤维的公定回潮率达到了 13%,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是理想的原料。
[0010]但是另一方面,粘胶纤维在湿润状态下强度下降明显,只有干燥状态时的40?50%,所以粘胶纤维制品不耐洗,洗涤后的尺寸稳定性差。为了提高纤维强度,特别是湿润状态的强度,提高面料的加工性,本发明中优选其与聚酯长丝或聚酰胺长丝形成的复合纱线;由于聚酰胺纤维的导热性能(导热系数高)和吸湿性能都很好,所以进一步优选粘胶长丝与聚酰胺长丝形成的复合纱线;更优选粘胶长丝与纱线平直度高的聚酰胺全牵伸丝形成的复合纱线。
[0011]本发明的面料反面(与皮肤接触一侧)上,上述复合纱线配置越多,冷感性就越强。反面上由上述复合纱线所形成线圈比例在20%以上,更优选40%以上。
[0012]本发明中对面料的组织没有特殊要求,平针、罗纹、鹿子等均可以。
[0013]为了保证针织编织的织造性以及面料的手感和外观品质,本发明的复合纱具有一定的捻度,捻度不大于500T/m,优选150?500T/m。捻度过小,长丝过于松散,起不到提高纱线抱合力的作用,编织过程中单丝易断裂,影响编织效率;而且单丝断裂后在织物表面产生的毛羽会大大降低面料的冷感性能。另外,捻度过大,纱线偏硬,面料的手感偏硬,悬垂性能差。在冷感性能方面,高捻度纱线其纱线平滑度降低,会降低面料的平整度,使得穿着时皮肤接触面积减少,从而降低了冷感性能。
[0014]本发明中再生纤维素纤维长丝,其纤度在50?150D范围内,且复合纱线的总纤度不超过300D。这是因为作为夏季使用的冷感面料,所选纱线过粗,面料厚度以及重量就会增大,从而影响面料的手感和舒适度。
[0015]本发明中使用的再生纤维素粘胶长丝优选为在纺丝过程中添加了消光剂二氧化钛粒子的长丝,添加量为粘胶重量份的0.5?2.0%。更优选与其复合使用的聚酯长丝、聚酰胺长丝中也含有二氧化钛粒子。众所周知,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添加消光剂二氧化钛,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纤维表面过强的光学反射。其原理在于消光剂的折射率与成纤高聚物的折射率相差很大,添加二氧化钛后所纺得的纤维,使入射光产生散射而被消除极光,降低透明度,增加白度。而在本发明中使用含有消光剂二氧化钛的纱线,是考虑到这样的纱线的导热性能及隔热效果比一般普通纱线要高,对面料的持续冷感性有利。
[0016]本发明中使用的复合纱线,其复合的方式不选用交络混纤加工而选择合捻或者包覆加工。主要是由于交络混纤加工成本较高,且对于长丝尤其是全牵伸纱线交络困难,复合纱线的抱合效果差;而合捻和包覆加工工艺简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0017]合捻加工时将再生纤维素长丝和聚酯长丝或者聚酰胺长丝进行并合,通过调节捻线机上的捻度齿轮控制捻度。
[0018]包覆加工时选择机械包覆加工,再生纤维素纤维长丝可以作为芯纱使用,也可以作为鞘纱使用;芯鞘纱线的喂入比在1:1.05?1.30之间,同样捻度通过捻度齿轮进行控制。
[0019]本发明中,可以全部采用上述复合纱线进行编织,也可以将上述复合纱线与其他任意纱线进行交编形成针织坯布。其他任意纱线具体可以是阳离子可染聚酯纤维、普通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氨纶等。
[0020]将制得的针织坯布再经过精练、中间定型、染色和整理定型等常规工艺即可获得本发明的冷感面料。
[0021]另外,根据需要,本发明的面料在后整理过程还可以进行亲水、柔软等树脂加工。
[0022]本发明的面料具有如下冷感性能,面料反面接触瞬间(0.2秒内)冷感值在
0.120J/cm2-sec以上;在接触5分钟内平均散发热量在1.80w/m2以上。这两个指标越高,冷感性及冷感的持续性越好。
[0023]部分或全部采用本发明的冷感面料形成的服装,可以是polo衫、运动衫、针织内衣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实施例1的组织图。
[0025]图2为实施例5的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发明中测试指标的测试方法如下说明。
[0027]1.线圈的比例(复合纱形成的线圈在反面的比例)
(1)取样1cmX 1cm ;
(2)在样布反面数出复合纱线圈的个数及总线圈个数;
(3)复合纱线圈的比例=复合纱线圈个数+总线圈个数X100%。
[0028]2.冷感值(Qmax 值)
使用设备:日本制KES-F7寸一? 9 II型热性能测试仪
(1)将面料裁剪成1cmX1cm大小的正方形,放置在标准环境下进行24hr以上的调湿处理;
(2)KES-F7寸一? 5 II型进行30min以上的预热,用T-BOX进行室温的测定,并将BT-BOX温度设定为室温+10°C ;
(3)设定温度到达后,将T-BOX放在BT-BOX上进行加热,等待温度一致后,将T-BOX迅速的放到面料的反面,读取Qmax值。
[0029]3.散发热量值(W)
使用设备:日本制KES-F7寸一? 9 II型热性能测试仪
(1)将KES-F7 寸一 ? 9 术 II 的 BT-BOX 设定为 33°C,风速 lm/s ;
(2)将调湿好的样布放置在热板上;记录热板所消耗的电热量;
(3)取五分钟内的平均值,计算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热量。
[0030]下面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1]实施例1
在合捻机上,将7?-24f消光粘胶全牵伸长丝和40D-34f消光聚酰胺6纤维全牵伸长丝进行250T/m的合捻加工,获得复合纱线。
[0032]然后在28针的圆编机上,采用如图1所示的鹿子组织进行编织制得针织坯布。上述坯布经过精练(95°C),中间定型(170°C),荧光白染色(98°C)和整理定型工艺(160°C),制得本发明的冷感面料。所得面料的具体参数见表I。
[0033]实施例2
在28针的圆编机上,将实施例1制得的复合纱线与7?-48f阳离子可染涤纶假捻纱线进行1:1的交编,组织为图1的鹿子组织,制得针织坯布。上述坯布经过精练(95°C),中间定型(170°C ),阳离子染料染色(125°C )和整理定型工艺(1600C ),制得本发明的冷感面料。所得面料具体参数见表I。
[0034]实施例3
组织为平针组织,其余同实施例1,制得本发明的冷感面料。所得面料的具体参数见表
1
[0035]实施例4 组织为罗纹组织,其余同实施例1,制得本发明的冷感面料。所得面料的具体参数见表I。
[0036]实施例5
在28针的圆编机上,采用实施例1制得的复合纱线与7?-48f阳离子可染涤纶假捻纱线进行交编,组织为图2的双面鹿子组织,制得针织坯布。其余同实施例2,制得本发明的冷感面料。所得面料的具体参数见表I。
[0037]实施例6
将50D-24f消光粘胶全牵伸长丝和40D-34f消光聚酰胺6假捻长丝进行500T/m的合捻加工,获得复合纱线。
[0038]其余同实施例3,制得本发明的冷感面料。所得面料的具体参数见表I。
[0039]实施例7
在合捻机上,将100D-36f消光粘胶全牵伸长丝和70D-68f消光聚酰胺6全牵伸长丝进行150T/m的合捻加工,获得复合纱线。
[0040]然后在22针圆编机上,将上述复合纱线与75D_48f阳离子可染涤纶假捻纱进行1:4的平针交编,其余同实施例2,制得本发明的冷感面料。所得面料的具体参数见表I。
[0041]实施例8
以7?-24f消光粘胶全牵伸长丝为芯纱,40D-34f消光聚酰胺6纤维全牵伸长丝为鞘纱,芯鞘纱线的喂入比为1:1.2,捻度设定为250T/m进行机械包覆加工,获得复合纱线。
[0042]然后在28针圆编机上,使用该复合纱线与75D_48f阳离子涤纶假捻纱线进行2:2的罗纹组织的交编,其余同实施例2,制得本发明的冷感面料。所得面料的具体参数见表I。
[0043]实施例9
在28针圆编机上,100%使用实施例8的复合纱线,与30D氨纶进行平针编织,氨纶含量为7%,其余同实施例1,制得本发明的冷感面料。所得面料的具体参数见表I。
[0044]实施例10
在28针圆编机上,使用实施例8的复合纱线,其余同实施例1,制得本发明的冷感面料。所得面料的具体参数见表I。
[0045]实施例11
以7?-24f消光粘胶全牵伸长丝为芯纱,75D-48f消光聚酯涤纶假捻长丝为鞘纱,芯鞘纱线的喂入比为1:1.1,捻度设定为150T/m进行机械包覆加工,获得复合纱线。
[0046]然后在22针的圆编机上,100%使用该复合纱进行平针组织的编织,其余同实施例1,制得本发明的冷感面料。所得面料的具体参数见表I。
[0047]实施例12
在合捻机上,将50D-34f醋酸纤维全牵伸长丝和40D-34f消光聚酰胺6纤维全牵伸长丝进行300T/m的合捻加工,获得复合纱线。
[0048]然后在32针圆编机上,100%使用该复合纱线进行罗纹编织,其余同实施例1,制得本发明的冷感面料。所得面料的具体参数见表I。
[0049]部分或全部采用本发明的冷感面料形成的服装,可以是polo衫、运动衫、针织内衣等。
[0050]比较例I 将7?-24f消光粘胶全牵伸长丝和40D-34f消光聚酰胺6纤维假捻长丝进行交络加工,获得复合纱线。
[0051]然后在28针圆编机上,100%使用该复合纱线进行平针编织,其余同实施例1,制得冷感面料。所得面料的具体参数见表I。
[0052]比较例2
在28针圆编机上,使用比较例I的复合长丝,与75D-48f阳离子可染涤纶假捻纱线按图1所示的鹿子组织进行I: I比例的交编,其余同实施例1,制得冷感面料,所得面料的具体参数见表I。
[0053]比较例3
在28针圆编机上,使用100D-72f消光聚酯全牵伸长丝进行罗纹编织,其余同实施例1,制得冷感面料,所得面料的具体参数见表I。
[0054]f;4 -
gri sc-lIsC-1SIs'l S SI.! scr--35 hr!: Mr€'*i譏“ p-?H Il_,#-M.1l
a±MI
iiyl
fCVIro r:rosro55 3dS.C3S-1 3-Q Sd S =O §eS-1 S13.ρ +
一 I i
i/ri
5 taS § Sti § I SI S St iEl 161 SI Ql....0
?w
S-,—4s--..................................10?
p'xll= Ι?...:--O:.< S HS:<'§SXSa>:.s> KipS: 二 Φ £7:? sit SyK.0SX2.2:ν:--ε+*ρ I
111 I1- !111 I !I 11___________.1, L__ Inig.1., Wg
變 §1 §1 I §1 Ss S “ I i §? §1 Ss Bs , s? Ssijlealsll?!
I ll± S I f 彀 i #± S ?K +l± $ S ^ i $ ,I
tIi^ld S.d ^:.r
I__, ,.?w-gl i ? ' 'I ,_IkFIUP
Os s? =K SJ Ss SI i s~ i i isr.#, , >>?'一
________________I Ss
f ,§ S S nsflf f f i ag f , 塞 i M£s S
Si f 0M011? 00 slalfiems? gi Sg?;Is.擊?*^ S0 , ?*K.Si i
10 I _ i i i i i i f f I _ 0 I i 〗i__
2Ii ~~^^^ ^I~I^ _ ε ⑶ t c i,~~5.....gs S0 gl Cl S0 I IK Cl g?rt £00 g?tt gigw IK gl S1-r+M

【权利要求】
1.一种冷感面料,其特征是:该面料反面20%以上的线圈由具有如下特征的复合纱线所形成:(a)至少含有再生纤维素纤维长丝、(b)捻度不大于500T/m、(c)通过合捻或者包覆方式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感面料,其特征是:所述复合纱线是由再生纤维素纤维长丝与聚酯长丝或聚酰胺长丝复合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感面料,其特征是:所述复合纱线的捻度为150?500T/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感面料,其特征是:所述复合纱线中的纤维长丝均为含有二氧化钛粒子的消光长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感面料,其特征是:该面料反面接触瞬间0.2秒内的冷感值在0.120J/cm2-sec以上,且接触5分钟内平均散发热量在1.80w/m2以上。
6.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感面料制得的服装。
【文档编号】D04B1/14GK104131400SQ201310160512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3日
【发明者】刘同娟, 刘娟, 井上裕邦 申请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东丽(香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