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665753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性织物及其生产方法,该弹性织物中至少含有30重量%以上的纱线为并列型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线,并列型双组份粗细节纱线的双折射率平均偏差值△N为5.0*10-3以上;由有捻区和无捻区构成,有捻区与无捻区的长度比例为1~30:100。所得弹性织物表面风格丰富,具有颜色偏差值△L为1.0以上的双色效果,且含有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线方向上的弹性伸长率在8%以上、弹性回复率在80%以上。
【专利说明】一种弹性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由具有粗细节、有捻和无 捻区的双组份弹性纱线构成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市场上的弹性织物基本以杜邦的T400、韩国世韩的ISCRA以及中国国内海 宁新高的CM800的纱线为主,其不仅解决了传统氨纶丝不易染色、弹力过剩、织造复杂、面 料尺寸不稳定,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易老化等诸多问题,且可以直接在喷气、喷水、剑杆织机 上织造,不必像氨纶那样须先做成包覆纱后才能上机织造,降低了纱线的成本,提高了产品 的质量均一性;其制成的面料具有以下特点:舒适的弹性和回复性及极稳定的收缩率,织 物弹性持久;面料柔软,挺括,悬垂性好;布面平整,抗皱性好;吸湿快干,手感滑爽;尺寸稳 定,免烫易打理;但从其表面风格来看其比较单一,不具有明显的特征,并且从其形态都为 FDY类型,其形成的织物蓬松性能比较差。
[0003] 为了获得异色的表面风格,如专利文献CN200810242976. 4中提到将PBT/PET双组 份复合纤维中普通PET变更为改性PET,虽然PBT与改性PET的染色性能有一定的差异,可 以得到一定的色差,但两者的色差不易在织物上表现出来,并且PBT、PET在纤维的截面中 纤维轴向均呈连续的状态,使得在织物上呈现连续的异色条纹,没有类似涤棉自然的麻灰 效果。
[0004] 再如专利文献CN200610037675. 9中公开了一种阳离子易染复合聚酯粗细节加工 丝,通过热针不完全牵伸得到粗细节,同时通过阳离子聚酯纤维与普通聚酯纤维的上染差 异性,从而获得具有条纹感、异色效果的织物,但这样的织物不具有弹性,穿着时的伸展性 差;而且没有透孔外观,条纹感太强、不细腻。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类似涤棉细腻条纹效果(麻灰感)、透孔效果、蓬 松性优越的弹性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以并列型双组份弹性预取向丝为原料经过热针不均匀牵 伸,再经过热板中内牵伸、假捻、交络形成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线,然后至少30重量%以上 的纱线选用上述双组份粗细节纱线进行织造形成坯布,再通过前处理、染色后整理加工,得 纺织品。
[0006] 上述双组份粗细节纱线具有如下特征,复合纱为由粗节部分和细节部分构成的双 组份弹性纱线,其双折射率平均偏差值AN为5. 0*1(T3以上;并且复合纱由有捻区和无捻区 构成,有捻区与无捻区的长度比例为1?30 :100。
[0007] 如上所述的双组份弹性粗细节纱线由粗节部分和细节部分构成。粗节部分的取向 度要小于细节部分的取向度,取向度用双折射率来表示,双折射率越大,表示取向度越高, 取向度高时,染料的上染率低,表现为浅色,反之取向度低时,染料的上染率高,表现为深 色,这样就出现了双色效果,即如下所述的颜色偏差AL。其值的大小实际上跟纱线粗节和 细节两部分的取向度差值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确保面料的细腻条纹效果。
[0008] 有捻区是指纱线中纤维粘结在一起,存在一定的捻度,捻向可以是S捻或Z捻。无 捻区是指纱线没有捻度,有一定卷曲,比较蓬松。有捻区与无捻区的长度比例为1?30 : 100,优选10?30 :100,由于有捻区纤维之间的抱合性比较强,表现纱线的实际直径要小于 无捻区,进而在织物中表现有捻区部分存在孔洞,即透孔效果。
[0009] 如上所述的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线可以是PTT/PET、或PBT/PET、或低粘度PET/高 粘度PET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复合纤维中前者成分与后者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30/70? 70/30,否则不能充分发挥两者的收缩差进而影响成品的弹性性能。
[0010] 该弹性织物的经向、纬向至少一方向上前述并列型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线的含量 为40重量%以上。即粗细节弹性纱线在经向上的含量为40重量%以上、在纬向上的含量 为40重量%以上、或在经纬向上的含量总和为40重量%以上。并且如果该方向上粗细节 弹性纱线含量小于40重量%的话,其所在方向的弹性伸长率、弹性回复率欠佳,而且双色效 果不明显。当然更优选经、纬向都存在有粗细节弹性纱线,即可实现四面弹的效果,又可达 到明显的双色效果。 本发明中余量的纱线可以是聚酯变形纱或聚酯全牵伸纱。为了得到更为柔软的手感, 进一步优选单丝纤度为l.Odtex以下的聚酯变形纱或聚酯全牵伸纱,更优选单丝纤度为 l.Odtex以下的聚酯变形纱。聚酯变形纱可以是假捻变形纱、空气变形纱等。
[0011] 100%由上述粗细节弹性纱线、或者由上述粗细节弹性纱线与上述聚酯变形纱或聚 酯全牵伸纱形成的弹性织物的颜色偏差值AL为1. 0以上。
[0012] 本发明的弹性织物中含有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线方向上的弹性伸长率在8%以 上、弹性回复率在80%以上。
[0013] 本发明弹性织物的生产方法,首先以并列型双组份弹性预取向丝为原料经过热针 不均匀牵伸,再经过热板中内牵伸、假捻、交络形成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线,然后至少30重 量%以上的纱线选用上述双组份粗细节纱线进行织造形成坯布,再通过前处理、染色后整 理加工,得纺织品;热针不均匀牵伸的外牵伸比为1. 1〈外牵伸比〈1+瓶颈值;热针的温度 为40?90°C;热板中内牵伸的比为1. 0〈内牵伸比〈1. 25,优选为1. 0〈内牵伸比〈1. 15。
[0014] 并列型双组份弹性预取向丝的强伸度中,存在随着伸长而应力不发生变化的区 域,此区域称为不均匀拉伸区,瓶颈值是指在预取向丝的强伸度曲线中,随着伸长的增加, 所对应的应力发生变化前所对应的伸长值,即为瓶颈值。
[0015] 如上所述的并列型双组份弹性预取向丝是指通过复合纺丝形成的PTT/PET、或 PBT/PET、或PET/PET的并列型预取向丝,其瓶颈值为35%?65%,在纺丝工程中,纺丝速度要 小于3500m/min。这是因为当纺丝速度高于3500m/min,不均勻区域过于狭窄和瓶颈值过于 小,在不均勻牵伸时,不容易形成粗节和细节。
[0016] 如上所述不均匀牵伸的外牵伸比为1. 1〈外牵伸比〈1+瓶颈值,当外牵伸比小于 1. 1时,牵伸是均匀可逆过程,稳定性差,当纱线的牵伸比大于(1+瓶颈值)时,即牵伸比过 于瓶颈值时,处于均匀拉伸区,不能形成粗细节纱线。
[0017] 热板中内牵伸比(热板前后罗拉速度比)为1.0〈内牵伸比〈1.25,当内牵伸比小于 1. 0时,纱线的稳定性差,基本无生产性。由于在外牵伸时,已经形成了粗细节,并且粗节部 分的取向度要明显小于细节部分,在进行内牵伸时,优先对粗节部分进行牵伸,当内牵伸比 大于1. 25时,有可能将粗节部分进一步拉细,从而使粗节和细节部分的粗细节差距变小, 即粗节与细节两者的取向度差值变小,进而使得两者的上色率差变小,不能容易产生双色 效果。
[0018] 并且当外牵伸比大于(1+瓶颈值)或内牵伸比大于1. 25时,不易形成有捻区。因 为有捻区在假捻过程中,加捻时已经形成,当牵伸倍率过大时,假捻张力会增大,对已经形 成的有捻区会有破坏作用。
[0019] 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线在内牵伸假捻时,假捻温度可以根据纱线的粗细进行设 定。
[0020] (1)双组份弹性粗细节纱线的纤度为30?80dtex,假捻温度:100?280°C/90? 270°C(非接触式两段热箱); (2) 双组份弹性粗细节纱线的纤度为80 (不包含该端点值)?150dteX,假捻温度: 220?320°C/210?310°C(非接触式两段热箱); (3) 双组份弹性粗细节纱线的纤度为超过150dtex,热箱温度:280?500°C/270? 490°C(非接触式两段热箱)。
[0021] 如上所述方法制得的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线的卷曲回复率为25%?45%。
[0022] 以上所制得的坯布,一般情况下只需通常化纤织物的预处理和染色加工工程即可 得到双色效果的弹性织物。
[0023] 有时为了提高柔软感,可以增加减量工程,减量率为0%?35%,减量率的大小,可 以根据纺织品的手感来进行适当调节。减量率(%)=(减量前克重-减量后克重)/减量前 克重X100。
[0024] 由以上所制得的纺织品,具有颜色偏差值AL1. 0以上,弹性伸长率8%以上,弹性 回复率80%以上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粗细节弹性纱线有捻区与无捻区示意图,其中A为有捻部分,B为无捻部 分。
[0026] 图2是本发明的粗细节弹性纱线粗细节示意图,其中C为细节部分,D为粗节部 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本发明中纺织品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 (1)双折射率平均偏差值: a. 将织物中深色部分及浅色部分分别做好标记,并从织物中,将深色部分及浅色部分 的并列型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线双组份NGGB加弹丝,假捻加弹丝,其中预取向丝后整理加 工,得产品从织物中分别抽出5根; b. 使用如下方法分别测出5根深色部分双折射率nll、nl2、nl3、nl4、nl5和5根浅色 部分双折射率1121、1122、1123、1124、1125;双折射率测试方法 :使用即5偏光显微镜,采用色那 蒙补偿法。光源米用钠光,波长为589Xl(T6mm; C.分别计算深色部分的平均双折射率N1和浅色部分的平均双折射率N2,计算公式:Nl=(nll+nl2+nl3+nl4+nl5)/5, N2=(n21+n22+n23+n24+n25)/5 ;d.算出双折射率的平均偏差值AN=N2-N1。
[0028] (2 )颜色偏差值AL值: 利用如下方法分别测出纺织品上深色部分的L1值和浅色部分的L2值,测色仪COLOUR EYE3100光源采用D65,测试孔径〇选择3mm,根据AL=L2-L1计算。
[0029] (3)织物弹性伸长率:参考JISL1096B法。
[0030] (4)织物弹性回复率:参考JISL1096B-1法。
[0031] 实施例1 以瓶颈值为50%的并列型双组份150dtex-24f-PBT/PET(50/50)预取向丝为原料经 过热针不均勻牵伸,再经过热板中内牵伸、假抢、交络形成lOOdtex的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 线,其中热针温度为75°C,不均匀牵伸的外牵伸比为1. 48,热板为非接触式热板、温度为 265/245°C,热板中内牵伸比为1.02。
[0032] 由以上方法制得的纱线的卷曲回复率为42%,双折射率平均偏差值AN为 15.0*10'并且纱线由有捻区和无捻区构成,有捻区与无捻区的长度为比例为15:100。
[0033] 然后全部选用上述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线进行织造形成坯布,组织:平纹,再通过 前处理(精炼-中间定型-减量)、染色后整理加工,得纺织品,其性能见表1。其中中间定型 的温度为180°C,减量工程的减量率为22. 6%,染色时的染色温度为120°C,颜色为蓝色。
[0034] 实施例2 表经选用实施例1制得的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线,里经、纬纱为l〇〇dteX-144f-聚酯 空气变形纱,采用经二重组织进行织造形成坯布,再通过前处理(精炼-中间定型)、染色后 整理加工,得纺织品,其性能见表1。其中中间定型的温度为180°C,染色时的染色温度为 125 °C,颜色为咖啡色。
[0035] 实施例3 以瓶颈值为65%的并列型双组份100dtex-32f-PTT/PET(30/70)的预取向丝为原料 经过热针不均勻牵伸,再经过热板中内牵伸、假抢、交络形成56dtex的双组份粗细节弹性 纱线。其中热针温度为45°C,不均匀牵伸的外牵伸比为1. 55,热板为非接触式热板、温度为 200/190°C,热板中内牵伸比为1.2。
[0036] 由以上方法制得的纱线的卷曲回复率为45%,双折射率平均偏差值AN为 11.0*10'并且纱线由有捻区和无捻区构成,有捻区与无捻区的长度为比例为10:100。
[0037] 然后表经及表纬选用上述双组份粗细节纱线、里经选用56dteX-72f-聚酯全牵伸 纱,采用经二重组织进行织造形成坯布,再通过前处理(精炼-中间定型)、染色后整理加 工,得纺织品,其性能见表1。其中中间定型的温度为170°C,染色时的染色温度为125°C,颜 色为红色。
[0038] 实施例4 以瓶颈值为65%的并列型双组份100dtex-32f-PTT/PET(30/70)的预取向丝为原料 经过热针不均勻牵伸,再经过热板中内牵伸、假抢、交络形成56dtex的双组份粗细节弹性 纱线。其中热针温度为45°C,不均匀牵伸的外牵伸比为1. 55,热板为非接触式热板、温度为 200/190°C,热板中内牵伸比为1.05。
[0039] 由以上方法制得的纱线的卷曲回复率为30%,双折射率平均偏差值ANS 30. 0*10'并且纱线由有捻区和无捻区构成,有捻区与无捻区的长度为比例为30:100。
[0040] 然后表经及纬纱选用上述双组份粗细节纱线、里经选用56dtex-72f-聚酯全牵伸 纱,采用经二重组织进行织造形成坯布,再通过前处理(精炼-中间定型)、染色后整理加 工,得纺织品,其性能见表1。其中中间定型的温度为170°C,染色时的染色温度为125°C,颜 色为红色。
[0041] 实施例5 以瓶颈值为35%的并列型双组份300dtex-48f-PET/PET预取向丝(70/30)为原料经 过热针不均勻牵伸,再经过热板中内牵伸、假抢、交络形成230dtex的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 线。其中热针温度为90°C,不均匀牵伸的外牵伸比为1. 11,热板为非接触式热板、温度为 450/440°C,热板中内牵伸比为1.2。
[0042] 由以上方法制得的纱线的卷曲回复率为25%,双折射率平均偏差值AN为 5. 0*1(T3,并且纱线由有捻区和无捻区构成,有捻区与无捻区的长度为比例为2:100。
[0043] 然后全部选用上述双组份粗细节纱线,采用3/3斜纹组织进行织造形成坯布,再 通过前处理(精炼-中间定型-减量)、染色后整理加工,得纺织品,其性能见表1。其中中间 定型的温度为180°C,减量工程的减量率为15%,染色时的染色温度为120°C,颜色为蓝色。
[0044] 比较例1 以瓶颈值为50%的并列型双组份150dtex-24f-PBT/PET预取向丝(50/50)为原料经过 热针不均匀牵伸,再经过热板中内牵伸、假捻、交络形成84dtex的双组份弹性纱线。其中热 针温度为75°C,不均匀牵伸的外牵伸比为1. 7,热板为非接触式热板、温度为265/245°C,热 板中内伸比为1.05。
[0045] 由以上方法制得的纱线的卷曲回复率为50%,双折射率平均偏差值AN为0。并且 不存在有捻区。
[0046] 然后全部选用上述双组份弹性纱线,平纹组织进行织造形成坯布,再通过前处理 (精炼-中间定型-减量)、染色后整理加工,得纺织品,其性能见表1。其中中间定型的温度 为1801:,减量工程的减量率为22.6%,染色时的染色温度为1201:,颜色为蓝色。
[0047] 比较例2 以瓶颈值为30%的并列型双组份300dtex-48f-PET/PET预取向丝(70/30 )为原料 经过热针不均匀牵伸,再经过热板中内牵伸、假捻、交络形成230dtex的双组份弹性纱 线。其中热针温度为90°C,不均匀牵伸的外牵伸比为1. 11,热板为非接触式热板、温度为 450/440°C,热板中内牵伸比为1.2。
[0048] 由以上方法制得的纱线的卷曲回复率为25%,双折射率平均偏差值AN为 1. 〇*1〇_3,并且纱线不存在有捻区。
[0049] 然后全部选用上述双组份纱线,采用3/3斜纹组织进行织造形成坯布,再通过前 处理(精炼-中间定型-减量)、染色后整理加工,得纺织品,其性能见表1。其中中间定型的 温度为180°C,减量工程的减量率为15%,染色时的染色温度为120°C,颜色为蓝色。
[0050] 表 1

【权利要求】
1. 一种弹性织物,其特征是:该弹性织物中至少30重量%以上的纱线为并列型双组份 粗细节弹性纱线;所述并列型双组份粗细节纱线的双折射率平均偏差值A N为5. 0*10_3以 上,由有捻区和无捻区构成、且有捻区与无捻区的长度比例为1?30 :10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弹性织物,其特征是:所述并列型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线为 PTT/PET、PBT/PET或PET/PET的并列型双组份纱线。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弹性织物,其特征是:该弹性织物的经向、纬向至少一方向 上所述并列型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线的含量为40重量%以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弹性织物,其特征是:该弹性织物中余量的纱线为聚酯变 形纱或聚酯全牵伸纱。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弹性织物,其特征是:该弹性织物的颜色偏差值A L为1. 0以 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弹性织物,其特征是:该弹性织物中含有双组份粗细节弹 性纱线方向上的弹性伸长率在8%以上、弹性回复率在80%以上。
7. -种权利要求1所述弹性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首先以并列型双组份弹性预 取向丝为原料经过热针不均匀牵伸,再经过热板中内牵伸、假捻、交络形成双组份粗细节弹 性纱线,然后至少30重量%以上的纱线选用上述双组份粗细节纱线进行织造形成坯布,再 通过前处理、染色后整理加工,得产品;所述热针不均匀牵伸的外牵伸比为1. 1〈外牵伸比 〈1+瓶颈值;热针的温度为40?90°C ;热板中内牵伸的比为1.0〈内牵伸比〈1.25;所述双 组份预取向丝的瓶颈值为35%?65%。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弹性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双组份粗细节弹性纱线 的卷曲回复率为25%?45%。
【文档编号】D03D15/08GK104420058SQ201310394819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日
【发明者】徐建锋, 蔡东照, 周挺 申请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