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根弹性纱的可拉伸圆形针织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7505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具有多根弹性纱的可拉伸圆形针织织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文公开了一种物品,所述物品包括针织织物,所述针织织物具有表面侧和基底侧,且包含一组地纱和一层花式纱,其中所述地纱和花式纱通过交织点以预定布置而针织,其中所述花式纱与所述地纱交替地布置且其中所述地纱包括至少一个弹性纤维且任选地包括至少一个硬纤维,且所述花式纱包括至少一个硬纤维且任选地包括弹性纤维。
【专利说明】
具有多根弹性纱的可拉伸圆形针织织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用于制造弹性针织织物的方法,所述弹性针织织物的外表和性能 与编织织物类似,在所有方向上均具有柔软的手感、良好的悬垂性、较高的保持力和恢复能 力。更明确地,本发明设及可拉伸针织织物,所述可拉伸针织织物包括与一组额外表面花式 纱交织的平针织物线圈基底。本发明还设及此类针织织物和由此类织物制成的衣服。
【背景技术】
[0002] 圆形针织织物用于制造内衣和上身衣服(诸如T恤衫)。与编织结构相比较,针织织 物通过压缩或伸长形成针织织物的个别针织针脚(由互连线圈组成)可能更容易变形或拉 伸。运种通过针脚重新布置而在所有方向上拉伸的能力增加了由针织织物制成的衣服的穿 着舒适性。即使当针织织物由100%硬纱(诸如棉、聚醋、尼龙、丙締酸类或羊毛)构成时,在 所施加的力被移除之后,针织针脚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原始尺寸。然而,运种通过针织针 脚重新布置而实现的恢复大体上并不完全,运是因为并非弹性纱的硬纱并不提供恢复力W 重新布置针织针脚。
[0003] 为了改进圆形针织织物的恢复性能,现在常见的是将少量氨绝纤维与伴随硬纱针 织在一起。氨绝制造具有较高拉伸水平和较好恢复能力的织物。织物和衣服制造商通常知 道如何制造具有合适质量参数的织物W实现能被消费者接受的织物。然而,对于可拉伸圆 形针织织物来说,典型的质量问题是,织物在身体某些部分中,尤其是在下身(诸如膝盖、臀 部和腰部)中向外过拉伸之后,不能快速恢复到原始大小和形状。消费者在长时间穿着之 后,观察到袋状和下垂问题,运限制了下身衣服(诸如裤子和粗斜纹棉布)中圆形针织物的 渗透。
[0004] -般来说,编织织物与针织织物具有非常不同的质量。诸如粗斜纹棉布、华达呢、 府铜等编织织物趋于稳定,且具有较好的形状保持性、较小的柔初性和较低的柔软度,且仅 在添加了弹性纱的方向上拉伸。制造编织物的制造过程通常更复杂且更昂贵。在编织之前, 有必要首先通过将弹性纱和硬纱组合在一起来制造包忍纺纱或将其包覆。

【发明内容】

[0005] 如上文所描述,编织织物和针织织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其各自提供不同的益处。因 此,需要生产混合可拉伸针织织物,所述混合可拉伸针织织物具有编织织物的外表和性能、 在所有方向上均具有良好的可拉伸性、易于加工、皱缩率低、易于制造衣服,且恢复能力极 好且生长率低。理想地,运些针织织物也可用于诸如裤子和粗斜纹棉布的下身衣服。
[0006] -些方面旨在提供一种混合弹性针织织物,所述弹性针织织物具有编织织物的外 表、感觉和性能。还包含一种通过针织来制造此类织物的方法。
[0007] 根据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种物品,所述物品包含织物,所述织物具有面侧和基底侧 且包含一组地纱和一层花式纱,所述地纱和花式纱W-图案针织在一起,其中地纱包含至 少一根弹性纱且任选地包含至少一根硬纱。弹性纱使得织物在垂直方向W及水平方向上均 拉伸和恢复。弹性纱使得织物在织物和衣服整理工艺期间皱缩且里面的纱线拉化在一起。 织物转换成具有基底和表面两个边效应的3D结构,其中地纱使得线圈结构形成为织物基底 且花式纱使得编织结构形成为织物表面。
[0008] 根据一些方面,弹性纱为弹性体纤维(诸如氨绝)。弹性体纱的含量高于1%。所述 含量包含总织物重量的约1 %至约65%、约2%至约50%和约2%至约22%。弹性纱可W最少 2X的牵伸率结合到织物中。
[0009] 根据一些方面,弹性纱为非弹性体弹性纤维。非弹性体弹性纱的含量高于总织物 重量的5%且低于总织物重量的65%。
[0010] 根据一些方面,弹性纱为聚醋双组分长丝,所述聚醋双组分长丝包括聚(对苯二甲 酸丙二醋)和选自由W下各项组成的群的至少一种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醋);聚(对 苯二甲酸丙二醋);W及聚(对苯二甲酸下二醋);或者此类成分的组合,其中纱旦数为约20 至约600且所述双组分长丝基于所述织物的总重量为约5重量百分比至约65重量百分比,且 其中所述织物基本上不存在双组分长丝的Μ出外露。
[0011] -些方面进一步提供一种混合可拉伸圆形针织织物,所述混合可拉伸圆形针织织 物包含弹性平针织物线圈基底和形成具有编织织物外观和特性的织物表面的一层花式纱, 其中所述平针织物线圈基底含有至少两种弹性纤维,所述弹性纤维包含弹性体纤维和非弹 性体纤维(诸如氨绝和聚醋双组分纤维),且其中所述织物基本上不存在双组分长丝的Μ出 外露。
[0012] 另外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具有编织状性能的混合可拉伸针织织物的方法,所述混合 可拉伸针织织物包含一组地纱和一层花式纱,所述地纱和花式纱W-图案针织在一起,其 中地纱包括至少一根弹性纱且任选地具有至少一根硬纱。花式纱形成编织状表面,所述编 织状表面具有至少2个浮纱计数、至少2:1比率的浮纱计数:线圈计数、至少1.0:1的花式纱 旦数:地纱旦数W及优选1移位计数。花式纱可选自下群:說蓝染色棉纱;未染色棉纱;及其 它。
[0013] 还提供一种通过运些替代方法之一制成的混合织物和衣服。一些形式的圆形针织 针脚图案可用于平针织物线圈基底,包含单面平针织物、法式毛圈织物和绒头织物,甚至优 选地,单面平针织物线圈。进一步加工可包含精练、漂白、染色、干燥、防缩处理、烧毛、退浆、 丝光处理和此类步骤的任何组合。包括一些方面的可拉伸织物的衣服可在衣服洗涂、石洗、 喷砂、衣服染色W及其它湿法和干法衣服加工过程中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0014] 详细描述将参考W下附图,其中相同的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且其中:
[0015] 图1是在右斜纹情况下包括一组花式纱和一组弹性地纱的混合针织针脚的示 意图。
[0016] 图2是具有斜纹纹路和直纱段的编织状表面的3D图形展示。
[0017] 图3是在1/^2右斜纹结构情况下重复圆形针织的针脚标记的图解形式。
[0018] 图4是在1/^2左斜纹结构情况下重复圆形针织的针脚标记的图解形式。
[0019] 图5是在1/^3左斜纹结构情况下重复圆形针织的针脚标记的图解形式。
[0020] 图6是W硬纱进料、非弹性体弹性纱进料和氨绝纱进料来进料W形成基底织物的 圆形针织机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0021] 图7是圆形针织机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将非弹性体弹性纱和氨绝纱进料且一起组 合在织针中W形成基底织物。
[0022] 图8是示出用于具有编织表面的圆形针织织物的整理工艺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弹性体纤维通常用于在织物和衣服中提供拉伸和弹性恢复。"弹性体纤维"为一连 续长丝(任选地,聚结复丝)或多根长丝(无稀释剂),其断裂伸长率超过100%,与任何卷曲 无关。弹性体纤维在(1)拉伸到其长度的两倍;(2)保持一分钟;W及(3)松开时,在松开一分 钟内缩回到小于其原始长度的1.5倍。如本说明书的文本中所使用,"弹性体纤维"意指至少 一种弹性体纤维或长丝。此类弹性体纤维包含但不限于橡胶长丝、双成分长丝和弹性聚酸 醋、lastol和氨绝。
[0024] "氨绝"是制造的长丝,其中长丝成形物质是由至少85重量百分比的分段聚氨醋组 成的长链合成聚合物。
[0025] "弹性聚酸醋"是制造的长丝,其中纤维成形物质是由至少50重量百分比的脂族聚 酸和至少35重量百分比的聚醋构成的长链合成聚合物。
[0026] "双成分长丝"是连续长丝,其包括至少两种沿着长丝长度彼此粘附的聚合物,每 种聚合物属于不同类属类,例如,弹性体聚酸酷胺忍和带有叶瓣或翅的聚酷胺皮。
[0027] "Lastol"是交联合成聚合物纤维,具有低但显著的结晶度,由至少95重量百分比 的乙締和至少一种其它締控单元构成。运种纤维是弹性的且基本上耐热。
[0028] "聚醋双组分长丝"意指包括沿纤维长度方向彼此紧密粘附的一对聚醋的连续长 丝,W使得纤维的截面是例如并列形、偏屯、皮-忍形或其它合适的截面形状,由此能够产生 有用的卷曲。聚醋双组分长丝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醋)和选自由W下各项组成的群的至 少一种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醋);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醋);W及聚(对苯二甲酸下二 醋);或者此类成分的组合,具有约10%至约80%的热定型后卷曲收缩值。
[0029] "非弹性体弹性纤维"意指不含有弹性体纤维的可拉伸长丝。然而,此类纱的可恢 复拉伸率必须高于15% (如通过ASTM D6720-07方法所测量),诸如织构化PPT可拉伸长丝、 织构化阳T可拉伸长丝、双组分可拉伸长丝纤维或PBT可拉伸长丝。运些纱一旦暴露于热、湿 条件,即形成额外的卷曲。
[0030] "预包覆弹性纱"是在包忍纺制工艺之前被硬纱包围、用硬纱揉抢或与硬纱渗混的 弹性纱。包括弹性体纤维和硬纱的预包覆弹性纱在本说明书的文本中也称为"预包覆纱"。 硬纱包覆用于保护弹性体纤维在纺织过程中免受磨损。此类磨损可能导致弹性体纤维断 裂,伴随着过程中断和不希望的织物非均匀性。另外,包覆有助于使弹性体纤维的弹性行为 稳定,W使得与裸弹性体纤维可W获得的效果相比较,预包覆弹性纱的伸长率在纺织过程 中可能更为均匀受控。预包覆纱也可能使得纱和织物的拉伸模量增大,运有助于改进织物 恢复能力和尺寸稳定性。
[0031] 预包覆纱包含:(a)硬纱对弹性体纤维的单层缠绕;(b)硬纱对弹性体纤维的双层 缠绕;(C)短纤维对弹性体纤维的连续包覆(即,包忍纺制或包忍纺纱),接着在卷绕期间加 抢;(d)通过空气喷射来使弹性体纱和硬纱渗混和缠结;W及(e)将弹性体纤维和硬纱加抢 在一起。
[0032] "Μ出外露"是用来描述在织物中能够看到弹性纱的暴露的术语。舰出外露可W表 现为不理想的闪光。如果必须做出选择,那么在面侧的低Μ出外露要比在背侧的低舰出外 露理想。
[0033] "牵伸率"指的是施加到氨绝的拉伸量。纤维牵伸率直接设及施加到纤维的伸长率 (拉伸率)(例如,100%伸长率对应于2Χ的牵伸率;200%伸长率对应于3χ的牵伸率等)。
[0034] "硬纱"意指不含有大量弹性拉伸的针织纱,诸如棉纺纱或尼龙合成纤维。
[0035] 术语"圆形针织"意指其中将织针组织成圆形针织床的缔线针织形式。一般来说, 针筒旋转并与踏盘交互W使织针来回移动进行针织动作。将待针织纱从卷装体送到运载 板,所述运载板将纱股引导到织针。圆形针织织物通过针筒中屯、W管状形式从织针中呈现 出来。
[0036] 术语"交织点"意指将花式纱针织为基底针织织物W在花式纱与基底织物之间经 由针脚线圈形成捆绑连接的地方。"浮纱计数"意指花式纱沿同一缔圈在两个交织点之间浮 纱越过的间隔经圈的数量。当纱处于编织状态时,浮纱区域中的纱段是平直的,其中纱段不 容易向外拉伸且不容易提供阻止织物在缔圈方向上延伸的功能。"线圈计数"意指形成交织 点的经圈的数量。运个部分中的纱段呈现和正常针织织物结构一样的线圈形式且更加易于 W低稳定性向外拉伸。
[0037] "织物表面"意指衣服应用中织物的使用面。实际上,织物表面可为织物的技术背 侧或技术面侧,其在圆形针织机上W管状形式位于织物内部或外部。"先前地纱缔圈"意指 刚好在织针开始上升W针织表面纱之前已针织的地纱缔圈。"未来地纱缔圈"是将在表面纱 之后针织的地纱缔圈。
[0038] "移位计数"意指下一个花式纱缔圈中的交织点移位或从当前花式纱缔圈中的交 织点位移的位移经圈数量。例如,在1/^2斜纹结构中,交织点形成对角纹路图案。每个花式纱 均上升越过或浮纱越过基底织物中的地纱的两个经圈。花式纱的相邻缔圈形成相同的浮纱 图案,但位移一个经圈。运个斜纹织物的移位计数为1。如果交织点从左移位到右,那么 将其称为右移位计数。如果交织点从右移位到左,那么将其称为左移位计数。
[0039] 与编织织物的外表和性能类似的弹性针织织物有必要包含使线圈结构形成为织 物基底的一组地纱和形成织物表面的一层花式纱。地纱包含至少一个弹性纤维且任选地包 含硬纱。弹性纱形成线圈结构,运些线圈结构具有足够的能力W容纳针织针脚且形成具有 编织状表面的双层织物结构。弹性纱不仅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产生织物的拉伸和恢复 力,而且提供使织物皱缩和阻塞成具有基底和表面两个边效应的3D结构的能力。
[0040] 花式纱(包括至少一根硬纱长浮纱来浮纱越过平针织物线圈基底,且通过交织 点W规则间隔与地纱捆绑在一起。织物表面上具有一致移位计数的交织点图案形成编织斜 纹和斜纹衍生物的对角纹路。织物表面上的花式纱和规则对角斜纹纹路的平直浮纱长度使 得针织织物的面侧看起来像编织物。织物基本上不存在平针织物线圈基底从织物表面的Μ 出外露。基底织物基本上是从织物表面不可见的。
[0041] 图1示出具有呈现一种重复图案的1/2右斜纹外观的示例织物的详细结构。在一种 重复图案内,Ξ种花式纱Ε1、Ε2和Ε3与地纱G1、G2和G3通过交织点ΜΑ1、ΜΒ1、ΜΑ2、ΜΒ2、ΜΑ^Ρ ΜΒ3而交织。地纱G1、G2和G3针织在一起W在织物的连续缔圈的每个织针经圈中形成单面平 针织物针脚线圈,运些单面平针织物针脚线圈形成基底织物BAl。地纱G1、G2和G3中的每一 者均含有至少一根弹性纱且任选地具有硬纱。将弹性纱和硬纱通过W平行、并列关系添纱 而针织在一起。
[0042] 花式纱E1在交织点MA1和MB1之间浮纱越过2个经圈且形成浮纱长度FA1和FBI。在 运个重复图案内,花式纱E1、E2和E3W2个浮纱计数浮纱越过平针织物线圈基底BA1且与地 纱G1、G2和G3W规则间隔针织在一起。图1还示出交织点中线圈针脚的详细结构。例如,在交 织点化1中,表面纱E1得到保持并与先前缔圈G巧日未来缔圈G2捆绑在一起,其中花式纱E1的 沉降线圈与先前地纱缔圈G1的织针线圈晒合W形成接触点化1。地纱E1的织针线圈与未来 地纱缔圈G2的沉降线圈晒合W形成接触点Eal。此类结构使得表面纱的浮纱部分FA1和FBI 提升且在织物表面上形成编织状扁平外观。
[0043] 花式纱E2的交织和浮纱图案与花式纱E1相同。但交织点MA2朝向右方位移1个经 圈。与由花式纱E1在当前表面缔圈中形成的交织点MA1相比较,由花式纱E2在下一个表面缔 圈中形成的交织点MA2朝向右手方向向上移位一个经圈。在一个重复图案中,一群交织点 MA1、MA2和MA3朝向右手方向形成编织斜纹的对角纹路。所述对角纹路称为右斜纹纹路。另 一群交织点MBUMB2和MB3形成第二对角斜纹纹路。运些纹路的组合在织物表面上形成编织 物的斜纹或斜纹衍生物图案。如果交织点在相邻缔圈中在相反方向上向上移位(朝向左手 方向),那么织物表面具有左斜纹效果。
[0044] 图2示出运个新的创新织物的编织状表面(80)的图形,所述织物被构造成具有由 花式纱的直段(82)形成的扁平表面和由具有规则移位的交织点(84)形成的对角斜纹纹路。
[0045] 所公开的针织具有编织状表面的圆形针织织物的方法是在圆形针织机上进行,所 述圆形针织机包含两群送纱站:地纱进料器和花式纱进料器。运两群纱进料器均设置在圆 形布置的针筒针周围。它们分别将用于基底织物的地纱和用于织物表面的花式纱提供到针 筒针。
[0046] 为了制造本发明的织物,需要将地纱和花式纱送入且交替地针织。图3示出用于制 造如图1所展示的具有1/2右斜纹表面的针织织物的针脚标记的示意图。在机器周围的交替 进料器处送入纱线。将地纱G1、G2和G3定位在进料1、进料3和进料5处。将花式纱E1、E2和E3 定位在进料2、进料4和进料6处。在进料1、进料2和进料3中,所有织针均主动地针织且地纱 被针织在一起W便W单面平针织物线圈图案形成平针织物线圈基底。在进料2、进料4和进 料6中,引入花式纱,且仅存在一根织针W交互式地针织。其它两根织针并不参与针织,但保 持浮纱。交互式针织产生交织点针脚。未针织位置形成浮纱部分的针脚。花式纱在进料4中 的交织点从进料2中的交织点向右移位一个经圈。而且,花式纱在进料6中的交织点从进料4 中的交织点向右移位一个经圈。
[0047] 可通过改变主动针织位置、浮纱长度、交织点数量W及移位计数和方向来实现织 物表面上不同的斜纹外观。图4和图5示出用于1/^2左斜纹和1/^3左斜纹结构的针织图案。
[0048] 基纱进料器为织针(优选地在存在至少一根硬纱的情况下)提供至少一根弹性纱。 在无硬纱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具有不同性质的两种弹性纱送入机器中W形成平针织物线圈 基底。或甚至一个弹性纤维也能够用作地纱W制造本发明的创新织物。另一个选项是将两 根弹性纱与硬纱在恒定张力下一起递送到针床。例如,两根弹性纱分别为氨绝和聚醋双组 分纱W及棉纺纱。
[0049] 图6W示意性形式示出具有一系列织针22的圆形针织机的一个基纱进料器位置 20,织针22响应于位于容纳运些织针的旋转针筒(未示出)下方的踏盘(未示出)而如箭头24 所示来回移动。在圆形针织机中,存在布置成圆形的很多数量的运些进料位置,W在由移动 针筒运载的织针旋转经过运些位置时对个别针织位置进料。
[0050] 图6所示的装置可用作地纱进料器W用于生产具有编织织物性能的针织织物,其 中两根弹性纱和一根硬纱具有相同的针脚图案。将Ξ根纱W与基底针织织物相同的路线针 织在一起。可W形成单面平针织物结构。
[0051 ] 在添纱针织操作期间,由运载板26将弹性体纱12、非弹性体纱62和硬纱14递送到 织针22。运载板26将所有Ξ根纱同时引导到针织位置。将弹性体纱12、非弹性体弹性纱62和 硬纱14引入到织针22W形成基底针织织物BA1,如图1所示。
[0052] 将硬纱14从绕纱卷装体28递送到累加器30,累加器30计量通往运载板26和编织针 22的纱。硬纱14越过进料漉32且穿过运载板26中的导向孔34。任选地,可将超过一根硬纱经 由运载板26中的不同导向孔递送到织针。
[0053] 将非弹性体弹性纱62从绕纱卷装体60递送到累加器64,累加器64计量通往运载板 26和编织针22的纱。非弹性体纱62越过进料漉66且穿过运载板26中的导向孔34。
[0054] 弹性体纱12从表面驱动卷装体36递送出来且经过断头检测器39和方向变化漉37 到达运载板26内的导向槽38。测量氨绝12在检测器39与驱动漉37之间的进料张力,或者在 未使用断头检测器的情况下,测量表面驱动卷装体36与漉37之间的进料张力。导向孔34和 导向槽38在运载板26中彼此分离W将硬纱14、非弹性体纱62和弹性体纱12W并列、大体上 平行关系呈现到织针22(添纱)。可商购获得的用于圆形针织的弹性产品可用于一些方面。 可商购获得的品牌的例子包含Lycrai彩(Invista S.a r. 1.的注册商标)型162、169和562 (可从Invista S.a r.l.商购获得)。
[0055] 弹性体纱在其从供料卷装体递送到运载板且进而递送到针织针脚时由于针脚利 用率与来自弹性体纱供料卷装体的进料率之间的差而拉伸(牵伸)。硬纱供料率(米/分钟) 与弹性体纱供料率的比通常为2.0至4倍(2.0X至4X)大,且被称为机器牵伸率。运对应于 100 %至300 %或更多的弹性体纱伸长率。弹性体纱的进料张力直接设及弹性体纱的牵伸 率。运种进料张力通常维持为与弹性体纱的较高机器牵伸率一致的值。已发现,当如在织物 中所测得的总弹性体纱牵伸率保持为约5X或更小,通常为3X或更小,例如2.5X或更小时获 得改进的结果。运个牵伸率值为弹性体纱的总牵伸率,所述总牵伸率包含纺制纱线供料卷 装体中所包含的弹性体纱的任何牵伸或牵引。弹性体纱的剩余牵伸率值被称为卷装体松弛 "PR"且对于圆形、弹性、单面平针织物中所使用的弹性体纱来说,卷装体松弛的范围通常为 0.05至0.15。因此,织物中的弹性体纱的总牵伸率为MD*( 1+PR),其中护为针织机牵伸率。 针织机牵伸率为硬纱进料率与弹性体纱进料率的比,均来自它们的相应供料卷装体。当施 加到弹性体纱的张力增大时,弹性体纱由于其应力-应变性质而使牵伸率更大;相反,弹性 体纱的牵伸率越大,纱中的张力越高。图6中示意性地示出圆形针织机中的典型弹性体纱路 径。从供料卷装体36,越过或穿过断头检测器39,越过一个或多个方向变化漉37,且随后到 达运载板26来计量弹性体纱12,运载板26将弹性体纱导向到织针22且进入针脚。由于接触 弹性体纱的每个装置或漉所赋予的摩擦力,当弹性体纱从供料卷装体通过且越过每个装置 或漉时,在弹性体纱中存在张力的积累。针脚处的弹性体纱的总牵伸率因此与贯穿弹性体 纱路径的张力的总和相关。测量图6所示的断头检测器39与漉37之间的弹性体纱进料张力。 替代地,如果没有使用断头检测器39,那么测量表面驱动卷装体36与漉37之间的弹性体纱 进料张力。运个张力被设置和控制得越高,弹性体纱在织物中的牵伸率越大,且反之亦然。 例如,运个进料张力的范围对于22dtex的弹性体纱来说可为2cN至4cN且对于呈商业性圆形 的44化ex的弹性体纱来说为4cN至6cN。在运些张力设置和由后续纱路径摩擦所施加的额外 张力的情况下,商业性针织机中的弹性体纱将显著牵伸超过3X。使供料卷装体与针织针脚 之间的氨绝摩擦最小化会有助于使得弹性体纱进料张力保持为足够高W用于在弹性体纱 牵伸率为7X或更小时进行可靠的弹性体纱进料。为了将弹性体纱从供料卷装体可靠地送到 针织针脚,弹性体纱牵伸率通常为3x或更小。
[0056] 非弹性体纱62在其进入织针22之前拉伸(牵伸)。使纱通过累加器64与运载板26之 间的速度差向外拉伸且进而到达针织针脚。累加器64的进料率与针脚利用率(米/分钟)的 比通常为1.01X倍至1.35X倍(1.01X至1.35X)。调整累加器64的速度会得出所希望的牵伸率 或拉伸比。拉伸比过低将会形成具有Μ出外露的低质量织物。拉伸比过高将会导致非弹性 体纱断裂。
[0057] 也可通过修改运种进料装置来实现用于制造本发明的创新织物的进料方法的替 代形式。如果没有使用硬纱14且硬纱载体保持为空,那么可使用运种基纱进料装置W送入 弹性体纱和非弹性体弹性纱。运两种弹性纱形成基底针织织物的地纱。类似地,如果没有使 用非弹性体弹性纱62,那么运种装置可将硬纱14和弹性体纱36引入到机器中且利用硬纱 (诸如棉纱)和弹性体纱(诸如氨绝)产生基底针织织物。运种装置也可用于在无硬纱和弹性 体纱的情况下递送非弹性体弹性纤维W制造仅含有非弹性体弹性纤维(诸如聚醋双组分 纱)的基底针织织物。
[0058] 图7展示可用于一些方面的另一种形式的纱进料系统。使非弹性体纱和弹性体纱 两者在织针中直接合并在一起,而无需先前在运载板26中合并。运种设置为针织物设计者 提供另外的灵活性W产生不同风格和不同图案的织物,诸如在Santoni无缝机器中。
[0059] 根据一些方面,织物的地纱内部的弹性纱为弹性体纱,诸如氨绝。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利用相对低量的弹性纤维来实现具有令人意想不到高的拉伸 和恢复性质的织物。弹性体纱的回缩力使得织物缩回和阻塞W形成具有双边效应的3D结 构。
[0060] 裸弹性体纱(在针织成织物之前)可为约lldtex至约444dtex(旦-约10D至约 400D),包含lldtex至约180dtex(旦数为10D至约162D)。在针织过程期间,弹性体纱在其原 始长度的2.0X至6X之间牵伸。
[0061] 已发现,可将硬纱与弹性体纱一起添纱W形成平针织物线圈基底,其中纱计数为6 至120Ne。可W使用几种硬纱,诸如棉、羊毛、纤维素纤维、聚醋长丝和尼龙长丝。织构化聚醋 和尼龙长丝是优选的。运些硬纱有机会向织物增加额外的功能。此类聚醋长丝和尼龙长丝 将增大棉织物的初性且改进抗皱能力。棉纱和羊毛纱增大了合成织物的湿度。也可引入特 殊功能的纱。例如,可W使用有助于从身体吸收水分且快速递送到外部的Goo虹mx⑥纤维 或导电的可传导纤维。也可使用具有抗生素和微胶囊的纤维W便为织物提供身体护理、新 鲜度和易于护理的性质。
[0062] 运些地纱被相邻花式纱隐藏在织物内部且在织物表面上是基本上不可见的。通过 包含与地纱具有至少相同旦数的花式纱且期望地,与地纱相比较具有更大旦数的花式纱来 部分地实现运一点。
[0063] 织物内的弹性体纤维含量基于总织物重量可为约1重量%至约22重量%,包含约2 重量%至约15重量%。还提供了多种织物和一种用于制造具有编织状表面的可拉伸针织织 物的方法,其中可W在平针织物线圈基底上应用各种编织图案,包含单面针织物、单面平针 织物、罗纹织物,W及提花织物、绒头织物、毛圈织物及其组合等。
[0064] 出人意料的是,还发现,本发明的创新圆形针织织物可能并不需要热定型工艺。织 物在不进行热定型的情况下满足很多最终用途规格。花式纱与地纱之间的高旦数比和花式 纱的高浮纱计数对线圈计数比使得织物即使在不进行热定型的情况下,也维持小于约10% 的皱缩率。热定型将氨绝"定型"成伸长形式。运也称为再旦尼尔化(re-deniering),其中较 高旦数的氨绝受牵伸或拉伸变至较低旦数,然后W足够时间加热至足够高的溫度,从而使 氨绝稳定在较低旦数。因此,热定型意味着氨绝在分子水平上永久改变,使得经拉伸氨绝的 恢复张力大部分得到释放且氨绝在新的较低旦数下变得稳定。氨绝的热定型溫度大体上在 175°C至200°C的范围内。传统氨绝的热定型条件为在约190°C下持续约45秒或更多。
[0065] 在传统织物中,如果不使用热定型来"定型"氨绝,那么织物可能具有较高的皱缩 率、过量的织物重量和过量的伸长率,运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负面体验。织物整理工艺期间 的过量皱缩可能会导致在加工和家庭洗涂期间在织物表面上出现折痕标记。W此方式形成 的折痕通常很难通过變烫来去除。
[0066] 通过消除工艺中的高溫热定型步骤,新的工艺可W减少对某些纤维(即,棉)的热 损伤且因此可W改进对已整理织物的处理。可W在不存在热定型步骤的情况下制备一些实 施方案的织物,所述热定型步骤包含将织物制备成衣服的情况。进一步有利的是,可在新的 工艺中使用热敏硬纱W制造衬衫料子的弹性织物,因而增大了获得不同且改进的产品的可 能性。另外,较短工艺对于织物制造商来说具有生产率益处。
[0067] 根据一些方面,织物内部的地纱的弹性纱为非弹性体弹性纤维。非弹性体弹性纱 的含量高于总织物重量的5%且低于总织物重量的65%。
[006引非弹性体弹性纤维可为织构化PET可拉伸长丝、织构化PPT可拉伸长丝、双组分纤 维或PBT可拉伸纤维。令人惊讶地发现的是,当在地纱中使用了可恢复拉伸率高于15%的非 弹性体弹性纤维时,织物发生显著变化。织物具有较高的拉伸率和较高的恢复能力。非弹性 体弹性纤维的线性密度的范围可为约15旦(16.5化ex)至约450旦(495化ex),包含约30旦至 150旦(33化ex至165化ex)。当旦数过高时,织物可能具有相当大的細:出外露。
[0069] 与弹性体纱相比较,非弹性体纱具有较高的拉伸模量。在相同的负载力下,非弹性 体纱向外拉伸较少且约束织物的延伸,运防止织物过量伸长。非弹性体纱还具有比裸弹性 体纤维更高的恢复能力。创新圆形针织织物示出较高的恢复力,运使得织物在穿着期间更 容易恢复到原始形状,同时变形较少。
[0070] 通常,非弹性体纱具有比氨绝纤维更好的耐化学性,诸如耐氯性。新的创新织物也 具有比传统织物更好的耐化学性。本发明的含有非弹性体纤维的创新织物也可避免热定型 工艺。
[0071] 聚醋双组分纤维是如地纱中的弹性纤维所使用的优选选项。聚醋双组分长丝包括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醋)和选自由W下各项组成的群的至少一种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醋);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醋);w及聚(对苯二甲酸下二醋);或者此类成分的组合,具有约 10%至约80%的热定型后卷曲收缩值。
[0072] 与针织期间的未拉伸纤维相比较,聚醋双组分纤维的运个拉伸比通常为1.01X倍 至1.25X倍(1.01X至1.25X)。拉伸比过低将会形成具有删:出外露的低质量纱和未居中的双 组分长丝。拉伸比过高将会导致双组分长丝断裂且忍体出现空隙。具有两种弹性纱的圆形 针织织物的非弹性体纤维含量基于织物的重量介于约5%至约45%之间,包含约8%至约 35 %和约10 %至约30 %。
[0073] 根据所述方法的一些实施方案,将弹性体纱和非弹性体弹性纱针织在一起W形成 织物的平针织物线圈基底,其中运两个弹性纤维在针织过程期间拉伸到其原始长度的不同 牵伸率。弹性体纱的牵伸率可被选择为介于牵伸率1.8X倍至5.0X倍之间,而非弹性体纱的 牵伸率可被选择为1.01X至1.35X。
[0074] 具有双弹性纱的圆形针织织物的突出益处在于运种创新织物可被制造成具有编 织织物和针织织物的组合性能和外观。与圆形针织织物相比较,编织织物具有较高的恢复 力、较好的形状保持性,但较低的柔软度和较小的柔初性。令人惊讶的是,具有双弹性纤维 的圆形针织织物可W通过调整两根弹性纱和硬纱的牵伸比、添纱位置和相对位置而被制造 成具有编织僵硬外观和良好的形状保持性。结合柔软的触感、较高的柔初性,圆形针织织物 还具有较高的模量、较好的形状保持性和其它编织特征。
[0075] 非弹性体弹性纤维可为织构化PET可拉伸长丝、织构化PPT可拉伸长丝、双组分纤 维馈如PET/PTT并列形双组分)或PBT可拉伸纤维。非弹性体弹性纤维的线性密度的范围可 为约15旦(16.5化ex)至约600旦(66(Wtex),包含约30旦至150旦(33化ex至165化ex)。
[0076] 具有两根弹性纱的圆形针织织物的非弹性体纤维含量基于织物重量而介于约5% 至约45%之间,包含约8 %至约35 %和约10%至约30 %。织物内的弹性体纤维含量基于总织 物重量可为约0.5重量%至约20重量%,包含约1重量%至约5重量%。
[0077] 在传统可拉伸圆形针织织物中,织物在横切机方向(缔圈)上比在机器方向上具有 更高的拉伸水平。由于花式纱的较长的浮纱长度和较高的浮纱计数对线圈计数比,本发明 的织物在机器方向与横切机方向之间具有较好的拉伸平衡。机器方向上的拉伸水平由于直 浮纱长度而受限且受阻,且减少了裤子和粗斜纹棉布中所使用的正常圆形针织织物的下垂 和袋状缺陷。
[0078] -些实施方案中所包含的硬基底纱可为(例如)短纤维纺纱(诸如棉、羊毛或亚麻) 和长丝。它们还可具有单组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醋及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醋)纤维、聚 己内酷胺纤维、聚记二酷己胺)纤维、丙締酸纤维、改性腊绝、乙酸纤维、人造丝纤维、尼龙 及其组合。
[0079] 浮纱计数与线圈计数的比可为约2:1至约6:1。基底头与忍体头的其它可接受比可 为约2:1至约3:1。如果所述比过低,线圈部分过长,那么织物的延伸可能不会受到牢固限 审IJ,从而导致在衣服穿着期间产生不希望的变形。已发现,织物表面中的花式纱浮纱的平段 可能会在穿着期间阻止织物在缔圈方向上过量延伸。如此长的浮纱有助于在使用时减少织 物变形。
[0080] 移位计数决定了斜纹纹路角度。较高的移位计数可能导致较大的对角纹路形成较 睹的对角纹路。对于大多数斜纹织物来说,优选移位计数为1。花式纱与地纱之间的交织点 内的针脚图案可选自线圈针脚的群:浮纱;镶嵌;w及集圈。优选图案为浮纱,所述浮纱提供 了扁平、紧致且薄的交织结构。
[0081] Μ出外露指的是织物表面上地纱的线圈结构的暴露。舰出外露本身可W在视觉上 表现为不理想的闪光或者对于触觉来说可W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和倾向。Μ出外露在纱和织 物染色之后变得更加明显。在大多数情况下,花式纱(例如,棉)不同于地纱(诸如聚醋双组 分或弹性长丝)。与聚醋和氨绝相比较,对于棉来说,染料材料和染料加工条件是不同的。通 常,在低于10(TC的溫度下通过活性染料染色、还原染料染色或直接染料染色对棉染色,而 在高于100°的溫度下利用分散染料对聚醋染色。在对于表面花式纱最优但对于聚醋双组分 非弹性纱不是最优的条件下对具有氨绝和聚醋双组分的弹性圆形针织物染色时,聚醋双组 分长丝不能吸收染色剂且维持所需颜色。因此,Μ出外露在染色步骤之后通常会变得更加 明显。
[0082] 为了由相邻花式纱将地纱隐藏在织物内部,要求花式纱具有至少与地纱相同的旦 数,且所希望的是,花式纱具有比地纱更大的旦数。已发现,当花式纱对地纱的旦数比高于1 :1时,地纱在织物表面上基本上不可见。花式纱与地纱的纱旦数比为约1:1至约10:1,包含 约 1.5:1 至约 2.0:1。
[0083] 在针织工艺期间,Μ出外露可能是由硬纱或弹性纱的不恰当对齐和添纱而造成。 硬纱和弹性纱的恰当对齐和添纱可有效地控制舰出外露。对于圆形针织物来说,针织机的 适当规格、两根弹性纱之间的牵伸比、纱的添纱位置、纱的旦数和计数应当被选择成使Μ出 外露最优化。
[0084] 圆形针织机和Santoni无缝机器可用于W较高的针脚成形精度来制造具有编织外 表和性能的圆形针织织物。如果使用Santoni无缝机器,那么可在衣服的不同部分中使用不 同的弹性纱旦数和牵伸率。衣服通过使用具有分等级压缩的弹性纱来提升人体构造。 Santoni机器能够生产具有编织状表面的成形饰条。可在圆形针织机上W各种直径生产各 种织物结构和衣服。针脚结构(诸如集圈、浮纱和假罗纹)、针脚长度和结构失衡用于修改管 的形状。
[0085] 虽然本技术集中于非正式服饰和休闲装,但在外穿衣服中也可使用具有编织状表 面的无缝织物,诸如在牛仔裤中使用粗斜纹棉布。在衣服的不同部分中,弹性纱的旦数和针 织图案也可发生变化。例如,为了在某些关键区域(诸如膝盖、大腿内侧和裤子前饰条)中具 有较好的保持力,应用弹性体纱的较大旦数和较高牵伸率。在运些区域中,衣服具有较高的 成形功能和较高的应变力。在其它部分中,施加较小的拉伸和应变,运提供了更好的舒适 度。运会生产在关键区域处具有点成形功能的品质优良的舒适衣服。
[0086] 图8中概述用于整理弹性圆形针织织物的步骤。在织物大多W管形式针织之后,织 物被收集在针织机下方作为旋转忍轴上的漉或在织物松散地来回折叠之后作为箱子中的 扁平管。
[0087] 在平幅整理中,随后撕开44针织管并将其平放。通过使已展开织物经受蒸汽处理 或通过经由浸溃挤压(填充)对已展开织物湿处理来使已展开织物松弛46。随后将松弛织物 应用于拉幅机并在炉中加热(进行热定型46)。拉幅机通过别针来固持织物边缘,并使其在 长度方向W及宽度方向上拉伸W使织物返回到所需尺寸和基本重量。如果潮湿,则首先使 织物干燥,然后在后续湿加工步骤之前完成热定型。因此,在运个行业通常将热定型称为 "预定型"。在炉出口处,使扁平织物从拉伸机释放出来且随后返回粘结48(缝合)成管状。随 后通过清洗(精炼)和任选的漂白/染色的湿工艺50(例如,由软流喷射设备进行)且随后脱 水52(例如,由挤压漉或在离屯、机中进行)来将织物加工成管状。随后通过移除缝合线并将 织物重新展开成扁平薄片来使织物"脱粘"54。随后使扁平、仍潮湿的织物在织物进料过量 的条件下在拉幅机炉中干燥56(与拉伸相反)W使得织物在长度(机器)方向上没有受到张 力,同时在低于热定型溫度的溫度下干燥。使织物在宽度方向上略微受到张力W使任何潜 在權皱变平。可刚好在干燥操作56之前应用任选的织物整理剂(诸如软化剂)。在一些情况 下,在织物首先由带式炉或拉幅机炉干燥之后应用织物整理剂,W使得整理剂被同等干燥 的纤维均匀吸收。运个额外步骤设及将已干燥织物利用整理剂重新润湿,且随后在拉幅机 炉中将织物再次干燥。
[008引一些实施方案的织物可W在经圈或/和缔圈方向上具有约10%至约250 %的伸长 率。织物在洗涂期间可能具有约15%或更小的皱缩率,例如在长度方向W及宽度方向上均 小于7%。可拉伸织物可具有极好的棉触感。可由本文中所描述的织物制备衣服。
[0089] 当棉纱W說蓝预染色时,织物具有编织粗斜纹棉布和牛仔裤的外表。由于无 Μ出 外露,因此在织物表面上几乎没有非弹性体纱和弹性体纱暴露出来。运样,没有必要对两根 弹性纱染色,运可W降低制造成本。通过在不同方向上布置针织点,可W将织物制造成具有 如图3和图4所展示的右斜纹或左斜纹。
[0090] 粗斜纹棉布(說蓝染色编织织物)至少部分地由于在形成說蓝纱的过程中所使用 的环染工艺而在时装行业受到欢迎。一般来说,說蓝染料接近纱表面,从而使得纱忍体未染 色。因为染料位于纱表面上,所W粗斜纹棉布织物与由非环染纱制成的织物W不同方式稱 色。
[0091] 也可将织物染成织物形式或衣服形式。衣服处理可包含精炼、石洗、喷砂、漂白、衣 服染色、激光工艺。由于织物的低Μ出外露,在织物和衣服染色期间仅可对硬纱染色。弹性 纱不需要染色。
[0092] 可将不同的整理技术应用于粗斜纹棉布W利用运些环染纱。例如,可对粗斜纹棉 布手抓纹、喷砂、石洗或其它允许說蓝纱的不同数量的未染色忍体变得可见的方式来处理。 通过运些处理所产生的效应已使得粗斜纹棉布在服装和纺织行业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时尚 织物。
[0093] 分析方法:
[0094] 纱可恢复拉伸率
[00Μ] 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弹性纤维的可恢复拉伸率被测量为遵循ASTM D6720-07。使每 个纱样本形成为5000+/-5总旦数(555(Wtex)的绞纱,其中绞纱纱框受到约0. lgpd(0.09dN/ tex)的张力。随后将绞纱浸入100°C沸水中15分钟,此后从水中移除绞纱。随后,在70°F(+/- 2°巧(21°+/-rC)和65% (+/-2%)相对湿度下调节绞纱最少16小时W进行风干。
[0096]使绞纱从支架基本上垂直悬垂。在利用1030克的悬垂重物循环Ξ次之后,使1030 克的重物(206mg/d;185.4mgAltex)从绞纱底部悬垂,且将绞纱长度测量为在1mm内且记录 为"Li"。接下来,使6mg/den(5.4mg/化ex)的重物(例如,对于555(Mtex绞纱来说,30克)悬垂 在绞纱底部,允许加重绞纱达到平衡长度,且将绞纱长度测量为在1mm内且记录为"L2"。根 据公式CCa( % ) = 100*化广L2)/L2计算纱可恢复拉伸率(百分比rCCa"。
[0097] 氨绝牵伸率
[0098] 在实施例中使用W下过程W测量弹性纱牵伸率。将具有200个针脚(针)的纱样本 从单个缔圈方向拆散(解开),并使运个样本的弹性纱和硬纱分离。拆散较长的样本,但在开 始和结束时标记200个针脚。
[0099] 通过利用米尺顶部的一个标记将每个样本(弹性纱或硬纱)的一头附接到米尺上 来使所述样本自由悬垂。使重物附接到每个样本(对于硬纱来说,0.1克/旦;对于氨绝来说, 0.001克/旦)。使重物缓慢下降,从而允许将重物应用于纱样本未受冲击的一头。记录在标 记之间所测量的长度。对于5个样本,重复测量弹性纱和硬纱中的每一者。根据W下公式计 算平均氨绝牵伸率:牵伸率=(标记之间的硬纱长度)-(标记之间的弹性纱长度)。
[0100] 氨绝纤维含量
[0101] 将针织织物手动拆散。使氨绝与伴随硬纱分离且利用精密实验室天平或扭力天平 加重。将氨绝含量表达为氨绝重量与织物重量的百分比。
[。…。织物伸长率(拉伸率)
[0103] 在织物拉伸方向上在指定负载(即,力)下评估织物的%伸长率,所述织物拉伸方 向为复合纱(即,缔纱、经纱或缔纱和经纱)的方向。从织物上切下尺寸为60cmx6.5畑1的Ξ个 样本。长尺寸(60cm)对应于拉伸方向。将所述样本部分地解开W使样本宽度减小到5.0cm。 随后将所述样本在20°C+/-2°C和65% (+/-2%)相对湿度下调节至少16小时。
[0104] 在每个样本的整个宽度上在离样本一头6.5cm处形成第一基准点。在整个样本宽 度上在离第一基准点50.0cm处形成第二基准点。从第二基准点到样本另一头的过量织物用 于形成和缝合线圈,可将金属别针插入到所述线圈中。随后在线圈中切出槽口 W使得重物 可附接到金属别针。
[0105] 夹紧样本的非线圈头并使织物样本垂直悬垂。使17.8牛顿(N)的重物(4LB)通过使 悬垂的织物线圈而附接到金属别针,W使得织物样本被重物拉伸。通过使样本被重物拉伸 Ξ秒来"训练"样本,且随后通过提升重物来手动释放力。运一循环进行Ξ次。随后允许重物 自由悬垂,因而拉伸织物样本。当织物处于负载下时测量两个基准点之间的距离毫米为 单位)并将运个距离命名为ML。将基准点之间的原始距离(即,未拉伸距离)命名为化。每个 个别样本的%织物伸长率的计算如下:
[0106] %伸长率化% ) = ((ML-GL)/GL)x100
[0107] 对运Ξ个伸长结果求平均W得到最终结果。
[0…引织物生长率(未恢复拉伸率)
[0109] 在拉伸之后,未生长的织物将精确恢复到织物在拉伸之前的原始长度。然而,通 常,可拉伸织物不会完全恢复且在延长拉伸之后将略微变长。长度的运个细微增长被称为 。生长率"。
[0110] 必须在生长率测试之前完成W上织物伸长率测试。仅测试织物的拉伸方向。对于 双向拉伸织物测量两个方向。从织物上切下Ξ个样本,各自为55.0cmx6.0畑1。运Ξ个样本是 与伸长率测试中所使用的样本不同的样本。55.0cm方向应对应于拉伸方向。将所述样本部 分地解开W使样本宽度减小到5.0cm。在与W上伸长率测试中一样的溫度和湿度下调节所 述样本。在整个样本宽度上画出W精确50cm隔开的两个基准点。
[0111] 使用从伸长率测试得到的已知伸长率%化%)用于W运种已知伸长率的80%来计 算样本长度。运被计算为
[0112] 80%下的E(长度)=化%/100)义 0.80X L,
[0113] 其中L为基准点之间的原始长度(即,50.0cm)。将样本的两头夹紧并使样本拉伸直 到基准点之间的长度等于如上文所计算的L+E(长度)。使所述拉伸率维持30分钟,此后释放 拉伸力且允许样本自由悬垂并松弛。在60分钟之后,将%生长率测量为
[0114] % 生长率二化 2x100 )/L,
[0115] 其中L2为松弛后样本基准点之间的长度增大且L为基准点之间的原始长度。测量 每个样本的运种%生长率并对结果求平均W确定生长数。
[0116] 织物恢复率
[0117] 织物恢复率意味着织物能够在因为伸长或抗拉应力而变形之后恢复到其原始长 度。将所述织物恢复率表达为织物在张力下增大的延伸长度与在释放伸长或抗拉应力之后 织物的长度的百分比。可根据织物拉伸率和织物生长率计算所述织物恢复率。
[011引织物皱缩率
[0119] 在清洗之后测量织物皱缩率。首先在与伸长率和生长率测试中一样的溫度和湿度 下调节织物。随后从织物上切下两个样本(60cmx60cm)。在离织边至少15cm处取走样本。在 织物样本上标记具有四条边的框(40cmx40cm)。
[0120] 在具有样本和装载织物的洗衣机中清洗样本。洗衣机的总负载为化g的风干材料, 且不超过由测试样本组成的洗涂衣服的一半。洗衣机在40°C的水溫下溫和洗涂且旋转。使 用lg/1至3g/l的洗涂剂量,运取决于水硬度。将样本铺在扁平表面上直到干燥,且随后在20 °C +/-2 °C和65 % (+/-2 % rh)相对湿度下调节16小时。
[0121] 随后通过测量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在经线方向和缔线方向上测量织物样本皱缩率。 将清洗之后的皱缩率C%计算为
[0122] C% = ((L1-L2)/Ll)x100 ,
[0123] 其中L1为标记之间的原始距离(40cm)且L2为干燥之后的距离。对样本在缔线方向 和经线方向的结果求平均并报告。负皱缩率数字反映了扩张,运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硬纱行 为是可能的。
[0124] 织物重量
[0125] 使编织织物样本利用10cm直径的模来进行模冲压。对每个切出的编织织物样本W 克为单位来加重。随后将"织物重量"计算为克/平方米。
[0126] 织物恢复力
[0127] W3X8英寸切割织物。通过使用织物标记笔,在离每个试样的一条边的一英寸处画 出基准点"A"。在离基准点"A"六英寸处画出基准点"B",从而产生相隔六英寸的两个基准 点。将织物试样通过将两个短边折叠在一起W使得基准点排成一行且在标记上缝合直缝线 而缝合成线圈。在70°F的溫度和65%的相对湿度下调节测试线圈至少16小时。通过使试样 W每分钟200 %延伸至75 %伸长率且释放来在Instron机器中ΚΞ次循环来训练试样。将第 Ξ循环中30%伸长率时的织物卸载力记录为织物恢复力。织物恢复力表示衣服穿着期间的 织物恢复能力。
[0128] 通过W下实施例来更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提供运些实施例仅是为了 举例说明,而不应当理解为W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0129] 实施例;
[0130] W下实施例展示本发明及其用于制造各种织物的能力。本发明能够适合其它和不 同的实施方案,并能够在各个明显方面对其若干细节作出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 范围。因此,运些实施例的本质被视为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
[0131] 在Monarch圆形针织机型号VX-畑S上通过26英寸的针筒直径、28规格(每周向英寸 针数)和2232针W及42个纱进料位置来针织所述实施例的用硬纱添纱的具有两根弹性纱的 圆形针织(CK)弹性单面平针织物。圆形针织机W每分钟16转数(rpm)操作。利用型号为MER2 的Iro Memminger数字式张力计测量氨绝供料卷装体36与漉导向器37(图5)之间的氨绝进 料张力。对于W下实施例,使氨绝进料张力维持为4克和7克(对于40和70旦氨绝)。运些张力 足W用于将氨绝纱可靠地且连续地送至织针。在进料张力过低时,氨绝纱在进料卷装体中 缠绕在漉导向器周围且不能被可靠地送至圆形针织机。非弹性体弹性纱和硬纱的张力装置 为具有MPF40 KIF型号的IR0 Memminger。非弹性体纱的张力为约8~9克。硬纱的张力则为 约6~7克。
[0132] 在Monarch圆形针织机型号F-SEC-U/ST电动化cque机器上通过32英寸的针筒直 径、28规格(每周向英寸针数)和2958针W及48个纱进料位置来针织对于实施例的用棉纱添 纱的具有两根弹性纱的CK粗斜纹棉布织物。圆形针织机W每分钟16转数(rpm)操作。利用型 号为MER10的Iro Memminger数字式张力计MPF40GIF测量氨绝供料卷装体36与漉导向器37 (图5)之间的氨绝进料张力。对于W下实施例,使氨绝进料张力维持为4克和7克(对于40和 70旦氨绝)。非弹性体纱的张力为约8~9克。硬纱的张力则为约6~7克。
[0133] 通过使用来自SANT0NI的SMA-8-T0P无缝、28英寸本体尺寸的针织机(来自GRUPP0 L0NATI,意大利)(下文称为"SANT0NI针织机")进行圆形针织来制造本发明的无缝织物实施 例。在制造创新织物的过程中,使用使用了各种类型的纱线的不同针织构造的组合。所述机 器具有8个纱进料位置。所述机器W每分钟70转数(rpm)操作。利用型号为KTF-100HP的 BTSR液数字式张力计测量氨绝进料张力。对于W下实施例,使氨绝进料张力维持为1(对 于每个10旦氨绝)。用于非弹性体弹性纱和硬纱的张力装置为型号R0J Tricot的IR0 Memminger。
[0134] 对已针织织物预热、精炼、染色并干燥。对于无缝织物,织物经历整理工艺而不进 行热定型。使织物在100升溶液中在100 °C下精炼和漂白30分钟。在化ies水平喷射染色机中 利用柔软的花状物完成所有此类湿整理、喷射整理、染色。将织物利用含有Domoscour LFE810( 13g)(精练剂和乳化剂,由Μ. Dohmen Company制造)、Lu;rotex A-25( lOOg)(亲水性 整理和软化剂,由BASF Cooperation制造)的水溶液在49°C下预精炼5分钟。
[0135] 将织物使用直接染色剂和其它成分在85°C下染色60分钟。染料溶液含有85.8克的 Solo地en}d FGE 250(由Huntsmen Co巧.制造)、0.5重量%的憐酸Ξ钢(调整PH值)和45000 克的食盐。随后,将78克的Burcofix 195(固色剂,由M.Dohmen Company制造)和65克的 叫tratex MESW及10克的乙酸添加到染料浴中且在45°C下运行30分钟。将所述浴再次排干 并将织物从容器中卸载。随后使织物在拉幅机(由Kenyon Company制造)炉中在145 °C下干 燥约30秒。
[0136] 表1列出用于利用弹性体和非弹性体弹性纱制造织物样本的材料和工艺条件。弹 性纱是可从Invista,s.自.r丄.,of Wilmington,DE and Wichita,KS获得的。例如,在标题 为弹性纤维的列中,40d意味着40旦;且3.3X意味着由包忍纺纱机所施加的弹性牵伸率(机 器牵伸率)。在标题为"硬纱"的列中,16's为如由英制棉纱支数系统所测量的纺纱的线性密 度。清楚标记表1中的剩余项。
[0137]
[013引实施例1C:
[0139]作为对照,运是传统的可拉伸圆形针织织物,无创新织物。由30S棉环锭纺纱和具 有2.7X牵伸率的40D LYCRA蠻纤维通过并列添纱在一起而制成织物。织物在经圈方向和 缔圈方向上均具有较高的拉伸率。具体来说,在缔圈方向上,拉伸水平达到219.2%。运种织 物对T恤衫和上衣应用有利,但对下衣织物(诸如牛仔裤和裤子)不利。
[0140] 实施例2:
[0141] 运是创新织物。花式纱为两头32S棉纱。地纱中的弹性纤维为150D/34f聚醋双组分 纱。在地纱中不存在硬纱。织物拉伸率在经圈方向和缔圈方向上为49.5%和40.2%,生长率 较低(在经圈X缔圈方向上为4.7%X 5.6%)。织物表面具有1/2斜纹且平针织物线圈基底为 普通单面平针织物。运种针织织物具有编织外表和性能,且适合用于牛仔裤。
[0142] 实施例3:
[014引运个样本与实施例2的唯一差异在于弹性纤维的旦数。使用225D/102f LYC艮A驳T400饭聚醋双组分纤维。在运个样本中,其它材料和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很清 楚,在使用较大旦数的弹性纱之后,织物拉伸率减少,但织物恢复率增大。经圈方向和缔圈 方向上的生长率分别为2.8%和2.5%,运即使对于编织织物来说也是极好的。
[0144] 实施例4:
[0145] 实施例4是具有编织性能的粗斜纹棉布圆形针织织物。弹性纱为总织物重量的含 量为23.6%的75D/34fLYC民A? T400⑥聚醋双组分纤维。使LYCRA?T400⑥聚醋双 组分纤维在针织之前通过包忍纺纱方法包覆有16s棉。在织物表面上不存在平针织物线圈 基底的Μ出外露,所述织物表面为3/1斜纹编织外表。花式纱为說蓝预染色纱,运样,织物看 起来像编织粗斜纹棉布。
[0146] 实施例5:
[0147] 地纱包含50DLYC民A够Τ400饭纤维和20S棉。两根纱线添纱到织物中且针织成 单面平针织物。花式纱为16S說蓝预染色棉纱。织物中的弹性纤维的含量为11.2%。织物具 有编织状拉伸水平,且织物生长率和皱缩率也非常低。织物具有良好的棉触感和外观。
[014引实施例6:
[0149] 织物被制造成具有两头32S棉纱作为花式纱W及具有两种弹性纱作为地纱W针织 成平针织物线圈基底。织物表面具有右斜纹外观。由于在一个织物内使用两根弹性纱, 因此织物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具有极好的拉伸率和恢复率。运是用于制造绑腿牛仔裤 的完美织物。
[0150] 实施例7:
[0151] 运种织物被制造成具有两头24S棉纱作为花式纱。地纱含有具有75D/34f织构化聚 醋的3001;¥<::及冷磨纤维。织物拉伸率和恢复率是可接受的。织物表面具有1/^2左斜纹图案。
[0152] 实施例8:
[0153] 运种织物也被制造成具有两头24S棉纱作为花式纱。地纱含有具有75D/34f LYCRA? T400⑥聚醋双组分纤维的30DLYCRA愈纤维。与实施例7的唯一差异在于使 用了75D/WI'LYC民A⑥T400饭柴醋双组分纤维,而在实施例7中使用了7加聚醋织构聚 醋。可W看出,LYCRA⑥T400⑥聚醋双组分纤维可W减小织物生长率且显著增大织物 恢复率。
[0154] 实施例9:
[0155] 花式纱W为两头32S棉。其它结构和材料与实施例7相同。与实施例7相比较,薄的 花式纱为织物提供轻重量,但恢复率略微更好。
[0156] 实施例10:
[0157] 将7加/72f聚醋更换为7加/34fLYC民A⑥Τ4(斯渡聚醋双组分纤维。表中的测试 数据表明,LYCRA麼Τ400驳纤维可W增大纤维恢复率且减小织物生长率。
[015引实施例11:
[0159] 在Santoni无缝机器中制造运种织物。所述织物并未热定型。花式纱为两头20s棉。 地纱由两种不同的弹性纱制成:40DLYCRA?氨绝纤维和75D/:34fLYCRA? T400⑩聚 醋双组分纤维。织物可W被制造成在衣服中的不同位置(诸如膝盖、大腿和臀部)中具有不 同的拉伸水平和不同的恢复能力。
[0160] 实施例12:
[0161] 运种织物也由Santoni无缝机器制造。地纱为两头32S棉纱。织物拉伸率较高且恢 复率较好。也可通过各种针脚、弹性纱旦数和牵伸率来在衣服位置的一些部分中形成局部 高拉伸率或高恢复率区域。
[0162] 实施例13:
[0163] 利用16S說蓝预染色纱制成织物表面。地纱包括两根弹性纱:40DLYCRA?氨绝 纤维和75D/34fLYCRA? T400⑧聚醋双组分纤维。将运两种弹性纱在针织之前通过空气 包覆工艺组合在一起。将交缠的纱作为一根抢线送入机器中且形成单面平针织物作为织物 基底。表2中列出的织物测试结果表明,运种织物在经圈方向和缔圈方向上分别具有较高的 拉伸率和非常好的恢复率(97.8 %X95.2 %)。
[0164] 实施例14:
[0165]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纱与实施例13相同。将两种弹性纱在针织之前与棉一起制造 成包忍纺纱。皮棉纤维在包忍纺纱工艺期间包覆两种包忍弹性纱。两种弹性纱在纱表面上 并不暴露。在针织期间,包忍纺纱被送入机器且针织成平针织物线圈基底。由于棉皮,织物 具有完全棉外表和触感。而且,织物因为棉包忍纺纱对过量伸长率的限制而具有较低的拉 伸率。织物拉伸率相对较低,适于男性穿着应用。
[0166] 实施例15:
[0167] 运种织物也具有与实施例13相同的材料。然而,运两种弹性纱通过并列添纱在一 起而直接送入机器进行针织。W此方式,可W为了节约成本而消除实施例13中的交缠工艺。 织物还示出极好的拉伸率和恢复率。
[016引实施例16:
[0169] 地纱包括Ξ种抢线:40DLYCRA⑥氨绝纤维;7加/34f LYCM愈T400感聚醋双 组分纤维;W及20S棉纱。它们如图5所示被一起引入到机器。20S棉纱束缚织物延伸和恢复。 运样,织物与实施例13和15相比较具有低拉伸率和较低恢复率,但与实施例14中的织物相 比较具有较高的拉伸率和恢复率。
[0170] 虽然已描述了目前认为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各方面,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 认识到,可对它们进行变化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且希望将所有此类变化和修改 都包含为属于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物品,所述物品包括针织织物,所述针织织物具有表面侧和基底侧,且包含一组 地纱和一层花式纱,其中所述地纱和花式纱通过交织点以预定布置而针织,其中所述花式 纱与所述地纱交替地布置且其中所述地纱包括至少一个弹性纤维且任选地包括至少一个 硬纤维,且所述花式纱包括至少一个硬纤维且任选地包括弹性纤维; 所述织物的所述基底侧具有由地纱形成的平针织物针脚线圈结构,且所述织物的所述 表面侧具有由所述花式纱的平浮纱和交织点图案引起的编织外观;且 所述针织织物包含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 (a) 花式纱旦数与地纱旦数的比为约1.0:1.0至约10:1; (b) 浮纱计数与线圈计数的比为约2:1至约6:1; (c) 所述花式纱沿相邻交织点之间的炜圈浮纱越过至少2个经圈,但不多于6个经圈; (d) 所述弹性纤维包括总织物重量的至少1%;及其组合。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所述弹性纤维含量为约1%至约65%。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其中所述弹性纤维含量为总织物重量的约2%至约50%。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所述织物基本上不存在平针织物线圈基底从织物表 面的龇出外露。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所述弹性纤维包括弹性体纤维且所述弹性体纤维的 含量高于总织物重量的2%,其中所述弹性体纤维具有至少2X的牵伸率。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所述弹性纤维包括非弹性体弹性纤维;所述非弹性体 纤维的含量高于总织物重量的5%,其中旦数介于10旦与450旦之间。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所述弹性纤维为氨纶纤维,所述弹性体纤维的含量高 于总织物重量的2%,其中所述氨纶具有至少2X的牵伸率。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所述弹性纤维为聚酯双组分纤维,所述聚酯双组分纤 维的含量为总织物重量的约5%至约65%。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所述弹性纤维含有弹性体纤维和非弹性体纤维两者, 弹性体纤维的含量为总织物重量的至少1 %且所述非弹性体纤维为总织物重量的至少5%。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所述地纱形成所述平针织物线圈基底,其中在所述 织物的连续炜圈的每个织针经圈中具有炜平针织物针脚线圈。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浮纱长度为2根浮纱。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所述浮纱长度为3根浮纱。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地纱的所述硬纤维选自由以下各项组成的群:羊毛 纤维;亚麻纤维;丝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烯烃纤维;棉纤维;纤维素纤维,诸如莱赛尔 纤维和人造丝纤维;及其组合,其中旦数范围为1?至600。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地纱的所述硬纤维为织构化聚酯或尼龙长丝。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花式纱的大小在50S至6S英制支数之间且所述花式 纱为单头,或多捻线或多分离头。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地纱与花式纱之间的针织线圈交织图案为浮纱结 构。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所述花式纱为棉短纤维纺纱。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硬纱在编织之前染色。1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所述硬纱为靛蓝染色纱。2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仅所述花式纱以一种颜色染色,且所述地纱以不同 颜色染色或未染色。2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交织点形成具有斜纹编织外观的对角纹路。2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所述织物在经圈和炜圈方向上拉伸,其中织物拉伸 率为至少10%且织物恢复率为至少75%。2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所述织物包括衣服。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物品,其中所述织物在所述衣服的诸如膝盖、大腿和臀部的某 些部分中具有不同的拉伸水平和恢复率。2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中所述衣服被染色且湿整理成衣服形式。
【文档编号】D04B1/18GK105980617SQ201480056641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14日
【发明人】T.廖, F.C.怀恩加, R.S.P.梁, C-Y.闯, C.鄄
【申请人】英威达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