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细纱机粗纱自动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纱机的辅助装置,具体为一种细纱机粗纱自动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细纱机上的粗纱循环装置,多采用链轮传动,轨道为“十”字槽型,制造成本高;滑车为封闭式链条结构,极易发生故障且调整时非常困难;该结构设计使得纺织厂的投资及维修成本高、传动可靠性差且使用时不够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细纱机的循环装置由于结构不合理导致调整困难、易发生故障且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细纱机粗纱自动循环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细纱机粗纱自动循环装置,包括固定在纱架前后两端的支架,支架下侧固定有下端面开口的环状导槽,环状导槽上设置有电机、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轮和从动轮,环状导槽下方设置有环状传动链条,传动链条上方连接有滑动于环状导槽内的滑车,传动链条下方连接有吊锭,传动链条与驱动轮和从动轮均紧接触挤压配合。作业时,启动电机,带动驱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传动链条及从动轮转动,传动链条带动滑车和吊锭传动,滑车在环状导槽的引导下进行行走,克服了现有细纱机的循环装置由于结构不合理导致调整困难、易发生故障且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故障率大幅降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适用于各类细纱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中:1-纱架,2-支架,3-电机,4-驱动轮,5-从动轮,6-环状导槽,7-传动链条,8-滑车,9-吊锭。
具体实施方式
细纱机粗纱自动循环装置,包括固定在纱架I前后两端的支架2,支架2下侧固定有下端面开口的环状导槽6,环状导槽6上设置有电机3、连接在电机3输出轴上的驱动轮4和从动轮5,环状导槽6下方设置有环状传动链条7,传动链条7上方连接有滑动于环状导槽6内的滑车8,传动链条7下方连接有吊锭9,传动链条7与驱动轮4和从动轮5均紧接触挤压配合。
权利要求1.一种细纱机粗纱自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纱架(I)前后两端的支架(2),支架(2)下侧固定有下端面开口的环状导槽(6),环状导槽(6)上设置有电机(3)、连接在电机(3)输出轴上的驱动轮(4)和从动轮(5),环状导槽(6)下方设置有环状传动链条(7),传动链条(7)上方连接有滑动于环状导槽(6)内的滑车(8),传动链条(7)下方连接有吊锭(9),传动链条( 7)与驱动轮(4)和从动轮(5)均紧接触挤压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细纱机粗纱自动循环装置,解决了现有细纱机的循环装置由于结构不合理导致调整困难、易发生故障且成本高的问题。细纱机粗纱自动循环装置,包括固定在纱架前后两端的支架,支架下侧固定有下端面开口的环状导槽,环状导槽上设置有电机、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轮和从动轮,环状导槽下方设置有环状传动链条,传动链条上方连接有滑动于环状导槽内的滑车,传动链条下方连接有吊锭,传动链条与驱动轮和从动轮均紧接触挤压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故障率大幅降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适用于各类细纱机。
文档编号D01H9/18GK203096273SQ20132010710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刘国红 申请人:刘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