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及换纱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84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及换纱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旋转张力圈、第一张力柱、第二张力柱以及设有导纱孔的气圈盘,第一张力柱和第二张力柱均垂直于旋转张力圈的上表面并且固定设置在旋转张力圈上,纱线的一端从气圈盘的导纱孔出来后呈“S”状缠绕在第一张力柱、第二张力柱之间;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可调的恒张力换纱机构。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换纱过程中单纱张力不能同步于浆纱机浆纱的经轴张力,不仅灵活性强,可调控、恒张力,而且使补纱能较好的修补原经轴的疵点,灵活性高,实用性强。
【专利说明】一种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及换纱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纺织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及换纱机构。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我国电子工业连年持续飞跃发展,从而推动了电子信息产品的大量升级换代,导致印刷电路板(PCB)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印刷电路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上浆玻璃纤维纱可用于生产电子电路工业所用的印刷电路板(PCB),是上浆装置中市场需求最广的一种。纱线支数从较粗的68tex到较细的Iltex都在纺制范围内。当对玻璃纤维进行整经和上浆时,需要在经纱长度和宽度上具有绝对恒定和均匀的线张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产生弹力。有任何轻微的不均匀、极小的交织结点或任何断纤都不适合用于生产印刷电路板。完善的经纱准备工序是PCB织物无瑕疵涂层处理的前提,上浆工序中恒定线张力可以预防织物产生波动,因此,需要做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及换纱机构,有效的解决了换纱过程中单纱张力不能同步于浆纱机浆纱的经轴张力,不仅灵活性强,可调控、恒张力,而且使补纱能较好的修补原经轴的疵点,灵活性高,实用性强。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旋转张力圈、第一张力柱、第二张力柱以及设有导纱孔的气圈盘,所述第一张力柱和第二张力柱均垂直于所述旋转张力圈的上表面并且固定设置在旋转张力圈上,纱线的一端从气圈盘的导纱孔出来后呈“S”状缠绕在第一张力柱、第二张力柱之间。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张力柱上穿设有至少一片张力片。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张力柱上穿设有至少一片张力片。
[0008]进一步地,所述张力片的数量为2至4片。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可调的恒张力换纱机构,包括机架,还包括上述的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所述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还设有导纱张力杆,所述纱线的一端从气圈盘的导纱孔引出并且呈“S”状缠绕在第一张力柱、第二张力柱上之后与所述导纱张力杆连接。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机架底端的托盘,所述托盘上设有与所述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数量相同的管纱。
[0011]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将第一张力柱和第二张力柱均垂直于所述旋转张力圈表面向上且固定设置在旋转张力圈上,纱线的一端从气圈盘的导纱孔出来后呈“S”状缠绕在第一张力柱、第二张力柱之间,有效的解决了换纱过程中单纱张力大小不能同步于浆纱机浆纱的经轴张力,不仅灵活性强,可调控、恒张力,而且使补纱能较好的修补原经轴的疵点,灵活性高,实用性强。【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调的恒张力换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5]实施例一
[00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旋转张力圈1、第一张力柱2、第二张力柱3以及设有导纱孔41的气圈盘4,第一张力柱2和第二张力柱3均垂直于旋转张力圈I的上表面并且固定设置在旋转张力圈I上,纱线5的一端从气圈盘4的导纱孔41出来后呈“S”状缠绕在第一张力柱2、第二张力柱3之间。
[0017]使用时,纱线5的一端从气圈盘4中心位置的导纱孔41出来后,呈“S状”经过旋转张力圈I上的第一张力柱2、第二张力柱3,根据不同TEX的原纱以及其经轴在并轴过程所需张大小不同,可通过旋转第一张力柱2和第二张力柱3的相对位置来调控至目标张力,有效的解决了换纱过程中单纱张力大小不能同步于浆纱机浆纱的经轴张力,其可调控张力范围在10-50CN之间。其中,气圈盘4可以过滤单纱附近的毛羽断纤,防止因静电吸附在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内,造成原纱磨毛或引起张力不均。
[0018]实施例二
[001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与,在第一张力柱2和第二张力柱3上均穿设有3片张力片6,通过张力片6可进一步对张力进行微调,从而保证补纱张力与经轴之间经纱张力相同,张力片6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比如添加2片或者4片张力片6,实现对张力的精确微调。
[0020]实施例三
[0021]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的恒张力换纱机构,整个机构换纱机构类似一个小型纱架,其包括机架10、6个安装在机架10上的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机架10的顶端还设有导纱张力杆7,纱线5的一端从气圈盘4的导纱孔41出来并且呈“S”状缠绕在第一张力柱2、第二张力柱3后与所述导纱张力杆7连接。导纱杆用于引导从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出来的纱线5,并且能根据所需换纱经轴高度上下调整,保持纱线5出口高度与被换纱线5高度一致。
[0022]为了更好的存放管纱9,在机架10底端设有托盘8,在托盘8上设有与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数量相同的管纱9,纱线5的一端从管纱9上退绕出后与数量相同的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配合使用,提高生产效率。
[0023]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修改,这些修改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张力圈(I)、第一张力柱(2)、第二张力柱(3)以及设有导纱孔(41)的气圈盘(4),所述第一张力柱(2)和第二张力柱(3)均垂直于所述旋转张力圈(I)的上表面并且固定设置在旋转张力圈(I)上,纱线(5)的一端从气圈盘(4)的导纱孔(41)出来后呈“S”状缠绕在第一张力柱(2)、第二张力柱(3)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力柱(2)上穿设有至少一片张力片(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力柱(3)上穿设有至少一片张力片(6)。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片(6)的数量为2至4片。
5.一种可调的恒张力换纱机构,包括机架(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所述的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所述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10)上,所述机架(10)上还设有导纱张力杆(7),所述纱线(5)的一端从气圈盘(4)的导纱孔(41)引出并且呈“S”状缠绕在第一张力柱(2)、第二张力柱(3)上之后与所述导纱张力杆(7)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的恒张力换纱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0)底端的托盘(8),所述托盘(8)上设有与所述可调的恒张力控制装置数量相同的管纱(9)。
【文档编号】D02H13/22GK203741575SQ201320794409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刘建操, 韦智勇, 陈素平 申请人:建滔(清远)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