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26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秸秆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秸秆处理系统,所述秸秆处理系统包括破碎装置、输送装置;所述秸秆处理系统进一步包括: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包括: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设置在圆筒上,并与所述输送装置连通;圆筒,所述圆筒上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端设置出料口;螺杆,所述螺杆采用锥体结构,螺杆的临近所述进料口一端的直径小于临近出料口一端的直径;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圆筒内并保持间隙,螺杆外围具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径相同;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螺杆转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专利说明】秸秆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秸秆处理,特别涉及新型、环保的秸秆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又是重要的工农业原料。受制于现有处理技术不通用、成本高、处理效果差等因素,农民不愿花费较大代价去处理田间秸秆,而多倾向于在田地间就地焚烧填埋处理,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也浪费了大量的生物资源。
[0003]为了解决秸秆处理的难题,专利ZL962135984提出了一种砂盘式秸秆处理机。在该专利技术方案中,秸秆在处理之前需要切段并用水浸泡至绵软,之后放置于砂盘研磨装置中研磨。可见,该方案具有诸多不足,如:处理过程繁琐、效率低、耗费过多人力、处理效果差。
[0004]专利ZL2004200510025提出了一种高效环保型秸秆综合利用加工机组,以满足工厂化加工。该加工机组满足了工业制板、造纸与饲料的需要,但仍具有一些不足,如:成本高,农村用户难以接受,通过铡切、粉碎、揉丝加工出来的饲料及造纸原料难以达到物料精细的效果,处理效果差。
[0005]因此,怎样低成本、自动化地处理秸秆以实现“变废为宝”是农业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低成本、处理效果好的秸秆处理系统。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秸秆处理系统,所述秸秆处理系统包括破碎装置、输送装置;所述秸秆处理系统进一步包括:
[0009]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包括:
[0010]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设置在圆筒上,并与所述输送装置连通;
[0011]圆筒,所述圆筒上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端设置出料口 ;
[0012]螺杆,所述螺杆采用锥体结构,螺杆的临近所述进料口一端的直径小于临近出料口一端的直径;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圆筒内并保持间隙,螺杆外围具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径相同;
[0013]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螺杆转动。
[0014]根据上述的秸秆处理系统,优选地,所述螺杆的锥度为4-8度。
[0015]根据上述的秸秆处理系统,优选地,所述螺旋叶片等间距。
[0016]根据上述的秸秆处理系统,可选地,所述圆筒内壁具有轴向的凹槽。
[0017]根据上述的秸秆处理系统,可选地,所述螺杆的临近所述出料口的一端为收缩的锥体结构;[0018]所述出料口的内壁具有与所述螺杆匹配的收缩的空心锥形结构。
[0019]根据上述的秸秆处理系统,优选地,所述出料口通过螺纹设置在所述圆筒上。
[0020]根据上述的秸秆处理系统,优选地,所述间隙为5-8mm。
[0021]根据上述的秸秆处理系统,可选地,所述处理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
[0022]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的安装装置高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24]1、无需前处理,秸秆直接送入处理系统即可,处理成本低、环保、效率高;
[0025]2、采用的破碎装置、输送装置、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农民易接受;
[0026]3、秸秆处理后能够满足精细饲料、环保型造纸原料的需要,既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又防止了焚烧而造成的空气污染,适于在农村推广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002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秸秆处理系统的结构简图;
[002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图1、2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为了教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0031]实施例1:
[0032]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秸秆处理系统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所述秸秆处理系统包括:
[0033]破碎装置、输送装置,这些装置都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34]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简图,如图2所示,所述处理装置包括:
[0035]进料口 31,所述进料口 31设置在圆筒21上,并与所述输送装置连通;
[0036]圆筒21,所述圆筒21上远离所述进料口 31的一端设置出料口 81 ;
[0037]螺杆41,所述螺杆41采用锥体结构,螺杆41的临近所述进料口 31—端的直径小于临近出料口一端的直径;所述螺杆41设置在所述圆筒21内并保持间隙,螺杆41外围具有螺旋叶片51 ;所述螺旋叶片51的外径相同;
[0038]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螺杆转动。如采用电机驱动所述螺杆伸出圆筒21外的转动轴上的带轮11。
[0039]为了进一步提高秸秆的处理效果,优选地,所述螺杆的锥度为4-8度;所述螺旋叶片等间距。
[0040]为了进一步提高圆筒和螺杆之间物料的挤压力和温升,可选地,所述圆筒内壁具有轴向的凹槽。
[0041]为了便于出料的成型,可选地,所述螺杆的临近所述出料口的一端为收缩的锥体结构61 ;
[0042]所述出料口的内壁具有与所述螺杆匹配的收缩的空心锥形结构71。
[0043]优选地,所述间隙为5_8mm。
[0044]为了优化处理效果,需要调整收缩的锥体机构61和空心锥形结构71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出料口通过螺纹设置在所述圆筒上。
[0045]为了提高处理效果,可选地,所述处理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
[0046]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的安装装置高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
[0047]实施例2:
[004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秸秆处理系统在玉米秸秆中的应用例。
[0049]在该应用例中,采用二级处理,第一处理装置安装位置高于第二处理装置。螺杆采用单螺杆等螺距变根径螺纹结构,长度为300mm,螺旋轴及螺旋叶片均采用钢制。螺旋轴采用锥体结构,从进料口到出料口呈扩张趋势,锥度为6度。螺杆的临近出料口的一端为收缩的锥体结构,所述出料口的内壁具有与所述螺杆匹配的收缩的空心锥形结构,出料口通过螺纹设置在所述圆筒上,可自由地调整所述收缩的锥体结构和空心锥形结构之间的距离。螺旋叶片和圆筒内壁的距离为6mm。圆筒长度为375臟,内径为92皿1,圆筒内壁具有轴向的矩形凹槽。
[0050]上述秸秆处理系统的工作过程为:
[0051]破碎后的秸秆通过输送装置送入进料口,螺杆在固定的圆筒内转动,秸秆受旋转的螺杆连续输送,在运行过程中,受到螺杆与圆筒之间、秸秆与秸秆之间的摩擦和剪切作用而产生热量,使秸秆升温,物料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变成过热水蒸气,在挤压腔内形成高压,物料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产生糊化。出料口不动,阻止物料前进,在螺杆的挤压作用下,增加挤压腔内的压力。由于螺杆螺旋强迫秸秆前移,获得一定压力的秸秆通过出料口喷出,因压力急剧下降,水分蒸发,秸秆内部形成多空结构,体积增大。
[0052]在上述工作过程中,根据秸秆的处理效果调整出料口和圆筒之间的相对位置,以获得更佳的处理效果。
[0053]结果表明:经过分析发现,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对粗蛋白和粗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基本没有影响,而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无氮浸出物得到提高。这表明上述处理能改变秸秆的理化性状,提高秸秆饲料的适口性、采食率和消化率。
[0054]实施例3:
[005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秸秆处理系统在小麦秸秆中的应用例。
[0056]在该应用例中,采用二级处理,第一处理装置安装位置高于第二处理装置。螺杆采用单螺杆等螺距变根径螺纹结构,长度为320mm,螺旋轴及螺旋叶片均采用钢制。螺旋轴采用锥体结构,从进料口到出料口呈扩张趋势,锥度为4度。所述螺杆的临近所述出料口的一端为收缩的锥体结构;所述出料口的内壁具有与所述螺杆匹配的收缩的空心锥形结构根据上述的秸秆处理系统,优选地,所述出料口通过螺纹设置在所述圆筒上。螺旋叶片和圆筒内壁的距离为8mm。圆筒长度为400mm,内径为96mm。圆筒内壁具有螺旋的矩形凹槽。
[0057]上述秸秆处理系统的工作过程为:
[0058]破碎后的秸秆通过输送装置送入进料口,螺杆在固定的圆筒内转动,秸秆受旋转的螺杆连续输送,在运行过程中,受到螺杆与圆筒之间、秸秆与秸秆之间的摩擦和剪切作用而产生热量,使秸秆升温,物料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变成过热水蒸气,在挤压腔内形成高压,物料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产生糊化。出料口不动,阻止物料前进,在螺杆的挤压作用下,增加挤压腔内的压力。由于螺杆螺旋强迫秸秆前移,获得一定压力的秸秆通过出料口喷出,因压力急剧下降,水分蒸发,秸秆内部形成多空结构,体积增大。
[0059]在上述工作过程中,根据秸秆的处理效果调整出料口和圆筒之间的相对位置,以获得更佳的处理效果。
[0060]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小麦秸秆完全能够满足环保型造纸原料的需求。
【权利要求】
1.一种秸秆处理系统,所述秸秆处理系统包括破碎装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处理系统进一步包括: 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包括: 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设置在圆筒上,并与所述输送装置连通; 圆筒,所述圆筒上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端设置出料口; 螺杆,所述螺杆采用锥体结构,螺杆的临近所述进料口一端的直径小于临近出料口一端的直径;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圆筒内并保持间隙,螺杆外围具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径相同; 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螺杆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锥度为4-8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内壁具有轴向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临近所述出料口的一端为收缩的锥体结构; 所述出料口的内壁具有与所述螺杆匹配的收缩的空心锥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秸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通过螺纹设置在所述圆筒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为5-8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 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的安装装置高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
【文档编号】D21B1/00GK203597376SQ201320829725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7日
【发明者】王羲元, 张东火, 李魏英, 吴利俊 申请人:安徽鲁班集团神牛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