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吸收性物品以及乳幼儿用尿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48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无纺布、吸收性物品以及乳幼儿用尿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无纺布(10),其具有在俯视片状的无纺布(10)的一侧的第一面侧(Z1)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11K)的第一突出部(11)和在与上述第一面侧(Z1)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侧(Z2)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12K)的第二突出部(12),在上述第一突出部(11)的顶部(11T)与上述第一突出部(11)的内部空间(11K)的开口部(11H)之间具有环状结构的壁部(11W),上述第一突出部(11)和第二突出部(12)在该无纺布(10)的俯视交叉的不同方向上交替连续地配置,位于上述第一面侧(Z1)的纤维的亲水性比位于上述第二面侧(Z2)的纤维的亲水性低。
【专利说明】无纺布、吸收性物品从及乳幼儿用尿布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一种无纺布。

【背景技术】
[0002] 在卫生巾、卫生护垫及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根据其功能开发出了在片材 的单面配置有突出部分的吸收性物品、配置有W条纹状凸起部分的吸收性物品、开设有大 量小孔的吸收性物品等。
[0003]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片材的单面交替并列地配置条纹状的凸状部和槽部、且其 剖面为半圆锥(大致半圆)状的多层无纺布。纤维因气体的喷射碰撞而发生移动,由此形 成上述槽部及凸状部。因此,上述槽部的横取向纤维的含有率高且纤维密度及单位面积重 量低,而凸状部的侧部的纵取向纤维的含有率高且纤维密度及单位面积重量变高。由此,槽 部的液体透过性变高,凸状部成为多孔结构,由此抑制液体保持,不易产生残留液体。此外, 液体与肌肤的接触面积变小。
[0004]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纤维片,其具有凹凸结构,该凸部的顶部为疏水性,且该 凸部的除顶部W外的部分比该顶部疏水性低或具有亲水性。该纤维片包含2层,下层包含 热收缩性纤维。上述凸部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在利用压花(emboss)形成凹部后,利用热处 理使下层的热收缩性纤维在非压花部分发生热收缩,从而使上层的体积变大。进而,在上述 凸部的顶部涂布疏水性的油剂。由此液体迅速地从疏水性的顶部向亲水性的底部移动,使 吸收性提高,在顶部不易残留液体,并且无逆流而维持干燥感。
[0005]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无纺布,其包含利用加热使长度伸长的热伸长性复合纤 维并且在厚度方向、平面方向具有亲水性梯度。作为该无纺布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无纺布的 一面侧为由压花形成的凹凸形状且非压花部的亲水性比压花部低的无纺布。在热风处理时 热风容易通过通气性高的非压花部分,使伸长性纤维伸长,亲水性降低,由此产生该亲水性 之差。由此,使残留液体量、回流液体量、液体流量降低。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引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25081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183168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10-16871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001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纺布,其具有在俯视片状无纺布的一侧的第一面侧突出且 具有内部空间的第一突出部和在与上述第一面侧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 间的第二突出部,在上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与其内部空间的开口部之间具有环状结构的壁 部,上述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在该无纺布的俯视交叉的不同方向上交替连续地配置, 位于上述第一面侧的纤维的亲水性比位于上述第二面侧的纤维的亲水性低。
[0012] 适当参照附图并基于下述的记载将会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其它特征W及优 点更为明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关键部分的部 分剖面立体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的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及壁部的纵剖面图。
[0015]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的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的配设例的俯视配 设图。
[0016]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 4(1)表示第一热风的吹送情况,图4(2)表示通过吹送第一热风而赋形了纤维网的状态,图 4(3)表示第二热风的吹送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本实用新型设及一种无纺布,其具有柔软的肌肤触感和优异的缓冲性,既能抑制 液体扩散又能使液体的透过性优异,并且使表面的干爽感得W提高。
[0018] W下,边参照图1及2边对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9] 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10优选应用于例如卫生巾、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表 面片材,并且优选将第一面侧Z1朝向使用者的肌肤表面侧来使用并且将第二面侧Z2配置 于吸收性物品内部的吸收体(未图示)侧来使用。W下,考虑到将附图所示的无纺布10的 第一面侧Z1朝向使用者的肌肤表面来使用的实施方式而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解 释为限定于该些实施方式。
[0020] 如图1所示,无纺布10具有在俯视片状无纺布的一侧的第一面侧Z1突出且具有 内部空间1化的第一突出部11和在与第一面侧Z1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侧Z2突出且具有内部 空间12K的第二突出部12。该些第一突出部11和第二突出部12分别在无纺布10的例如 遍布整面的俯视交叉的不同方向上交替连续地配置。作为具体的一例,上述不同的方向是 指上述不同方向中的1个方向即X方向、和与该X方向不同且为上述不同方向中的1个方 向的Y方向。在此,从第一面侧Z1观察到的凸部为第一突出部11,凹部为第二突出部12。 此外,从第二面侧Z2观察到的凸部为第二突出部12,凹部为第一突出部11。而且,第二突 出部12所具有的内部空间12K为从第一面侧Z1观察第二突出部12所观察到的上述凹部 所构成的空间,且具有从第二突出部12的顶部朝向第一面侧Z1开放的开口部12H。第一 突出部11所具有的内部空间1化为从第二面侧Z2观察第一突出部11所观察到的上述凹 部所构成的空间,且具有从第一突出部11的顶部朝向第二面侧Z2开放的开口部11H。第 一突出部11与第二突出部12共有一部分。上述X轴与y轴的交叉角度优选为30° W上 且90° W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0°。此外,将第一面侧Z1设为Z轴方向上方侧,将第二 面侧Z2设为Z轴方向下方侧。
[002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11和第二突出部12形成为使顶部11TU2T圆化的 圆锥台形状或半球状。若更详细地观察,则第一突出部11的突出形状为大致半球状,另一 方面,第二突出部12的突出形状为使顶部圆化的圆锥或圆锥台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 中,第一突出部11和第二突出部12并不受上述形状的限定,任意的突出形态均可,例如实 际上为各种锥体形状(本说明书中的锥体形状为广义地包括圆锥、圆锥台、角锥、角锥台、 斜圆锥等的含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11和第二突出部12保持着与其外形相 似的使顶部圆化的圆锥台形状或半球状的内部空间11KU2K。
[0022] 在上述第一突出部11的顶部(W下也称为第一突出部顶部。)11T与开口部11H 之间具有壁部11W。该壁部11W在第一突出部11中形成环状结构。此外,在第二突出部12 的顶部(W下也称为第二突出部顶部。)12T与开口部12H之间具有壁部12W。该壁部12W 在第二突出部12中形成环状结构。此外,壁部12W与上述壁部11W共有。
[002引在此所说的"环状"只要在俯视时形成无接头的一连串形状,则并无特别限定,可 W是俯视时的圆、楠圆、矩形、多角形等任意形状。在适当维持片材的连续状态的方面,优选 圆或楠圆。进而,若W立体形状来叙述"环状",则可列举圆柱、斜圆柱、楠圆柱、切头圆锥、切 头斜圆锥、切头楠圆锥、切头四角锥、切头斜四角锥等任意环结构,从实现连续的片材状态 方面考虑,优选圆柱、楠圆柱、切头圆锥、切头楠圆锥。
[0024] 另外,对于第一突出部顶部11T、壁部11W、第二突出部顶部12T而言,基本上,将对 无纺布厚度3等分的上部P1作为第一突出部顶部11T,将中间部P3作为壁部11W(12W),将 下部P2作为第二突出部顶部12T(参照图2)。此外,在侧视的无纺布整体的厚度较薄且无 纺布的层厚度较厚的情况、或各个顶部的尖度或曲率不同的情况下,相对于在剖面中将从 第一突出部顶点11化到邻接的第二突出部顶点12化的直线3等分的各个位置上的直线, 可W将由第一突出部顶点11化侧的正交线沿着与通过第一突出部顶点11化的Z轴平行的 线周围旋转而得的曲面所划分的无纺布的上部设定为第一突出部顶部11T,将由第二突出 部顶点12化侧的正交线沿着与通过第二突出部顶点12化的Z轴平行的线周围旋转而得的 曲面所划分的无纺布的下部设定为第二突出部顶部12T,将第一突出部顶部11T与第二突 出部顶部12T之间设定为壁部11W(壁部12W)(参照图2)。或者,可W将剖面中形成直线状 的部分设定为壁部,将从壁部弯曲而圆化的区域设定为各个突出部。进而,第一突出部11 包含第一突出部顶部UT和壁部11W,第二突出部12包含第二突出部顶部12T和壁部12W, 壁部11W与12W共有。
[0025] 此外,壁部11WU2W还可W被定义为将内部空间1化和内部空间12K隔开的侧壁。 具体而言,将夹持于内部空间12K的开口部12H与内部空间11K的开口部11H之间的无纺 布部分设定为壁部11W、12W。此时,开口部12H是将按照使包围内部空间12K周围的第一突 出部11的顶部11T彼此连接的方式形成的棱部的最靠近第二突出部12侧的位置连结所形 成的环状部分。开口部11H是将按照使包围内部空间1化周围的第二突出部的顶部12T彼 此连接的方式形成的棱部的最靠近第一突出部11侧的位置连结所形成的环状部分。
[0026] 如上述那样地配设的具有第一突出部11和第二突出部12的无纺布10不具有弯 曲部,而具有由整体连续的曲面构成的两面凹凸结构。
[0027] 如此,上述无纺布10优选具有在面方向上连续的结构。该"连续"是指没有间断 的部分和小孔。但是,纤维间的如间隙那样的微细孔不包含在上述小孔中。上述小孔被定 义为例如其孔径W相当于圆的直径计为1mm W上的小孔。
[002引可W在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10中使用的纤维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具体可列 举下述的纤维等。可优选列举;聚己締(P巧纤维、聚丙締(P巧纤维等聚締姪纤维;单独使 用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醋(PET)、聚酷胺等热塑性树脂而成的纤维;巧銷型、并排(side by side)型等结构的复合纤维,例如銷成分为聚己締或低烙点聚丙締的巧銷结构的纤维。作为 该巧/銷结构的纤维的代表例,可列举阳T(巧)与阳(銷)、PP(巧)与阳(銷)、PP(巧) 与低烙点PP(銷)等巧銷结构的纤维。更具体而言,上述构成纤维优选包含聚己締纤维、聚 丙締纤维等的聚締姪系纤维、聚己締复合纤维、聚丙締复合纤维。在此,该聚己締复合纤维 的复合组成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醋和聚己締,该聚丙締复合纤维的复合组成优选为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醋和低烙点聚丙締,更具体而言,可列举PET(巧)和PE(銷)、PET(巧) 和低烙点PP (銷)。此外,该些纤维可W单独使用而构成无纺布,也可W组合使用两种W上。
[0029] 在无纺布10中,位于上述第一面侧Z1的纤维的亲水性比位于上述第二面侧Z2的 纤维的亲水性低。在此优选的是;提及亲水性之差时,不仅是指第一面侧Z1的表面与第二 面侧Z2的表面的亲水性之差,而且在片材的层厚内部,使第一面侧的亲水性比第二面侧的 亲水性低。进而,还优选亲水性具有从第一面侧Z1向第二面侧Z2变高的梯度。上述梯度 的含义是指;不仅包括亲水性连续变高的倾向,而且还包括亲水性从第一面侧Z1向第二面 侧Z2间断地或多段地变高的状态。
[0030] 上述亲水性的程度W水相对于纤维的接触角来表示,该接触角越小,则表示亲水 性越高。在第一面侧Z1和第二面侧Z2的水相对于纤维的接触角之差优选为7度W上,更 优选为8度W上。作为上限,优选为10度W下,更优选为9度W下。通过使该差为上述下 限W上,从而使液体的移动性良好。另外,在提及上述接触角之差时,是指第一面侧Z1表面 的纤维的接触角与第二面侧Z2表面的纤维的接触角之差。
[0031] 此外,作为水相对于位于第一面表面附近的纤维的接触角,从降低残留液体、使液 体液快速透过的观点出发,优选为74度W上,更优选为76度W上。作为上限,优选为80度 W下。另一方面,作为水相对于位于第二面表面附近的纤维的接触角,从适于引入液体的观 点出发,优选为64度W上,作为上限,优选为73度W下,更优选为71度W下。
[0032]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0033] 接触角按照W下方法进行测定。
[0034] 作为测定装置,使用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的自动接触角计MCA-J。接触角 测定使用蒸馈水。将从喷墨方式水滴喷出部(Cluster Technology Co.,Ltd.制造、喷出 部孔径为25 y m的脉冲注射器CTC-25)喷出的液量设定为20皮升,将水滴滴加到纤维的正 上方。将滴加的情况录制在与水平设置的照相机连接的高速度录像装置中。从在之后进行 图像解析的观点出发,录像装置优选为组装有高速度捕获装置的个人计算机。在本测定中, 每隔17msec地录制图像。在所录制的影像中,对于水滴滴到纤维而成的最初的图像利用附 属软件FAMAS (软件的版本为2. 6. 2、解析手法为液滴法、解析方法为0 /2法、图像处理算 法(algorithm)为无反射、图像处理影像模式为帖(化ame)、阔值水平(t虹eshold level) 为200、未进行曲率补正)进行图像解析,算出水滴与空气接触的面和纤维所形成的角,作 为接触角。
[0035] 另外,将测定用样品(从无纺布取出而得的纤维)的第一面侧纤维及第二面侧纤 维从表层W纤维长1mm裁断,将该纤维载置于接触角计的样品台上,维持水平,对每根该纤 维测定在不同的两个位置的接触角。在上述的各部位中,将N = 5根的接触角测量至小数 点后1位,将共计10个位置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第二位)定义为各个 部位的接触角。上述测定在室温20。°C、湿度60%的环境下进行,所使用的蒸馈水、测定样 品在上述环境下保存1天W上后再使用。
[0036] 还优选在第一突出部11、第二突出部12及壁部11W(12W)中的任一位置产生该第 一面侧Z1与第二面侧Z2的亲水性之差,优选在至少第一突出部11中产生上述亲水性之 差。由此,若第一面侧与液体接触,则即使该液体为高粘度的液体,也不易使液体停留在第 一面侧Z1的纤维中,并且利用向第二面侧Z2变高的纤维的亲水性而将液体快速地向第二 面侧引入(参照图2箭头ai?a 4)。
[0037] 该第一面侧与第二面侧的亲水性之差与上述的两面凹凸结构相结合而发挥出W 下的优异作用。
[003引具体而言,例如,若将无纺布10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并将其第一面侧Z1朝 向肌肤表面侧来配置,则在与无纺布10内最接近肌肤的发生点接触的第一突出部11的顶 部11T,将排泄液快速向第二面侧的内部空间11K引入而到达吸收体(参照图2箭头ai、a2)。 由此能够降低残留液体而减轻对肌肤的负担。
[0039] 此外,由于无纺布整体为连续的凹凸构成,因此液体从各第一突出部11的顶部 11T隔着环状结构的壁部11W(12W)快速向第二突出部12移动而远离肌肤(参照图2箭头 bi)。移动的液体并未扩散而被内部空间12K所捕捉。此时,在包含壁部的第二突出部12 中,也利用亲水性之差将液体从第一面侧Z1快速向第二面侧Z2引入而到达内部空间11K 或吸收体(参照图2箭头a3、a4)。由此使液体的吸收速度进一步提高,减轻对肌肤的负担。
[0040] 进而,由于第一面侧Z1的亲水性比第二面侧Z2的亲水性低,因此一旦被引入到内 部空间1化的液体很难再返回,不会对与第一突出部接触的肌肤赋予润湿的感触。同样,在 第二面侧Z2,与吸收体或中间片材发生点接触的第二突出部12中,液体也很难再返回到第 一面侧Z1,可W抑制肌肤与液体的接触。
[0041] 基于W上情况,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利用特有的两面凹凸结构与亲水性的相互作 用,从而可W抑制液体扩散并快速引入液体,有效地抑制残留液体及回流液体,提高肌肤侧 表面的干爽感。
[0042] 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无纺布10进一步发挥出如下所述的效果。
[0043] 无纺布10 (参照上述图1)具有优异的缓冲性。
[0044]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10不仅在表里的单面具有突出的部分而且在两面都具有突 出的部分,因此其结构体现出特有的缓冲性。例如在条纹状的突起、单面的突起中总会体现 出作为线或面的弹力性,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对于=维的行为,也会充分地追随而发挥出 在两面中由点所支撑的立体缓冲性。此外,由于具有朝向壁部11W(12W)起立的方向的后述 纤维取向性,因而在壁部11W(12W)产生紧固的赋形(3シ),具有不会使纤维在厚度方向崩 塌的适度的缓冲性。进而,利用壁部11W(12W)的上述纤维取向性,即使无纺布10受到挤压 力而崩塌,其形状恢复力也较大,即使继续处于捆包状态、使用状态,也容易维持起始的缓 冲力。目P,第一突出部11和第二突出部12不易崩塌,即使发生变形也容易恢复。
[0045] 利用源于上述良好缓冲性的作用可W确保一段时间地保持液体的空间,因此能够 维持快速的吸收速度并且使施加于吸收体的压力适度分散,从而降低从吸收体的回流液体 量。此外,由于形状恢复力大,因此还能确保吸收性能的稳定性。
[0046] 无纺布10 (参照上述图1)的肌肤触感优异。
[0047]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10而言,在两面方向具有第一突出部11和第二突出部 12,并且使其顶部11T圆化。因此,通过使第一突出部11侧的面成为肌肤表面侧,从而可 实现表面片材与肌肤W点发生柔软接触的良好肌肤触感。此外,通过使还因为着装时的压 力而发生接触的点W面状增减,从而使肌肤触感良好,并且可抑制相对压力的表面片材整 体的形状变形,此外,容易从压力变形恢复形状。还具有源于上述的良好缓冲性的作用,将 其与基于两面点接触的动态作用相结合,可W得到独特的良好肌肤触感。此外,接受排泄等 时,也会使上述点接触发挥效果,实现干爽的肌肤触感。若对该干爽的肌肤触感(吸收性的 效果)进行补充,则由于具有朝向壁部11W(12W)起立的方向的后述纤维取向性,因而利用 壁部11W(12W)的在厚度方向上取向的纤维而使液体顺利地沿着纤维流动,并从第二突出 部12快速移动到配置于无纺布10的下面的吸收体,且利用第一面侧与第二面侧的亲水性 之差而使回流液体减少,实现干爽的肌肤触感。此外,通过维持上述结构而使无纺布10自 身的通气性优异,利用点接触的效果可W起到防止皮炎的作用。
[0048] 无纺布10 (参照上述图1)对排泄物的捕捉性优异。
[0049] 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10中,在其两面突出的第一突出部11和第二突出部12的 各自的内部具有内部空间11K、12K,因此可W对应排泄液、排泄物的物性而W多种方式将它 们捕捉来应对。例如,若W无纺布10的第一面侧Z1作为肌肤表面侧来进行说明,则如果 是粘度高且渗透性低的排泄物,那么使该排泄物不透过无纺布10的表面片材而一时地积 存于内部空间12K,水分的一部分通过第二突出部12而被吸收体(未图示)吸收。另一方 面,如果是粘度低且容易透过的排泄液,那么使其主要透过第一突出部11,然后在内部空间 1化将其捕捉。在任一情况下,首先与肌肤表面相碰的部分为第一突出部顶部11T,上述被 捕捉到的排泄液或排泄物不易与肌肤接触。由此,即使在排泄尿、便、经血、白带后,也能够 广泛地应对而持续极为良好的干爽感。
[(K)加](纤维密度(第一突出部 < 第二突出部))
[0化1] 在上述的基础上,关于无纺布10的纤维密度,优选使第一突出部11的纤维密度 (ri)小于第二突出部12的纤维密度Og。
[0化2]由此,在从无纺布的第一面侧Z1供给排泄物时,在第一突出部11中通液阻力被降 低而使该排泄物(未图示)快速地导入到内部空间11K。此外,同时,利用由纤维密度差所 致的毛细管力使液体沿着壁部向第二突出部12移动。该与基于上述亲水性之差的作用相 结合,使液体从肌肤快速剥离并快速到达吸收体(未图示)。其结果;使排泄物不易附着于 肌肤,可W防止使用者产生发红、炎症、媽疮等。
[0化3] 进而,对于第一突出部11而言,可W对于挤压适度地崩塌而不带来刺痛肌肤之 感,实现良好的肌肤触感。另一方面,第二突出部12不易崩塌,捕集排泄物后的保形性优 异,并且在形状不崩塌的情况下缓冲性优异且捕集物的防扩散性优异。
[0054] 在此所说的纤维密度是各突出部的厚度的中屯、附近的纤维密度,其通过测量每 1mm2的纤维根数来进行评价。例如,上述第一突出部11的纤维密度优选为30根/mm2 W上, 更优选为50根/mm2 W上,并且优选为130根/mm 2 W下,更优选为120根/mm 2 W下。另一 方面,上述第二突出部12的纤维密度优选为250根/mm2 W上,更优选为270根/mm 2 W上, 并且优选为500根/mm2W下,更优选为480根/mm 2 W下。此外,第一突出部11的纤维密度 与第二突出部12的纤维密度之差优选为150根/mm2W上,更优选为300根/mm 2W上。该 差越大越优选,作为上限,为700根/mm2左右。
[0055] <纤维密度的测定方法〉
[0056] 纤维密度可W按照例如W下的方法进行测定。
[0057]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无纺布的切剖面进行放大观察(调整成能够测量30?60 根纤维剖面的倍率(150?500倍),对纤维的剖面数进行测定,计算一定面积中的被上述切 剖面切断的纤维的剖面数)。此外,对于第一突出部11而言,观察的中屯、为顶部11T的层 厚度TL1的中央附近,对于壁部11W(12W)而言,观察的中屯、为片材厚度方向的中屯、附近的 层厚度化3的中央附近。对于第二突出部而言,观察的中屯、为顶部12T的层厚度TL2的中 央附近。接着,换算成每lmm2的纤维的剖面数,将其设定为纤维密度(根/mm2)。测定对3 个位置进行,将其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纤维密度。上述扫描电子显微镜可W使用日本电子 (株)公司制的JCM-5100 (商品名)。
[005引(纤维密度(第一面侧 < 第二面侧))
[0059] 此外,优选使第一突出部11的第一面侧Z1的纤维密度hJ与第二面侧Z2的纤 维密度(riib)满足rib<riib的关系。由此,兼顾该部分的柔软性和形状维持性。对于此种无 纺布而言,通常难W兼顾该些作用,但是,通过赋予如上所述的特有的纤维的粗密,从而在 该部分形成与来自外部的挤压相应的结构变形部分和结构维持部分,得到上述的作用。若 要加W说明,则由于在第一突出部的顶部11T中第二面侧Z2的纤维较"密",因此相对硬的 部分呈现拱状而发挥出桥壞的功能,而该第一面侧Z1较为柔软,整体上并不呈刚直而维持 着充分的柔软性,因此接触时可W感受到柔软的肌肤触感。进而,在上述纤维的粗密结构 中,粗的第一面侧Z1和密的第二面侧Z2应对压力的行为并不相同,认为纤维沿着第一突 出部的形状致密地重叠着的第二面侧Z2具有由第一突出部整体的结构变形所带来的缓冲 性,并赋予结构的快速恢复性。
[0060] 此外,在第一突出部的顶部11中第二面侧Z2的纤维密度比第一面侧Z1的纤维密 度高,因此与上述的亲水性之差相结合而使体液快速地移动到第二面侧Z2,从而使与第一 面侧Z1接触的肌肤保持干爽。
[0061] (壁部的纤维取向性)
[0062] 进而,构成第一突出部11的壁部11W的纤维在遍布壁部11W的环状的整个圆周中 的任一位置在将第一突出部顶部11T和开口部11H的边缘部连结的方向上均具有纤维取向 性。换言之,构成壁部11W的纤维W朝向第一突出部顶部11收集成束的方式发生取向,且 在其起立的方向具有纤维取向性。此外,构成上述第二突出部12的壁部12W的纤维优选在 遍布壁部12W的环状的整个圆周中的任一位置在将第二突出部顶部12T和开口部12H的边 缘部连结的方向上均具有纤维取向性。对于该壁部12W的纤维取向性而言,对于与上述壁 部11W共用的部分来说,与壁部11W的纤维取向性相同。由此,容易维持两面凹凸形状,并 且得到更优异的缓冲性。
[0063] 对于W往的一般的热风(Air t虹OU曲)无纺布而言,通常在制造无纺布时,纤维在 其MD方向上发生取向并W该状态发生热粘接,因此,对于MD方向剖面的壁部的纤维而言, 虽然纤维在其起立方向上发生取向,但是纤维在CD方向剖面中在与起立方向正交的方向 上发生取向,因此不具有如上所述的纤维取向性。MD也称作机械方向,其是在无纺布制造时 的纤维网的送给方向,MD为"Machine Direction"的缩写。上述CD是与MD正交的方向, CD 是"Cross Direction"的缩写。
[0064] 上述纤维取向性是包括纤维的取向角和取向强度的概念。纤维的取向角是表示具 有各种方向性的多个纤维其整体在哪个方向发生取向的概念,其将纤维的集合体的形状数 值化。纤维的取向强度是表示显示出取向角的纤维的量的概念,在取向强度低于1. 05时, 几乎不发生取向,在取向强度为1. 05 W上时,可认为具有取向。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纤 维取向根据其部位而发生变化。即,在从某一取向角的状态的部位向不同的取向角的部位 变化的期间(在纤维从在某一方向上取向强度强的状态向在不同的取向中显示出强取向 强度的部位发生变化的期间),具有取向强度弱的状态、通过再取向而达到取向强度高的状 态等各种状态。因此,优选的是;在某一显示出强取向角的部位与在其它方向上显示出强 取向角的部位之间,即使纤维的取向强度弱,纤维的取向角也发生了变化,更优选取向强度 局。
[0065] 如果对于取向角、取向强度而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一例,则相对于第一突出部11的 壁部11W的曲面结构而言,取向角优选为50。W上且130° W下,更优选为60。W上且 120° W下,取向强度优选为1. 05 W上,更优选为1. 10 W上。壁部11W的纤维的取向方向为 朝向各顶部的中屯、的方向,因此体现出缓冲性。此外,在将无纺布10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表 面片材使用的情况下,利用壁部11W的纤维取向性,即使在高加压下的条件下,无纺布10也 具有充分的耐压缩性,防止无纺布10的第一突出部11的崩塌。由此,可W确保充分的捕捉 空间,充分发挥出使肌肤接触面积变小的效果、高通气性、充分捕捉大量的液体、固体成分、 高粘性液体等且抑制漏溢的效果。
[0066]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只要没有特别限制,将沿着片材厚度方向的方向设定为取 向角度90°,在图1所示的状态中,Z轴狂1-Z2)方向即为取向角度90°。
[0067] <纤维取向性(取向角、取向强度)的测定方法〉
[0068] 纤维取向性(取向角、取向强度)可W利用W下的方法进行测定。
[0069] 首先,使用日本电子(株)社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JCM-5100(商品名),按照使 图1中的Z轴方向成为上下的方式将样品静置,印刷从与样品所要进行测定的面垂直的方 向拍摄的图像(调整为能够测量10根W上所要测定的纤维的倍率,70?300倍),在透明 阳T制片材上描绘出纤维。将上述的图像存储于个人计算机内,使用Nexus株式会社制的 nexusNewQube[商品名](独立(stand-alone)版)图像处理软件,将上述图像二值化。接 着,使用纤维取向解析程序即Fiber Orientation Analysis 8. 13Single软件(商品名), 将上述二值化后的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能谱,由近似楠圆的分布图获得取向角和取 向强度。
[0070] 取向角表示纤维最佳地进行了取向的角度,取向强度表示该取向角的强度。在壁 部及第一突出部的测定中,取向角为越接近90°的值,则表示纤维在越朝向第二突出部12 的顶部12T的方向发生取向,若取向角为60?120°,则判断为纤维朝向第二突出部12的 顶部12T发生取向。此外,取向强度的值越大,则表示纤维的朝向越一致。将取向强度为 1.05 W上的情况设为发生取向。测定在3个位置进行,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取向角和 取向强度。
[0071]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10的尺寸规格说明如下。
[0072] 对于片材的厚度而言,将无纺布10在侧视时的整体厚度设为片材厚度TS,将在其 凹凸处发生弯曲的片材的局部厚度设为层厚度化(参照图1)。片材厚度TS根据用途进行 适当调节即可,在用作尿布、生理用品等的表面片材的情况下,优选为1mm?7mm,更优选为 1. 5mm?5mm。通过将片材厚度TS设定在该范围,从而使使用时的体液吸收速度快,抑制从 吸收体回流液体,还能够实现适度的缓冲性。层厚度化可W在片材内的各部位不同,根据 用途进行适当调节即可。在用作尿布、生理用品等的表面片材的情况下,第一突出部顶部 11T的层厚度TL1优选为0. 1mm?3臟,更优选为0. 4mm?2mm。对于优选的层厚度的范围 而言,第二突出部顶部12T的层厚度TL2及壁部11W(12W)的层厚度TL3也相同。各层厚度 TL1、TL2、TL3的关系优选为化1〉化3〉化2。由此,在第一突出部11中,尤其在肌肤表面侧, 纤维密度较低,能够实现良好的肌肤触感。另一方面,第二突出部12的纤维密度变高,不易 崩塌,能够在不破坏形状的前提下制成缓冲性良好且液体的吸收速度优异的无纺布。
[0073] 上述第一突出部11与第二突出部12的间隔根据用途进行适当调节即可,在用作 尿布、生理用品等的表面片材的情况下,优选为1mm?15mm,更优选为3mm?10mm。此外, 上述无纺布10的单位面积重量并无特别限定,W片材整体的平均值计优选为15?50g/m 2, 更优选为20?40g/m2。
[0074] 接着,参照图3对上述的第一突出部11和第二突出部12的优选俯视配设例进行 说明。
[007引如图3所示,在配设例中,在俯视片状无纺布的一侧的第一面侧Z1 (朝向图3的近 前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11、和在与第一面侧Z1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侧Z2(朝向图3的背 面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12被交替连续地配置在作为遍布无纺布10的整个面地俯视交叉 的不同方向的、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的各个方向。因此,若沿着1个方向来看,则第一 突出部11和第二突出部12在相对于片材面而言互为相反的方向突出。第一方向X及第二 方向Y的交叉角优选为30° W上且90° (正交)W下,例如为90°。与在第一面侧Z1突 出的第一突出部11同等数量的第二突出部12 W在第二面侧Z2突出的方式进行配置。而 且,形成了将各自邻接的第一突出部11连结的第一棱部16。另一方面,虽然没有图示,但 是,从第二面侧Z2来看,形成了将各自邻接的第二突出部12连结的第二棱部17。
[0076] 内部空间UKU2K的构成为;W第一棱部16、第二棱部17为边界且由壁部11W、 12W所隔出的实质上不连续的空间。该"棱部"是指具有倾斜且紧密结合于剖面凸状的2个 面的边界线,此时,第一棱部16成为所邻接的第二突出部12的内部空间12K的面的交叉部 (边界线)。换言之,是指隔着第二突出部12,沿着从相邻的第一突出部11按照包围该第 二突出部12的方式通过第二突出部12间而到达另一个第一突出部11B的棱线的部分。该 "棱线"是指:在相对于将最近的第一突出部11的顶部11T彼此连结的线而连续地看到的垂 直方向纵剖面中,将高度最高的位置连续连接而得到的线。
[0077] 在上述的配设例的无纺布10中,第一突出部11隔着第一棱部16而连接,在该一 连串的第一突出部11之间隔着第一棱部16并列地连接第一突出部11。进而,在一连串的 第一突出部11与另外的一连串的第一突出部11之间并列地连接第二突出部12。基于该 样的配置形态,从而在一连串的第一突出部11之间具有捕捉空间(第二突出部的内部空间 12K)。此外,该捕捉空间成为液体移动路径,一连串的第一突出部11防止液体的横向漏溢。 另外,即使在第二面侧Z2,第二突出部12也会隔着第二棱部17连接,在该一连串的第二突 出部12之间具有内部空间11K。
[007引在上述配设例中,在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的交叉角为60°时,产生第一突出部 11彼此及第二突出部12彼此邻接的状态。但是,只要构成在整体上连续的片状态,则该种 形态的配列也沿着作为俯视交叉的不同方向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各个方向交替 连续地配置第一突出部11和第二突出部12,因此被包含在第一突出部11与第二突出部 12 "交替"地排列的含义中。
[0079] 如上述那样分别被排列在俯视第一方向狂方向)和第二方向(Y方向)上的第一 突出部11和第二突出部12在曲面且全部连续的状态下构成无纺布10。另外,上述第一突 出部11与第二突出部12的排列形态并不受上述的限定,只要是能够W可连续的排列来配 置的形态即可。例如可W是W第一突出部11为中屯、并在6角形的顶点配置6个第二突出 部12、且该图案在面内扩展的排列。此外,也可W是W第一突出部11为中屯、并在正方形的 顶点配置4个第二突出部12,进而在各顶点间的中屯、分别配置第二突出部12,而配置共计 8个第二突出部12,且该图案在面内扩展的排列。
[0080] 接着,对于上述无纺布10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边参照图4边说明 如下。
[0081] 上述的无纺布10的制造方法只要适当采用一般的制造方法即可。
[0082] 作为制造装置的支撑体的一例,使用图4(1)所示的构成的支撑体110。该支撑体 110具有与赋予第二突出部12形状的位置对应的多个突起111,并且配置有与赋予第一突 出部11形状的位置对应的孔112。目P,支撑体110具有凹凸形状,并且突起111与孔112被 交替地配置在不同的方向,例如,突起111与孔112被分别交替地配置在X方向和Y方向。
[0083] 在上述支撑体110上配置网(也称为纤维网)50并朝向网50吹送第一热风化时, 如图4(2)所示,与支撑体110的孔112对应地赋予第一突出部11形状,并与突起111的位 置对应地赋予第二突出部12形状。因此,在俯视一侧的第一面侧Z1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 1化的第一突出部11、和在与第一面侧Z1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侧Z2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12K 的第二突出部12被分别交替地连续配置在俯视交叉的不同的X方向和Y方向,从而赋予第 一片材11形状。此时,与对应于突起111加W赋形的第二突出部12相比,对应于孔112而 沿着热风W1的流向加W赋形的第一突出部11的纤维密度变低。
[0084] 另外,附图箭头示意性地表示第一热风化的流向。
[0085] 若列举该制造方法的具体的一例,则可列举如下所述的方式。
[0086] 将热粘接前的网51及网52分别W达到规定的厚度的方式从梳理机(未图示) 供给到对网进行赋形的装置。在制造装置中,首先,将上述网51及网52搬运到上述支撑体 110上并W层叠的状态使其固定(W下,将层叠的状态的层叠体称作网层叠体50或网50)。 将网51作为上述赋形装置的支撑体110侧,并在该网51上层叠网52。网51成为赋形后的 无纺布10的第一面侧。
[0087] 网51及网52是由上述纤维材料形成的形成无纺布之前的纤维集合体,其处于纤 维彼此极为松弛地缠绕的状态。此外,网51及网52是在上述纤维材料的表面附着有亲水 化剂的网。
[008引作为上述亲水化剂,可W任意使用在此种物品中使用的亲水化剂。例如可列举各 种表面活性剂作为典型例,可W使用阴离子性、阳离子性、两性离子性及非离子性的表面活 性剂等。
[0089] 作为优选的表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剂的组合,可列举;烧基磯酸醋钟盐;聚氧己 締烧基酷胺及烧基甜菜碱;烧基磯酸醋钟盐及烧基横酸醋钢盐;聚氧己締烧基胺及聚甘油 单烧基化物;聚氧己締烧基酷胺及硬脂酷磯酸醋钟盐;聚氧己締烧基酷胺及聚甘油单烧基 化物;烧基横酸醋钢盐及硬脂酷磯酸醋钟盐;烧基離硫酸醋钟盐及聚甘油脂肪酸醋;聚氧 己締烧基酷胺及二烧基横基班巧酸醋钢盐;聚氧己締聚氧丙締改性娃酬及二烧基横基班巧 酸醋;聚甘油脂肪酸醋及二烧基横基班巧酸醋钢盐;脱水山梨糖醇酢脂肪酸醋及二烧基横 基班巧酸醋钢盐;聚氧己締烧基酷胺及聚甘油脂肪酸醋;聚氧己締烧基酷胺及脱水山梨糖 醇酢脂肪酸醋;聚氧己締烧基胺及脱水山梨糖醇酢脂肪酸醋;聚氧己締聚氧丙締改性娃酬 及聚氧己締烧基離;聚氧己締聚氧丙締改性娃酬及聚甘油脂肪酸醋;聚氧己締聚氧丙締改 性娃酬及脱水山梨糖醇酢脂肪酸醋;脱水山梨糖醇酢脂肪酸醋及聚氧己締烧基離;聚甘油 脂肪酸醋及脱水山梨糖醇酢脂肪酸醋;聚甘油脂肪酸醋及聚氧己締烧基離等。该些优选的 表面活性剂及优选的表面活性剂的组合只要包含该些表面活性剂即可,也可W进一步包含 其它的表面活性剂等。
[0090] 网51及网52可W预先使亲水性互不相同,或者利用后续的热风处理使亲水性互 不相同。
[0091] 可W将多种预先已使亲水性不同的纤维集合体组合使用。此外,即使使用同一纤 维材料,也可W通过附着不同的亲水化剂而成为上述亲水性不同的纤维集合体,例如可W 使亲水性低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附着于网51,使亲水性高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附着于 网52。此时,也可W将其它亲水化剂与上述亲水化剂一并混合使用。
[0092] 另一方面,若想要利用后续工序的热风处理使网51和网52的亲水性不同,则在将 网50制成无纺布10时使成为第一面的一侧偏在地含有热伸长性纤维,由此可W使51和网 52的亲水性不同。该是由于;通过利用热风使热伸长性纤维伸长,从而使亲水性降低。另 夕F,上述热伸长性纤维的"偏在"是指无纺布10中的第一面侧比第二面侧更多地含有热伸 长性纤维的形态,可W在第二面侧存在不含有热伸长性纤维的区域,包括上述热伸长性纤 维的含量从第一面侧向第二面侧逐渐降低的形态、上述热伸长性纤维的含量断续或多段地 降低的形态等。典型而言,可列举;使网51含有热伸长性纤维且使网52不含有热伸长性 纤维的形态;使网51比网52更多地含有热伸长性纤维的形态等。至少,网51中的热伸长 性纤维的含有比例优选为30 % W上,更优选为50 % W上。通过使该含有比例为上述下限W 上,从而使形成于网51的无纺布10的第一面侧Z1的纤维的接触角变大,亲水性变低,故优 选。由此,可W利用热风处理使网51和网52的亲水性不同。
[0093] 上述热伸长性纤维是其长度因加热而伸长的纤维,例如可列举利用加热使树脂 的结晶状态发生变化而自发性地伸长的巧銷型复合纤维等(W下,称为热伸长性复合纤 维。)。优选的热伸长性复合纤维具有构成巧部的第一树脂成分和构成銷部的包含聚己締 树脂的第二树脂成分,第一树脂成分具有比第二树脂成分高的烙点。第一树脂成分是体现 该纤维的热伸长性的成分,第二树脂成分是体现热粘接性的成分。构成銷部的第二树脂成 分只要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存在于纤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即可。
[0094] 使用差示扫描型量热计(Seiko Instruments Inc.制DSC6200),对细细地裁切出 的纤维试样(样品重量2mg) W升温速度l〇°C/min进行热分析,测定各树脂的烙解峰温度, 并W该烙解峰温度来定义第一树脂成分及第二树脂成分的烙点。在第二树脂成分的烙点无 法利用该方法明确测定的情况下,将该树脂定义为"不具有烙点的树脂"。此时,作为第二树 脂成分的分子开始流动的温度,将第二树脂成分热粘接至能够测量纤维的热粘接点强度的 程度的温度设为软化点,并使用该软化点来代替烙点。
[0095] 第一树脂成分及第二树脂成分分别具有下述的取向指数值,由此通过加热使热伸 长性复合纤维伸长。取向指数作为构成纤维的树脂的高分子链的取向程度的指标。
[0096] 热伸长性复合纤维中的第一树脂成分的优选取向指数自然会因所使用的树脂的 不同而异,例如在聚丙締树脂的情况下,取向指数优选为60% W下,更优选为40% W下,进 一步优选为25% W下。在第一树脂成分为聚醋的情况下,取向指数优选为25% W下,更优 选为20% W下,进一步优选为10% W下。另一方面,第二树脂成分的取向指数优选为5% W 上,更优选为15% W上,进一步优选为30% W上。
[0097] 在将热伸长性复合纤维中的树脂的双折射的值设为A且将树脂的固有双折射的 值设为B时,第一树脂成分及第二树脂成分的取向指数用W下的式(1)来表示。
[0098] 取向指数(% ) = A/BX100 (1)
[0099] 固有双折射是指树脂的高分子链在完全取向后的状态下的双折射,其值被记载于 例如《成形加工中的塑料材料(日文原文;「成形加工t三杉W吝塑料材料」)》第一版、附表 成形加工中使用的代表性的塑料材料(塑料成形加工学会编、SIGMA出版、1998年2月10 日发行。
[0100] 将偏振板安装于干设显微镜,并在相对于纤维轴的平行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偏振光 下测定热伸长性复合纤维的双折射。作为浸溃液,使用Cargille公司制的标准折射液。浸 溃液的折射率利用阿贝折射计来测定。由利用干设显微镜得到的复合纤维的干设条纹图 像,按照W下的文献记载的计算方法求出与纤维轴平行及垂直方向的折射率,计算两者之 差即双折射。
[0101] 《巧銷型复合纤维的高速纺纱中的纤维结构形成(日文原文;「巧銷型複合繊維① 高速纺务、t三b W吝繊維構造形成」)》第408页(纤维学会刊、Vol. 51、No. 9、1995年)
[0102] 作为上述巧銷型的热伸长性复合纤维,可W是同巧型的巧銷型,也可W是偏巧型 的巧銷型,还可W是并排型,优选为同巧型的巧銷型。
[0103] 构成銷部的第二树脂成分含有聚己締树脂。构成銷部的聚己締树脂担负着如下 作用;对巧銷型复合纤维赋予热粘接性,并且在热处理时引入上述亲水化剂。作为上述聚 己締树脂,可W使用低密度聚己締(LDPE)、高密度聚己締(皿PE)、直链状低密度聚己締 (LLDP巧等,但优选密度为0.935?0.965g/cm 3的高密度聚己締。此外,构成銷部的树脂成 分优选为聚己締树脂单一物质,也可W与其它树脂混合。作为所混合的其它树脂,可列举聚 丙締树脂、己締己酸己締醋共聚物巧VA)、己締己締醇共聚物巧V0H)等。其中,对于构成銷 部的树脂成分而言,优选銷部的树脂成分中的50质量% ^上、特别优选70?100质量%为 聚己締树脂。
[0104] 构成銷部的聚己締树脂的微晶尺寸优选为100?200 A。若微晶尺寸为100 A W 上,则在热处理时亲水化剂容易从纤维表面进入到内部,所使用的亲水化剂的选择范围也 变宽。由此,可W容易地使该纤维、或者使用该纤维得到的网或无纺布等的所需部位的亲水 性降低。
[01化]从可靠地产生纤维表面的亲水度的变化的观点出发,微晶尺寸优选为 100~200 A ,更优选为115~1撕A。微晶尺寸的上述上限值200 A根据拉伸强度、断裂 伸长率等机械物性的观点来确定。只要微晶尺寸为山)〇 A W内,则结晶的数量不会变少,而 且机械物性也不会降低。
[0106] 〔聚己締树脂的微晶尺寸的测定方法)
[0107] 微晶尺寸是由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半值宽度,通过化errer公式计算出 的值。关于计算方法,使用理学公司制的RINT-2500,对于PE的面指数(110)的峰,利用附 属的微晶尺寸计算程序JADE6.0来进行计算。具体的条件如下;作为射线源的化K a射线 (波长0. 154nm)、电动势及电流为40kV ? 120mA、扫掠速度为10° /分钟。测定时的试样的 设置方法如下:按照与试样固定架的狭缝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伸展并安装纤维束,并使 纤维束与X射线的入射方向垂直。
[0108] 巧部是对巧銷型复合纤维赋予强度的部分,作为构成巧部的第一树脂成分,可W 无特别限制地使用烙点比聚己締树脂高的树脂成分。例如可列举;聚丙締(P巧等聚締姪系 树脂(聚己締树脂除外);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醋(PET)、聚对苯二甲酸了二醇醋(PBT)等 聚醋系树脂等。进而,还可W使用聚酷胺系聚合物、两种W上上述树脂成分的共聚物等。
[0109] 在该些组合中,优选使用聚丙締(P巧或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醋(PET)。也可W将 多种树脂混合后再使用,此时,巧部的烙点设定为烙点最高的树脂的烙点。
[0110] 此外,从容易制造无纺布的方面出发,优选使构成巧部的第一树脂成分的烙点与 构成銷部的第二树脂成分的烙点之差(前者后者)为2(TCW上。烙点之差优选为150°CW 内。
[0111] 在本制造例中,接着对该支撑体110上的网层叠体50吹送第一热风化(图4(1)的 状态。)。目P,对网层叠体50从无纺布10的成为第二面的一侧吹送第一热风化。然后,W 沿着支撑体110的形状的方式将网层叠体50赋形(图4(2)的状态。)。若考虑到用于此 种制品的一般的纤维材料,则此时的第一热风化的温度优选比构成网层叠体50的热塑性 纤维的烙点低〇°C?70°C,更优选低5°C?50°C。第一热风化的风速还由支撑体110的突 起111的高度来决定,从赋形性和手感的观点出发,设定为20?150m/s,优选设定为30? lOOm/s。若风速比该下限值慢,则无法充分地进行赋形,无法充分发挥缓冲性、排泄物的存 积(stock)性和通气性的效果。若风速超过该上限值,则在第二突出部12的顶部12T产生 开孔,容易崩塌,无法充分发挥缓冲性、排泄物的存积性和通气性的效果。进而,排泄物容易 通过该开孔部而回流。
[0112] 由此,将网层叠体50赋形为凹凸形状。
[0113] 另外,支撑体110的突起111的高度可W根据所赋形的片材整体的厚度、片材的层 厚度来适当确定。例如设定为1mm?10mm,优选设定为2mm?8mm,更优选设定为2mm? 8mm。
[0114] 接着,如图4做所示那样,吹送能够使网层叠体50的各纤维适度热粘接的温度的 第二热风W2,使纤维彼此热粘接。此时,也与第一热风化同样地对网层叠体50从无纺布 10的成为第二面的一侧吹送第二热风W2。若考虑到用于此种制品的一般的纤维材料,则此 时的第二热风W2的温度优选比构成网层叠体50的热塑性纤维的烙点高出0°C W上且7〇°C W下的范围,更优选高出5°C W上且50°C W下的范围。
[0115] 第二热风W2的风速还由支撑体110的突起111的高度来决定,设定为Im/s W上 且lOm/s W下,优选设定为3m/s W上且8m/s W下。若该第二热风W2的风速过慢,则无法 向纤维进行传热,纤维彼此无法热粘接而使凹凸形状的固定变得不充分。另一方面,若风速 过快,则由于对纤维进行过度的传热,因此存在使手感变差的倾向。
[0116] 作为热塑性纤维,可使用上述的纤维。例如,在使用包含低烙点成分和高烙点成分 的复合纤维作为热塑性纤维时,对网层叠体50吹送的第二热风W2的温度优选为低烙点成 分的烙点W上且低于高烙点成分的烙点。更优选为低烙点成分的烙点W上且比高烙点成分 的烙点低l〇°C的温度,进一步优选比低烙点成分的烙点高5°CW上且比高烙点成分的烙点 低20°CW上的温度。
[0117] 按照W上所说明的方式制作无纺布10。通过使热风从孔112的部分通过,从而使 网的纤维移动而使所赋形的凸状部成为无纺布10的第一突出部11,沿着突起部111形成的 凸状部成为无纺布10的第二突出部12。而且,图4中的下侧的面为第一面侧,其相反侧的 面成为第二面侧。目P,无纺布10中的第一面侧为配置于上述支撑体的一侧,第二面侧为吹 送上述热风的一侧。
[0118] 若考虑到连续生产,则上述制造方法可列举如下形态:制造装置(未图示)采用能 够搬运上述支撑体110的传送带式或鼓轮式装置,将在支撑体上固定有凹凸形状的第一片 材11从支撑体剥离后,卷取成漉状(未图示)。
[0119] 上述制造方法中,各片材的厚度根据突起111的高度和风速适当确定。例如,若使 突起111的高度变高,则片材的厚度变厚,若使突起111的高度变低,则片材的厚度变薄。 另一方面,若风速加快,则片材的厚度变厚,若风速变慢,则片材的厚度变薄。此外,若突起 111的高度变高,则片材的纤维密度变低,若突起111的高度变低,则片材的纤维密度变高。 另一方面,若风速加快,则片材的纤维密度变低,若风速变慢,则片材的纤维密度变高。
[0120] 在上述的任一风速条件下,通过使热风通过支撑体110的孔112,均可使网层叠体 50在赋形的同时成为纤维体积大的状态。尤其是支撑体侧的网51的纤维会受到热风的偏 流的影响而处于较粗的纤维密度状态。
[0121] 进而,在采用通过使网51含有热伸长性纤维来赋予亲水性差的方法时,利用纤维 的热伸长而使该部分的纤维间距离变宽,处于更粗的纤维密度状态。由此,第一突出部11 的第一面侧Z1的纤维密度hi。)与第二面侧Z2的纤维密度hib)满足rib<riib的关系。
[0122] 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具有柔软的肌肤触感和优异的缓冲性,并且发挥出既能抑制 液体扩散又能使液体的透过性优异、使软便附着量降低、使表面的干爽感提高的优异效果。
[0123] 与此相对,在W往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无纺布中,由于凸状部的纤维密度比槽 部大,因此积存于槽部的液体不易向凸状部侧流动,在提高液体通过速度的方面存在问题。 此外,槽部为沿着凸状部的条纹状,因此容易使液体扩散。进而,不容易利用穿戴时的压力 使凸状部崩塌,因此缓冲性低。
[0124] 此外,W往的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纤维片为利用压花而形成的仅单面的凹凸形 状,凸部W纤维填满至底部而不具有内部空间,液体透过性差。
[0125] 进而,W往的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无纺布为利用压花而形成的仅单面的凹凸形 状,凸部W纤维填满至底部而不具有内部空间,液体透过性差。
[01%] 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10还可W用于除此W外的各种用途。例如可W适合作为 成人用或乳幼儿用的一次性尿布、卫生巾、卫生护垫、取尿垫等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使 用。进而,因无纺布10的两面为凹凸结构而使得通气性、液体扩散性、挤压力时的变形 特性等优异,由此也可W作为夹持于尿布、生理用品等的表面片材与吸收体之间的子层 (sublayer)、吸收体的被覆片材(core wrap sheet (核屯、包片))等使用。除此W外,还可列 举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權部(gather)、外装片、翼状部(wing)而加W利用的形态。 进而,还可列举出作为厕纸片、清扫片、过滤器、加热工具的被覆片材而加W利用的形态。
[0127]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了 W下的无纺布等。
[0128] <1〉一种无纺布,其具有在俯视片状无纺布的一侧的第一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 间的第一突出部和在与上述第一面侧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的第二突 出部,在上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与其内部空间的开口部之间具有环状结构的壁部,上述第 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在该无纺布的俯视交叉的不同方向上交替连续地配置,位于上述第 一面侧的纤维的亲水性比位于上述第二面侧的纤维的亲水性低。
[0129]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无纺布,其中,在片材的层厚内部,上述第一面侧的亲水 性比上述第二面侧的亲水性低。
[0130]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具有亲水性从上述第一面侧向上述第二 面侧变高的梯度。
[0131]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上述第一面侧的水相对于 纤维的接触角与上述第二面侧的水相对于纤维的接触角之差为7度W上且10度W下。
[0132]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上述第一面侧的水相对于 纤维的接触角与上述第二面侧的水相对于纤维的接触角之差为8度W上且9度W下。
[0133] <6〉根据上述<1〉?巧〉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水相对于位于上述第一面 表面附近的纤维的接触角为74度W上且80度W下。
[0134] <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水相对于位于上述第二面 表面附近的纤维的接触角为64度W上且73度W下。
[01巧]<8〉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上述第一突出部的纤维密 度(rl)比上述第二突出部的纤维密度(r2)低。
[0136] <9〉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上述第一突出部的纤维密 度为30根/mm 2 W上且130根/mm 2 W下。
[0137] <10〉根据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上述第二突出部的纤维密 度为250根/mm 2 W上且500根/mm 2 W下。
[013引 <11〉根据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上述第一突出部的纤维 密度与上述第二突出部的纤维密度之差为150根/mm2W上。
[0139] <12〉根据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构成上述第一突出部的 壁部的纤维在遍布壁部的环状的整个圆周中的任一位置在将上述第一突出部顶部和上述 开口部的边缘部连结的方向上均具有纤维取向性。
[0140] <13〉根据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构成上述第二突出部的 壁部的纤维在遍布壁部的环状的整个圆周中的任一位置在将上述第二突出部顶部和上述 开口部的边缘部连结的方向上均具有纤维取向性。
[0141] <14〉根据上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使亲水性不同的亲水化 剂附着于位于上述第一面侧的纤维和位于上述第二面侧的纤维。
[01创 <15〉根据上述<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使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附 着于上述第一面侧的纤维,并且使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附着于上述第二面侧的纤维。
[01创 <16〉根据上述<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其中,将热伸长性纤维偏在地 配置于上述第一面侧。
[0144] <17〉根据上述<16〉所述的无纺布,其中,在上述第二面侧存在不含有热伸长性纤 维的区域。
[0145] <18〉根据上述<16〉或<17〉所述的无纺布,其中,上述热伸长性纤维的含量从第一 面侧向第二面侧逐渐降低。
[0146] <19〉根据上述<1〉?<18〉所述的无纺布,其中,上述无纺布是在上述第一面侧配 置支撑体并且从上述第二面侧吹送热风而制造出的无纺布。
[0147] <20〉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将上述<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的第一面侧作 为肌肤表面侧来使用。
[0148] <21〉一种乳幼儿用尿布,其将上述<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的第一面侧 作为肌肤表面侧来使用。
[0149] <22〉一种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是上述<1〉?<18〉所述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 中,利用梳理机将网配置在沿着不同方向交替排列有大量的突起和孔的支撑体上,通过从 上述无纺布的作为第二面的一侧吹送第一热风而进行赋形,再通过吹送第二热风而使纤维 彼此热粘接。
[0150] 实施例
[0151] W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地说明,但并不解释为本实用新型受 该些实施例的限定。
[0152] [实施例1]
[0153] (1)表面片材的制作
[0154] 作为网51及网52,使用巧为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醋且銷包含聚己締的 2. 4化exX51mm的巧銷型复合纤维,制作成无纺布试验体cl。对于用于网51、52的巧銷复 合纤维,调整亲水化剂而使其接触角达到表中的值。将该些网51及网52分别按照使单位 面积重量达到15g/m 2的方式利用梳理机供给到赋形装置。此外,在赋形装置中,在具有大 量突起且具有通气性的支撑体110上依次层叠上述网51及网52,制成网层叠体50并使其 固定。将该支撑体110的突起111在俯视下的MD间距设为8mm、CD间距设为5mm、突起111 的高度设为7. 5mm。此外,将支撑体110的孔112的孔径设为2. 8mm。
[0巧5] 接着,对支撑体110上的网层叠体50吹送第一热风化(温度130°C、风速50m/s), 沿着支撑体110上的突起111对网层叠体50进行了赋形。接着,切换成温度145°C、风速 1. Im/s的第二热风W2,使各巧銷结构的纤维彼此热粘接,将赋形形状进行了固定。将上述 的加工速度设定为50m/min。由此制作了无纺布试验体cl。
[0156] 实施例1的无纺布试验体cl的单位面积重量为30. Ig/m2,片材厚度为3. 9mm。此 夕F,第一面侧的纤维的接触角为76. 7度,第二面侧的纤维的接触角为68. 5度。无纺布试验 体cl的第一突出部的纤维密度为92根/mm2、无纺布试验体cl的第二突出部的纤维密度为 446根/mm 2。另外,上述接触角及纤维密度利用上述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测定。
[0157] (2)尿布的制作
[0158] 从花王株式会社的市售的乳幼儿用尿布(商品名"Marys化y Air T虹ou曲M尺 寸"2012年制)除去表面片材,代替该表面片材而层叠无纺布试验体cl,将其周围固定而得 到了评价用的乳幼儿用尿布。
[0159] [实施例引
[0160] 在实施例2中,使用于网51、52的巧銷复合纤维的树脂组成与实施例1相同,调 整亲水化剂W使接触角成为表中的值。除此W外,在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制作了 无纺布试验体c2。实施例2的无纺布试验体c2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9. 7g/m2,片材厚度为 4. 0mm。此外,第一面侧的纤维的接触角为78. 0度,第二面侧的纤维的接触角为70. 7度。无 纺布试验体c2的第一突出部的纤维密度为93根/mm2,无纺布试验体c2的第二突出部的纤 维密度为441根/mm2。
[0161] 代替实施例的无纺布试验体cl而使用无纺布试验体c2,从而制作了尿布。
[01创[实施例引
[0163] 在实施例3中,作为网51,使用了将巧为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醋且銷包含聚己 締的2.4化exX51mm的巧銷型复合纤维50%、和巧为聚丙締(P巧且銷包含聚己締(P巧 的热伸长性巧銷型复合纤维50 %混合而成的纤维材料。另一方面,作为网52,使用了 与用于网51的巧銷型复合纤维相同的巧为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醋且銷包含聚己締的 2. 4化exX51mm的巧銷型复合纤维100%的纤维材料。对于用于网51、52的巧銷复合纤维, 调整亲水化剂而使其接触角达到表中的值。除此W外,在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制 作了无纺布试验体c3。实施例3的无纺布试验体c3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9. 9g/m2,片材厚 度为3. 5rmm。此外,第一面侧的纤维的接触角为76. 5度,第二面侧的纤维的接触角为67. 9 度。无纺布试验体c3的第一突出部的纤维密度为59根/mm2,无纺布试验体c3的第二突出 部的纤维密度为426根/mm2。
[0164] 代替实施例的无纺布试验体cl而使用无纺布试验体c3,从而制作了尿布。
[0165] [实施例句
[0166] 在实施例4中,作为网51,使用了将巧为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醋且銷包含聚己締 的2.4化exX51mm的巧銷型复合纤维70%、和巧为聚丙締(P巧且銷包含聚己締(P巧的 热伸长性的巧銷型复合纤维30%混合而成的纤维材料。对于用于网51、52的巧銷复合纤 维,调整亲水化剂而使其接触角达到表中的值。除此W外,在与实施例3同样的条件下制作 了无纺布试验体c4。实施例4的无纺布试验体c4的单位面积重量为30g/m 2,片材厚度为 3. 7mm。此外,第一面侧的纤维的接触角为74. 6度,第二面侧的纤维的接触角为67. 4度。无 纺布试验体c4的第一突出部的纤维密度为66根/mm2,无纺布试验体c4的第二突出部的纤 维密度为433根/mm 2。
[0167] 代替实施例的无纺布试验体cl而使用了无纺布试验体c4,从而制作了尿布。
[0168] [比较例U
[0169] 比较例1中,利用日本特开200825081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1中记载的 制造方法,制作了 W具有条纹状的凹凸形状为特征的无纺布的试验体。比较例1的无纺布 试验体dl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7g/m2,片材厚度为1. 3mm。此外,第一面侧的纤维的接触角 为84. 5度,第二面侧的纤维的接触角为79. 4度。无纺布试验体dl的凸状部的纤维密度为 65根/mm2,在凹部形成了开口。
[0170] 代替实施例的无纺布试验体cl而使用无纺布试验体dl,从而制作了尿布。
[0171] [比较例2]
[0172] 比较例2中,制作了无凹凸且在两面亲水性不同的无纺布试验体d2。具体而言,制 作与实施例1相同的纤维构成的网片材,W 139°C、风速1. 5m/sec的热风进行了热处理。
[0173] 比较例2的无纺布试验体d2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9. 6g/m2,片材厚度为2. 3mm。此 夕F,第一面侧的纤维的接触角为76. 5度,第二面侧的纤维的接触角为68. 4度。无纺布试验 体d2的纤维密度为244根/mm2。
[0174] 代替实施例的无纺布试验体cl而使用无纺布试验体d2,从而制作了尿布。
[017引[比较例引
[0176] 比较例3中,利用日本特开平03-137258号公报的实施例1记载的方法,制作了无 纺布试验体。比较例3的无纺布试验体d3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7g/m 2,片材厚度为5. 5mm。 此外,第一面侧的纤维的接触角为76. 9度,第二面侧的纤维的接触角为76. 3度。无纺布试 验体d3的凸状部的纤维密度为80根/mm2,在凹部形成了开口。
[0177] 代替实施例的无纺布试验体cl而使用无纺布试验体d3,从而制作了尿布。
[0178] 接着,对评价方法进行说明。使用无纺布试验体或尿布进行了下述的测定试验。
[0179] <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
[0180] 各无纺布试验体的单位面积重量按照W下方法进行了测定。首先,将无纺布试验 体裁切成250mmX200mm的大小,将其作为测定片。将该测定片载置于电子天砰(制造商不 限)。对该状态下的重量进行测定,该重量除W面积,将所得的值作为单位面积重量(g/m2)。 作为测定值,对各3点进行测定并采用其平均值。
[0181] <片材厚度的测定〉
[0182] 使用KES压缩试验机(KATOTEC (株)制KES FB-3),对于各无纺布试验体, W通常模式对直至5. 0X10中a的压缩特性进行了评价,从记录图中读取微小加压时 (0.05Xl〇3pa)的厚度。作为测定值,对各3点进行测定并采用其平均值。
[0183] <软便附着量及便扩大面积的测定〉
[0184] 将乳幼儿用尿布(试验体)水平放置,在无加压下向中央部(排尿位置)W2g/ 秒的速度注入lOg模拟软便(W膨润± :甘油:水:EMULGEN130K (商品名、花王株式会社 制表面活性剂)=28 : 14 : 114 : 14的比率混合,调整至粘度300mPa,s),静置5分钟。 之后,将透明阳T性片材轻轻地放置在表面片材的表面上,再从透明阳T性片材的上方W达 到3. 5X 10中a的方式放置破码,加压5分钟。之后,除去破码,取出透明PET性片材,对加 压前后的透明PET性片材的重量进行测定,由此算出附着于透明PET性片材的模拟软便的 重量,作为软便肌肤附着量。此外,对加压后的模拟软便扩散的面积进行测定,作为软便扩 散面积。
[0185] <透印(str化e t虹OU曲)的测定〉
[0186] 液体透印表示规定量的生理食盐水从片材的表面向背面通过所需的时间(秒)。 使用LENZING公司制的试验机LISTER(商品名),基于由EDANA巧uropean Dispos油les And Nonwovens Association;欧洲无纺布工业会)所规定的试验方法"153. 0-02REPEATED LI卵ID STRIKE-THROUGH TIME"进行了测定。具体而言,在试验机的台座上重叠放置10张 专用滤纸,并在其上放置无纺布试验体。接着,将具有电极的透印板载置于上述无纺布试验 体上,从与该板连接的液体投入口加入5ml。接着,接通试验机的电源。试验机测量了从液 体与电极接触的状态至液体通过无纺布而其水位下降到不与电解接触的时间。该测定进行 N = 3次,将其平均值记录为透印测定值。
[0187] 将上述各评价项目的测定结果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
[01能]【表1】
[0189]

【权利要求】
1. 一种无纺布,其具有在俯视片状无纺布的一侧的第一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的第 一突出部、和在与所述第一面侧相反一侧的第二面侧突出且具有内部空间的第二突出部, 在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内部空间的开口部之间具有环状结构的壁 部,所述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在该无纺布的俯视交叉的不同方向上交替连续地配置,位 于所述第一面侧的纤维的亲水性比位于所述第二面侧的纤维的亲水性低,构成所述第一突 出部的壁部的纤维在遍布壁部的环状的整个圆周中的任一位置在将所述第一突出部顶部 和所述开口部的边缘部连结的方向上均具有纤维取向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在片材的层厚内部,所述第一面侧的亲水性比所述 第二面侧的亲水性低。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具有亲水性从所述第一面侧朝向所述第二面 侧变高的梯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面侧的水相对于纤维的接触角与 所述第二面侧的水相对于纤维的接触角之差为7度以上且10度以下。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面侧的水相对于纤维的接触角与 所述第二面侧的水相对于纤维的接触角之差为8度以上且9度以下。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水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一面表面附近的纤维 的接触角为74度以上且80度以下。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水相对于位于所述第二面表面附近的纤维 的接触角为64度以上且73度以下。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纤维密度(rl)比所述 第二突出部的纤维密度(r2)低。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纤维密度为30根/mm2以上且130根/mm2以下。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二突出部的纤维密度为250根/ mm2以上且500根/mm2以下。
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纤维密度与所述第二 突出部的纤维密度之差为150根/mm2以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构成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壁部的纤维在遍 布壁部的环状的整个圆周中的任一位置在将所述第二突出部顶部和所述开口部的边缘部 连结的方向上均具有纤维取向性。
1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中,使亲水性不同的亲水化剂附着于位于所 述第一面侧的纤维和位于所述第二面侧的纤维。
1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中,使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附着于所述第一面 侧的纤维,并且使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附着于所述第二面侧的纤维。
1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中,将热伸长性纤维偏在地配置于所述第一 面侧。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纺布,其中,在所述第二面侧存在不含有热伸长性纤维 的区域。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热伸长性纤维的含量从第一面侧向第 二面侧逐渐降低。
1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中,所述无纺布是在所述第一面侧配置支撑 体、并且从所述第二面侧吹送热风而制造出的无纺布。
19.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将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顶所述的无纺布的第一面侧作为肌 肤表面侧来使用。
20. -种乳幼儿用尿布,其将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的第一面侧作为 肌肤表面侧来使用。
【文档编号】D04H1/54GK204237974SQ201390000350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2日
【发明者】小森康浩, 小平博志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