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车缝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8663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自动车缝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车缝装置,包括花样机及底板,所述花样机固定于所述底板,还包括固定元件及输送元件,所述输送元件包括输送板及第一传动机构,所述输送板通过第一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固定元件包括固定压板及第二传动机构,所述固定压板贯穿有通道,所述通道的尺寸匹配于所述输送板的外边缘尺寸,所述固定压板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且所述固定压板与所述输送板处于相对位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动车缝装置,改变了传统手工缝纫技术,可以节省一道焗的工序,而且可提高员工做货效率,从而到达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效率的效果。
【专利说明】自动车缝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及制衣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车缝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此前在制衣行业开始间介英工序之前,员工需要先用煽反介英机器对介英裁片进行煽反,然后呢在用普通衣车去车缝(间介英)然后再将做好的货一扎一扎收集起来。这样不仅要求员工手势非常熟练,而且对于培训新员工周期比较长,同时工序比较复杂,而且这样做货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产工序少、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自动车缝装置。
[0004]一种自动车缝装置,包括花样机及底板,所述花样机固定于所述底板,还包括固定元件及输送元件;
[0005]所述输送兀件包括输送板及第一传动机构,所述输送板通过第一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底板;
[0006]所述固定元件包括固定压板及第二传动机构,所述固定压板贯穿有通道,所述通道的尺寸匹配于所述输送板外边缘的尺寸,所述固定压板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且所述固定压板与所述输 送板处于相对位置。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压板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及第三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一个边缘具有凹槽,所述第二定位板连接于所述凹槽的两个内壁,使得所述凹槽的开口封闭,所述第三定位板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内侧,且使得所述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呈T形,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及第三定位板之间形成U形通道。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板包括两个压片,所述两个压片的一端均具有弯折边,所述两个压片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板的两端,且使得两个弯折边朝向相反方向,所述两个弯折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使得所述两个压片、第三定位板、第一定位板之间形成U形通道。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压片与所述第三定位板之间的连接、所述两个弯折边与所述凹槽的内壁之间的连接均为可拆卸式且可活动连接。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压条,所述压条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匹配于所述U形通道的尺寸,所述压条铰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板,且所述压条的凹槽开口方向与所述U形通道的开口方向相同。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收料元件,所述收料元件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收料元件具有夹臂、底座及第三传动机构,所述夹臂通过第三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底座。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板包括第一输送片、第二输送片,所述第一输送片、第二输送片均具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第一输送片的定位孔均匹配于第二输送片的定位孔,第二输送片铰接于第一传动机构,第一输送片通过所述定位孔、螺母及螺栓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片。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为长条形,所述定位孔之间相互平行于所述第三定位板的方向,使得所述第二输送片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片。
[0014]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动车缝装置,通过固定元件及输送元件之间的配合运动,改变了传统手工缝纫技术,可以节省一道煽的工序,减少生产工序,而且可提高员工做货效率,从而到达减少生广成本提闻效率。
[001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动车缝装置,所述固定压板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及第三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一个边缘具有凹槽,所述第二定位板连接于所述凹槽的两个内壁,使得所述凹槽的开口封闭,所述第三定位板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内侧,且使得所述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呈T形,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及第三定位板之间形成U形通道,使得固定压板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作。
[0016]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动车缝装置,所述第二定位板包括两个压片,所述两个压片的一端均具有弯折边,所述两个压片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板的两端,且使得两个弯折边朝向相反方向,所述两个弯折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使得所述两个压片、第三定位板、第一定位板之间形成U形通道,使得待车缝布料输送到固定压板下端之后,便于确定布料是否到达正确的位置,便于及时整理偏斜的布料,同时也节省固定压板的材料,节省成本。
[0017]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动车缝装置,所述两个压片与所述第三定位板之间的连接、所述两个弯折边与所述凹槽的内壁之间的连接均为可拆卸式连接,使得各部件之间能够更换,便于清洁和维修,同时,能够活动连接,可以随时根据待车缝布料的尺寸调节各部件之间的距离。
[0018]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动车缝装置,还包括压条,所述压条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匹配于所述U形通道的尺寸,所述压条铰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板,且所述压条的凹槽开口方向与所述U形通道的开口方向相同,压条在气缸的带动下使得位于固定压板下端的布料压紧,更进一步的固定布料,避免在车缝过程中出现错位和偏位车缝。所述压条与所述底板之间的铰接,使得使得各部件之间能够更换,便于清洁和维修。
[0019]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动车缝装置,还包括收料元件,所述收料元件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收料元件具有夹臂、底座及第三传动机构,所述夹臂通过第三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底座,使得在布料车缝完毕之后,进一步地通过通过收料元件进行收料,减少人力,节省人工收料时间。
[0020]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动车缝装置,所述输送板包括第一输送片、第二输送片,所述第一输送片、第二输送片均具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第一输送片的定位孔均匹配于第二输送片的定位孔,第二输送片铰接于第一传动机构,第一输送片通过所述定位孔、螺母及螺栓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片,所述定位孔为长条形,所述定位孔之间相互平行于所述第三定位板的方向,使得所述第一输送片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输送片,使得在使用时,先将两个第一输送片相向移动到最近的位置,使得两个第一输送片的整体尺寸小于布料的尺寸,当布料套在第一输送片之后,再将两个第一输送片向两端拉出,使得两个第一输送片将布料撑开至完全张开的状态,可便于人工在输送板上套布料,同时可以随时根据布料的尺寸调节两个第一输送片之间的距离。
[002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动车缝装置的使用方法,操作简便,节省人力,节省物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压板俯视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输送板俯视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压板与输送板组装主视图;
[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收料元件主视图;
[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收料元件俯视图;
[002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收料元件侧视图;
[002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视图;
[003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视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0、固定压板;12、第一定位板;14、压片;16、第三定位板;20、输送板;22、第一输送片;24、第二输送片;30、收料元件;32、夹臂;34、底座;40、底板;50、压条;60、定位孔;70、螺母;80、花样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4]一种自动车缝装置,参见图1?图9,包括花样机80及底板40,所述花样机80固定于所述底板40,还包括固定元件、输送元件、压条50及收料元件30,所述输送元件包括输送板20及第一传动机构,所述输送板20包括两个第一输送片22、第二输送片24,第二输送片24为长条形,第二输送片24的其中一个长轴边缘铰接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可以带动整个输送板20的上下转动,且能带动整个输送板20沿着底板40的表面的水平移动,所述两个第一输送片22具有两个长条形的定位孔60,所述第二输送片24的两端均具有两个长条形的定位孔60,所述定位孔60均处于同一个直线上,且平行于所述第二输送片24的长轴,所述两个第一输送片22的定位孔60分别匹配于第二输送片24两端的定位孔60,两个第一输送片22通过螺母70及螺栓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输送片24的两端,且两个第一输送片22的外边缘分别对齐于所述第二输送片24两端的外边缘,长条形的定位孔60使得所述第一输送片22能沿第二输送片24的长轴方向活动,便于根据具体的待车缝布料的尺寸调节两个第一输送片22之间的距离;
[0035]所述固定元件包括固定压板10及第二传动机构,所述固定压板10包括第一定位板12、第二定位板及第三定位板16,所述第一定位板12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板包括两个压片14,所述两个压片14的一端均具有弯折边,所述两个压片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板16的两端,且两个弯折边朝向相反方向,所述两个弯折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使得所述两个压片14、第三定位板16、第一定位板12之间形成U形通道,其中所述两个压片14、第三定位板16之间的连接可以为一体式,通过模具一次成型,所述通道的尺寸匹配于所述输送板20的外边缘尺寸;所述输送板20与所述固定压板10的U形通道的开口处于相对位置,所述两个压片14与所述第三定位板16之间的连接、所述两个弯折边与所述凹槽的内壁之间的连接均为可拆卸式且可活动连接;
[0036]所述压条50呈长条形,所述压条50的一边缘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匹配于所述U形通道的尺寸,所述压条的底部边缘铰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板12,且所述压条50的凹槽开口方向与所述U形通道的开口方向相同,且所述压条50转动到所述第一定位板12时,所述压条50的凹槽能够匹配所述U形通道,所述压条50还连接有气缸,使得气缸带动压条50能够转动;
[0037]所述收料元件30具有底座34、第三传动机构及长条形的夹臂32,所述夹臂32通过第三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底座34,所述底座34固定于所述底板40,且所述夹臂32与所述底板40位于同一高度,所述U形通道下端的底板40具有匹配于所述夹臂32的长条形缺□。
[0038]该自动车缝装置在使用时,包括如下步骤:
[0039]首先将花样机80固定于底板40,将收料元件30的底座34固定于底板40,且使得收料元件30的夹臂32与所述底板40位于同一高度,将固定元件的两个压片14、第三定位板16、第一定位板12连接且具有U形通道,将第一定位板12铰接于所述底板40,所述第一定位板12还连接于传动机构,将压条50通过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板12 ;将第二输送片24铰接于第一传动机构,将两个第一输送片22通过螺母70及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二输送片24,且使得U形通道开口与所述输送板20处于相对位置;
[0040]使得在使用时,先将两个第一输送片22相向移动到最近的位置,使得两个第一输送片22的整体尺寸小于布料的尺寸,当布料套在第一输送片22之后,再将两个第一输送片22向两端拉出,使得两个第一输送片22将布料撑开至完全张开的状态,同时可以随时根据布料的尺寸调节两个第一输送片22之间的距离;将布料套于所述输送板20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整个输送板20将布料输送至所述U形通道的下端,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整个固定压板10下压,接着,气缸带动所述压条50转动,下压所述布料,此时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整个输送板20复位,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整个固定压板10和布料移动,第二传动机构沿着匹配于U形通道的形状移动,即呈U形路线移动,花样机80车缝;
[0041]车缝结束后,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整个输送板20复位,气缸带动所述压条50复位,此时,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带动夹臂32移动至所述底板40的缺口处,将所述布料夹出至缺口处,布料可从缺口掉落。
[004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动车缝装置,通过固定元件及输送元件之间的配合运动,改变了传统手工缝纫技术,可以节省一道煽的工序,减少生产工序,而且可提高员工做货效率,从而到达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动车缝装置的使用方法,操作简便,节省人力,节省物力。
[004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车缝装置,包括花样机及底板,所述花样机固定于所述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元件及输送元件; 所述输送兀件包括输送板及第一传动机构,所述输送板通过第一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底板; 所述固定元件包括固定压板及第二传动机构,所述固定压板贯穿有通道,所述通道的尺寸匹配于所述输送板的外边缘尺寸,所述固定压板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且所述固定压板与所述输送板处于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压板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及第三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一个边缘具有凹槽,所述第二定位板连接于所述凹槽的两个内壁,使得所述凹槽的开口封闭,所述第三定位板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内侧,且使得所述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呈T形,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及第三定位板之间形成U形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车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板包括两个压片,所述两个压片的一端均具有弯折边,所述两个压片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板的两端,且使得两个弯折边朝向相反方向,所述两个弯折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使得所述两个压片、第三定位板、第一定位板之间形成U形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车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压片与所述第三定位板之间的连接、所述两个弯折边与所述凹槽的内壁之间的连接均为可拆卸式且可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车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条,所述压条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匹配于所述U形通道的尺寸,所述压条铰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板,且所述压条的凹槽开口方向与所述U形通道的开口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车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还连接有气缸,使得所述气缸带动所述压条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车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料元件,所述收料元件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收料元件具有夹臂、底座及第三传动机构,所述夹臂通过第三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底座。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车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板包括第一输送片、第二输送片,所述第一输送片、第二输送片均具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第一输送片的定位孔均匹配于第二输送片的定位孔,第二输送片铰接于第一传动机构,第一输送片通过所述定位孔、螺母及螺栓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车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长条形,所述定位孔之间相互平行于所述第三定位板的方向,使得所述第一输送片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输送片。
【文档编号】D05B21/00GK203782361SQ201420052236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6日
【发明者】刘明, 金志勇, 刘建超, 林旭开 申请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