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双向掩埋组织结构的防静电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43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经纬双向掩埋组织结构的防静电面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纬双向掩埋组织结构的防静电面料,其特征是:包括若干防静电单元,沿经线长度方向,相邻两个防静电单元之间设置m个第一单元;沿纬线长度方向,相邻两个防静电单元之间设置n个第二单元;在第一单元的纬线长度方向和第二单元的经线长度方向设置第三单元;所述防静电单元由五根经纱和五根纬纱构成,所述第一单元由五根经纱和四根纬纱构成,所述第二单元由四根经纱和五根纬纱构成,所述第三单元由四根经纱和四根纬纱构成。所述防静电单元中防静电纤维的组织点分别被相邻的两个组织点掩埋在织面的背面。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服用性和防静电性能,不影响外观。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组织结构的面料,尤其是一种经纬双向掩埋组织结构的 防静电面料。 经纬双向掩埋组织结构的防静电面料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许多行业,为了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及企业产品和资产的安全,需要大量使 用防护性工作服面料。目前市场上大多采用导电拼捻纱线等距离直接嵌织织入法,面料的 外观及舒适性均较差。这种防静电纺织面料比较适用于制作外观上没有要求的工装或深色 的外衣工作服。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经纬双向掩埋组织结 构的防静电面料,一方面具有很好的服用性和防静电性能,另一方面不影响面料的外观。
[0004]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经纬双向掩埋组织结构的防静电面料,其 特征是:包括分布在面料上的若干防静电单元,沿经线长度方向,相邻两个防静电单元之间 设置m个第一单元;沿纬线长度方向,相邻两个防静电单元之间设置η个第二单元;其中, m、η为0或正整数;在所述第一单元的纬线长度方向和第二单元的经线长度方向上设置第 三单元;所述防静电单元由五根经纱和五根纬纱构成,分别为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 纱、第四经纱和第五经纱,五根纬纱分别为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第四纬纱和第五 纬纱;所述防静电单元中,所述第一经纱位于第一纬纱、第三纬纱和第四纬纱的上方,位于 第二纬纱和第五纬纱的下方;所述第二经纱位于第一纬纱、第二纬纱和第三纬纱的上方,位 于第四纬纱和第五纬纱的下方;所述第三经纱位于第一纬纱和第五纬纱的上方,位于第二 纬纱、第三纬纱和第四纬纱的下方;所述第四经纱位于第五纬纱的上方,位于第一纬纱、第 二纬纱、第三纬纱和第四纬纱的下方;所述第五经纱位于第四纬纱和第五纬纱的上方,位于 第一纬纱、第二纬纱和第三纬纱的下方。
[000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元由五根经纱和四根纬纱构成,分别为第一经纱、第二经 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第六纬纱、第三纬纱、第八纬纱和第九纬纱;所述第一单 元中,所述第一经纱位于第七纬纱和第八纬纱的上方,位于第六纬纱和第九纬纱的下方;所 述第二经纱位于第六纬纱和第七纬纱的上方,位于第八纬纱和第九纬纱的下方;所述第三 经纱位于第六纬纱和第九纬纱的上方,位于第七纬纱和第八纬纱的下方;所述第四经纱位 于第九纬纱的上方,位于第六纬纱、第七纬纱和第八纬纱的下方;所述第五经纱位于第八纬 纱和第九纬纱的上方,位于第六纬纱和第七纬纱的下方。
[0006]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单元由四根经纱和五根纬纱构成,分别为第六经纱、第七经 纱、第八经纱、第九经纱、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第四纬纱和第五纬纱;所述第二单 元中,所述第六经纱位于第三纬纱和第四纬纱的上方,位于第一纬纱、第二纬纱和第五纬纱 的下方;所述第七经纱位于第一纬纱、第二纬纱和第三纬纱的上方,位于第四纬纱和第五纬 纱的下方;所述第八经纱位于第五纬纱的上方,位于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和第四 纬纱的下方;所述第九经纱位于第四纬纱和第五纬纱的上方,位于第一纬纱、第二纬纱和第 三纬纱的下方。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单元由四根经纱和四根纬纱构成,分别为第六经纱、第七经 纱、第八经纱、第九经纱、第六纬纱、第七纬纱、第八纬纱和第九纬纱;所述第三单元中,所述 第六经纱位于第七纬纱和第八纬纱的上方,位于第六纬纱和第九纬纱的下方;所述第七经 纱位于第六纬纱和第七纬纱的上方,位于第八纬纱和第九纬纱的下方;所述第八经纱位于 第六纬纱和第九纬纱的上方,位于第七纬纱和第八纬纱的下方;所述第九经纱位于第八纬 纱和第九纬纱的上方,位于第六纬纱和第七纬纱的下方。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经纱和第二纬纱为防静电纤维。
[0009] 进一步的,当m和/或η为0时,第三单元的数量为0 ;当m、n均不为0时,第三单 元的数量为mXn。
[0010] 进一步的,所述防静电单元、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构成矩形的组织单 J Li 〇
[0011]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组织结构中经纱和纬纱的结 构,将防静电纤维组织点完全掩埋在面料表面的经纱内;(2)本实用新型既确保了产品的 防静电等性能,又保证了产品的外观和服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所述防静电单元在面料上的分布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面料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 如图2所示:所述经纬双向掩埋组织结构的防静电面料包括第一经纱11、第二经 纱12、第三经纱13、第四经纱14、第五经纱15、第六经纱16、第七经纱17、第八经纱18、第九 经纱19、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第四纬纱24、第五纬纱25、第六纬纱26、第 七纬纱27、第八纬纱28、第九纬纱29等。
[0017]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经纬双向掩埋组织结构的防静电面料包括分布在 面料上的若干防静电单元A,沿经线长度方向,相邻两个防静电单元A之间设置m个第一单 元B ;沿纬线长度方向,相邻两个防静电单元A之间设置η个第二单元C ;其中,m、η为0或 正整数(图1中为m、η均为1时的示意图);在所述第一单元Β的纬线长度方向和第二单元 C的经线长度方向上设置第三单元D,第三单元D的数量由第一单元Β和第二单元C的数量 决定;当m和/或η为0时,第三单元D的数量为0 ;当m、n均不为0时,第三单元D的数量 为mXn ;所述防静电单元A、第一单元B、第二单元C和第三单元D形成矩形的组织单元,本 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静电面料由若干组单元构成;
[0018] 如图2所示,所述防静电单元A由五根经纱和五根纬纱构成,五根经纱分别为第一 经纱11、第二经纱12、第三经纱13、第四经纱14和第五经纱15,五根纬纱分别为第一纬纱 21、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第四纬纱24和第五纬纱25 ;所述第一单元B由五根经纱和 四根纬纱构成,分别为第一经纱11、第二经纱12、第三经纱13、第四经纱14、第五经纱15、第 六纬纱26、第三纬纱27、第八纬纱28和第九纬纱29 ;所述第二单元C由四根经纱和五根纬 纱构成,分别为第六经纱16、第七经纱17、第八经纱18、第九经纱19、第一纬纱21、第二纬 纱22、第三纬纱23、第四纬纱24和第五纬纱25 ;所述第三单元D由四根经纱和四根纬纱构 成,分别为第六经纱16、第七经纱17、第八经纱18、第九经纱19、第六纬纱26、第七纬纱27、 第八纬纱28和第九纬纱29 ;
[0019] 如图2所示,所述防静电单元A中,所述第一经纱11位于第一纬纱21、第三纬纱 23和第四纬纱24的上方,位于第二纬纱22和第五纬纱25的下方;所述第二经纱12位于 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和第三纬纱23的上方,位于第四纬纱24和第五纬纱25的下方; 所述第三经纱13位于第一纬纱21和第五纬纱25的上方,位于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和 第四纬纱24的下方;所述第四经纱14位于第五纬纱25的上方,位于第一纬纱21、第二纬 纱22、第三纬纱23和第四纬纱24的下方;所述第五经纱15位于第四纬纱24和第五纬纱 25的上方,位于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和第三纬纱23的下方;
[0020] 所述第一单元B中,所述第一经纱11位于第七纬纱27和第八纬纱28的上方,位 于第六纬纱26和第九纬纱29的下方;所述第二经纱12位于第六纬纱26和第七纬纱27的 上方,位于第八纬纱28和第九纬纱29的下方;所述第三经纱13位于第六纬纱26和第九纬 纱29的上方,位于第七纬纱27和第八纬纱28的下方;所述第四经纱14位于第九纬纱29 的上方,位于第六纬纱26、第七纬纱27和第八纬纱28的下方;所述第五经纱15位于第八 纬纱28和第九纬纱29的上方,位于第六纬纱26和第七纬纱27的下方;
[0021] 所述第二单元C中,所述第六经纱16位于第三纬纱23和第四纬纱24的上方,位 于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和第五纬纱25的下方;所述第七经纱17位于第一纬纱21、第 二纬纱22和第三纬纱23的上方,位于第四纬纱24和第五纬纱25的下方;所述第八经纱18 位于第五纬纱25的上方,位于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和第四纬纱24的下 方;所述第九经纱19位于第四纬纱24和第五纬纱25的上方,位于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 22和第三纬纱23的下方;
[0022] 所述第三单元D中,所述第六经纱16位于第七纬纱27和第八纬纱28的上方,位 于第六纬纱26和第九纬纱29的下方;所述第七经纱17位于第六纬纱26和第七纬纱27的 上方,位于第八纬纱28和第九纬纱29的下方;所述第八经纱18位于第六纬纱26和第九纬 纱29的上方,位于第七纬纱27和第八纬纱28的下方;所述第九经纱19位于第八纬纱28 和第九纬纱29的上方,位于第六纬纱26和第七纬纱27的下方;
[0023] 所述第四经纱14和第二纬纱22为防静电纤维;
[0024] 如图3所示,所述单元组织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处为组织点,图3中每个小格代表 一个组织点,划有"叉"的格子代表组织中经纱浮在纬纱之上,划有"空心圈"的格子代表防 静电纤维亦浮在纬纱之上,划有"实心圈"的格子代表经纱浮在防静电纤维之上。"空心圈" 代表的组织点被左右侧"叉"代表的组织点所夹持产生滑移,"实心圈"代表的组织点被上下 两侧组织点所夹持产生滑移,从而达到"空心圈"和"实心圈"代表的经纱或纬纱被掩埋的 效果。
[0025] 本实用新型通过特殊的组织结构使织物表面形成完整的2/2斜纹,而反面为防静 电纤维的组织点分别掩埋在相邻经纱和纬纱的组织点之间。防静电单元组织呈规则状均 匀地分布在面料上,在防静电单元组织中,防静电纤维以一定距离地排列在经纱和纬纱上, 且第四经纱14和第二纬纱22的线密度仅为其他经纬纱的一半或更细,这样它就能很好地 隐蔽在织物的反面,这种组织结构的面料既具有美观的外表,又保证良好的导电等功能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1)本实用新型一般采用外观美丽、服用性能好的作为表面原 料(经纱),防静电纤维由相邻的两根经纱或纬纱掩埋,为里面原料;(2)在面料的表面形成 完整的2/2右斜纹,防静电纤维的组织点分别被掩埋在相邻的经纱和纬纱内;(3)在防静 电单元组织中采用经向和纬向双向掩埋防静电纤维的结构,一方面防静电单元组织均匀地 分布在整个织物上,而防静电纤维则以一定的距离排列在经纱和纬纱上网格状,确保产品 具有优良的防静电等性能。经权威结构检测织物点对点电阻小于1〇 8欧姆,完全符合GB 12014-2009国家防静电面料标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经纬双向掩埋组织结构的防静电面料,其特征是:包括分布在面料上的若干防 静电单元(A),沿经线长度方向,相邻两个防静电单元(A)之间设置m个第一单元(B);沿纬 线长度方向,相邻两个防静电单元(A)之间设置η个第二单元(C);其中,m、n为0或正整数; 在所述第一单元(B)的纬线长度方向和第二单元(C)的经线长度方向上设置第三单元(D); 所述防静电单元(A)由五根经纱和五根纬纱构成,分别为第一经纱(11)、第二经纱(12)、 第三经纱(13)、第四经纱(14)和第五经纱(15),五根纬纱分别为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 (22) 、第三纬纱(23)、第四纬纱(24)和第五纬纱(25);所述防静电单元(A)中,所述第一经 纱(11)位于第一纬纱(21)、第三纬纱(23)和第四纬纱(24)的上方,位于第二纬纱(22)和 第五纬纱(25)的下方;所述第二经纱(12)位于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和第三纬纱 (23) 的上方,位于第四纬纱(24)和第五纬纱(25)的下方;所述第三经纱(13)位于第一纬 纱(21)和第五纬纱(25)的上方,位于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和第四纬纱(24)的下 方;所述第四经纱(14)位于第五纬纱(25)的上方,位于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第三 纬纱(23 )和第四纬纱(24)的下方;所述第五经纱(15 )位于第四纬纱(24)和第五纬纱(25 ) 的上方,位于第一纬纱(21 )、第二纬纱(22 )和第三纬纱(23 )的下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纬双向掩埋组织结构的防静电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单 元(B)由五根经纱和四根纬纱构成,分别为第一经纱(11)、第二经纱(12)、第三经纱(13)、 第四经纱(14)、第五经纱(15)、第六纬纱(26)、第三纬纱(27)、第八纬纱(28)和第九纬纱 (29);所述第一单元(B)中,所述第一经纱(11)位于第七纬纱(27)和第八纬纱(28)的上 方,位于第六纬纱(26)和第九纬纱(29)的下方;所述第二经纱(12)位于第六纬纱(26)和 第七纬纱(27)的上方,位于第八纬纱(28)和第九纬纱(29)的下方;所述第三经纱(13)位 于第六纬纱(26)和第九纬纱(29)的上方,位于第七纬纱(27)和第八纬纱(28)的下方;所 述第四经纱(14)位于第九纬纱(29)的上方,位于第六纬纱(26)、第七纬纱(27)和第八纬纱 (28)的下方;所述第五经纱(15)位于第八纬纱(28)和第九纬纱(29)的上方,位于第六纬 纱(26)和第七纬纱(27)的下方。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纬双向掩埋组织结构的防静电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单 元(C)由四根经纱和五根纬纱构成,分别为第六经纱(16)、第七经纱(17)、第八经纱(18)、 第九经纱(19)、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第三纬纱(23)、第四纬纱(24)和第五纬纱 (25);所述第二单元(C)中,所述第六经纱(16)位于第三纬纱(23)和第四纬纱(24)的上 方,位于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和第五纬纱(25)的下方;所述第七经纱(17)位于第 一纬纱(21 )、第二纬纱(22)和第三纬纱(23)的上方,位于第四纬纱(24)和第五纬纱(25) 的下方;所述第八经纱(18)位于第五纬纱(25)的上方,位于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 第三纬纱(23 )和第四纬纱(24)的下方;所述第九经纱(19 )位于第四纬纱(24)和第五纬纱 (25)的上方,位于第一纬纱(21)、第二纬纱(22)和第三纬纱(23)的下方。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纬双向掩埋组织结构的防静电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第三单 元(D)由四根经纱和四根纬纱构成,分别为第六经纱(16)、第七经纱(17)、第八经纱(18)、 第九经纱(19 )、第六纬纱(26 )、第七纬纱(27 )、第八纬纱(28 )和第九纬纱(29 );所述第三单 元(D)中,所述第六经纱(16)位于第七纬纱(27)和第八纬纱(28)的上方,位于第六纬纱 (26 )和第九纬纱(29 )的下方;所述第七经纱(17 )位于第六纬纱(26 )和第七纬纱(27 )的上 方,位于第八纬纱(28)和第九纬纱(29)的下方;所述第八经纱(18)位于第六纬纱(26)和 第九纬纱(29)的上方,位于第七纬纱(27)和第八纬纱(28)的下方;所述第九经纱(19)位 于第八纬纱(28 )和第九纬纱(29 )的上方,位于第六纬纱(26 )和第七纬纱(27 )的下方。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纬双向掩埋组织结构的防静电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第四经 纱(14)和第二纬纱(22)为防静电纤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纬双向掩埋组织结构的防静电面料,其特征是:当m和/或η 为0时,第三单元(D)的数量为0 ;当m、η均不为0时,第三单元(D)的数量为mXη。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纬双向掩埋组织结构的防静电面料,其特征是:所述防静电 单元(Α)、第一单元(Β)、第二单元(C)和第三单元(D)构成矩形的组织单元。
【文档编号】D03D15/00GK203890591SQ201420323052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7日
【发明者】陈兰 申请人:江苏省纺织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