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9079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布机帘子布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包括送经机构钢筘前侧固定安装的第一罗拉,还包括与第一罗拉呈三角布置的第二罗拉和第三罗拉,以及用于支撑各个罗拉两端的左右墙板,其中第二罗拉位于第一罗拉和第三罗拉之间,且第二罗拉的直径大于第一罗拉与第三罗拉之间的间距,在左右墙板上对应设有一对竖向滑槽和一对水平滑槽,在竖向滑槽的上部同时连通设有斜向下的滑槽,第二罗拉和第三罗拉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竖向滑槽和水平滑槽内,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松动锁紧螺母,第二罗拉两端可沿竖向滑槽上下移动,第三罗拉的两端可沿水平滑槽前后移动,不用时第二罗拉可抬起使其两端放置在斜向下的滑槽内。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决了织口处张力一致性的问题,织机在织造过程中经纱退绕平稳,无忽快忽慢现象发生,提高了产品质量。
【专利说明】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布机帘子布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织机在正常运转中,筒管会有短暂的停止释放经纱状态,主要是筒管与纱架的摩擦力不同造成,表现在单根丝的张力变化较大。一个品种有上千根经纱组成,每根经纱在自然退绕状态下张力不尽相同,表现在织口处的经纱张力也不相同。反映到浸胶帘子布上就会出现跳线或断经,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0003]现有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其工作暂停状态示意图见图2。布机帘子布生产过程中,经纱从铜管上自然退出后经集纱架整理进入送经机构,通过送经机构原有罗拉4、罗拉3、罗拉2及罗拉1,再通过织机上的罗拉及其它机构经过织机运转将经纱织成白坯布,卷取装置将成品收集完成整个织造过程,从流程上可看出,单根浮动罗拉2不能很好解决织造过程中张力一致性的问题。即织机在正常工作中,中间会有短暂的停止进纱状态(主要是纱筒自然退绕时有快有慢造成),罗拉2在进纱时靠经纱张力抬起,经纱停止时罗拉2下落,这个过程能够明显感觉到经纱张力变化。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经纱在自然退绕状态下张力波动较大、一致性差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经纱退绕平稳,使到达织口处的经纱张力基本保持一致,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的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该装置以经纱进入方向来定义结构中的前后位置,包括送经机构钢筘前侧固定安装的第一罗拉,还包括与第一罗拉呈三角布置的第二罗拉和第三罗拉,以及用于支撑各个罗拉两端的左右墙板,其中第二罗拉位于第一罗拉和第三罗拉之间,且第二罗拉的直径大于第一罗拉与第三罗拉之间的间距,在左右墙板上对应设有一对竖向滑槽和一对水平滑槽,在竖向滑槽的上部同时连通设有斜向下的滑槽,第二罗拉和第三罗拉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竖向滑槽和水平滑槽内,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松动锁紧螺母,第二罗拉两端可沿竖向滑槽上下移动,第三罗拉的两端可沿水平滑槽前后移动,不用时第二罗拉可抬起使其两端放置在斜向下的滑槽内。
[0007]所述第二罗拉的两端分别挂设有配重机构。
[0008]所述配重机构包括配重架和配重盘,配重架的上部设有挂钩,通过挂钩配重机构钩挂在第二罗拉端部的挂孔内。
[0009]所述第一、二、三罗拉表面均镀设有一层铬。
[00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
[00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经纱入口处增加两根罗拉,并且该两根罗拉均可移动调节,使开车时张力经过多道调节,临时停车时又可有效锁住经纱,不使经纱回弹,保持整台车经纱张力值趋于一致,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00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在结构上,本实用新型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在经纱入口处增加两根罗拉,SP第二、三罗拉,其中第三罗拉可前后移动,调节经纱在第一、二、三罗拉上的包角,进纱时,经纱张力作用下将第二罗拉抬起,若不能将第二罗拉抬起,那么经纱在第一、二罗拉和第三罗拉之间包角增大,张力也就会变大,可使输送到织口的经纱张力基本一致;在织机暂停时,第二罗拉下落与第一、三罗拉配合压紧可锁紧经纱,使入口处的经纱不出现位移,从而稳定经纱张力,开车后保持输送到织口的经纱张力一致,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0014]2、在结构上,本实用新型在第二罗拉两端增设配重机构,配重机构所含挂架可放置多个重锤,有效改变配重比,可达到锁紧经纱的目的;每个重锤重5公斤,可根据不同的品种随时增减重锤来改变配重,不用时可随时取下,完全满足生产需要;罗拉表面经过镀鉻处理,经纱接触罗拉时而不受损伤,设计合理,结构严谨,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
[0015]3、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很好的解决了织口处张力一致性的问题,织机在织造过程中经纱退绕平稳,无忽快忽慢现象发生,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因此,非常适于推广实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7]图1为现有技术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现有技术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工作暂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工作暂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的配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序号:1、罗拉,2、罗拉,3、罗拉,4、罗拉,4 '、第一罗拉,5、第二罗拉,6、第三罗拉,7、竖向滑槽,8、水平滑槽,9、墙板,10、钢筘,11、经纱,12、配重架,13、配重盘。
[00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一:
[0025]参见图3、图4,图中,本实用新型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图中箭头方向表示经纱11进入方向,同时该装置以经纱进入方向来定义结构中的前后位置,包括送经机构钢筘10前侧固定安装的第一罗拉4 ',还包括与第一罗拉呈三角布置的第二罗拉5和第三罗拉6,以及用于支撑各个罗拉两端的左右墙板9,其中第二罗拉位于第一罗拉和第三罗拉之间,且第二罗拉的直径大于第一罗拉与第三罗拉之间的间距,在左右墙板上对应设有一对竖向滑槽7和一对水平滑槽8,在竖向滑槽的上部同时连通设有斜向下的滑槽,第二罗拉和第三罗拉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竖向滑槽和水平滑槽内,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图中未示出),松动锁紧螺母,第二罗拉两端可沿竖向滑槽上下移动,第三罗拉的两端可沿水平滑槽前后移动,不用时第二罗拉可抬起使其两端放置在斜向下的滑槽内。所述第一、二、三罗拉表面均镀设有一层铬。
[0026]参见图5,图中,所述第二罗拉的两端分别挂设有配重机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配重架12和配重盘13,配重架的上部设有挂钩,通过挂钩配重机构钩挂在第二罗拉端部的挂孔内。
[0027]在我厂15#织机上安装后,以邢台特瑞堡1400dtex/2/F100 架号:339xTB21-601-5 为例。
[0028]任意抽取10根经纱测试结果见下表一:
[0029]表一:
[0030]
序现有技术送经机构本实用新型送经机构号张力控制装g (翊)张力控制装罝(Si)
I__125-300__140-300_
~270-29090-295
3_75-280100-290
490-260100-260
5'75-280110-290
6— 90-285~ 100-290
790-300100-300
8' 80-310_ 100-310
990-300— 110-310
1075-280I95-290
[0031]通过上表对比可以看出,使用本实用新型之后单根经纱张力值增大、张力波动明显减小,从而达到经纱退绕平稳、织口处的经纱张力基本保持一致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预期目的。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包括送经机构钢筘前侧固定安装的第一罗拉,其特征是:还包括与第一罗拉呈三角布置的第二罗拉和第三罗拉,以及用于支撑各个罗拉两端的左右墙板,其中第二罗拉位于第一罗拉和第三罗拉之间,且第二罗拉的直径大于第一罗拉与第三罗拉之间的间距,在左右墙板上对应设有一对竖向滑槽和一对水平滑槽,在竖向滑槽的上部同时连通设有斜向下的滑槽,第二罗拉和第三罗拉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竖向滑槽和水平滑槽内,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松动锁紧螺母,第二罗拉两端可沿竖向滑槽上下移动,第三罗拉的两端可沿水平滑槽前后移动,不用时第二罗拉可抬起使其两端放置在斜向下的滑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罗拉的两端分别挂设有配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配重机构包括配重架和配重盘,配重架的上部设有挂钩,通过挂钩配重机构钩挂在第二罗拉端部的挂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送经机构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二、三罗拉表面均镀设有一层铬。
【文档编号】D03D49/04GK204000123SQ201420342564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5日
【发明者】张鲁亚 申请人: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