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混纺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79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防火混纺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火混纺纱,包括纤维平均长度为10~30mm的芳纶短纤维,还包括有:基线,数量至少为一根,该基线的直径为5~15μm;部分芳纶短纤维位于所述防火混纺纱的中心,构成所述防火混纺纱的芯层;部分芳纶短纤维粘的端部接于基线上,该基线周向缠绕于芯层的外侧,构成所述防火混纺纱的外层。本实用新型中,带有芳纶短纤维的基线缠绕芯层,因此,不仅将芯层的芳纶短纤维固定住,而且位于外层的基线上粘接有芳纶短纤维,基线不仅能保证外层的芳纶短纤维缠绕芯层固定,而且进一步保证了芯层芳纶短纤维的牢固固定,避免芳纶短纤维的松脱,充分保证芳纶短纤维的捆编,提高芳纶短纤维的利用率,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防火混纺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纺纱,尤其是一种防火混纺纱。

【背景技术】
[0002]本领域众所周知,纺织用纤维需要具有一定的长度,以在纺纱时,使得纱中纤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缠结,分布和抱合力能形成具有一定强力、柔韧性、弹性、伸长等性能的细纱。
[0003]芳纶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酸碱的特点,在芳纶纤维纺织工艺里,当芳纶纤维的长度位于30mm?150mm之间时,属于芳纶长纤维;当芳纶纤维长度位于10?30mm之间,属于芳纶短纤维,该部分短纤维的传统处理方法是回收提炼或作垃圾处理,但前述处理方法不仅浪费原料,而且对环境污染极大。因为芳纶纤维的成本相对较高,对于生产厂家而言,芳纶短纤维传统的处理方法,往往导致涤纶纤维的原料利用率偏低,经济效益差,不仅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无形中还增加了拣选芳纶纤维所耗费的成本。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利用短纤维,保证混纺纱中短纤维利用率高的防火混纺纱。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火混纺纱,包括纤维平均长度为10?30mm的芳纟仑短纤维,还包括有:
[0006]基线,数量至少为一根,该基线的直径为5?15μπι ;
[0007]部分芳纶短纤维位于所述防火混纺纱的中心,构成所述防火混纺纱的芯层;
[0008]部分芳纶短纤维粘的端部接于基线上,该基线周向缠绕于芯层的外侧,构成所述防火混纺纱的外层。
[0009]优选设置为:所述芳纶短纤维的纤维平均长度为20?30mm ;基线的直径为5?10 μ m。此为优选方案,该平均长度下的芳纶短纤维,所制得的防火混纺纱结构更加合理,配比更加均衡,穿着后的舒适性也最佳。
[0010]优选设置为:所述基线的直径为5 μ m。基线的直径在考虑成本和实施可行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小直径大小。
[0011]优选设置为:所述基线的数量为两根。为了保证基线能最大限度地维持住芳纶短纤维,所以采用两根粘接有芳纶短纤维的基线缠绕在由芳纶短纤维组成的芯层外,在充分利用芳纶短纤维的同时,避免芳纶短纤维的松脱。
[0012]再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线的长度方向上,任意两芳纶短纤维间的间距均相等。从而保证所制得的防火混纺纱,整体协调,厚度均匀且合理,不影响正常的美观性和使用效果O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芳纶短纤维可以通过极少量的胶水附着于基线上,因为芳纶短纤维质量轻,所以胶水的量非常少,不会影响使用的舒适性。带有芳纶短纤维的基线缠绕芯层,因此,不仅将芯层的芳纶短纤维固定住,而且位于外层的基线上粘接有芳纶短纤维,基线不仅能保证外层的芳纶短纤维缠绕芯层固定,而且进一步保证了芯层芳纶短纤维的牢固固定,避免芳纶短纤维的松脱,充分保证芳纶短纤维的捆编,提高芳纶短纤维的利用率,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省略位于基线上的芳纶短纤维。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省略位于基线上的芳纶短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8]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纤维平均长度为30mm的芳纶短纤维1,直径为5 μ m的基线2,部分芳纶短纤维11紧密成束、且位于防火混纺纱的中心,构成防火混纺纱的芯层;部分芳纶短纤维12粘的端部接于基线2上,该基线2周向缠绕于芯层的外侧,构成防火混纺纱的外层。基线2的长度方向上,任意两芳纶短纤维12间的间距均相等,从而保证所制得的防火混纺纱,整体协调,厚度均匀且合理,不影响正常的美观性和使用效果。
[0019]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唯一区别仅在于,纤维平均长度为20mm的芳纶短纤维1,直径为10 μ m的基线2。
[0020]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唯一区别仅在于,纤维平均长度为1mm的芳纶短纤维1,直径为5μπι的基线2。
[0021]实施例四: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唯一区别仅在于,基线2的数量为两根。为了保证基线2能最大限度地维持住组成芯层的芳纶短纤维11,所以采用两根粘接有芳纶短纤维12的基线2缠绕在由芳纶短纤维11组成的芯层外,在充分利用芳纶短纤维12的同时,避免芳纶短纤维11的松脱。
[0022]本实用新型中,芳纶短纤维I可以通过极少量的胶水附着于基线2上,因为芳纶短纤维I质量轻,所以胶水的量非常少,不会影响使用的舒适性。带有芳纶短纤维12的基线2缠绕芯层,因此,不仅将芯层的芳纶短纤维11固定住,而且位于外层的基线2上粘接有芳纶短纤维12,基线2不仅能保证外层的芳纶短纤维12缠绕芯层固定,而且进一步保证了芯层芳纶短纤维11的牢固固定,避免芳纶短纤维11的松脱,充分保证芳纶短纤维11的捆编,提高芳纶短纤维I的利用率,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
1.一种防火混纺纱,包括纤维平均长度为10?30mm的芳纶短纤维,其特征是,还包括有: 基线,数量至少为一根,该基线的直径为5?15μπι; 部分芳纶短纤维位于所述防火混纺纱的中心,构成所述防火混纺纱的芯层; 部分芳纶短纤维粘的端部接于基线上,该基线周向缠绕于芯层的外侧,构成所述防火混纺纱的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混纺纱,其特征是:所述芳纶短纤维的纤维平均长度为20?30_ ;基线的直径为5?10 μ 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混纺纱,其特征是:所述基线的直径为5μ 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混纺纱,其特征是:所述基线的数量为两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混纺纱,其特征是:所述基线的长度方向上,任意两芳纶短纤维间的间距均相等。
【文档编号】D02G3/04GK203947239SQ201420342635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4日
【发明者】王明龙, 李琪 申请人:宁波双盾纺织帆布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