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9258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导纱装置,是由纱线张力独立摆动旋转的第一旋臂、第二旋臂的自由端具有上下导纱眼所构成,导纱装置固设在一导纱板上,导纱板一侧设有至少一组第一、第二入纱孔,另一侧也有至少一组第一、第二出纱孔,纱线的绕设路径是纱线经该第一入纱孔进入,绕经一送纱轮后穿经该第二旋臂的第三导纱眼,再穿过第一旋臂的第一导纱眼,而由导纱板另一侧的第一出纱孔穿出,于绕经该导纱板背面后再由该第二入纱孔穿入,再次绕经该送纱轮后,穿经该第二旋臂的第四导纱眼,再穿过第一旋臂的第二导纱眼,最后由该第二出纱孔穿出;因而使纱线受需求时纱线完全贴合于送纱轮而送纱,而与纱线不受需求时纱线完全与送纱轮分离而不送纱。
【专利说明】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关于一种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尤指一种纱线绕设路径设计的导纱装置,使纱线不送纱时能使纱线与送纱胶圈完全不接触,以使送纱胶圈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功能纱线的送纱作业并提升导纱装置的生产效能。

【背景技术】
[0002]按,现有单臂导纱装置,其导纱臂的自由端处设有两个固定一体的上导纱眼与下导纱眼,于实际运作时,将入纱纱线穿过入纱板,经上导纱眼绕于送纱轮一圈后再穿过入纱板回穿过下导纱眼而出纱,此种导纱装置对于一般传统纱线送纱作业尚能符合业界者的要求。
[0003]然而,由于生活品质提高,衣着市场大量需求及纱线制造科技不断研发进步,功能性纱线(如排汗纱、除臭纱、保暖纱、环保纱...等)陆续推出,广受市场欢迎,于是针织市场生态环境大部分都采用功能性纱线,由于功能性纱线为满足市场需求,皆以大部分天然短纤(如废茶叶、咖啡渣等)与少部分高分子塑料混合制粒抽丝,其优点是功能性特强,缺点是纱线韧性差异性很大,经不起瞬间剧烈抖动的导纱变化,在此情况下,如以前述导纱装置进行导纱与送纱时,纱线将濒濒断纱而停车。
[0004]另,该纱线在不送纱时新功能纱又有沾粘送纱轮胶圈的现象,故在送纱过程中瞬间停止送纱又再送纱时,往往造成纱线反绕在胶圈上,造成送纱轮意外停车的困扰,虽然业界的从业者进行了各项改善措施及技术改良,但仍一筹莫展,只好降低生产速度,而有待改良。
[0005] 申请人:根据多年制作及销售导纱装置经验着手研发构思其解决方案并经过大量的测试和研究,因而完成了一种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在不送纱时,使纱线与胶圈完全不接触,而在送纱过程中瞬间停止送纱时,能够快速的将纱线带离胶圈送纱面,使纱线与胶圈完全不接触,因此可杜绝纱线反绕,延长胶圈的使用寿命,并可防止送纱轮意外停车的困扰。
[0007]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导纱盒,该导纱盒包含一隔层件、一顶盒板与一底盒板,该隔层件具有一隔层板以将该隔层件区隔分出一顶凹层与一底凹层,且该顶盒板与该底盒板分别盖合于该隔层件的顶凹层与底凹层而构成该导纱盒,该隔层板一侧上分别设有上下突出的枢柱;一设在该顶凹层内作动的第一弹性件与一设在该底凹层内作动的第二弹性件;一第一摆动件,该第一摆动件枢设于该顶凹层内并具有一第一摆动轴,该第一摆动轴一端枢设于该顶盒板的第一轴孔并与外侧的第一连结件相扣接,且以该第一摆动轴另一端的枢孔置入该枢柱上端,以将该第一摆动件藉该枢孔枢设于该顶凹层的枢柱中,并使该第一摆动件能在该顶凹层中摆动自如;一第二摆动件,该第二摆动件枢设于该底凹层内并具有一第二摆动轴,该第二摆动轴一端枢设于该底盒板第二轴孔并与外侧的第二连结件相扣接,且以该第二摆动轴另一端的枢孔对应置入该枢柱下端,以将该第二摆动件藉该枢孔枢设于该底凹层的枢柱中,且使得该第二摆动件与该第一摆动件分层非联接一同枢接于该枢柱中,并使该第二摆动件能在顶凹层中摆动自如;一第一旋臂,该第一旋臂一端连结于第一连结件,另一端具有第一、第二导纱眼,以供纱线穿设导引;一第二旋臂,该第二旋臂一端连结于第二连结件,另一端具有第三、第四导纱眼,以供纱线穿设导引;该第一旋臂与该第二旋臂各自上下对应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摆动件与该第二摆动件,使该第一旋臂与该第二旋臂可以分别以该第一摆动轴与该第二摆动轴为轴心各自依据纱线张力作用而将该导纱盒内的该第一弹性件及该第二弹性件同时予以拉伸而进行同步的摆动旋转;藉此,该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固设在一导纱板上,该导纱板一侧包括有至少一组第一、第二入纱孔,另一侧包括有至少一组第一、第二出纱孔,纱线经该第一入纱孔进入,绕经一送纱轮后穿经该第二旋臂的第三导纱眼后,再穿过第一旋臂的第一导纱眼,而由导纱板另一侧的第一出纱孔穿出,于绕经该导纱板背面后再由该第二入纱孔穿入,再次绕经该送纱轮后,穿经该第二旋臂的第四导纱眼后,再穿过第一旋臂的第二导纱眼,最后由该第二出纱孔穿出;因而使纱线受需求时纱线完全贴合于送纱轮而送纱,而于纱线不受需求时纱线完全与送纱轮分离而不送纱,以达成同步送纱。
[0008]上述的导纱装置在送纱时,该第一旋臂的第一导纱眼、第二导纱眼分别与第二旋臂的第三导纱眼、第四导纱眼位于相互对应的直线空间位置,以使该第一旋臂与该第二旋臂获致实质同步送纱的目的。
[0009]上述的导纱装置在不送纱时,第一旋臂的第一导纱眼、第二导纱眼与第二旋臂的第三导纱眼、第四导纱眼分别位于送纱轮外周之外的相互对应的空间位置。
[0010]上述的导纱装置在不送纱时,该第一旋臂的第一导纱眼、第二导纱眼与第二旋臂的第三导纱眼、第四导纱眼的空间距离大于送纱轮外周直径的尺寸。
[0011]上述的第一旋臂包括第一插杆、一水平曲折部、一水平延伸部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组成;该第二旋臂包括第二插杆、一第一水平曲折部、一朝外斜向延伸部、一第二至四水平曲折部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组成。
[0012]上述的导纱装置的第一旋臂的长度大于该第二旋臂。
[0013]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所实行的另一技术手段包括:一上导纱盒,设有一枢设于该导纱盒内的一第一摆动件,该第一摆动件的一端连接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一摆动件的上端并与一设置于该导纱盒外的一第一旋臂相接,该第一旋臂另一端具有第一、第二导纱眼;一下导纱盒,设有一枢设于该导纱盒内的一第二摆动件,该第二摆动件的一端连接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二摆动件的上端并与一设置于该导纱盒外的第二旋臂相接,该第二旋臂另一端具有第三、第四导纱眼;该第一旋臂与该第二旋臂各自分别连接于该各自独立的上、下导纱盒内的该第一摆动件与该第二摆动件,使该第一旋臂与该第二旋臂可以分别以该第一摆动件与该第二摆动件为轴心各自依据纱线张力作用而将该各自导纱盒内的该第一弹性件及该第二弹性件同时予以拉伸或不拉伸而进行同步的摆动送纱或不送纱;该导纱装置各自分别独立固设在一导纱板上,该导纱板一侧包括至少一组第一、第二入纱孔,另一侧包括至少一组第一、第二出纱孔,该纱线的绕设路径为纱线经该第一入纱孔进入,绕经该送纱轮后再穿经该第二旋臂的第三导纱眼后,再穿过第一旋臂的第一导纱眼,而由导纱板另一侧的第一出纱孔穿出,于绕经该导纱板背面后再由该第二入纱孔穿入,再次绕经该送纱轮后,穿经该第二旋臂的第四导纱眼后,再穿过第一旋臂的第二导纱眼,最后由该导纱板的第二出纱孔穿出;因而使纱线受需求时,纱线完全贴合于送纱轮外周而送纱,而于纱线不受需求时,纱线完全与送纱轮外周分离而不送纱,因而使该导纱装置的第一旋臂及第二旋臂可各自以第一、第二摆动件为轴心而各自依据纱线张力作同步摆动,以达成同步送纱的目的;在不送纱时,该第一旋臂的导纱眼与第二旋臂的导纱眼分开的空间距离大于送纱轮外周的尺寸。
[0014]上述的导纱装置在送纱时,第一旋臂的第一导纱眼、第二导纱眼分别与第二旋臂的第三导纱眼、第四导纱眼位于相互对应的直线空间位置,以使该第一旋臂与该第二旋臂获致实质同步送纱的目的。
[0015]上述的导纱装置装置在不送纱时,第一旋臂的第一导纱眼、第二导纱眼与第二旋臂的第三导纱眼、第四导纱眼分别位于送纱轮外周之外的相互对应的空间位置。
[0016]上述的第一旋臂包括第一插杆、一水平曲折部、一水平延伸部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组成;该第二旋臂包括第二插杆、一第一水平曲折部、一朝外斜向延伸部、一第二至四水平曲折部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组成。上述的导纱装置的第一旋臂的长度大于该第二旋臂。
[0017]上述的导纱装置的第一旋臂、第二旋臂分别藉第一连结件、第二连结件与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相扣接。
[0018]上述的导纱装置的第一旋臂、第二旋臂的固结端直接分别与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的轴心相接合。
[0019]上述的上导纱盒的第一旋臂与该下导纱盒的第二旋臂分别设在上、下相反或上、下相同配置的其中一种空间位置。
[0020]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配合如下附图的实施例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导纱装置固定位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送纱状态立体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未送纱状态平面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未送纱状态摆动件平面示意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送纱状态平面示意图;
[00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送纱状态摆动件平面示意图;
[00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请同时参阅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与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中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100是用以进行变量或不规则送纱,该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100包含有一导纱盒10,导纱盒10具有一隔层件11、一顶盒板12与一底盒板13,隔层件11具有一隔层板111,且隔层件11藉由隔层板111区隔为两层。
[0033]隔层件11其中一层为一顶凹层112,顶凹层112的下方为一底凹层113,且顶盒板12与底盒板13分别盖合于顶凹层112与底凹层113而构成导纱盒10的盒体。
[0034]隔层件11另设有一分别往隔层板111上、下突出的枢柱14,即枢柱14是供顶盒板12与底盒板13使用,且顶盒板12对应枢柱14的位置设有一第一轴孔121,底盒板13同样对应枢柱14的位置分别设有一第二轴孔131。隔层板111上另分别往上、下延伸有设有一凸挡块15,以控制下述第一、第二摆动件20、30的安全活动范围。
[0035]隔层件11于顶凹层112侧面边际处上设有一顶装置缺口 16,而于底凹层113侧面边际处上设有一底装置缺口 17,顶装置缺口 16与底装置缺口 17相隔有隔层板111并上下对称于隔层板111,使隔层件11侧面上具有相对隔层板111上下对称的缺口结构。
[0036]顶盒板12与底盒板13对应隔层件11侧面上对称的缺口结构而相对设有一顶凸部122与一底凸部132,顶盒板12与底盒板13并在其末端开设一顶弧形滑槽124与一底弧形滑槽134。
[0037]请一并参照图6中所示,导纱盒10的顶凹层112中设有一第一摆动件20,而底凹层113中另设有一第二摆动件30。
[0038]第一摆动件20具有呈半圆形的第一本体21,并自第一本体21中心轴心上方位置处一体延伸有一第一摆动轴22,轴心下方位置处设具有枢孔241突缘24,且第一本体21于其同一端面上两侧处各设有一第一勾杆23。
[0039]第一摆动件20下方的枢孔241枢设于枢柱14,另一端的第一摆动轴22枢设于顶盒板12的第一轴孔121并突出顶盒板12外,以供设置于顶盒板12外侧的一第一连结件41相接,且将第一摆动件20设置于顶凹层112中并使第一本体21能够在顶凹层112中摆动。
[0040]第一摆动件20其突出顶盒板12外的第一摆动轴22设有一第一切部221与一第一插孔222,且第一连结件41对应第一切部221设有第一轴孔411及横向贯穿第一连结件41的第一插槽412。
[0041]第一连结件41藉由第一轴孔411套设于突出顶盒板12外的第一切部221上,使第一连结件41的第一插槽412与第一摆动轴22的第一插孔222互相连通,以供一第一旋臂51直接插设而达成连结关系。
[0042]第一旋臂51 —端设有扁状的第一插杆511并插结于第一连结件41的第一插槽412与第一摆动轴22的第一插孔222共同形成的连通结构,该第一旋臂51是由第一插杆511、一水平曲折部512、一水平延伸部513及朝下垂直自由端部514组成,该自由端部514处设有第一导纱眼515及第二导纱眼516,以供纱线Y穿设。
[0043]第一摆动轴22突出顶盒板12外后与第一连结件41相联接,使第一摆动件20藉由第一摆动轴22连动第一连结件41上所插结的第一旋臂51 —起摆动。
[0044]第二摆动件30具有呈半圆形的第二本体31,并自第二本体31中心轴心下方位置处一体延伸有一第二摆动轴32,轴心上方位置处设具有枢孔341的突缘34,且第二本体31于其同一端面上两侧处各设有一第二勾杆33。
[0045]第二摆动件30上方的枢孔341枢设于枢柱14,另一端的第二摆动轴32枢设于底盒板13的第二轴孔131并突出底盒板13外,以供设置于底盒板13外侧的一第二连结件42相接,且将第二摆动件30设置于底凹层113中,并使第二本体31能够在底凹层113中摆动。
[0046]第二摆动件30其突出底盒板13外的第二摆动轴32设有一第二切部321与一第二插孔322,且第二连结件42对应第二切部321设有第二轴孔421及横向贯穿第二连结件42的第二插槽422。
[0047]第二连结件42藉由第二轴孔421套设于突出底盒板13外的第二切部321上,使第二连结件42的第二插槽422与第二摆动轴32的第二插孔322互相连通,以供一第二旋臂52直接插设而达成连结关系。
[0048]第二旋臂52 —端设有扁状的第二插杆521,并插结于第二插槽422与第二插孔322共同形成的连通结构,该第二旋臂52是由第二插杆521、一第一水平曲折部522、一朝外斜向延伸部523、一第二至四水平曲折部524-526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527等组成,其自由端部527处设有第三导纱眼528及第四导纱眼529,以供纱线Y穿设。
[0049]在本实例中,在送纱时,该第一旋臂51的第一导纱眼515、第二导纱眼516分别与第二旋臂52的第三导纱眼528、第四导纱眼529位于相互对应的直线空间位置。相反的,在不送纱时,第一旋臂51的第一导纱眼515、第二导纱眼516与第二旋臂52的第三导纱眼528、第四导纱眼529分别位于送纱轮C外周的外的相互对应的空间位置者,且该空间距离大于送纱轮C外周直径的尺寸。再者,第一旋臂51的长度大于第二旋臂52,且第一、二旋臂51、52的曲折部、延伸部及垂直自由端部的创意构成,其目的有二,其一是为使第一、第二旋臂51、52在纱线受需求时纱线完全贴合于送纱轮C而送纱,而于纱线不受需求时纱线完全与送纱轮C分离而不送纱;其二是为回避与导纱装置100相邻设置的送纱轮轴心空间位置,使第一、第二旋臂51、52得以达成顺利送纱或不送纱。故该第二旋臂52的形状为回避与导纱装置100相邻设置的送纱轮轴心空间位置,并不限上述多段曲折部、延伸部及垂直自由端部,实际上该多段曲折部、延伸部圆弧也可做成各种圆弧部(图中未示)以达成回避与送纱轮轴心空间位置的相同目的,谨此陈明。
[0050]第二摆动轴32突出底盒板13外后与第二连结件42相联接,使第二摆动件30藉由第二摆动轴32连动第二连结件42上所插结的第二旋臂52 —起摆动。
[0051]如图1、图2中所示,第一摆动件20与第二摆动件30以其第一摆动轴22与第二摆动轴32为支点进行摆动且具有一定的摆动路径,而隔层板111上的凸挡块15即设置在其摆动路径处,使第一摆动件20与第二摆动件30摆动至一定位置会停止,进而限制第一摆动件20与第二摆动件30的摆动幅度范围,且顶层的第一摆动件20与底层的第二摆动件30是以分层非联接一同枢设于枢柱14上,所以第一摆动件20与第二摆动件30可以独立进行摆动,并可达成同步送纱与不送纱。
[0052]导纱装置100并包括有一第一调节件60与一第二调节件70,第一调节件60与第二调节件70的结构功能均相同,仅以第一调节件60为例说明,而第二调节件70对应相同的组件其名称与标号括号于其后。
[0053]第一调节件60 (第二调节件70)往外延伸一第一外推板61 (第二外推板71),且第一外推板61 (第二外推板71)上设有第一拨件611 (第二拨件711),以利推动操作第一调节件60 (第二调节件70),且另向顶装置缺口 16 (底装置缺口 17)内部延伸有一第一钩状部62 (第二钩状部72),第一钩状部62 (第二钩状部72)联结一第一内接板63 (第二内接板73),并于第一外推板61(第二外推板71)与第一内接板63(第二内接板73)之间联接有一第一连结块64 (第二连结块74)。
[0054]第一调节件60藉由第一连结块64跨置于隔层件11的顶凹层112侧面的顶装置缺口 16上,而第二调节件70藉由第二连结块74跨置于隔层件11的底凹层113侧面的底装置缺口 17上,并以顶盒板12的顶凸部122与底盒板13的底凸部132将跨置于隔层件11侧面缺口上的第一调节件60与第二调节件70—并可移动地夹设于隔层件11上,且藉由顶凸部122与底凸部132盖合于顶装置缺口 16与底装置缺口 17,用以分别界定第一调节件60与第二调节件70的活动空间。
[0055]同时参阅图2中所示,第一调节件60的第一钩状部62是用以供一第一弹性件65跨勾连结,第一弹性件65 —端勾设连结于第一钩状部62,另一端勾设连结于第一摆动件20的第一勾杆23,使第一勾杆23与第一调节件60之间连结有第一弹性件65 ;第二调节件70的第二钩状部72是用以供一第二弹性件75跨勾连结,第二弹性件75 —端勾设连结于第二钩状部72,另一端勾设连结于第二摆动件30的第二勾杆33,使第二勾杆33与第二调节件70之间连结有一第二弹性件75。
[0056]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藉由拨动第一拨件611与第二拨件711可相对调整第一调节件60与第二调节件70的位置,而能够调节第一弹性件65与第二弹性件75对第一摆动件20与第二摆动件30所施加的拉力大小符合送纱张力需求。
[0057]导纱装置100并包括有一 C形制动件80,C形制动件80具有一拨动板81,其C形两端则分别设有滑动块82以套入顶盒板12与底盒板13的顶弧形滑槽124与底弧形滑槽134以限制第一旋臂51与第二旋臂52的摆动幅度。
[0058]于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导纱装置100进行纱线的导送动作时,纱线Y分别穿经第一导纱眼515、第二导纱眼516、第三导纱眼528及第四导纱眼529,使导送时的纱线张力会各自牵动第一旋臂51与第二旋臂52,可藉由第一弹性件65与第二弹性件75的弹性作用使第一旋臂51与第二旋臂52可于纱线不被需求时立刻回复到被纱线张力牵动前的位置。
[0059]隔层件11于其隔层板111的顶凹层112与底凹层113的底面处设有数个从底面延伸凸出的圆柱状的螺孔柱114,且顶盒板12与底盒板13分别对应隔层件11的螺孔柱114设有数个螺孔123、133,并藉由螺丝锁固螺孔123、133与螺孔柱114而将顶盒板12与底盒板13分别对应锁固于隔层件11上。
[0060]隔层件11于其封闭端处另设有两个螺孔115,如图3中所示,导纱装置100于组装时,藉螺丝由外部穿经导纱板A的通孔Al螺固于隔层件11封闭端的螺孔115,使导纱装置100固定于导纱板A上。如图3、图4中所示于导纱板A入纱侧处设有第一入纱孔A2、第二入纱孔A3,另于其出纱侧处设有第一出纱孔A2’、第二出纱孔A3’。
[0061]如图4、图5、图6中所示的导纱装置100为处于未送纱的状况下,导纱装置100装置在导纱板A —侧,纱线Y从入纱板B的纱孔BI经导纱板A的第一入纱孔A2进入,于绕经送纱轮C后,穿经过第二旋臂52的第三导纱眼528,再穿经过第一旋臂51的第一导纱眼515,而由导纱板A另一侧的第一出纱孔A2’穿出至针织站。
[0062]接着绕经导纱板A背面后(如图4中虚线所示)再由导纱板A的第二入纱孔A3穿入,绕经送纱轮C后,再穿过第二旋臂52的第四导纱眼529,并再穿经过第一旋臂51的第二导纱眼516,最后由导纱板A另一侧的第二出纱孔A3’穿出。
[0063]如图4、图5中所示的导纱装置100在处于未送纱运作的状况下时,纱线Y并完全未接触胶圈,使纱线Y与完全不与胶圈接触,因此可杜绝纱线反绕,大幅延长胶圈的使用寿命,并可防止送纱轮C意外停车的困扰。
[0064]于图7、图8中的导纱装置100是处于送纱运作的情况下,由第一旋臂51所联接的第一摆动件20与第二旋臂52所联接的第二摆动件30其摆动轴是上下分层一同枢设于不旋转的枢柱14,使第一旋臂51可以如图中所示依据穿经其导纱眼的纱线张力相对于与第二旋臂52在纱线牵引下进行同步摆动,以达成本实用新型上述同步送纱与不送纱的目的。
[0065]再者,如图9、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导纱装置100,本实施例是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实施例导纱装置的创意概念,也可以延伸至各自独立设在上、下空间关系配置的上导纱盒1A的第一旋臂51与下导纱盒1B的第二旋臂52 ;或左、右两个单层导纱盒(图中未示),而获得与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实施例说明相同的效果,其相同构件均标以相同参考图号,有关说明从略。第二实施例在不送纱时,第一旋臂51的导纱眼与第二旋臂52的导纱眼分开的空间距离大于送纱轮C外周的尺寸。
[0066]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导纱装置也可以包括省略使用连结件41、42而将第一、第二旋臂51、以直插式分别插入导纱盒上的第一、第二摆动轴22、32,如图11所示,而获得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0067]又,本实用新型的导纱装置也可以包括将第二实施上、下空间关系配置的上导纱盒1A的第一旋臂51与下导纱盒1B的第二旋臂52两者是配置在相同固结方向的上、下空间关系位置;即第一旋臂51与第二旋臂52两者的固结端皆相同设置在导纱盒1A与下导纱盒1B的上方或下方(图中未示),而获得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0068]以上所述的,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包括: 一导纱盒(10),该导纱盒(10)包含一隔层件(11)、一顶盒板(12)与一底盒板(13),该隔层件(11)具有一隔层板(111)以将该隔层件(11)区隔分出一顶凹层(112)与一底凹层(113),且该顶盒板(12)与该底盒板(13)分别盖合于该隔层件(11)的顶凹层(112)与底凹层(113)而构成该导纱盒(10),该隔层板(111) 一侧上分别设有上下突出的枢柱(14);一设在该顶凹层(112)内作动的第一弹性件(65)与一设在该底凹层(113)内作动的第二弹性件(75); 一第一摆动件(20),该第一摆动件(20)枢设于该顶凹层(112)内并具有一第一摆动轴(22),该第一摆动轴(22) —端枢设于该顶盒板(12)的第一轴孔(121)并与外侧的第一连结件(41)相扣接,且以该第一摆动轴(22)另一端的枢孔(241)置入该枢柱(14)上端,以将该第一摆动件(20)藉该枢孔(241)枢设于该顶凹层(112)的枢柱(14)中,并使该第一摆动件(20)能在该顶凹层(112)中摆动自如; 一第二摆动件(30),该第二摆动件(30)枢设于该底凹层(113)内并具有一第二摆动轴(32),该第二摆动轴(32) —端枢设于该底盒板(13)第二轴孔(131)并与外侧的第二连结件(42)相扣接,且以该第二摆动轴(32)另一端的枢孔(341)对应置入该枢柱(14)下端,以将该第二摆动件(30)藉该枢孔(341)枢设于该底凹层(113)的枢柱(14)中,且使得该第二摆动件(30)与该第一摆动件(20)分层非联接一同枢接于该枢柱(14)中,并使该第二摆动件(30)能在顶凹层(112)中摆动自如; 一第一旋臂(51),该第一旋臂(51) —端连结于第一连结件(41),另一端具有第一、第二导纱眼(515、516),以供纱线(Y)穿设导引; 一第二旋臂(52),该第二旋臂(52) —端连结于第二连结件(42),另一端具有第三、第四导纱眼(528、529),以供纱线(Y)穿设导引; 该第一旋臂(51)与该第二旋臂(52)各自上下对应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摆动件(20)与该第二摆动件(30),使该第一旋臂(51)与该第二旋臂(52)可以分别以该第一摆动轴(22)与该第二摆动轴(32)为轴心各自依据纱线张力作用而将该导纱盒(10)内的该第一弹性件(65)及该第二弹性件(75)同时予以拉伸而进行同步的摆动旋转; 藉此,该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100)固设在一导纱板(A)上,该导纱板(A) —侧包括有至少一组第一、第二入纱孔(A2、A3),另一侧包括有至少一组第一、第二出纱孔(A2’、A3’),纱线(Y)经该第一入纱孔(A2)进入,绕经一送纱轮(C)后穿经该第二旋臂(52)的第三导纱眼(528)后,再穿过第一旋臂(51)的第一导纱眼(515),而由导纱板(A)另一侧的第一出纱孔(A2’)穿出,于绕经该导纱板(A)背面后再由该第二入纱孔(A3)穿入,再次绕经该送纱轮(C)后,穿经该第二旋臂(52)的第四导纱眼(529)后,再穿过第一旋臂(51)的第二导纱眼(516),最后由该第二出纱孔(A3’)穿出;因而使纱线受需求时纱线完全贴合于送纱轮(C)而送纱,而于纱线不受需求时纱线完全与送纱轮(C)分离而不送纱,以达成同步送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在送纱时,该第一旋臂(51)的第一导纱眼(515)、第二导纱眼(516)分别与第二旋臂(52)的第三导纱眼(528)、第四导纱眼(529)是位于相互对应的直线空间位置,以使该第一旋臂(51)与该第二旋臂(52)获致实质同步送纱的目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在不送纱时,第一旋臂(51)的第一导纱眼(515)、第二导纱眼(516)与第二旋臂(52)的第三导纱眼(528)、第四导纱眼(529)是分别位于送纱轮(C)外周之外的相互对应的空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在不送纱时,该第一旋臂(51)的第一导纱眼(515)、第二导纱眼(516)与第二旋臂(52)的第三导纱眼(528)、第四导纱眼(529)的空间距离大于送纱轮(C)外周直径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旋臂(51)包括第一插杆(511)、一水平曲折部(512)、一水平延伸部(513)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514)组成;该第二旋臂(52)包括第二插杆(521)、一第一水平曲折部(522)、一朝外斜向延伸部(523)、一第二至四水平曲折部(524-526)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527)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旋臂(51)包括第一插杆(511)、一水平曲折部(512)、一水平延伸部(513)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514)组成;该第二旋臂(52)包括第二插杆(521)、一第一水平曲折部(522)、一朝外斜向延伸部(523)、一第二至四水平曲折部(524-526)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527)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旋臂(51)包括第一插杆(511)、一水平曲折部(512)、一水平延伸部(513)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514)组成;该第二旋臂(52)包括第二插杆(521)、一第一水平曲折部(522)、一朝外斜向延伸部(523)、一第二至四水平曲折部(524-526)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527)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的第一旋臂(51)的长度大于该第二旋臂(5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的第一旋臂(51)的长度大于该第二旋臂(5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的第一旋臂(51)的长度大于该第二旋臂(52)。
11.一种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包括: 一上导纱盒(1A),设有一枢设于该导纱盒(1A)内的一第一摆动件(20),该第一摆动件(20)的一端连接一第一弹性件(65),该第一摆动件(20)的上端并与一设置于该导纱盒(1A)外的一第一旋臂(51)相接,该第一旋臂(51)另一端具有第一、第二导纱眼(515、516); 一下导纱盒(1B),设有一枢设于该导纱盒(1B)内的一第二摆动件(30),该第二摆动件(30)的一端连接一第二弹性件(75),该第二摆动件(30)的上端并与一设置于该导纱盒(1B)外的第二旋臂(52)相接,该第二旋臂(52)另一端具有第三、第四导纱眼(528、529); 该第一旋臂(51)与该第二旋臂(52)各自分别连接于该各自独立的上、下导纱盒(10A、10B)内的该第一摆动件(20)与该第二摆动件(30),使该第一旋臂(51)与该第二旋臂(52)可以分别以该第一摆动件(20)与该第二摆动件(30)为轴心各自依据纱线张力作用而将该各自导纱盒(10AU0B)内的该第一弹性件(65)及该第二弹性件(75)同时予以拉伸或不拉伸而进行同步的摆动送纱或不送纱; 该导纱装置(100)各自分别独立固设在一导纱板(A)上,该导纱板(A) —侧包括至少一组第一、第二入纱孔(A2、A3),另一侧包括至少一组第一、第二出纱孔(A2’、A3’),该纱线(Y)的绕设路径为纱线经该第一入纱(A2)孔进入,绕经该送纱轮(C)后再穿经该第二旋臂(52)的第三导纱眼(528)后,再穿过第一旋臂(51)的第一导纱眼(515),而由导纱板(A)另一侧的第一出纱孔(A2’)穿出,于绕经该导纱板(A)背面后再由该第二入纱孔(A3)穿入,再次绕经该送纱轮(C)后,穿经该第二旋臂(52)的第四导纱眼(529)后,再穿过第一旋臂(51)的第二导纱眼(516),最后由该导纱板(A)的第二出纱孔(A3’)穿出;因而使纱线(Y)受需求时,纱线(Y)完全贴合于送纱轮(C)外周而送纱,而于纱线(Y)不受需求时,纱线(Y)完全与送纱轮(C)外周分离而不送纱,因而使该导纱装置(100)的第一旋臂(51)及第二旋臂(52)可各自以第一、第二摆动件(20、30)为轴心而各自依据纱线(Y)张力作同步摆动,以达成同步送纱的目的; 在不送纱时,该第一旋臂(51)的导纱眼与第二旋臂(52)的导纱眼分开的空间距离大于送纱轮(C)外周的尺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在送纱时,第一旋臂(51)的第一导纱眼(515)、第二导纱眼(516)分别与第二旋臂(52)的第三导纱眼(528)、第四导纱眼(529)系位于相互对应的直线空间位置,以使该第一旋臂(51)与该第二旋臂(52)获致实质同步送纱的目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装置在不送纱时,第一旋臂(51)的第一导纱眼(515)、第二导纱眼(516)与第二旋臂(52)的第三导纱眼(528)、第四导纱眼(529)是分别位于送纱轮(C)外周之外的相互对应的空间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旋臂(51)包括第一插杆(511)、一水平曲折部(512)、一水平延伸部(513)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514)组成;该第二旋臂(52)包括第二插杆(521)、一第一水平曲折部(522)、一朝外斜向延伸部(523)、一第二至四水平曲折部(524-526)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527)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旋臂(51)包括第一插杆(511)、一水平曲折部(512)、一水平延伸部(513)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514)组成;该第二旋臂(52)包括第二插杆(521)、一第一水平曲折部(522)、一朝外斜向延伸部(523)、一第二至四水平曲折部(524-526)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527)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旋臂(51)包括第一插杆(511)、一水平曲折部(512)、一水平延伸部(513)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514)组成;该第二旋臂(52)包括第二插杆(521)、一第一水平曲折部(522)、一朝外斜向延伸部(523)、一第二至四水平曲折部(524-526)及一朝下垂直自由端部(527)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的第一旋臂(51)的长度大于该第二旋臂(52)。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的第一旋臂(51)的长度大于该第二旋臂(52)。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的第一旋臂(51)的长度大于该第二旋臂(52)。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的第一旋臂(51)、第二旋臂(52)是分别藉第一连结件(41)、第二连结件(42)与第一摆动件(20)、第二摆动件(30)相扣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纱装置(100)的第一旋臂(51)、第二旋臂(52)的固结端直接分别与第一摆动件(20)、第二摆动件(30)的轴心相接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导纱盒(1A)的第一旋臂(51)与该下导纱盒(1B)的第二旋臂(52)分别设在上、下相反或上、下相同配置的其中一种空间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臂双导纱眼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导纱盒(1A)的第一旋臂(51)与该下导纱盒(1B)的第二旋臂(52)分别设在上、下相反或上、下相同配置的其中一种空间位置。
【文档编号】D04B27/10GK204039660SQ201420483998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6日
【发明者】陈仁惠, 陈伯霖 申请人:陈仁惠, 陈伯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