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空气层保暖针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48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新型空气层保暖针织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空气层保暖针织物,包括纬平针结构的内侧面、纬平针结构的外侧面和涤纶变形长丝中间衬线,所述内侧面和外侧面的线圈横列一一对应,内侧面和外侧面每隔若干个线圈横列衬一根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中间衬线,所述内侧面和外侧面在有中间衬线的线圈横列上形成若干连接点,各个连接点由外侧线圈的沉降弧连同中间衬线一起伸入到内侧面线圈上集圈连接而形成,本实用新型的织物的外侧面结构和内侧面结构之间增加了空气层,由于中间衬线较粗且间隔配置,穿着时空气层始终较大,形成良好的空气层保暖效果,这种组织结构与现有结构相比减少了1/2至2/3的中间衬线,同样厚度的内衣面料更轻,结构更松软,穿着更舒适。
【专利说明】新型空气层保暖针织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物,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空气层保暖针织物。

【背景技术】
[0002]秋冬针织内衣要求具有较好的保暖性,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针织结构实现其保暖性,第一种,采用不透气面料作为保暖内衣面料,例如早期的保暖内衣面料中间夹有塑料薄膜;第二种,保暖内衣面料采用起绒结构,但因化纤利于起绒而采用的化纤绒面贴身穿着不舒服;第三种,保暖内衣面料采用单面织物与弹力氨纶交织的结构,但太薄而保暖性不够,由于上述三种结构存在着保暖性不够,穿着不舒适的缺点,因此,目前,很多保暖内衣面料采用空气层结构的双面纬编针织结构。这种织物结构的正反两面是由各自的纱线钩成的线圈结构,中间填充满较粗的涤纶变形长丝,依靠中间较多的涤纶变形长丝中容纳较多空气,形成保暖效果,但是,这种织物结构厚而空气层不显著,因而保暖性不能充分发挥,而且,涤纶变形长丝太多使织物显得笨重,与内衣舒适性要求不相适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空气层保暖针织物,该新型空气层保暖针织物中空气层占居空间比大,保暖性好,面料更轻,结构更松软,穿着更舒适。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空气层保暖针织物,包括纬平针结构的内侧面、纬平针结构的外侧面和涤纶变形长丝中间衬线,所述内侧面和外侧面的线圈横列一一对应,内侧面和外侧面每隔若干个线圈横列衬一根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中间衬线,所述内侧面和外侧面在有中间衬线的线圈横列上形成若干连接点,各个连接点由外侧线圈的沉降弧连同中间衬线一起伸入到内侧面线圈上集圈连接而形成,这样,在没有中间衬线的线圈横列内侧面和外侧面被隔开,中间形成较大的空气层4,该结构使织物在穿着时空气层始终较大,形成良好的空气层保暖效果,该组织结构的中间衬线间隔设置,同样厚度的内衣面料更轻,结构更松软,穿着更舒适,中间衬线采用涤纶变形长丝,可适当地弹性伸长,从而不影响针织物的延伸性.
[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侧面为细度为30?40英支的棉纱、棉与纤维素纤维混纺纱或棉与涤混纺纱的短纤纱编织的纬平针结构,内侧面为细度为30?40英支的棉或棉与纤维素纤维混纺纱编织的纬平针结构,内侧面贴身穿着故采用的都是天然纤维,内侧面和外侧面都采用短纤纱,结构蓬松贮藏空气多,保暖性好。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涤纶变形长丝中间衬线的细度为200D?300D,采用200D?300D的中间衬线较粗,扩大了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中间形成的空气层占居空间比较大,保暖效果好。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各个连接点规律排列形成菱形图案,连接点的分布一方面间隔距离不能太长以确保稳定连接,另一方面连接点要形成美观图案,保持外形美观,除菱形图案还可以是其它图案。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侧面和外侧面每隔2?3个线圈横列衬一根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中间衬线。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织物的外侧面结构和内侧面结构之间增加了空气层,由于中间衬线较粗且间隔配置,穿着时空气层始终较大,形成良好的空气层保暖效果,这种组织结构与现有结构相比减少了 1/2至2/3的中间衬线,同样厚度的内衣面料更轻,结构更松软,穿着更舒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织物横截面原理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织物外侧面线圈结构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织物连接点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一种新型空气层保暖针织物,为采用中间衬线的空气层纬编双面针织物结构,其采用具有小提花功能的针织大圆机编织,该双面针织物的外侧面2采用32s棉/涤混纺纱(65:35)编织外侧层线圈6形成纬平针结构,在双面针织物的内侧面I采用32s棉编织内侧层线圈5形成纬平针结构,内侧面和外侧面的线圈横列一一对应,中间衬线3采用300D涤纶变形长丝,每两个线圈横列沿线圈横列方向衬一根涤纶变形长丝,在有中间衬线的线圈横列上编织一些连接点,连接点的分布一方面间隔距离不太长以确保稳定连接,另一方面连接点要形成美观图案,本实施例的连接点形成一个个菱形,分布如下:在第一个有涤纶变形长丝的线圈横列上每隔三十六针编织一个连接点,在下一个有涤纶变形长丝的线圈横列上,分别以上一个连接点向左一针编织一个连接点和向右一针编织一个连接点,在再下一个有涤纶变形长丝的线圈横列上,以左边连接点再向左一针编织一个连接点和以右边连接点再向右一针编织一个连接点,但从第十个有涤纶变形长丝的线圈横列开始,以左边连接点向左一针编织一个连接点和以右边连接点再向右一针编织一个连接点,直至第十八个有涤纶变形长丝的线圈横列形成了一个循环,再继续下一个循环,在连接点上,外侧线圈的沉降弧连同涤纶变形长丝一起到内侧面线圈上集圈连接(如图4所示),在织物内侧层I和织物外侧层2之间没有中间衬线3线圈横列中形成织物空气层4,该织物编织成毛坯后,经前处理漂底,活性染料染色或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两浴法染色,圆筒或开幅定型整理,形成光坯的空气层保暖针织物,主要用于制做秋冬针织内衣。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空气层保暖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纬平针结构的内侧面(I)、纬平针结构的外侧面(2)和涤纶变形长丝中间衬线(3),所述内侧面和外侧面的线圈横列一一对应,内侧面和外侧面每隔若干个线圈横列衬一根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中间衬线,所述内侧面和外侧面在有中间衬线的线圈横列上形成若干连接点,各个连接点由外侧线圈的沉降弧连同中间衬线一起伸入到内侧面线圈上集圈连接而形成。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空气层保暖针织物,其特征是:所述外侧面为细度为30?40英支的棉纱、棉与纤维素纤维混纺纱或棉与涤混纺纱的短纤纱编织的纬平针结构,内侧面为细度为30?40英支的棉或棉与纤维素纤维混纺纱编织的纬平针结构。
3.—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空气层保暖针织物,其特征是:所述涤纶变形长丝中间衬线的细度为200D?300D。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空气层保暖针织物,其特征是:所述各个连接点规律排列形成菱形图案。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空气层保暖针织物,其特征是:所述内侧面和外侧面每隔2?3个线圈横列衬一根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中间衬线。
【文档编号】D04B1/12GK204097671SQ201420555735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5日
【发明者】杨惠卿, 俞建东 申请人:江苏Ab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