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袜缝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53423阅读:1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袜缝合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织袜领域,公开了一种织袜缝合的方法,特别是从袜机的针筒转移袜子并缝合的转移缝合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袜子时,一般是先在袜机的针筒中生产半成品的袜子,此时袜子的袜头是未经缝合的,然后用转移装置将半成品的袜子从针筒取出,并转移到缝头盘上,然后用缝头机将袜子的袜头缝好。

转移装置通常都包括转移头,转移头包括固定半齿架、翻转半齿架和多个转移齿。翻转半齿架相对于固定半齿架能够翻转以使二者上面安装的转移齿彼此对准,然后可以进行袜线的转移。

具体来说,在将袜子从针筒中转移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利用抓取片组件,其中的抓取片插在袜针之间的袜线上,这样实现袜子的转移,其次,转移后袜子未被翻面,还需专门的翻袜工序将袜子翻面,再者,在将翻转半齿架翻转以使固定和翻转半齿架上的转移齿对准之后,是将袜线从翻转半齿架上转移到固定半齿架上,然后在将固定半齿架上的所有袜线转移到独立的缝头盘上,然后用缝头机进行缝合。上述方法明显所需结构部件较多并且工序繁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化结构及工序的织袜缝合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织袜缝合方法,包括:

步骤100:转移缝合装置移动到针筒上方,将转移缝头上的功能齿插入针筒上的袜针的针钩和针舌之间,其中,转移缝头包括:固定半齿架,其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功能齿;翻转半齿架,其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功能齿,翻转半齿架相对于固定半齿架能够翻转,其中,第一功能齿为转移缝合齿,其外表面具有缝针槽;

步骤800:将袜线线圈从袜针转移到功能齿上,将袜子翻面;

步骤900:将转移缝合装置移开针筒;

步骤1000:翻转翻转半齿架,将第一功能齿和第二功能齿对准;

步骤1200:将第二功能齿上的线圈转移到第一功能齿上;

步骤1600:缝头机的缝针与第一功能齿的缝针槽配合进行袜头的缝合;

步骤1800:将袜子从固定半齿架上的第一功能齿释放。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这种方法一方面在转移缝合装置移开针筒之前,在转移的过程中实现翻袜,另一方面无需使用缝头盘,因为第二功能齿本身带有缝针槽,故可以在其上实现袜子的缝合。可见,本发明的方法既简化了工序,又简化了结构,能够实现袜子的转移和缝合的一体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袜机的总体布局图。

图1a是图1的袜机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其中去掉吸风罩,还额外示出了缝头机。

图1b是顶袜管的示意结构图。

图1c是拖线件的示意结构图。

图1d是袜机的另一总体布局图。

图1e是具有翻袜功能的一体式袜机的示意图,示出了出袜筒移动到第二位置。

图1f示出了顶袜构件与出袜筒的配合示意图。

图1g、图1h和图1i是上袜环件与功能齿的配合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零件立体示意图,为清楚起见,移除了一些零件,主要示出了用于袜机转移装置的齿架操作组件。

图2a是转动架的示意图。

图2b是图1的部分零件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部分零件立体示意图,主要示出了转移头和翻转半齿架锁定机构。

图3a是图3的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4是图3的部分零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5是可动锁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主要示出了翻转半齿架锁定机构及解锁机构。

图7是图6的部分零件立体示意图,主要示出了翻转半齿架解锁机构。

图8是图7的部分零件立体示意图,示出了翻转半齿架解锁机构。

图9是图8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了翻转半齿架锁定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是图2的部分零件立体示意图,主要示出了翻转半齿架转动组件。

图12是图11的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13-16是图11的部分零件立体示意图,为清楚起见,移除了一些零件。

图17-1至图17-6d示出了转移齿的示意结构。

图18-1和图18-2是织袜缝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19a至图19d是袜机转移装置的示意结构图,移除了转动架,示出了安装管装置。

图20是固定半齿架线圈转移组件和翻转半齿架线圈释放组件的示意结构图。

图21-1至图21-3是固定半齿架线圈转移组件和翻转半齿架线圈释放组件的另一示意结构图。

图20’是固定半齿架线圈释放组件和翻转半齿架线圈转移组件的示意结构图。

图21’-1和图21’-2是固定半齿架线圈释放组件和翻转半齿架线圈转移组件的另一示意结构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细长主体部;10a、搭钩槽;10b、缝针槽;11、袜针;11a、针钩;11b、针舌;12、固定部;12a、凹槽;30、顶袜管;30a、台面;40、拖线件;40a、拖线部;100、转动架;110、固定座架;120、翻转半齿架;140、固定半齿架;

200、中心安装管;210、固定缸筒;220、活塞;280、调节盘座;290、调节盘;4200、气缸座;260、弹簧座;250、弹簧盖;255、复位弹簧;230、转动架座;240、调节座;300、转动部;

400、上袜环件;410、上推板;420、下推板;430、双向气缸件;

1000、可动锁件;1001、上凸起;1002、下凸起;1003、侧凸起;

2000、翻转半齿架解锁机构;2100、拉钩座;2200、拉钩;2310、拉钩滑块;2321、杠杆件;2322、杠杆座;2323、气缸件;2210、销轴;2110、销轴滑槽;2400、拉钩挡片;

3000、翻转半齿架转动机构;3100、转销;3200、回转叉;3300、回转叉驱动装置;3400、回转叉座板;3310、回转头;3320、转动轴;3321、齿轮部;3351、叉脚;3352、叉脚杆;3353、气缸;3354、叉脚杆弹簧;3340、电机;3341、联动杆;3342、接头;3343、推板;

4002、转移顶杆;4003、转移推片;4005、释放顶杆;4006、释放推片;4001、下推垫;4100、加气圈件;4300、复位顶杆;4310、弹簧件;

800、靠山;S、针筒;F、转移缝合装置;T、转移缝头;U1、上台面;U2、下台面;W、吸风罩;P、出袜筒;M、翻袜件;E、缝头机;C、承托件;R、承托件驱动件;C’、活动推件;R’、活动推件驱动件;K、顶袜构件;H1、第一功能齿;H2、第二功能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一、袜机、尤其一体式袜机

图1和图1a是袜机的总体布局图。这里所示的一体式袜机指的是至少包括针筒S和转移装置(尤其是下述的转移缝合装置F)。如图1a所示,其还可以包括缝头机E,图示中其安装在上台面U1上,针筒S安装在下台面U2上。在使用中,转移装置可以先移动到针筒S处,利用转移装置将袜子从针筒S移出,然后移到缝头机E处进行袜子缝合。

还可以设有翻袜件M,其可上下移动地位于针筒S内。翻袜件M用来进行翻袜,详见织袜缝合方法中的描述。

针筒S内还可以设有顶袜管30,用来实现袜头线圈的转移以将袜子从针筒S转移到转移装置上,详见织袜缝合方法中的描述。

如图1所示,出袜筒P位于转移缝合装置F下方,其安装在上台面U1或下台面U2上,位于针筒S一侧。当然,出袜筒P也可以位于转移缝合装置F上方。

图1还示出了承托件C,其可以可垂直移动地安装在台面上,详见“五、织袜缝合方法”中的描述。图1d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活动推件C’,其可以可垂直移动地安装在台面上,详见“七、织袜缝合方法”中的描述。

图中还示出了转动架座230,其安装在上台面U1上或者是上台面U1的一部分,转移装置可以安装在转动架座230上。图示了转移装置的转动架100安装在转动架座230上,转动架100相对于转动架座230能够转动。转动架座230下方还可以设置用于调节转动架座230的水平和/或垂直位置的调节座240,这样可以实现转移装置的位置调节。

如图1和图2b所示,还可以包括靠山800,其不可动地安装在转动架座230上方以及转动架100的下方,靠山800上设置限位部810,转动架100上安装与限位部810配合的撞块101以限制转动架100的转动极限位置。

上、下台面作为各部件的安装面这仅是示意的,各部件还可以采用图1之外的其他安装方式。

二、转移装置

如图1-图3所示,袜机转移装置可以包括:转动架100;中心安装管200,其连接至转动架100;转移头,其安装在中心安装管200上。转移头可以包括:固定半齿架140,其上具有第一功能齿H1;翻转半齿架120,其上具有第二功能齿H2,翻转半齿架120相对于固定半齿架140能够翻转以使第一功能齿H1和第二功能齿H2对准。

1、转动架

图示的转动架100仅是示意的,其可以采用各种设计,只要其至少可以实现能够转动到针筒S上方即可。这样,针筒S织好袜子后,在转动架100的带动下,整个袜机转移装置能够移动到针筒S上方,然后利用转移头从针筒S转移袜子。在将袜子转移出后,在转动架100的带动下,转移装置能够移动到另一部位进行下一工序。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转动架100包括座管100a、转臂100b和安装管100c,转动架移动组件可安装在安装管100c中,以带动转动架100移动。这种结构非常简单,便于装配其他部件。当然还可以想到,转动架100可以为简单的框架件,类似于不具有座管100a的结构,此时转移装置的其他部件连接在转臂上。

2、中心安装管200

附图所示的中心安装管200仅是示意的,其可以采用各种设计,只要其至少起到用于转移头的安装座的功能即可。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中心安装管200位于转动架100内,这样便于中心安装管200及其上部件的装配和保护。

3、功能齿

第一功能齿H1和第二功能齿H2为相同或不同类型。功能齿最基本的功能是转移线圈,此时的转移头可以称为单转移头,当第一功能齿H1和第二功能齿H2是转移缝合齿时,它们可辅助缝合,此时转移头就称为转移缝头,该转移装置可称为转移缝合装置。附图所示的转移头为带转移和辅助缝合功能的转移缝头T。根据缝合需要,当将第一功能齿H1上的线圈转移到第二功能齿H2上,缝头机的缝针与翻转半齿架120上的第二功能齿H2的缝针槽10b配合进行袜头的缝合时,可以仅第二功能齿H2为转移缝合齿。或者,当将第二功能齿H2上的线圈转移到第一功能齿H1上,缝头机的缝针与第一功能齿H1的缝针槽10b配合进行袜头的缝合时,可以仅第一功能齿H1为转移缝合齿。当然,处于制造方便,在这两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功能齿可以都为转移缝合齿。转移缝合齿的结构可见图17-3等,其外表面具有用于缝针槽10b,本文中,如不特殊指明的话,转移装置包括仅具有单转移齿的一般转移装置以及具有转移缝合齿的转移缝合装置,转移齿包括单转移齿和转移缝合齿。

图17-1是实施例一转移齿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7-1所示,提供了一种用于袜机转移装置的转移齿,包括:细长主体部10,其具有上端和下端,在细长主体部10的下端,细长主体部10的内表面即朝向针钩11a的表面具有搭钩槽10a。这样,利于将细长主体部10的下端牢靠地插入针筒的袜针11的针钩11a和针舌11b之间,从而实现袜头线圈的顺利转移。

如图17-1所示,细长主体部10的下端的宽度可以逐渐减小。这样利于下端插入针筒的袜针11的针钩11a和针舌11b之间。

图17-2是实施例二的转移齿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7-2所示,还包括固定部12,其一端连接至细长主体部10的上端,另一端固定至齿架上。这样便于转移齿的固定。

图17-3是实施例三的转移齿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7-3所示,细长主体部10的外表面,即朝向针舌11b的表面,可以具有用于与缝头机的缝针配合的缝针槽10b。图17-3所示的转移齿兼具转移和辅助缝合功能,也称为转移缝合齿。由于具有缝针槽10b,故可以与缝头机的缝针相配合进行袜头的缝合。

图17-4是实施例四的转移齿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7-4所示,固定部12上可以设置有凹槽12a。结合图17-5所示可见,利用凹槽便于调整转移齿的固定,例如可以用工具插入多个转移齿的凹槽来实现调整。

在图17-2至图17-4中,固定部12为固定钩,固定钩包括连接成倒L状的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第一钩部连接至细长主体部10的上端,第二钩部用于固定至齿架上。第一钩部的上表面上可以设置有凹槽12a。另外,第一钩部与第二钩部的夹角可以为锐角,这样也是为了将转移齿牢固地固定到转移装置上。

当然,固定部12还可以采用其他各种结构,只要可以实现将其固定至齿架上的功能即可。例如,固定部12与细长主体部10可以形成L状,相当于图17-2所示的转移齿无第二钩部的情形;或者形成直条状,相当于图17-1所示的转移齿。细长主体部10和固定部12可以是一体制造而成的。这样方便制造而且可保证转移齿的强度以防止其断裂。图17-5是实施例的转移齿安装在袜机转移装置的齿架上的示意图。如图17-5所示,固定部12固定至齿架上,细长主体部10外露。图中的齿架是示意性的,可以采用各种可以安装转移齿的构造。

使用时,转移齿固定至齿架上,在袜机的针筒织好袜头敞开的袜子后,将转移装置移动到袜机的上方,然后操纵转移装置以使转移齿下移从而插入针筒的袜针11的针钩11a和针舌11b之间。图17-6a至图17-6d是实施例的转移齿与袜针11的针钩11a和针舌11b配合的视图。图17-6a示出了转移装置起初移动到针筒上方的状态,此时,转移齿和袜针11在垂直方向上一一对齐,图17-6b示出了转移齿和袜针11刚接触的状态,图17-6c示出了针钩11a搭在搭钩槽10a上,并且在外力作用下例如外力拉动或推动袜头线圈向上运动,使得针舌向上闭合,例如可以用翻袜件M产生该外力,或者用上袜环件400和顶袜管30的配合,针舌11b闭合针钩11a,从而将转移齿夹在袜针11的针钩11a和针舌11b之间的状态,此时在外力作用下拉动或推动袜头线圈从袜针11向上移动,由于转移齿可靠地夹在袜针11的针钩11a和针舌11b之间,这样袜头的线圈可以顺利从袜针11上转移到转移齿上的细长主体部10上,图17-6d示出了线圈转移后,转移齿上移的状态,从而实现袜子的转移。之后就可以将转移装置移开针筒用于后续处理。

三、转移缝合装置。

转移缝合装置F包括转动架100、中心安装管200、转移缝头T,转移缝头T安装在中心安装管200上,尤其是可以固定在中心安装管200的下端。

转移缝头T可以包括:固定半齿架140,其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功能齿H1;翻转半齿架120,其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功能齿H2,相对于固定半齿架140能够翻转以使第一功能齿H1和第二功能齿H2对准,第一第二功能齿中的至少一种为转移缝合齿。

转移缝合装置F移动到针筒S上方后,需要将转移缝头T上的功能齿与针筒内的袜针配合,因此需要将转移缝头T下移,完成袜头线圈转移后,需要将转移缝头T上移。为此,中心安装管200可以相对于转动架100能够上下移动,或者随转动架100一起移动。

转移缝合装置F移动到缝头机E处缝合时,需要二者可相对转动。为此,可以驱动中心安装管200旋转,这样缝合时无需缝头机E转动。当然,也可以是缝头机E转动,中心安装管200静止。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包括驱动转动架100的转动架上下移动机构,中心安装管200固定在转动架100上,随其一起移动。这样可简化中心安装管的装配。

四、安装管装置

图19a至图19d示出了安装管装置的结构。如图所示,安装管装置可以包括中心安装管200。中心安装管旋转组件与中心安装管上下移动组件可以根据需要连接至中心安装管200。

1、中心安装管上下移动组件

中心安装管上下移动组件可以为双向气缸件,双向气缸件的缸体与转动架100连接,活塞与中心安装管200固定连接,这样带动中心安装管200上下移动,当然缸体也可以连接在外部固定结构上。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中心安装管上下移动组件可以包括中心安装管下移机构和中心安装管复位机构。

如图19a-d所示,中心安装管下移机构可以包括:固定缸筒210,其固定在转动架100上;以及活塞220,其安装在固定缸筒210内,活塞220与中心安装管200固定连接,带动其下移。或者,活塞220与中心安装管200也可以非固定连接,活塞220推动中心安装管200下移。

如图19a-d所示,中心安装管复位机构可以包括:

弹簧座260,其固定至固定缸筒210上;

弹簧盖250,其固定在中心安装管200上,或者将中心安装管200上部结构加工成凸起,直接作为弹簧盖使用;以及

复位弹簧255,其安装在弹簧座260和弹簧盖250之间,在弹簧座260和弹簧盖250构成的限制空间内伸缩,达到复位的目的。复位弹簧255如图所示是一个弹簧,其套设在中心安装管200上,这样可以简化装配。当然,复位弹簧255也可以是多个弹簧,其一端连接弹簧座260,另一端连接弹簧盖250。

在图示的例子中,弹簧盖250安装在中心安装管200顶部,并在弹簧座260的上方,这样简化装配。但是其也可以安装在弹簧座260的下方,弹簧盖250和弹簧座260也可以安装在其他位置,只要保证二者之一相对于转动架100固定即可。

如图19a-d所示,还可以包括复位弹簧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盘座280,其固定在固定缸筒210与弹簧座260之间,带有外螺纹;以及调节盘290,其连接在调节盘座280与弹簧座260之间,带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2、中心安装管旋转组件

如图19a-d所示,中心安装管旋转组件可以包括:转动部300,其固定在中心安装管200上;以及转动部驱动机构,其固定在转动架100上,驱动转动部300转动。在图示例子中,转动部300为转动齿轮,当然其也可以是皮带轮等传动部件。转动部驱动机构可以是电机等。

如图19a-d所示,活塞220位于转动部300上方以推动转动部300下移进而推动中心安装管200下移。这种设置可以在有限空间内合理布局构件,利于装置的小型化。

3、其他功能部件

安装管装置还可以包括吸风罩W,其一端连接在中心安装管200顶部,另一端与吸风装置连接。这样可以使用吸风装置保持袜子以使袜子在转移缝合装置F中、尤其中心安装管200中倒置,倒置指的是袜口朝上,功能齿上的袜头线圈在下。这样助于将袜子全部保持在转移缝合装置F内,便于在针筒S处转移袜子,还便于后续移动和处理,可参见织袜缝合方法中的描述。

如图19a-d所示,还可以包括上袜环件400,其可上下移动地位于中心安装管200内。上袜环件400的作用可参见有关织袜缝合方法的描述。

上袜环件上下移动机构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包括:上推板410,其固定至上袜环件400;下推板420,其相对于转动架100固定;以及双向气缸件430,其活塞和缸体分别固定在上推板410和下推板420上。下推板420可以采用各种方式相对于转动架100固定。例如在图示的例子中,下推板420可经由套筒440固定在调节盘290上。当然,如果没有调节盘290的话,还可以固定至固定缸筒210等上,只要保证其位置相对转动架100固定即可。

如图19a-d所示,固定缸筒210套设在中心安装管200的径向外侧,活塞220套设在中心安装管200的径向外侧,介于固定缸筒210和中心安装管200之间,弹簧盖250位于中心安装管200的顶部,弹簧座260、调节盘座280、调节盘290套设在中心安装管200的径向外侧。

利用上述布置,在有限的空间内布局了必要的结构元件,实现了装置的紧凑化和小型化,这对于袜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改进。

五、织袜缝合方法:第二功能齿H2作为转移缝合齿,与缝合机E配合,需要将第一功能齿上的线圈先转移到第二功能齿H2。

图18-1是织袜缝合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转移缝合装置F移动到针筒S上方,将转移缝头T上的功能齿插入针筒S上的袜针的针钩和针舌之间,其中,转移缝头T包括:固定半齿架140,其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功能齿H1;翻转半齿架120,其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功能齿H2,翻转半齿架120相对于固定半齿架140能够翻转以使第一功能齿H1和第二功能齿H2对准,其中第二功能齿H2是转移缝合齿,其外表面具有缝针槽10b,可参见图17-3;

步骤800:将袜线线圈从袜针转移到所述功能齿上,将袜子翻袜;

步骤900:将转移缝合装置F移开针筒S;

步骤1000:翻转翻转半齿架120以使第一功能齿H1和第二功能齿H2对准,这里所述的“对准”并不限于沿垂直方向对齐,可以包含非对齐方式,只要可以实现将第一功能齿H1上的线圈转移到第二功能齿H2上即可,例如第一功能齿H1和第二功能齿H2可以沿垂直方向有一定的重叠度,也即一个在另一个的径向内侧;

步骤1100:将第一功能齿H1上的线圈转移到第二功能齿H2上;

步骤1300:缝头机E的缝针与第二功能齿H2的缝针槽10b配合进行袜头的缝合,该步骤类似于缝头机E与缝头盘上的缝针的配合,故不再赘述;在该步骤中,可以将缝头机E移近转移缝头T,转动转移缝头T以与缝头机E配合。当然,也可以是缝头机E转动,转移缝头T静止;

步骤1700:将袜子从翻转半齿架120上的第二功能齿H2释放。

传统的方法是在将转移缝合装置F移开针筒S之后进行单独的翻袜工序,再者,在将翻转半齿架翻转以使第一功能齿和第二功能齿对准之后,是将袜线从第二功能齿转移到第一功能齿上,然后在将第一功能齿上的所有袜线转移到独立的缝头盘上,然后用缝头机进行缝合。本申请的这种方法一方面在转移缝合装置移开针筒之前,在转移的过程中实现翻袜,另一方面无需使用缝头盘,因为第二功能齿本身带有缝针槽10b,故可以在其上实现袜子的缝合。可见,本发明的方法既简化了工序,又简化了结构,能够实现袜子的转移和缝合的一体化。

1、步骤800的转移和翻袜步骤

实施例一

步骤800包括:上移针筒S内的翻袜件M以将袜线线圈从袜针转移到功能齿上以及将袜子翻袜,然后将翻袜件M复位。

这样,简单的利用翻袜件M的上移即可实现将袜线线圈从袜针转移到功能齿上以及将袜子翻袜,极大地简化了工序和结构。翻袜件M的结构不限,例如可以为实心杆件、空心管件等。而传统方法在转移的将袜子从针筒S中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复杂的抓取片组件,其中的抓取片插在袜针之间的袜线上,如此实现袜子的转移。

实施例二

转移缝合装置F可以包括上袜环件400,针筒S内设有顶袜管30,上袜环件400的下端或者顶袜管30的上端具有台面,顶袜管30内设有翻袜件M。

步骤800包括:

步骤810,向下移动上袜环件400和/或向上移动顶袜管30以使上袜环件400与顶袜管30接触,然后上袜环件400与顶袜管30一起向上移动以将袜线线圈从袜针转移到功能齿上;

步骤820,将顶袜管30复位,上移针筒S内的翻袜件M以将袜子翻袜,然后将翻袜件M复位。

因为在步骤810中上袜环件400与顶袜管30一起向上移动完成线圈转移后,其在垂直方向上将位于线圈上方的位置,故在上袜环件400不会干涉缝合的情况下,步骤820中不必须将上袜环件400复位,当然,也可以包括将其复位。图示了上袜环件400为管件,这仅是示意的,这样可以方便安装。当然还可以想到其他形式,只要其至少有一个环部,可以使得顶袜筒30接触时袜子夹于二者之间以实现线圈转移(也即上袜)即可。例如其可以为圈片等。

作为示例,图1b示出了顶袜管30的上端具有台面30a。在该实施例中,主要是依靠上袜环件400与顶袜管30的配合来实现转移。在针筒S中,织好的袜子落入顶袜管30中,上袜环件400与顶袜管30的台面30a接触可以夹紧袜子,二者向上移动就可以带动袜线L移动以转移到功能齿上。翻袜件M上移可以实现将袜子翻袜,也可以辅助将袜线线圈从袜针转移到功能齿上。这里的复位步骤和上移步骤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可以合理控制,只要它们不相互干涉即可,本说明书中提到的其他移动顺序也是如此。

2、翻转--翻转--缝合步骤(带拖线步骤)

步骤1100与步骤1300之间包括步骤1200:将翻转半齿架120翻转复位。然后进行后续的缝合和释放袜子步骤。

另外,在该情况下,在步骤1300中,可以上移转移缝头T下方的拖线件40,拖线件具有拖线部40a,使拖线部位于第二功能齿H1的径向内侧且在线圈的下方。

拖线部需要在内侧,因为在外侧会干涉缝合。这样上移后其将在线圈下方,可以起到拖线的功能,这样可以防止线圈下滑,有助于缝合的顺利进行。如图1c所示,拖线件40可以为一般管件,其上边缘形成拖线部40a。当然,还可以设计其他结构。拖线件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只要实现拖线即可。缝合完成后将拖线件40复位。拖线件40与出袜筒还可以同一构件,这种设计时,出袜筒兼具多重功能,可以进一步合理布置空间,使得整个设备占用空间降低。

3、翻转—缝合—翻转步骤(带承托步骤)

步骤1000至步骤1700可以是:

步骤1000:翻转翻转半齿架120以使第一功能齿H1和第二功能齿H2对准;

步骤1100:将第一功能齿H1上的线圈转移到第二功能齿H2上;

步骤1300:缝头机E的缝针与第二功能齿H2的缝针槽10b配合进行袜头的缝合,该步骤类似于缝头机E与缝头盘上的缝针的配合,故不再赘述;在该步骤中,可以将缝头机E移近转移缝头T,转动转移缝头T以与缝头机E配合。当然,也可以是缝头机E转动,转移缝头T静止;

步骤1500:将翻转半齿架120翻转复位;

步骤1700:将袜子从翻转半齿架120上的第二功能齿H2释放。

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步骤1000翻转之后,可以仍利用翻转机构将翻转半齿架120保持在翻转后的位置,或者用独立的承托件C单独将其保持在翻转后的位置,当然承托件C也可以是辅助配合使用。例如,可以在步骤1100或步骤1300中,移动承托件C以固定翻转半齿架120,在步骤1300与步骤1500之间包括步骤1400:将承托件C复位。这样,可防止翻转半齿架120未被有效固定导致不能准确进行缝合。

承托件的结构和位置不限,只要实现可以在翻转半齿架120翻转之后保持翻转半齿架120即可,例如可以是杆件、管件等。例如,如图1和图1a所示,承托件C是位于转移缝头T下方的承托管,在步骤1300中向上移动承托件C。为了清楚地示出承托件C,在图1a中特意将承托件C上移,但是应该清楚的是,承托件C的上移是在翻转半齿架120翻转之后。例如,其也可以是连接在转动架100上的构件。图1还示出了承托件驱动件R,其驱动承托件C上下移动。

承托件C可以在出袜筒P外侧,如图1所示。当然,二者还可以是同一构件。这种设计时,出袜筒兼具多重功能,可以进一步合理布置空间,使得整个设备占用空间降低。

在一实施例中,将转移缝合装置F移动到出袜筒P上方。步骤1700中可以将出袜筒P上移然后将释放后的袜子从出袜筒P移出或者在将袜子翻袜之后从出袜筒P移出。出袜筒P上移便于更好地转移袜子。

4、步骤1100:转移线圈

在步骤1100中,可以将上袜环件400下移以转移线圈。因为在有上袜环件400的情况下,在转移时,袜子L与上袜环件400的位置关系如图1g,袜子主要部分在上袜环件400内部,袜头线圈在功能齿上,此时上袜环件400向下移动可将线圈转移。当然,转移线圈可主要通过专门设置的线圈转移组件来实现。稍后将描述。

5、步骤1700:释放袜子

在步骤1700中,可以将转移缝合装置F的上袜环件400下移以释放袜子。在释放时,袜子L与上袜环件400的位置关系如图1h,袜子主要部分在上袜环件400内部,袜头线圈在功能齿上,上袜环件400下移可推动袜子下移,独立起到将袜子从功能齿上脱出以释放袜子的作用,或者可以设置其他线圈释放组件进行释放,上袜环件400起辅助作用。

6、吸风步骤

在步骤800之后且在步骤1700之前的步骤中,使用吸风装置保持袜子以使袜子倒置,倒置指的是袜口朝上,功能齿上的袜头线圈在下。这样助于将袜子全部保持在转移缝合装置F内,便于移动袜子,还便于上述的转移和释放袜子。

7、其他

在步骤100到步骤800的过程中,转移缝头T与针筒S可以同步转动。或者,针筒S以及转移缝头T均静止,这样可以使得转移更可靠。

8、出袜步骤

在步骤900中可以将转移缝合装置F移动到出袜筒P上方或下方,在步骤1700之后包括步骤1900:将释放后的袜子从出袜筒P移出,或者将袜子翻袜以及从出袜筒P移出。这种设计可以合理布置空间,使得整个设备占用空间降低。图1和图1a示出了移动到出袜筒P上方的情形。出袜筒P还可以在上方,这样在释放袜子之后,用吸风装置将袜子从出袜筒P吸出,或者用顶袜构件K将其从出袜筒P推出。

9、织袜缝合及翻袜方法

在步骤900中将转移缝合装置F移动到出袜筒P上方,

在步骤900与步骤1000之间包括步骤950:将出袜筒P向上移动以穿过第一和第二功能齿的径向内侧,保持出袜筒P在转移缝合装置F中;

步骤1700或者后述的步骤1800之后可以包括步骤1900:将释放后的袜子从出袜筒P内移出以及翻袜。

在该实施例中,步骤950中将出袜筒P向上移动以穿过第一和第二功能齿的径向内侧,相当于是在附图所示的状态下穿过转移缝头T,使得出袜筒P将位于袜子的内部,也即在空间上,袜子此时介于中心安装管200与出袜筒P之间,相当于在袜子中套有出袜筒P,出袜筒P的底面将位于功能齿上的线圈的上方,不会干涉之后的缝合。然后将出袜筒P保持在转移缝合装置F中,此时出袜筒P悬空。

9.1、吸袜

在步骤1900中,将释放后的袜子从出袜筒P内向上移出以及翻袜。在缝合完后,袜头已经闭合,在释放袜子之后,相当于袜子J处于包裹出袜筒P的状态,如图1f所示。

此时向出袜筒P内部施加向上的抽吸力,袜子J将从原来位于出袜筒P径向外侧的状态,变为从出袜筒P下方的开口反吸出去,在从出袜筒P内部吸出的同时实现了袜子的翻袜,即袜子正面朝外。

为此,可以包括安装在转移缝合装置的顶部的吸风装置,吸风装置向出袜筒P内施加向上吸力。如图1f所示,可以使用顶袜构件K,顶袜构件K推动袜子以辅助将袜子J进入出袜筒P内,以确保袜子可以顺利移出,此时顶袜构件K的移动行程较小。

9.2、推袜

当然,也可以不用吸力,仅使用顶袜构件K将袜子从出袜筒P内移出,并且在移出的同时实现翻袜。

在步骤1900之后,还包括步骤1950:将出袜筒P下移以复位。这样,可以从步骤100开始进行下一次袜子转移和缝合。

9.3、相关机构

如图1e所示,示出了一种具有翻袜功能的一体式袜机。

配合前述步骤950的实现,包括出袜翻筒驱动装置50及出袜翻筒保持装置60。

在该情况下,出袜筒配合翻袜,因此将其称为出袜翻筒,标以附图标记P1进行特殊区别,在本说明中当不特殊区别时,出袜筒包括不配合实现翻袜的一般出袜筒以及出袜翻筒。

出袜翻筒驱动装置50驱动出袜翻筒P1上下移动,使出袜翻筒P1具有位于转移缝合装置F下方的第一位置以及位于转移缝合装置F中的第二位置。

出袜翻筒保持装置60用于在第二位置保持出袜翻筒P1。

工作台面上还可以安装有能够向上移动的顶袜构件K,顶袜构件K可以安装在出袜翻筒P1的径向内侧,这样便于节约空间。当然,还可以安装在其他位置,只要其可以实现将袜子顶入出袜翻筒P1中即可,顶袜构件K的结构也不限,例如可以为杆件、筒件等,杆件可以安装在出袜翻筒的外侧等。

如图1e所示,出袜翻筒保持装置60安装在转移缝合装置F外的固定架上。当然,其也可以安装在转移缝合装置F上。或者,出袜翻筒驱动装置50可以构成出袜翻筒保持装置60,也即一个装置同时实现这两种功能。

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出袜翻筒驱动装置50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只要实现上述功能即可。例如,如图1e所示,其是气缸件,气缸件的活塞连接在出袜翻筒P1上,当需要上移出袜翻筒P1时,活塞上移以将出袜翻筒P1移动到第二位置,出袜翻筒P1然后由出袜翻筒保持装置60保持在转移缝合装置F中。然后该活塞复位。当袜子移出出袜翻筒P1后,活塞上移,将出袜翻筒P1带回第一位置。气缸件可以如图所示安装,也可以安装在安装有出袜翻筒保持装置60的固定架上等。这种设计驱动方式简单。

当然,也可以设计为出袜翻筒驱动装置5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将出袜翻筒在第一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移动,第二驱动装置将出袜翻筒在中间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例如,第一驱动装置可以安装在上台面或下台面上,第二驱动装置可以安装在转动架100上或转动架外的固定构件上。此时,第二驱动装置也可以构成出袜翻筒保持装置60。在以上设计思路上可以设计多种结构。

六、线圈转移和释放机构

此处描述的结构可以配合前述方法。转移缝合装置可以包括线圈转移和释放机构。

在一实施例中,线圈转移和释放机构包括:

固定半齿架线圈转移组件,用于在第一功能齿H1和第二功能齿H2对准后,将第一功能齿H1上的线圈转移到第二功能齿H2上;以及

翻转半齿架线圈释放组件,用于在袜头缝合完后,将线圈从第二功能齿H2释放。

利用这种装置,在实现前述的缝合方法时,在步骤100,可以先驱动转动架100转动到针筒S上方,然后通过下移转动架100以带动转移缝头T一起下移,实现将转移缝头T上的功能齿插入针筒S上的袜针的针钩和针舌之间,或者也可以转动架100不下移,中心安装管200下移以带动安装在其上的转移缝头T一起下移。利用中心安装管,实现了转移缝头T的安装,在转移时可以下移以与袜针配合,在缝合时,通过中心安装管旋转组件旋转中心安装管,可实现转移缝头T的转动。利用固定半齿架线圈转移组件可以实现线圈的转移,利用翻转半齿架线圈释放组件可以实现缝合后线圈的释放。可见,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部件的合理布局实现了多重功能,实现了装置的紧凑化和小型化。

在前述步骤1200的情况下,翻转半齿架线圈释放组件在袜头缝合完后,将线圈从第二功能齿H2释放;在前述步骤1500的情况下,翻转半齿架线圈释放组件在袜头缝合完,将翻转半齿架120复位之后,将线圈从第二功能齿H2释放。

线圈转移和释放是靠推动功能齿上的线圈来实现的,可以设计任何能够实现推动功能的结构,只要其具有能够推线的推线部即可。例如,推线部可以为推线边缘,如同拖线件40的拖线部40a。

具有推线部的推线件可以从功能齿的径向内侧接近功能齿施加推线力,带动线圈转移和释放,或者其也可以位于功能齿的径向外侧,从外部施加推线力,使得推线部可以推动线圈。其也可以被功能齿插穿,这时推线更可靠。

推线件可以设计为可垂直移动的推片。在图20和图21所示中其位于功能齿的径向内侧。当其位于径向外侧时相当于是一个箍圈。

推线件还可以设计为齿盘,齿盘的齿插入功能齿之间,更加可靠地实现推线。

根据需要,推线件可以安装在任何适当的位置,例如可以安装在半齿架上、中心安装管上、转动架上、固定座架、或者上袜环件400上,这样便于转移缝头的集成化,安装和装配方便。

合理设计推线件的安装及驱动方式是本领域一直关注的技术问题。

1、以下介绍图20的示例。

图20示出了固定半齿架线圈转移组件和翻转半齿架线圈释放组件的一种示意结构。

如图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固定半齿架线圈转移组件包括:

转移顶杆4002,其可垂直移动地插入固定半齿架140中;

转移推片4003,其连接在转移顶杆4002下端,在第一功能齿H1的径向内侧或外侧或者被第一功能齿H1插穿,附图图示了其在第一功能齿H1的径向内侧的情形。

还可以包括转移顶杆驱动机构,其驱动转移顶杆4002向下移动以及复位。

这样,转移时,驱动转移顶杆4002下移,带动转移推片4003下移,经线圈推到第二功能齿上。

转移顶杆驱动机构可以采用各种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转移顶杆驱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下推垫,其固定连接在转移顶杆4002的上端;第一下推垫上下移动装置,其驱动第一下推垫移动。

如图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翻转半齿架线圈释放组件包括:

释放顶杆4005,其可垂直移动地插入翻转半齿架120中;

释放推片4006,其连接在释放顶杆4005的下端,在第二功能齿H2的径向内侧或外侧或者被第二功能齿H2插穿,附图图示了其在第二功能齿H2的径向内侧的情形。

还可以包括释放顶杆驱动机构,其驱动释放顶杆4005向下移动以及复位。

释放顶杆驱动机构可以采用各种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释放顶杆驱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二下推垫,其位于释放顶杆4005的上端;以及第二下推垫上下移动装置,其与第二下推垫连接。第二下推垫位于释放顶杆4005的上端,意味着二者不是固定连接的,因为释放顶杆4005会随着翻转半齿架120的翻转而转动。转动后释放顶杆4005的位置类似图20’中的转移顶杆4002,此时可以为释放顶杆4005和释放推片设置必要的保持构件以免其无支撑。例如,保持构件可以是类似图21-3中所示的弹簧4007,该弹簧一端固定在释放推片上,另一端固定在翻转半齿架120上。

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下推垫和第二下推垫构成了一体式下推垫4001,这样可以简化装置的结构,节省部件和空间。此时,第一下推垫上下移动装置和第二下推垫上下移动装置构成下推垫上下移动装置。

下推垫上下移动装置可以采用各种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其是与一体式下推垫4001连接的双向气缸件。

在一实施例中,下推垫上下移动装置可以包括下推垫下移构件,其驱动一体式下推垫4001下移;以及下推垫复位构件,其与一体式下推垫4001连接。

下推垫复位构件可以采用各种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下推垫复位构件包括:复位顶杆4300,其一端固定在下推垫4001下方;弹簧件4310,其固定在固定半齿架140上,连接复位顶杆4300的另一端。这样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下推垫的复位。

在一实施例中,下推垫下移构件包括气缸件,其活塞与下推垫连接,其缸体可以安装在适当的位置,例如,套在中心安装管200上。

在一实施例中,下推垫下移构件包括加气圈件4100以及位于加气圈件4100下方以及下推垫4001上方的气缸座4200,在气缸座4200中设置至少一个活塞。在图示的例子中,加气圈件4100可以位于转动部300的下方。这种设置有利于在有限空间内安装各零件。作为优选布置,在图示例子中,加气圈件4100以及气缸座4200套设在中心安装管200的径向外侧,气缸座4200介于加气圈件4100与中心安装管200之间,这种布置非常利于装配。使用时,向加气圈件4100通气,其他进入气缸座4200,于是活塞可以下移以推动下推垫4001。这种设置有利于在有限空间内降低装置尺寸。

当然,在第一下推垫和第二下推垫分体的情况下,一体式下推垫4001的这种驱动方式可以单独为第一下推垫和第二下推垫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上袜环件400可以作为推线件。在缝合完后,袜子L与上袜环件400的位置关系如图1h,此时上袜环件400向下移动即可将线圈从第二功能齿H2释放。

利用上述结构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袜线的转移和释放。

2、以下介绍图21-1至图21-3所示的例子。

转移缝头T还可以包括固定座架110,此时固定半齿架140可以固定至固定座架110下方,翻转半齿架120可以与固定半齿架140径向对置且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座架110上。

翻转半齿架120可以以各种方式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座架110上。例如,如图4所示,固定座架110下端具有第一固定耳112,翻转半齿架120下端具有第二固定耳122,第一固定耳112和第二固定耳122转动连接。利用这种结构,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了部件的装配,节约空间。

此时,固定半齿架线圈转移组件可以连接至固定座架110和固定半齿架140,用于在对准后将第一功能齿H1上的线圈转移到第二功能齿H2上。翻转半齿架线圈释放组件可以连接至固定座架110和翻转半齿架120,用于在袜头缝合完后,将线圈从第二功能齿H2释放。

图21-1和图21-2示出了上述的固定半齿架线圈转移组件和翻转半齿架线圈释放组件,图21-1中移除了固定半齿架140和翻转半齿架120以便于观察。

如图所示,固定半齿架线圈转移组件包括:

转移顶杆4002,其可垂直移动地插入固定座架110和固定半齿架140中;

转移推片4003,其连接在转移顶杆4002下端,在第一功能齿H1的径向内侧或外侧或者被第一功能齿H1插穿,图示在径向内侧。

还可以包括转移顶杆驱动机构,其驱动转移顶杆4002向下移动以及复位。

转移顶杆驱动机构可以采用各种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转移顶杆驱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下推垫,其连接转移顶杆4002的上端;以及第一下推垫上下移动装置,其与第一下推垫连接;

如图所示,翻转半齿架线圈释放组件包括:

上释放顶杆4005a,其可垂直移动地插入固定座架110中;

下释放顶杆4005b,其与上释放顶杆4005a位置对应地插入固定座架110和翻转半齿架120中;以及

释放推片4006,其连接在下释放顶杆4005b的下端,在第二功能齿H2的径向内侧或外侧或者被第二功能齿H2插穿。

还包括释放顶杆驱动机构,其驱动上和下释放顶杆向下移动以及复位。

图示是示意的,与此不同,固定座架110与翻转半齿架120的相对面之间可以具有空间,这样,下释放顶杆4005b可以上端插入固定座架110中,下端仅插入翻转半齿架120中。

图21-3示出了下推垫4001下移的状态,便于理解。还示出了弹簧4007,其用于保持释放推片4006和下释放顶杆4005b,防止其掉落。

该设计相比图20可以降低布置空间,因为仅下释放顶杆4005b需随翻转半齿架120一起转动,下释放顶杆4005b设计得较短,可以缩小转动架的径向尺寸。

释放顶杆驱动机构可以采用各种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释放顶杆驱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二下推垫,其连接上释放顶杆4005a的上端;第二下推垫上下移动装置,其与第二下推垫连接。

下推垫复位构件可以采用各种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下推垫复位构件包括:复位顶杆4300,其上端固定在下推垫4001下方;弹簧,其下端连接在固定座架110上,上端连接复位顶杆4300的下端。可以设计为复位顶杆4300插入固定座架110中的通道中,弹簧位于该通道底部。这样便于固定。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下推垫的复位,节约空间。

七、织袜缝合方法:第一功能齿H1作为转移缝合齿,与缝合机E配合,需要将第二功能齿H2上的线圈先转移到第一功能齿H1。

图18-2是织袜缝合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转移缝合装置F移动到针筒S上方,将转移缝头T上的功能齿插入针筒S上的袜针的针钩和针舌之间,其中,转移缝头T包括:固定半齿架140,其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功能齿H1;翻转半齿架120,其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功能齿H2,翻转半齿架120相对于固定半齿架140能够翻转以使第一功能齿H1和第二功能齿H2对准,其中第一功能齿H1是转移缝合齿,其外表面具有缝针槽10b,可参见图17-3;

步骤800:将袜线线圈从袜针转移到所述功能齿上,将袜子翻面;

步骤900:将转移缝合装置F移开针筒S;

步骤1000:翻转翻转半齿架120以使第一功能齿H1和第二功能齿H2对准;

步骤1200:将第二功能齿H2上的线圈转移到第一功能齿H1上;

步骤1600:缝头机E的缝针与第一功能齿H1的缝针槽10b配合进行袜头的缝合;

步骤1800:将袜子从固定半齿架140上的第一功能齿H1释放。

在步骤1200与步骤1600之间,或者在步骤1600与步骤1800之间,包括步骤1400:将翻转半齿架120翻转复位。

本发明的方法既简化了工序,又简化了结构,能够实现袜子的转移和缝合的一体化。步骤800的描述请参见之前关于图18-1的描述。

1、步骤1200:转移线圈

步骤1200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实现。

实施例一

步骤1200可以包括:上移所述转移缝合装置F下方的顶袜构件以将第二功能齿H2上的线圈转移到第一功能齿H1上,顶袜构件可以为杆件、管件等。例如,其可以与本文的活动推件C’、拖线件40、或出袜筒P是同一构件。这样最大限度地减少装置的结构。

实施例二

如图20’所示,翻转半齿架120上插有转移顶杆4002,转移顶杆4002的下端连接转移推片4003,转移推片4003在翻转半齿架的转移缝合齿的径向内侧或外侧或者被其插穿。在步骤1000中在翻转翻转半齿架120之后转移顶杆4002外露,如图20’所示;

步骤1200包括:上移转移顶杆4002下方的活动推件C’(见图1d)以使活动推件C’向上推动转移顶杆4002,转移顶杆4002带动转移推片4003上移以将第二功能齿H2上的线圈转移到第一功能齿H1上;

步骤1400包括在下移活动推件C’之后将翻转半齿架120翻转复位。

在图示例子中,活动推件C’为推筒,当然,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只要实现可以在翻转半齿架120翻转之后推动转移顶杆4002即可。

2、步骤1600中:拖线步骤

实施例一

活动推件C’还可以具有拖线部。在步骤1600中,上移活动推件C’以使拖线部位于第一功能齿H1的径向内侧且在线圈的下方。这样可以防止线圈下滑,有助于缝合的顺利进行。

活动推件C’在出袜筒外侧,如图1d所示,还示出了活动推件驱动件R’,其结构可以同前述承托件驱动件R。当然,活动推件C’和出袜筒可以是不同构件,也可以是同一构件。这种设计时,出袜筒兼具多重功能,可以进一步合理布置空间,使得整个设备占用空间降低。

实施例二

在步骤1600中,上移转移缝头T下方的拖线件40,拖线件40具有拖线部,使拖线部位于第一功能齿H1的径向内侧且在线圈的下方。如图1b所示,拖线件40可以为一般筒件,其上边缘形成拖线部40a。当然,还可以设计其他结构。这样可以防止线圈下滑,有助于缝合的顺利进行。拖线件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只要实现拖线即可。

在一示例中,拖线件还可以与上述的活动推件C’共轴,位于其径向内侧或外侧。或者它们可以是同一构件,这种设计可以合理布置空间,使得整个设备占用空间降低。

2、出袜步骤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900包括将转移缝合装置F移动到出袜筒P上方或下方,步骤1800包括将释放后的袜子从出袜筒P移出或者在将袜子翻面之后从出袜筒P移出。这种设计可以合理布置空间,使得整个设备占用空间降低。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1800中,将转移缝合装置F的上袜环件400下移以释放袜子。在释放时,袜子主要部分在上袜环件400内部,袜头线圈在功能齿上,上袜环件400下移可推动袜子下移,独立起到将袜子从功能齿上脱出以释放袜子的作用,或者可以设置其他线圈释放组件进行释放,上袜环件400起辅助作用。

3、其他

在步骤800之后且在步骤1700之前,使用吸风装置保持袜子以使袜子倒置。

前述五中描述的步骤与此不冲突的也可以应用。

八、线圈转移和释放机构

此处描述的结构可以配合前述方法。转移缝合装置可以包括线圈转移和释放机构。

在一实施例中,线圈转移和释放机构包括:

翻转半齿架线圈转移组件,用于在对准后将第二功能齿H2上的线圈转移到第一功能齿H1上;以及固定半齿架线圈释放组件,用于在袜头缝合完后将线圈从第一功能齿H1释放。

线圈转移和释放机构的作用原理同“六”中所述,不再赘述。

如图20’所示,翻转半齿架线圈转移组件包括:

转移顶杆4002,其可垂直移动地插入翻转半齿架120中;以及

转移推片4003,其连接在转移顶杆4002下端,在第二功能齿H2的径向内侧或外侧或者被第二功能齿H2插穿。

还可以包括转移顶杆驱动组件,其驱动转移顶杆4002向上移动以及复位。

例如,转移顶杆驱动组件可以包括:

转移顶杆上移机构,其是可垂直移动的活动推件C’,位于转移顶杆4002的下方;以及

转移顶杆复位机构,其与转移推片4003连接。转移顶杆复位机构可以是各种结构,例如,可以是连接在转移推片4003与翻转半齿架120之间的弹簧(如图21-3中示出的弹簧4007)等。

例如,活动推件C’可以具有拖线部;或者,在活动推件C’外侧设置可上下移动的拖线件,拖线件具有拖线部,拖线部用于在袜头缝合时防止线圈从第一功能齿脱落,可参见前面的描述。

如图20’所示,固定半齿架线圈释放组件包括:

释放顶杆4005,其可垂直移动地插入固定半齿架140中;以及

释放推片4006,其连接在释放顶杆4005的下端,在第一功能齿H1的径向内侧或外侧或者被第一功能齿H1插穿。

还可以包括释放顶杆驱动组件,其驱动释放顶杆4005向下移动以及复位。

进一步地,释放顶杆驱动组件包括:

下推垫4001,其连接释放顶杆4005的上端;

下推垫上下移动组件,其与下推垫4001连接。

下推垫上下移动组件可以采用各种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下推垫上下移动组件是与下推垫连接的双向气缸件。

在一实施例中,下推垫上下移动组件包括:下推垫下移组件,包括驱动下推垫4001的气缸件;下推垫复位装置,其与下推垫4001连接。

下推垫复位装置可以采用各种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其包括:复位顶杆4300,其上端固定在下推垫4001下方;弹簧件4310,其连接在固定半齿架140上,并且连接复位顶杆4300的下端。这样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下推垫的复位。

在一实施例中,下推垫下移组件可以包括与下推垫连接的气缸件,其活塞与下推垫连接,其缸体可以安装在适当的位置,例如,套在中心安装管200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9a-d所示,下推垫下移组件可以包括加气圈件4100以及位于加气圈件4100下方以及下推垫4001上方的气缸座4200,在气缸座4200中设置至少一个活塞。

在图示的例子中,加气圈件4100可以位于转动部300的下方。这种设置有利于在有限空间内安装各零件。

作为优选布置,在图示例子中,加气圈件4100以及气缸座4200套设在中心安装管200的径向外侧,气缸座4200介于加气圈件4100与中心安装管200之间,这种布置非常利于装配。使用时,向加气圈件4100通气,其他进入气缸座4200,于是活塞可以下移以推动下推垫4001。这种设置有利于在有限空间内降低装置尺寸。

如图21’-1和图21’-2所示,在包括安装在中心安装管200上的固定座架110的情况下,固定半齿架140固定至固定座架110下方,翻转半齿架120与固定半齿架140径向对置且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座架110上。此时,转移顶杆4002可以插过固定座架110,此时在固定座架110上设置必要的通道110a,从而不会干涉转移顶杆4002的转动。释放顶杆4005也插过固定座架110。

在该实施例中,下推垫复位装置可以包括:复位顶杆4300,其上端固定在下推垫4001下方,插入固定座架110中的通道中;弹簧,其位于通道底部以及复位顶杆4300的下端。这样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下推垫的复位,节约空间。

九、齿架操作组件

齿架操作组件用于实现翻转半齿架的翻转。

图1-1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袜机转移装置的齿架操作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用于袜机转移装置的齿架操作组件包括:

翻转半齿架锁定机构,其与翻转半齿架120连接,以及与中心安装管200或转动架100连接,用于将翻转半齿架120锁定在第二功能齿H2朝下的状态,如图3所示的状态;

翻转半齿架解锁机构2000,其驱动翻转半齿架锁定机构移动以解锁翻转半齿架120;以及

翻转半齿架转动机构3000,其能够连接至翻转半齿架120,用于在翻转半齿架120被解锁之后转动翻转半齿架120。

翻转半齿架锁定机构和翻转半齿架解锁机构2000构成了翻转半齿架保持组件。

使用中,当袜子已经转移到转移头上的功能齿之后,先由翻转半齿架解锁机构2000解锁翻转半齿架120以使翻转半齿架120不再保持固定,而是可自由翻转,然后由翻转半齿架转动机构3000转动翻转半齿架120,这样第一功能齿H1和第二功能齿H2对准沿垂直方向对准。然后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实现线圈在第一功能齿H1和第二功能齿H2之间的转移以利于进行后续工序。

1、翻转半齿架锁定机构

在以下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翻转半齿架锁定机构和翻转半齿架解锁机构的各种可行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翻转半齿架锁定机构可以包括可动锁件1000,其一端插入所述翻转半齿架120,另一端与所述中心安装管200连接。例如,可动锁件1000可以呈水平销件的形式,一端插入所述翻转半齿架120,另一端可以插入中心安装管200。在需要解锁时,翻转半齿架解锁机构驱动该水平销件移动以脱离翻转半齿架120。

在一实施例中,翻转半齿架锁定机构可以包括可动锁件1000,其一端插入所述翻转半齿架120,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架100连接。例如,可动锁件1000可以呈弯件的形式,一端插入所述翻转半齿架120,另一端可以插入中心安装管200。在需要解锁时,翻转半齿架解锁机构驱动该弯件移动以脱离翻转半齿架12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动锁件1000可垂直移动地插入所述翻转半齿架120中,具有用于由所述翻转半齿架解锁机构2000驱动的侧凸起1003。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的,翻转半齿架120上方设置有安装在所述中心安装管200上的固定座架110,翻转半齿架锁定机构包括可动锁件1000。在图示的实例中,可动锁件1000具有上凸起1001、下凸起1002和侧凸起1003最佳见于图5,上凸起1001插入固定座架110中,下凸起1002插入固定座架110中的下凸起通道111中和翻转半齿架120中的下凸起通道121中,最佳见于图4。这种结构下通过简单的插入即可实现可动锁件1000的安装,因下凸起1002同时插入固定座架110中,所以可动锁件1000不会因下方无支撑而滑落。当然,这仅是示意的,固定座架110与翻转半齿架120的相对面之间可以具有空间,这样可动锁件1000可以一端插入固定座架110中,另一端仅插入翻转半齿架120中,此时可以为可动锁件1000设计必要的保持装置,在翻转半齿架120释放之后保持可动锁件1000不会掉落,例如其可以同时可滑动地插入中心安装管上,或者用拉簧拉住等,在该教导下,可以设计出多种实现上述功能的方案。

另外,如图3-4所示,固定座架110还可以具有固定耳112,翻转半齿架120也可以具有固定耳122,二者利用固定耳112、122可以在下端铰接在一起,这种结构非常便于翻转半齿架120的安装。

2、翻转半齿架解锁机构2000

如图6-10所示的,翻转半齿架解锁机构2000用于解锁翻转半齿架120以使翻转半齿架120自由。翻转半齿架解锁机构2000包括:拉钩座2100,其安装至转动架100上,拉钩座2100可以是独立的部件,也可以与转动架100是一体的;拉钩2200,其连接至拉钩座2100上;以及拉钩驱动装置,其驱动拉钩2200沿拉钩座2100上下移动以使拉钩2200具有与侧凸起1003不接触的休止位置以及接触侧凸起1003以提升侧凸起1003的工作位置。

这样,当需要解锁翻转半齿架120时,驱动拉钩2200上移,拉钩2200将接触侧凸起1003,继续上移拉钩2200,将提升侧凸起1003,从而可动锁件1000解锁翻转半齿架120,这样翻转半齿架120即被解锁。利用本结构,可以用非常简单的结构实现翻转半齿架120的解锁。

其中,拉钩2200在休止位置位于可动锁件1000的外侧。这里的外侧的意思是,从俯视图上看,二者不重叠。例如,可以合理设计拉钩的轮廓以实现这种位置关系。这样设计可以起到安全防护的功能,防止拉钩2200与侧凸起1003非正常接触而导致翻转半齿架120无意解锁。在转移缝头T转动的情况下,这种防护功能是尤为重要的。

其中,拉钩驱动装置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可以实现位置变动功能的机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的紧凑性设计。如图6-10所示,拉钩驱动装置包括:拉钩滑块2310,其夹在拉钩座2100与拉钩2200之间;拉钩滑块驱动部件,其驱动拉钩滑块2310在拉钩座2100内滑动以带动拉钩2200移动。

其中,拉钩滑块驱动部件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可以实现位置变动功能的机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的紧凑性设计。如图7-9最佳所示,拉钩滑块驱动部件包括:

杠杆件2321,其一端连接拉钩滑块2310,这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作为例子,图9示出了拉钩滑块2310上具有槽2311,拉钩滑块2310的一端通过拉钩座2100上的插槽2120插入该槽2311中;

杠杆座2322,其固定至转动架100,杠杆件2321枢转连接至杠杆座2322;以及

气缸件2323,具有气缸体和在气缸体中滑动的活塞,活塞的自由端能够推动杠杆件2321的另一端。

这样,在活塞的推动下,杠杆件2321以杠杆座2322为枢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拉钩滑块2310在拉钩座2100内滑动,进而带动拉钩2200上下移动。

另外,拉钩2200可以以各种方式滑动地连接至拉钩座2100。作为例子,如图9最佳所示,拉钩2200可以通过销轴2210连接至拉钩座2100,拉钩座2100上具有销轴滑槽2110,销轴2210能够在销轴滑槽2110中滑动。

另外,如图10所示,还包括拉钩挡片2400,其固定至拉钩座2100上以将拉钩2200夹于拉钩挡片2400和拉钩座2100之间。这样可防止拉钩2200的掉落,还可以用于限制拉钩2200的移动位置。

3、翻转半齿架转动机构3000

翻转半齿架转动机构3000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可以实现位置变动功能的机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的紧凑性设计。

图11-16示出了翻转半齿架转动机构3000的结构。如图所示,翻转半齿架转动机构3000包括:

转销3100,其固定至翻转半齿架120的外周,最佳见于图10;

回转叉3200,其具有与转销3100不接触的休止状态以及接触转销3100以带动翻转半齿架120翻转的工作状态;

回转叉驱动装置3300,其连接至回转叉3200以使回转叉3200移动。

图示还示出了回转叉座板3400,其固定至工作台面上,回转叉驱动装置3300安装在回转叉座板3400上,这样可以合理地利用空间。但是,上述部件的安装位置并不受限,可以安装在任何合适的元件上。

其中,回转叉驱动装置3300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可以实现位置变动功能的机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的紧凑性设计。如图13-16最佳所示,回转叉驱动装置3300包括:回转头3310,其上固定有回转叉3200;转动轴3320,回转头3310固定至转动轴3320上以随转动轴3320一起转动;以及转动轴驱动装置,其驱动转动轴3320横移以及转动。

其中,转动轴驱动装置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可以实现位置变动功能的机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的紧凑性设计。如图13-16最佳所示,转动轴3320包括轴主体以及位于轴主体上的齿轮部3321,转动轴驱动装置包括横移驱动装置和转动驱动装置。

其中,横移驱动装置包括:叉脚3351,其一端固定在轴主体上;叉脚驱动部件,其连接叉脚3351的另一端,驱动叉脚3351在轴主体的轴线方向上移动。叉脚3351可以以各种方式固定在轴主体上,例如,如图14最佳示出的,在轴主体上设置另一齿部3322,叉脚3351夹于轴主体上的齿轮部3321与另一齿部3322,这样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了叉脚3351的固定。使用中,当需要转动翻转半齿架120时,通过叉脚3351带动转动轴3320横移,进而带动回转叉3200横移,回转叉3200可以接触转销3100。当不需要二者接触时,可以驱动叉脚3351反向移回原始位置。

转动驱动装置包括:气缸或电机3340;驱动力传递机构,其连接气缸或电机3340和齿轮部3321,将电机3340的转动转变成齿轮部3321的转动。

这样,在回转叉3200接触转销3100后,利用气缸或电机3340的动力驱动转动轴3320转动,进而带动回转叉3200转动以将翻转半齿架120进行翻转,这样第一功能齿H1与第二功能齿H2沿垂直方向对准,然后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实现第一功能齿H1与第二功能齿H2之间的袜线转移。此后,将翻转半齿架120反向旋转回原始位置,然后用翻转半齿架锁定机构进行锁定。

其中,叉脚驱动部件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可以实现位置变动功能的机构。如图16最佳所示,叉脚驱动部件包括:叉脚杆3352,其连接叉脚3351的另一端;气缸3353,叉脚杆3352插入气缸3353中,能够在气缸3353中往复直线运动;

另外,如图15和图12最佳所示,叉脚驱动部件还可以包括叉脚杆弹簧3354,其套装在叉脚杆3352上,一端抵靠回转叉座板3400。这样有利叉脚的定位和复位。当然,在不设置回转叉座板3400的情况下,叉脚杆弹簧3354可以抵靠其他固定构件。

上述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可以采用各种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节约空间的设计。如图13-16所示,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联动杆3341、接头3342、推板3343和齿轮板3344。联动杆3341一端连接至气缸或电机3340,在气缸或电机3340的驱动下做上下直线移动。接头3342连接至联动杆3341的另一端。推板3343的一端连接至接头3342,并且推板3343与齿轮板3344固定以便一起转动,齿轮板3344与轴主体上的齿轮部3321啮合。这样就实现了驱动力的传递。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等具有广义含义,应理解为包括“直接连接”、“间接连接”、“直接安装在其上”、“通过其他元件间接安装在其上”等。在描述方法时标注的步骤数字并不具有限制意义,数字的大小关系不旨在表示步骤的先后顺序。

当然,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解锁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