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参数化视觉调节针距的工业针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0438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参数化视觉调节针距的工业针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针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参数化视觉调节针距的工业针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工业针车用于缝合鞋面,也用于鞋面和鞋底之间的缝合,在使用过程中,作业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缝线要求调节针距。工业针车通过主动轴提供动力,针体安装于针体驱动机构,通过一来回摆动的针体驱动轴连接针体驱动机构,驱动针体来回往复移动,针体来回往复移动的距离为针车的针距。其中,针体驱动轴和主动轴分别安装于一偏心传动机构的两面,通过调节偏心传动机构的偏心度,调节针体驱动轴和主动轴的偏移距离,从而实现调节针距的目的。

偏心传动机构的调节十分麻烦,需要先松开偏心传动机构上的锁杆,使主动轴能够相对偏心传动机构转动,再手动转动针车的转轮,使主动轴定位在其它位置,在定位后再锁紧锁杆,将主动轴固定住。

另外,转轮的旋转角度与针距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无法得知的,也没有任何信息显示或提示,需要作业人在员调节后启动针车并缝合样品,通过作业人员从视觉上观察样品上的缝线长度或距离来推测针距是否符合要求,针距的调节完全依靠作业人员的主观感觉和经验,即使熟练的作业人员在调节针距时都需要多次反复调节,并且每次调节后的针距的准确度较差。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参数化视觉调节针距的工业针车,它快速直接调节针距,且能够直接直观显示针距数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参数化视觉调节针距的工业针车,包括车臂、主动轴、针体驱动轴以及用于安装针体的针体驱动机构,车臂内安装有一针体驱动轴和一偏心传动机构,偏心传动机构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针体驱动轴的第一端连接针体驱动机构、第二端连接于偏心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主动轴连接于偏心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车臂安装一针距调节旋钮,车臂和或针距调节旋钮设置有用于指示针距数值的标记;车臂内安装连杆机构,连杆机构的上端设置有驱动部、下端设置有连接部;针距调节旋钮的背部固定有推动部,推动部抵顶或连接于驱动部,在针距调节旋钮旋转时推动部驱动所述驱动部移动;偏心传动机构设置有偏心调节部,连杆机构的连接部连接于偏心调节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臂开设螺丝孔,针距调节旋钮或推动部螺接于螺丝孔,在针距调节旋钮旋转时推动部随之前进或后退,在推动部前后移动过程中推动部带动驱动部前后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偏心传动机构包括支架、主安装轴、传动曲臂组和偏心轮组,支架的上部设置有所述偏心调节部;主安装轴安装于车臂内,支架中部挖空形成一收纳腔,传动曲臂组的第一端枢接于支架、第二端连接主安装轴,且传动曲臂组活动安装于支架的收纳腔;偏心轮组连接于传动曲臂组中部,偏心轮组的第一侧面设置有所述输入端、第二侧面设置有所述输出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偏心轮组设置有轮框和偏心传动轮组,轮框中部开设安装孔,偏心传动轮组旋转安装于安装孔内,偏心传动轮组的第一侧面设置有所述输入端、第二侧面设置有所述输出端,轮框一侧延伸出一连接柄,连接柄枢接于传动曲臂组中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曲臂组设置有两个外臂和两个内臂,两个内臂分别设置在轮框的两侧,两个内壁和支架的两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外臂;两个外臂的上端部、两个内臂的上端部和连接柄的上端部同轴枢接,两个外臂的下端部分别枢接在支架的两侧,主安装轴固定有连接块,两个内臂的下端部分别枢接在连接块的两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杠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杠杆枢接于车臂,杠杆在枢接位的第一侧形成一短臂、第二侧形成一横臂,短臂朝向推动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驱动部,横臂的外端连接第一连杆的上端,第一连杆的下端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所述偏心调节部选用一连接轴,连接轴固定于支架的侧面,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固定于连接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短臂沿垂直方向延伸,所述横臂沿水平方向延伸,横臂安装有一对横臂持续施加一弹性作用力并迫使所述驱动部抵顶于推动部的第一弹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的上部安装有一固定杆,固定杆安装有一用于对支架上部持续施加一弹性作用力并迫使支架上部朝向偏心轮组一侧移动的第二弹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的两侧分别形成一转臂,主安装轴朝向转臂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缺口,两个转臂的下端部分别置于缺口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直接调节针距,且能够直接直观显示针距数值。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针距调节机构及偏心传动结构简单,传动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传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车臂 2、主动轴 3、针体驱动轴 4、针距调节旋钮 5、驱动部 6、推动部 7、偏心调节部 8、支架 9、主安装轴 10、收纳腔 11、轮框 12、偏心传动轮组 13、连接柄 14、外臂 15、内臂 16、连接块 17、杠杆 18、第一连杆19、第二连杆 20、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参数化视觉调节针距的工业针车,包括车臂1、主动轴2、针体驱动轴3以及用于安装针体的针体驱动机构,车臂1内安装有一针体驱动轴3和一偏心传动机构,偏心传动机构起传动作用,偏心传动机构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针体驱动轴3的第一端连接针体驱动机构、第二端连接于偏心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主动轴2连接于偏心传动机构的输入端,偏心传动机构用于调节主动轴和针体驱动轴4传动过程中的偏心距离,控制针距的大小。

车臂1安装一针距调节旋钮4,车臂1或针距调节旋钮4设置有用于指示针距数值的标记,如在车臂1上设置带有针距数值的刻度表,在针距调节旋钮4设置指针或指示部,指向车臂1的刻度表,用于指示当前针距数值。

车臂1内安装连杆机构,连杆机构的上端设置有驱动部5、下端设置有连接部;针距调节旋钮4的背部固定有推动部6,推动部6抵顶或连接于驱动部5,在针距调节旋钮4旋转时推动部6驱动驱动部5移动;偏心传动机构设置有偏心调节部7,连杆机构的连接部连接于偏心调节部7。

车臂1开设螺丝孔,针距调节旋钮4螺接于螺丝孔,在针距调节旋钮4旋转时推动部6随之前进或后退,在推动部6前后移动过程中推动部6带动驱动部5前后移动。当然,也可以在推动部6的表面设置螺纹,推动部6螺接于螺丝孔。

偏心传动机构包括支架8、主安装轴9、传动曲臂组和偏心轮组,支架8的上部设置有偏心调节部7;主安装轴9安装于车臂1内,支架8中部挖空形成一收纳腔10,支架8的两侧分别形成一转臂,主安装轴9朝向转臂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缺口,两个转臂的下端部分别置于缺口处。传动曲臂组起传动作用,传动曲臂组的第一端枢接于支架8、第二端连接主安装轴9,且传动曲臂组活动安装于支架8的收纳腔10;偏心轮组连接于传动曲臂组中部,偏心轮组的第一侧面设置有输入端、第二侧面设置有输出端。支架8的上部安装有一固定杆20,固定杆20安装有一用于对支架8上部持续施加一弹性作用力并迫使支架8上部朝向偏心轮组一侧移动的第二弹簧。在针距调节旋钮4旋转时,推动部6通过连杆机构驱动支架8的上部移动。

偏心轮组设置有轮框11和偏心传动轮组12,轮框11中部开设安装孔,偏心传动轮组12旋转安装于安装孔内,偏心传动轮组12的第一侧面设置有输入端、第二侧面设置有输出端,轮框11一侧延伸出一连接柄13,连接柄13枢接于传动曲臂组中部。传动曲臂组设置有两个外臂14和两个内臂15,两个内臂15分别设置在轮框11的两侧,两个内壁和支架8的两侧壁之间设置有外臂14;两个外臂14的上端部、两个内臂15的上端部和连接柄13的上端部同轴枢接,两个外臂14的下端部分别枢接在支架8的两侧,主安装轴9固定有连接块16,两个内臂15的下端部分别枢接在连接块16的两侧。

连杆机构包括杠杆17、第一连杆18和第二连杆19,杠杆17枢接于车臂1,杠杆17在枢接位的第一侧形成一短臂、第二侧形成一横臂,短臂朝向推动部6的一侧设置有驱动部5,横臂的外端连接第一连杆18的上端,第一连杆18的下端连接第二连杆19的第一端,偏心调节部7选用一连接轴,连接轴固定于支架8的侧面,第二连杆19的第二端固定于连接轴,通过连接轴驱动支架8的上部产生一位移,从而调节偏心轮组的偏心度。

短臂沿垂直方向延伸,横臂沿水平方向延伸,横臂安装有第一弹簧,用于对横臂持续施加一弹性作用力并迫使驱动部5抵顶于推动部6。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