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调风量热风喷嘴的拉幅定型机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1648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可调风量热风喷嘴的拉幅定型机烘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幅定型机,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调风量热风喷嘴的拉幅定型机烘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拉幅定型机的烘箱都是将加热件与风嘴设置在同一个空间中,通过风机将风力集中通入风嘴,通过风嘴将热风吹到加工布料上,由于加热件与风嘴在同一个箱体中,箱体空间大,箱体的前后两侧壁有开口,加工布料从前后两侧壁上的开口进出,这样加热件产生的热量会有一部分热量从开口中散失,使得热量分散的多,这样通过风机吹到风嘴的热量只是加热件产生的热量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已经散去,这样不仅降低了加热件的热量的利用率,同时,也增加了加热件加热所需要的电能,浪费能源,增加成本。

拉幅定型机的干燥工序尤为重要,干燥不均匀,很容易导致织物收缩不均,定型不稳定,给织物后期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利。传统的干燥方式为在织物的上下表面同时吹热风,热风蒸发掉织物表面的水分,但是,由于织物上下表面的热风在织物中心位置风速和风量刚好相互抵消,很容易导致织物内部只有很小的风流,织物内部的水分很难被完全散失,导致织物表面干燥,内部潮湿,不利于织物定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加热腔与干燥腔分离,并且正对的上出风嘴和下出风嘴的热风量可调节为不同的拉幅定型机烘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可调风量热风喷嘴的拉幅定型机烘箱,包括箱体和热风喷嘴;箱体内部被分割成加热腔、干燥腔和出风腔;所述干燥腔位于箱体内部的左下方;出风腔位于箱体内部的左上方;加热腔位于箱体内部的右侧;热风喷嘴设置在干燥腔内;热风喷嘴包括上喷嘴和下喷嘴;上喷嘴和下喷嘴之间形成织物的干燥通道;上喷嘴和下喷嘴结构上下对称;

上喷嘴包括上喷嘴本体、上热气管、上调风装置和上气缸;上喷嘴本体为内部开设有空腔的长方体;上喷嘴本体下端面成型有若干行上出风嘴;上出风嘴与上喷嘴本体的空腔连通;上热气管固定在上喷嘴本体的上端面并且与上喷嘴本体的空腔连通;上调风装置横向竖直横截面呈侧卧的“工”字型;上调风装置中部水平部分下端面与上喷嘴本体的空腔的下侧面紧贴;上调风装置通过左右竖直部水平纵向滑行设置在上喷嘴本体的空腔的左右侧壁内;上调风装置通过上气缸驱动;上调风装置的中部水平部分开设有若干上气孔;

下喷嘴包括下喷嘴本体、下热气管、下调风装置和下气缸;下喷嘴本体为内部开设有空腔的长方体;下喷嘴本体下端面成型有若干行下出风嘴;下出风嘴与下喷嘴本体的空腔连通;下热气管固定在下喷嘴本体的下端面并且与下喷嘴本体的空腔连通;下调风装置横向竖直横截面呈侧卧的“工”字型;下调风装置中部水平部分上端面与下喷嘴本体的空腔的上侧面紧贴;下调风装置通过左右竖直部水平纵向滑行设置在下喷嘴本体的空腔的左右侧壁内;下调风装置通过下气缸驱动;下调风装置的中部水平部分开设有若干下气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上调风装置包括水平纵向横截面为“凵”字型的上滑行架和若干水平横向设置的上调气板;上滑行架的开口向前;上调气板为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竖直上下贯穿的上气孔的长方体;上调气板水平横向固定在上滑行架的左右支脚之间;

下调风装置包括水平纵向横截面为“凵”字型的下滑行架和若干水平横向设置的下调气板;下滑行架的开口向前;下调气板为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竖直上下贯穿的下气孔的长方体;下调气板水平横向固定在下滑行架的左右支脚之间;

上气缸水平向后设置;上气缸底座固定在上喷嘴本体的后端面上,上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上滑行架的横杆后端面上;下气缸水平向后设置;下气缸底座固定在下喷嘴本体的后端面上,下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下滑行架的横杆后端面上;

相邻两上调气板上的上气孔之间的间距是上出风嘴行距的两倍;相邻两下调气板上的下气孔之间的间距是下出风嘴行距的两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上气孔的直径小于上出风嘴的内径;下气孔的直径小于下出风嘴的内径;上出风嘴的内径与下出风嘴的内径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干燥腔和出风腔之间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出风腔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出风口;出风腔上端面正对第二出风口处固定有抽风机;加热腔上端面固定有第一进风管、下端面固定有第二进风管;加热腔内部靠近第一进风管的左右侧壁之间固定有若干水平设置的上加热管;加热腔内部靠近第二进风管的左右侧壁之间固定有若干水平设置的下加热管;加热腔左侧壁上固定有连接通风管;连接通风管为呈人字形的一通二通风管;连接通风管右侧有一个进口,左侧有两个出口;连接通风管上端出口与上喷嘴的上热气管连接、下端出口与下喷嘴的下热风管连接;加热腔右侧壁上固定有风机;风机的叶轮正对连接通风管的进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加热腔与干燥腔分离,避免了热量的流逝;通过上调风装置和下调风装置的调节,正对的上出风嘴和下出风嘴吹出的热风 量不同;这样可以避免了上出风嘴和下出风嘴出同时出风且出风量相同而造成织物中部热气流抵消的现象,进而保证了织物的充分干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热风喷嘴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上调风装置1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6中D-D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上喷嘴;11、上喷嘴本体;111、上出风嘴;12、上热气管;13、上调风装置;131、上滑行架;133、上调风板;1331、上气孔;14、上气缸;20、织物;30、下喷嘴;31、下喷嘴本体;311、下出风嘴;32、下热气管;33、下调风装置;331、下滑行架;333、下调风板;3331、下气孔;34、下气缸;40、箱体;401、干燥腔;402、出风腔;4021、第一出风口;4022、第二出风口;403、加热腔;41、风机;42、连接通风管;43、第二进风管;44、下加热管;45、第一进风管;46、上加热管;47、抽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可调风量热风喷嘴的拉幅定型机烘箱,包括箱体40和热风喷嘴;箱体40内部被分割成加热腔403、干燥腔401和出风腔402;所述干燥腔401位于箱体40内部的左下方;出风腔402位于箱体40内部的左上方;加热腔403位于箱体40内部的右侧;热风喷嘴设置在干燥腔401内;热风喷嘴包括上喷嘴10和下喷嘴30;上喷嘴10和下喷嘴30之间形成织物20的干 燥通道;上喷嘴10和下喷嘴30结构上下对称;

如图2~图7所示,上喷嘴10包括上喷嘴本体11、上热气管12、上调风装置13和上气缸14;上喷嘴本体11为内部开设有空腔的长方体;上喷嘴本体11下端面成型有若干行上出风嘴111;上出风嘴111与上喷嘴本体11的空腔连通;上热气管12固定在上喷嘴本体11的上端面并且与上喷嘴本体11的空腔连通;上调风装置13横向竖直横截面呈侧卧的“工”字型;上调风装置13中部水平部分下端面与上喷嘴本体11的空腔的下侧面紧贴;上调风装置13通过左右竖直部水平纵向滑行设置在上喷嘴本体11的空腔的左右侧壁内;上调风装置13通过上气缸14驱动;上调风装置13的中部水平部分开设有若干上气孔1331;

如图2~图7所示,下喷嘴30包括下喷嘴本体31、下热气管32、下调风装置33和下气缸34;下喷嘴本体31为内部开设有空腔的长方体;下喷嘴本体31下端面成型有若干行下出风嘴311;下出风嘴311与下喷嘴本体31的空腔连通;下热气管32固定在下喷嘴本体31的下端面并且与下喷嘴本体31的空腔连通;下调风装置33横向竖直横截面呈侧卧的“工”字型;下调风装置33中部水平部分上端面与下喷嘴本体31的空腔的上侧面紧贴;下调风装置33通过左右竖直部水平纵向滑行设置在下喷嘴本体11的空腔的左右侧壁内;下调风装置33通过下气缸34驱动;下调风装置33的中部水平部分开设有若干下气孔3331。

如图2~图7所示,上调风装置13包括水平纵向横截面为“凵”字型的上滑行架131和若干水平横向设置的上调气板133;上滑行架131的开口向前;上调气板133为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竖直上下贯穿的上气孔1331的长方体;上调气板133水平横向固定在上滑行架131的左右支脚之间;

如图2~图7所示,下调风装置33包括水平纵向横截面为“凵”字型的下滑行架331和若干水平横向设置的下调气板333;下滑行架331的开口向前;下调 气板333为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竖直上下贯穿的下气孔3331的长方体;下调气板333水平横向固定在下滑行架331的左右支脚之间;

如图2~图7所示,上气缸14水平向后设置;上气缸14底座固定在上喷嘴本体11的后端面上,上气缸14的活塞杆固定在上滑行架131的横杆后端面上;下气缸34水平向后设置;下气缸34底座固定在下喷嘴本体31的后端面上,下气缸34的活塞杆固定在下滑行架331的横杆后端面上;

如图2~图7所示,相邻两上调气板133上的上气孔1331之间的间距是上出风嘴111行距的两倍;相邻两下调气板333上的下气孔3331之间的间距是下出风嘴311行距的两倍。

如图2~图7所示,上气孔1331的直径小于上出风嘴111的内径;下气孔3331的直径小于下出风嘴311的内径;上出风嘴111的内径与下出风嘴311的内径相同。

如图1所示,干燥腔401和出风腔402之间开设有第一出风口4021;出风腔402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出风口4022;出风腔402上端面正对第二出风口4022处固定有抽风机47;加热腔403上端面固定有第一进风管45、下端面固定有第二进风管43;加热腔403内部靠近第一进风管45的左右侧壁之间固定有若干水平设置的上加热管46;加热腔403内部靠近第二进风管43的左右侧壁之间固定有若干水平设置的下加热管44;加热腔403左侧壁上固定有连接通风管42;连接通风管42为呈人字形的一通二通风管;连接通风管42右侧有一个进口,左侧有两个出口;连接通风管42上端出口与上喷嘴10的上热气管12连接、下端出口与下喷嘴30的下热气管32连接;加热腔403右侧壁上固定有风机41;风机41的叶轮正对连接通风管42的进口。

具体操作如下:

风经由第一进风管45和第二进风管43进入加热腔403内部,然后经过上加热管46和下加热管44加热,热风在风机41的作用下,经连接通风管42一分二分别进入上喷嘴10和下喷嘴30中,经过上出风嘴111和下出风嘴311吹到织物20上进行干燥,最后经由第一出风口4021和第二出风口4022被抽风机47抽离烘箱箱体40进行后续热量回收。

上下喷嘴的工作原理如下:上调风装置13在上气缸14的驱动在可以前后滑行,下调风装置33在下气缸34的驱动在可以前后滑行;上调风装置13如果处在最前位,那么下调风装置34就处在最后位,这样的结果是正对的上出风嘴111和下出风嘴311吹出的热风量不同,避免了上出风嘴111和下出风嘴311同时出风且出风量相同造成织物中部热气流抵消的现象。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