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品领域,涉及一种纺织面料,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纺织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针织物的穿着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要求其优良的穿着性的同时,对其安全性、功能性也期望很高。对于春夏季节针织服装而言,它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当人体分泌汗液时,细菌在多湿环境中可迅速增殖,因此人们日常使用的各种纺织品都是细菌滋生繁衍和传播的适宜场所。若纺织品具有杀灭抑制病菌功能,不仅可防止细菌在织物上繁殖,从而防止疾病发生,并且能减少疾病传播。
冬暖夏凉是人类的基本诉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的改变,人们对功能性服饰的需求也大幅增加。现有技术中的面料大多只能适合于特定季节的要求,在季节交替的时节,或者外界环境温度的 变化较大时,人们的着装显得较为尴尬,穿的过少容易感冒,穿的过多则显得臃肿不够时尚。因此开发一种可在炎热夏季里穿着具有冰凉感的面料,以及在寒冷冬天该面料能够保暖就变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纺织面料,可实现使用该面料制成的衣物可达到当环境温度较高时穿着凉爽,而处于环境温度较低时穿着暖和,不需要频繁穿脱衣物的有益效果,同时具有抗菌除臭、穿着舒适和有良好弹性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纺织面料,包括第一多功能纱线和第二多功能纱线,第一多功能纱线和第二多功能纱线沿面料的纬线方向顺序成圈,并循序交替地纵向相互串套成为纬编针织结构,第一多功能纱线包括抗菌纤维、棉纤维和氨纶纤维,第二多功能纱线是以竹炭纤维纱为皮层、调温纱为芯层的包芯纱。
所述的多功能纱线中抗菌纤维、棉纤维和氨纶纤维的比例分别为50%、45%和5%。
所述的抗菌纤维为含有无机抗菌剂的涤纶纤维或者含有无机抗菌剂的锦纶纤维,无机抗菌剂的含量为2%至5%。
所述的调温纱包括涤纶纤维纱以及涂覆在涤纶纤维纱表面的相变微胶囊涂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当处于外界温度较高的环境时,调温纱中的相变微胶囊涂层发生作用,微胶囊由固态转换为液态,吸收外界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身体表面的温度;当外界温度较低时,该微胶囊由液态转换为固态,释放热量,可以在身体处于较冷的环境下时释放储存的热能,进而使面料周围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均衡的范围内,使人体感觉舒适,以达到冬暖夏凉面料预期的效果;锦纶的强力、耐磨性很好,棉纤维作为天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且具有较高的回潮率,可以有效提高面料的导电性能改善合成纤维织物吸湿性、导电性能差的缺点,氨纶纤维可为面料提供弹性;抗菌纤维的设置可纺织品具有杀灭抑制病菌功能,不仅可防止细菌在织物上繁殖,从而防止疾病发生,并且能减少疾病传播;该实用新型可实现使用该面料制成的衣物可达到当环境温度较高时穿着凉爽,而处于环境温度较低时穿着暖和,不需要频繁穿脱衣物的有益效果,同时具有抗菌除臭、穿着舒适和有良好弹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多功能纱线1和第二多功能纱线2,第一多功能纱线1和第二多功能纱线2沿面料的纬线方向顺序成圈,并循序交替地纵向相互串套成为纬编针织结构,第一多功能纱线1包括抗菌纤维、棉纤维和氨纶纤维,第二多功能纱线2是以竹炭纤维纱为皮层3、调温纱为芯层4的包芯纱。
第一多功能纱线1中抗菌纤维、棉纤维和氨纶纤维的比例分别为50%、45%和5%。抗菌纤维为含有无机抗菌剂的涤纶纤维或者含有无机抗菌剂的锦纶纤维,无机抗菌剂的含量为2%至5%。调温纱包括涤纶纤维纱以及涂覆在涤纶纤维纱表面的相变微胶囊涂层。
当处于外界温度较高的环境时,调温纱中的相变微胶囊涂层发生作用,微胶囊由固态转换为液态,吸收外界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身体表面的温度;当外界温度较低时,该微胶囊由液态转换为固态,释放热量,可以在身体处于较冷的环境下时释放储存的热能,进而使面料周围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均衡的范围内,使人体感觉舒适,以达到冬暖夏凉面料预期的效果;锦纶的强力、耐磨性很好,棉纤维作为天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且具有较高的回潮率,可以有效提高面料的导电性能改善合成纤维织物吸湿性、导电性能差的缺点,氨纶纤维可为面料提供弹性;抗菌纤维的设置可纺织品具有杀灭抑制病菌功能,不仅可防止细菌在织物上繁殖,从而防止疾病发生,并且能减少疾病传播;该实用新型可实现使用该面料制成的衣物可达到当环境温度较高时穿着凉爽,而处于环境温度较低时穿着暖和,不需要频繁穿脱衣物的有益效果,同时具有抗菌除臭、穿着舒适和有良好弹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