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夹纱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4822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夹纱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面料,具体讲是一种双面夹纱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面夹纱如图1所示,存在诸如面纱和底纱不同缩率,面纱和底纱分离等方面的问题,换句话说,前床线圈1和后床线圈2之间的夹纱3不能有效固定,如图2所示,织成的针织面料其夹纱不能有效固定,常用的鸟眼结构只能固定两端而不能固定一行中的整体结构,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双面夹纱在服装方面难以实际运用,并且较为滑爽的面底纱与夹纱之间摩擦系数极小,若是夹纱弹性较强,在对织片进行裁剪之后容易产生夹纱回缩的问题,造成夹纱的不均匀,并且由于正面没有受力固定,线圈松散容易勾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得织物可以进行正常的裁剪而不易脱圈勾丝,并且能够在正反两面采用不同的毛纱,在保持正面效果的同时兼具穿着的舒适性的双面夹纱针织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双面夹纱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在面料本体的前床线圈和后床线圈之间带入夹纱,通过后床线圈前床吊目将夹纱固定在前床线圈和后床线圈之间。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后床线圈前床吊目将夹纱固定在前床线圈和后床线圈之间实现夹纱在针织面料中的固定,并且由于集圈使得织物的稳定性极大的增强,不仅使得勾丝现象得以极大缓解,而且上述结构使得面纱与底纱得以允许使用不同的原料,如此一来人体穿着的一面与外观展示的一面根据服用性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纱线进行编织,在保证外观不受影响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满足穿着的舒适感。

作为优选,前床线圈采用鱼丝线,后床线圈采用羊毛纱线,夹纱采用白色和灰色渐变的羊毛渐变纱。通过羊毛在正面的隔针集圈固定住正面底面以及夹纱部分,使织片的整体感最大程度的得以体现。鱼丝线的光泽感和透明特质以及所追求的正面渐变效果也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

进一步的,后床线圈前床吊目采用隔针吊目。在织物中均匀分布了集圈组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双面夹纱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双面夹纱编织步骤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编织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一种双面夹纱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在面料本体的前床线圈1和后床线圈2之间带入夹纱3,通过后床线圈前床隔针吊目4将夹纱固定在前床线圈和后床线圈之间。由此实现夹纱在针织面料中的固定,并且由于集圈使得织物的稳定性极大的增强,不仅使得勾丝现象得以极大缓解,而且上述结构使得面纱与底纱得以允许使用不同的原料,本实施例中,前床线圈采用鱼丝线,后床线圈采用羊毛纱线,夹纱采用白色和灰色渐变的羊毛渐变纱。通过羊毛在正面的隔针集圈固定住正面底面以及夹纱部分,使织片的整体感最大程度的得以体现。鱼丝线的光泽感和透明特质以及所追求的正面渐变效果也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

具体编织如图4所示,先进行前床和后床编织,然后将夹纱带入前床线圈和后床线圈之间,然后指定的后床线圈隔针前床吊目,实现夹纱固定在前床线圈和后床线圈之间。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