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式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0650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滚筒式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进行洗涤工序、漂洗工序以及脱水工序中的至少一个工序的滚筒式洗衣机。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滚筒式洗衣机在主体的上表面前部配设有具有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的操作显示部。而且,提出了以下方案:通过使操作显示部增大,来提高使用者使用输入单元来输入洗涤工序、漂洗工序以及脱水工序等种类时的操作性和显示单元的视觉确认性(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滚筒式洗衣机中,操作显示部配置于主体的上表面前部,因此衣物取出用的开口部设置于操作显示部之下。因此,在操作显示部与设置于主体内部的水槽之间需要在高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因而,水槽配置于低了与操作显示部的高度相应的量的位置。其结果,在主体整体被小型化的情况下,位于主体前表面的衣物取出用的开口部的位置变低,存在衣物的取出作业性变差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7568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衣物取出用的开口部的位置增高来提高衣物的取出作业性的滚筒式洗衣机。

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本公开的滚筒式洗衣机具备:主体,其在前表面具有用于取出和放入洗涤物的开口部;以及盖体,其开闭自如地覆盖主体的开口部。而且,在盖体配设有具有输入部和显示部的操作显示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将操作显示部设置于盖体,因此能够将在主体侧设置的开口部设置于比以往高的位置。由此,衣物的取出作业性得以提高。

根据本公开的滚筒式洗衣机的结构,能够将洗涤物投入用的开口部设置于高的位置,因此洗涤物的取出作业性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该滚筒式洗衣机的盖体打开的状态下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示出该滚筒式洗衣机的纵截面的图。

图4是该盖体被取下后的该滚筒式洗衣机的整体立体图。

图5是示出该盖体与该滚筒式洗衣机的主体部之间的连结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该连结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该连结部的周边构造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引线罩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该连结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该连结部的周边构造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该连结部的主要部分的透过立体图。

图12是示出该连结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表示该连结部的主要部分截面的图。

图14是示出表示该连结部的主要部分截面的图。

图15是操作显示部的立体图。

图16是操作显示部和框构件被取下后的状态下的该盖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7是框构件被取下后的状态下的该盖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8是该盖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9a是示出凸肋的周边构造的纵截面的图。

图19b是示出该盖体的主要部分纵截面的图。

图20是该盖体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该盖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该盖体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示出该盖体的主要部分截面的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把手、连结棒以及门闩的俯视图。

图25是该盖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6是该盖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7是示出把手的周边构造的立体图。

图28是示出表示把手的周边构造的纵截面的图。

图29是下部面板开放的状态下的该滚筒式洗衣机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该下部面板的连结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1是示出该下部面板的连结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2是示出该下部管的连结部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33是示出该下部管的连结部的组装状态的俯视图。

图34是以往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整体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该滚筒式洗衣机的盖体打开时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示出该滚筒式洗衣机的纵截面的图。以下,以图3所示的方向定义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

在图3中,在滚筒式洗衣机的主体1内,水槽2被未图示的缓冲单元以能够摇动的方式支承。在水槽2内,有底圆筒形状的旋转滚筒3以轴心方向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向下倾斜的方式旋转自如地配设。水槽2在前方侧具备通到旋转滚筒3的开口端的衣物出入口4。前部框体5构成主体1的前表面。前部框体5在前方具备开口部6。通过将盖体9开放,来从开口部6通过衣物出入口4向旋转滚筒3内放入洗涤物或从旋转滚筒3内取出洗涤物。

在旋转滚筒3的周面形成有通到水槽2内的大量透孔10。通过安装于水槽2的背面侧的电动机11,旋转滚筒3沿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被旋转驱动。注水管路12和排水管路13与水槽2通过配管连接。通过对注水阀14和排水阀15的控制来进行向水槽2内的注水和水槽2内的排水。

在主体1的上部配设有洗涤剂投入容器17。洗涤剂投入容器17配置于主体1的侧面侧,由此水槽2能够配置于上方。使用者在运转之前将配置于主体1的顶面的洗涤剂投入容器盖18开放。然后,使用者向洗涤剂投入容器17投入洗涤剂、柔软剂。

主体1的前部框体5形成为垂直(包含大致垂直)的平面。盖体9被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前部框体5。盖体9为矩形状(包含大致矩形状)且盖体9的宽度尺寸与主体1的宽度尺寸相同(包含大致相同)。盖体9构成为,在盖体9闭塞的状态下,盖体9的上表面与主体1的上表面为同一面(包含大致同一面),盖体9的两个侧面与主体1的两个侧面为同一面(包含大致同一面)。

下部面板40被转动自如地支承于主体1的前部框体5的盖体9的下方位置。下部面板40覆盖用于过滤来自水槽2的排水的排水过滤器79(参照图29)。在盖体9和下部面板40闭塞的状态下,构成为盖体9的前表面与下部面板40的前表面为同一面(包含大致同一面)。下部面板40与盖体9同样地,宽度尺寸与主体1的宽度尺寸相同(包含大致相同)。另外,构成为下部面板40的两个侧面与主体1的两个侧面为同一面(包含大致同一面)。

在盖体9的上部配置有操作显示部16。操作显示部16具备输入部和显示部。使用者根据需要来对操作显示部16的输入部进行操作,由此能够进行希望的运转内容的设定、运转开始以及暂时停止。另外,使用者能够通过操作显示部16的显示部来对运转的设定状态、进度状态进行确认。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盖体9的上表面,由此能够使操作显示部从主体1上部消失。由此,能够将水槽2配置于上方,能够提高从旋转滚筒3取出洗涤物和向旋转滚筒3放入洗涤物的作业性。

将设为四边形状(包含大致四边形状)的盖体9打开,向旋转滚筒3内投入洗涤物,对操作显示部16进行操作来运转开始。通过运转的开始,注水阀14打开。然后,向洗涤剂投入容器17内注入水,使投入到洗涤剂投入容器17中的洗涤剂一边流动一边经由注水管路12来向水槽2内进行规定量的注水。然后,旋转滚筒3被电动机11旋转驱动,洗涤行程开始。洗涤行程中的洗涤物通过旋转滚筒3的旋转来反复进行在旋转方向上被抬起后落下的搅拌动作,从而被洗涤。

在所需要的洗涤时间之后,排水阀15被打开,被污染的洗涤液被从排水管路13排出。通过旋转滚筒3进行高速旋转的脱水动作,洗涤物所包含的洗涤液被脱水,之后从注水管路12向水槽2内注水,实施漂洗行程。在该漂洗行程中,也通过旋转滚筒3的旋转来对洗涤物反复进行搅拌动作,从而被实施漂洗清洗。

(连结部的说明)

下面,参照图4至图14来对将盖体9转动自如地支承于主体1的前部框体5的连结部的结构进行详细记述。

如图4所示,在主体1的前部框体5的左端上部配设有上连结构件21。在前部框体5的左端下部配设有下连结构件22。上连结构件21和下连结构件22固定于主体1的框构造体(未图示),贯通前部框体5并向主体1前方突出。

如图5所示,上连结构件21具备向主体1的前方延伸的上臂部23。在上臂部23的前端(包含前端附近)设置有向主体1的上方延伸的上支承轴部24。如图6所示,下连结构件22也与上连结构件21同样,具备向主体1的前方延伸的下臂部25。在下臂部25的前端(包含前端附近)设置有向主体1的上方延伸的下支承轴部26。

如图1所示,盖体9为四边形状(包含大致四边形状),盖体9的宽度尺寸w1是与主体1的宽度尺寸w2相等(包含大致相等)的大小。在盖体9的闭塞状态下,构成为盖体9的两个侧面与主体1的两个侧面为同一面(包含大致同一面)。

如图12所示,上支承轴部24插入紧固于盖体9的上部的上轴承构件27。此外,图12只示出上轴承构件27,示出省略了盖体9的状态。

如图11所示,下支承轴部26插入紧固于盖体9的下部的下轴承构件28。这样,设置于盖体9的上部和下边的两个轴承构件27和轴承构件28被设置于彼此分离的位置的两个上连结构件21和下连结构件22从下方支承。而且,盖体9转动自如地覆盖主体1的开口部6。

图13是示出盖体9闭塞的状态下的上连结构件21的周边构造的截面的图。图14是示出盖体9开放的状态下的上连结构件21的周边构造的截面的图。

上臂部23形成为弯曲形状,以避免在盖体9开放的状态下盖体9的侧壁29前端与前部框体5抵接。另外,上支承轴部24配设于盖体9的内部且配设于靠近前面31和侧壁29的位置处,以将盖体9闭塞时的盖体9的侧壁29与前部框体5之间的前后方向间隔a(参照图13)和从盖体9开放的状态向闭塞的状态的旋转轨迹上的距盖体9的前面端部76相对于侧壁29的宽度方向的突出量b(参照图13)抑制得小。前后方向间隔a成为从倾斜方向观察滚筒式洗衣机时的外观间隙。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前后方向间隔a变小,从而能够改善外观。另外,通过上述构成,能够使宽度方向的突出量b变小,从而能够在产品设置时挨近房屋墙壁地设置。由此,在窄的地方也能够设置。

另一方面,下连结构件22的下臂部25如图6所示那样,不是像上臂部23那样的弯曲形状,而是构成为向主体1的前方延伸。其原因在于,下连结构件22如图9所示那样不需要偏离盖体的侧壁29的转动轨迹来从下方支承盖体9的下边32。

如图3所示,在盖体9闭塞时,设置于盖体9的窗玻璃33与安装于水槽2的窗密封件34水封地抵接。由此,防止水槽2内的洗涤液漏到机外。另外,在从盖体9开放时变为闭塞时,如图2所示那样设置于盖体9的门闩35与设置于主体1的盖锁止孔36卡合,且在运转中在电气上锁止,盖体9不会开放。

如图2所示,在盖体9开放时对盖体9朝向下方施加外力f1的情况下,被施加的负荷被上连结构件21和下连结构件22支承。因而,如果上连结构件21和下连结构件22的强度不充足,则上连结构件21和下连结构件22会变形而盖体9的位置偏移。由此,在盖体9闭塞时,盖体9与窗密封件34之间的水封会毁坏。其结果,有可能水槽2内的洗涤液漏到机外,或者在盖体9关闭时门闩35的位置相对于盖锁止孔36偏移而盖体9难以关闭。

例如,在如现有例那样的圆形形状的盖体的情况下,即使将连结构件彼此分离地配置,也无法使连结构件之间远离盖体的中心线。因此,需要使连结构件的厚度增加或设置加强构件等,为了提高盖体的连结部分的强度而需要极大的成本。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盖体9设为四边形状(包含大致四边形状),两个上连结构件21与下连结构件22能够相互充分分离地配置。由此,如图2所示,在对盖体9施加了外力f1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作用于上连结构件21和下连结构件22的力。

此外,上连结构件21为弯曲形状,担心克服下方向的外力f1能力变弱,但是能够通过下连结构件22以足够的强度支承盖体9来克服向下方向的负荷。由此,不需要特别的加强对策就能够防止上连结构件21和下连结构件22的变形。由此,能够防止由于盖体9的位置偏移而产生的洗涤液的泄露或者盖体9的闭塞操作时的操作性劣化等弊病。

另外,如图2所示,假定在盖体9开放的状态下对盖体9朝向将其进一步打开的超打开方向施加外力f2的情况。在盖体9全打开时上轴承构件27所具备的止挡片37与上连结构件21所具备的突起部38抵接,由此形成了超打开方向的止挡(参照图14)。因而,在对盖体9向超打开方向施加负荷f2的情况下,作用于上臂部23的力的方向为图14中主体1的左方向、即上轴承构件27难以变形的方向。由此,不存在采用使上连结构件21和下连结构件22的厚度增加或设置加强构件等特别的结构而导致追加成本的情况,能够比较简单地实现牢固的盖体9的连结构造。

此外,虽未图示,也可以在下连结构件22上也与上连结构件21同样地设置超打开方向的止挡。由此,作用上连结构件21和下连结构件22的力被两个构件分担,下轴承构件28难以变形。

(滚筒式洗衣机的前表面形状的说明)

如图1所示,盖体9为四边形状(包含大致四边形状),宽度尺寸w1与主体1的宽度尺寸w2相等(包含大致相等)。另外,覆盖收纳于主体1的下部的排水过滤器79(参照图29)的下部面板40的宽度尺寸与主体1的宽度尺寸w2相等(包含大致相等)。由此,从产品正面观察时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前表面为平板的形状。另外,从滚筒式洗衣机正面能够观察到盖体9与下部面板40之间的分割间隙41,但是盖体9只沿水平方向转动,因此分割间隙41能够抑制为5mm以内,难以引人注目。此外,下部面板40的下方构成为不配置部件而向主体1侧凹陷至主体1的前部框体5为止,由此使用者的脚能够插入下部面板40的下方。由此,在取出放入洗涤物时,使用者能够站在更靠近主体1的位置来进行作业。

另外,如图1所示,构成为主体1的上表面与盖体9的上表面为同一面(包含大致同一面)。由此,产品的上表面为平板的形状,能够改善外观。

例如,在如现有例那样圆形形状的盖体的情况下,需要使盖体周围与主体之间的间隙在某种程度上扩宽且将盖体表面设为从主体突出的形状,以防止在开闭盖体时盖体与主体之间的干扰。盖体与主体之间的干扰在盖体的开闭支点与盖体外周相交的位置最大。如果要避免该干扰,盖体与主体之间的间隙、高度差变大,在外观上难以将盖体构成为与主体相同的形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9的宽度尺寸w1与主体1的宽度尺寸w2相等(包含大致相等),由此主体1的前部框体5被盖体9覆盖。由此,盖体9周围与主体1之间的分割消失,产品的前表面能够为平板且分割间隙也能够减小,从而能够改善外观。

另外,如图2所示,在盖体9打开的状态下,上连结构件21由于从前部框体5向前方延伸而露出。另一方面,下连结构件22在盖体9的下边32隐藏而几乎不露出(参照图9)。由此,即使在盖体9开放的状态下,也为利落的外观,从而能够改善外观。假定在从开口部6取出洗涤物或向开口部6放入洗涤物时,洗涤物的下垂的部分接触下连结构件22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连结构件22被盖体9覆盖,因此防止洗涤物被下连结构件22勾住。另外,能够防止下连结构件22与从洗涤物滴下的水接触,能够防止下连结构件22被来自洗涤物的洗涤液弄湿而腐蚀。

(关于盖体9的向主体1的组装的说明)

图5是示出盖体9被取下后的状态下的上连结构件21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盖体9被取下后的状态下的下连结构件22的立体图。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将盖体9安装于主体1之前的状态下,上连结构件21和下连结构件22从前部框体5向前方延伸。另外,上支承轴部24和下支承轴部26朝向上方延伸10mm左右。另外,如图7所示,在盖体9,在盖体9的背面的与上连结构件2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口部42。

在盖体9安装于主体1时,在将上连结构件21的上臂部23插入盖体9的开口部42之后,如果消除力则盖体9由于自重而向下方降落。由此,上支承轴部24插入上轴承构件27。通过这样,盖体9被上连结构件21从下方支承的同时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主体1。此外,下连结构件22从下方支承盖体9的下边32,因此不需要插入开口部。即,在上连结构件21的上臂部23被插入开口部42的作业的过程中,下支承轴部26也被插入下轴承构件28。通过这样来进行盖体9的向主体1的安装。

上支承轴部24和下支承轴部26只向上方延伸10mm左右,因此从将上连结构件21插入开口部42起到盖体9由于自重而向下方移动的距离也只不过是10mm左右。因而,正好通过一个动作就能够将盖体9安装于主体1,因此实现组装性的提高。

图10是示出取下了罩43的状态下的连结部的周边构造的立体图。图11是主体和盖体下部的透过立体图。在上支承轴部24插入上轴承构件27且下支承轴部26插入下轴承构件28的状态下,覆盖开口部42的罩43安装于盖体9。罩43的上表面44位于接近上连结构件21的下表面45的位置。通过该结构,能够限制盖体9的向上方的移动,即使盖体9被向上方抬起,也能够防止盖体9从上连结构件21和下连结构件22脱离。

如图1所示,在盖体9的上表面设置有操作显示部16。从主体1引出的引线46和从操作显示部16引出的引线47通过连接器48来在开口部42内连接(参照图10)。由此,罩43还兼具防水地保护引线46和引线47的功能。引线46和引线47是将多个引线捆起来构成的。

从主体1引出的引线46收纳于图8所示的引线罩49内。将引线罩49从上连结构件21的下方安装于上连结构件21的上臂部23来防水地保护引线46。

如图7和图8所示,设为引线罩49的与上臂部23合在一起的表面49a与上臂部23为相同形状(包含大致相同形状)。在引线罩49的与上臂部23合在一起的表面49a侧具备用于收纳从主体1引出的引线46的引线收纳部49b。在引线收纳部49b配设有按压收纳于引线收纳部49b的引线46的按压部77。引线46收纳于引线收纳部49b,通过由按压部77按压引线46来阻止引线46的移动。在该状态下引线罩49与上臂部23下表面卡合。

在引线罩49与上臂部23下表面卡合的状态下,在引线46与上臂部23下表面之间存在2mm左右的间隙。从引线收纳部49b引出的引线46在盖体9的开口部42的内部沿上支承轴部24的中心轴24a附近延伸(参照图7)。在开口部42内延伸的引线46在任意位置(例如,前端100mm的位置)通过固定销78来卡合于开口部42内。固定销78在与上支承轴部24的中心轴24a附近隔开稍小距离的位置处将引线46卡合于开口部42内。通过固定销78固定的引线46前端部分与从操作显示部16引出的引线47通过连接器48来在开口部42内连接。开口部42通过将罩43与盖体9卡合而被闭塞。

按压部77构成为按压部77与引线收纳部49b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引线46的半径为相同尺寸(包含大致相同尺寸)。另外,按压部77配设于上支承轴部24的中心轴24a的附近。引线罩49在按压部77的附近具备将引线46从引线收纳部49b引出的引出部99。引出部99位于中心轴24a的附近的位置。由此,关于从引线收纳部49b引出的引线46,在从引线46弯折的部分至通过固定销78而卡合于开口部42的范围b(参照图7)内能够容易地使引线46和上支承轴部24的中心轴24a接近。从引线46的弯折的部分至通过固定销78而卡合于开口部42内的范围b内,引线46没有相对于上支承轴部24的中心轴24a呈直角(包含大致直角)的引绕部分。由于盖体9的开闭而引线46所负担的应力从对断线的影响大的弯曲方向的集中应力变为扭曲方向的应力,因此能够降低引线46断线的担心。

即使在将盖体9开闭,收纳于引线罩49的区间c(参照图7)和从区间c到通过固定销78而卡合于开口部42内的位置的区间的引线46也不会受到应力,不会移动。因而,能够排除引线46由于被附加应力而断线的担心。另外,由于避开了外部,因此能够防止由从外部侵入的水、异物等污物附着引起的腐蚀、劣化。

此外,引线46和引线47构成为将多个引线捆起来并用带卷绕。此外,也存在设置有多个引线46和引线47的情况。引绕引线46的开口部42设置于不存在窗玻璃33的接近上方侧面部65,因此不需要将窗玻璃33设置得小以引绕引线46。窗玻璃33以覆盖开口部6的方式与安装于水槽2的窗密封件34(参照图3)水封地抵接,因此也不需要将窗密封件34和开口部6设置得小。因而,不会破坏取出和放入洗涤物的作业的容易度。

罩43的上表面44接近引线罩49(参照图10)。在本实施方式中,罩43与盖体9一同转动,因此罩43与被固定的引线罩49具有2mm左右的间隙以避免在盖体9的开闭动作的过程中它们发生摩擦。通过以上的结构,上支承轴部24和下支承轴部26的卡合量存在10mm左右,因此即使将盖体9向上方抬起,也能够防止盖体9从上连结构件21和下连结构件22脱离。除此以外,能够防止从外部浸入的洗涤剂等污物附着于引线46和引线47,能够防止引线46和引线47被腐蚀、劣化。

(盖体9的结构的说明)

图20是盖体9的分解立体图。下面,基于图20来对盖体9的结构进行详细记述。

盖50为四边形状(包含大致四边形状),在中央部具备圆形的孔。在盖50的背面侧紧固有与盖50同样地为四边形状(包含大致四边形状)且在中央部具备圆形的孔部52的盖背板51。盖背板51为具有两侧壁和下壁的箱型形状的骨架部件。透明的窗玻璃33以进入盖背板51的圆形的孔部52的方式被挟持在盖背板51与盖50之间。在盖背板51的左上部紧固有上轴承构件27,在盖背板51的左下部紧固有下轴承构件28。

在盖50的表面侧,环形状的装饰板58嵌入孔中。通过装饰板58,盖50的表面侧形成有锥形的斜面59。另外,在盖50的表面侧设置有四边形状(包含大致四边形状)的透明的窗罩60。窗罩60在两侧面60a具备多个卡合孔60c(参照图22)。使在盖背板51的侧壁形成的卡合爪51a与卡合孔60c卡合来临时固定于窗罩60。

在窗罩60的两侧面60a,在前面侧配设有台阶部60b(参照图23)。框构件73、76通过从上方向下方滑动来安装于盖体9的两侧面,以覆盖盖背板51和窗罩60的侧面60a。窗罩60的台阶部60b被框构件73、76覆盖。窗罩60的固定部分被框构件73、76遮盖,因此窗罩60为构成盖体9的整个前表面的形状。由此,盖体9的前表面为平板的形状,能够改善外观。

窗罩60的前表面为完全的平板形状。窗罩60的背面如图19b所示那样与装饰板58的外缘61在前后方向上抵接。装饰板58的内缘62覆盖透明的窗玻璃33的挟持部63附近。装饰板58的外缘61和内缘62通过锥形的斜面59而连续。

在窗罩60的背面与窗玻璃33之间设置有大致圆环形状的装饰板58。在窗罩60的背面以接近装饰板58的外缘61的方式设置有圆筒形状(包含大致圆筒形状)的凸肋88(参照图19b)。窗罩60的背面的比凸肋88的直径大的范围构成被进行了不透明涂装的涂装范围64,被凸肋88包围的部分成为透明度高的区域82(参照图19a和图19b)。另外,装饰板58被涂装或电镀为与窗罩60的涂装范围64不同的颜色,为能够通过透明的窗罩60观察的外观颜色。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主体1设为白色,将窗罩60的背面的涂装范围64的涂装色设为与主体1相同的白色,将装饰板58设为电镀色。由此,能够观察到环状的被电镀的装饰板58将透明的窗玻璃33的周围包围,能够构成为在设计上有冲击感的外观。并且,如果以其它涂装颜色构成装饰板58,也能够易于进行机种展开。

另外,盖50为从外观观察不到的部件且也不需要涂装,因此能够由材质低廉且不需要担心被液体洗涤剂等侵入的树脂形成。此外,在进行涂装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涂装的密合性,需要使用材质高昂的abs树脂等。在使用abs树脂的情况下,需要耐药规格的配合,使得即使附着有液体洗涤剂等化学药品也不会劣化,价格更加高昂。

例如,在盖体9溅上自来水、洗涤剂的情况下,有可能水从与嵌合于盖体9的上部的操作显示部16等之间的嵌合间隙向盖体9内部侵入。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肋88接近装饰板58的外缘61地配置,因此水在凸肋88的外周流动,能够防止水浸入被凸肋88包围的透明度高的区域82。而且,能够防止水流到锥形的斜面59的表面侧。如果水等浸入透明度高的区域82,则会作为外观的污物而破坏品位,因此能够进行抗外观的污物强的设计。

另外,窗罩60的背面的凸肋88也存在易于进行实施涂装时的掩蔽作业这样的效果。一般来说,如果存在不可以涂装的区域,则需要将其周围掩蔽来防止涂料的侵入,但是在该情况下难以进行掩蔽的作业,成品率降低。因此,通过使掩蔽的治具(未图示)与凸肋88抵接,能够在细的面积内可靠地进行掩蔽,因此能够提高涂装的作业性。

(把手的说明)

图24是用于说明把手、连结棒以及门闩的俯视图,示出将把手55、连结棒57、门闩35安装于盖背板51的状态。此外,未显示盖50。门闩35设置于孔部52的中心线上附近以确保水封性。把手55配设于盖体9的上部右端部。这样,通过提高把手55的位置,使用者在打开盖体9时也可以不弯腰。因而,盖体9的打开和关闭的操作性得以提高。

把手55配设于盖体9的上部,因此把手55与门闩35分隔地配置。因此,连结棒57介于把手55与门闩35之间。把手55朝向盖体9的前面侧转动,把手55的转动通过连结棒57而传递到门闩35。然后,门闩35朝向盖体9的宽度方向内侧转动。由于门闩35的转动而门闩35与主体1之间的卡合脱离,盖体9变为能够转动的状态。连结棒57由刚性高的高钢线材构成,被盖背板51形成的轴承部80、81转动自如地保持。另外,在连结棒57的一个端部设置的台阶部97与把手55抵接,在连结棒57的另一个端部设置的台阶部98与门闩35抵接。

图25是盖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示出把手55和连结棒57的安装状态。图26是盖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示出门闩35的安装状态。

在盖背板51的孔部52的右侧的中心线附近,门闩35经由门闩轴53a(参照图7)而转动自如地安装。设置有对门闩35施力的门闩弹簧54。门闩弹簧54以使门闩35的卡合爪朝向盖体9的宽度方向外侧转动的方式对门闩35施力。

另外,在盖背板51的右侧上部的背面侧,把手55转动自如地安装。把手55被把手弹簧56以弱的作用力向下方按下(参照图20)。连结棒57转动自如地安装于盖背板51。设置有弯曲部的连结棒57的一个端部与门闩35抵接,另一个端部与把手55抵接,连结棒57具有将把手55的转动传到门闩35的功能。也就是说,在盖体9闭塞的状态下,在使用者将盖体9开放时,如果将把手55拉向盖体9侧,则与在主体1侧设置的盖锁止孔36卡合的门闩35的卡合爪向盖体9的宽度方向内侧转动,从卡合状态开放。由此,盖体9成为能够开放的状态。此外,在从盖体9的成为背面的盖背板51侧观察得到的图2中也图示出了门闩35和把手55。

如果使用者为了将盖体9开放而将把手55拉向盖体9的前面侧方向,则把手55以轴部84为中心向盖体9前面方向转动,按压连结棒57的作为抵接部的台阶部97。其结果,连结棒57以轴承部80、81为中心转动,通过台阶部98按压门闩35。如图26所示,门闩35使门闩35的卡合爪克服门闩弹簧54的作用力来以轴部85为中心向盖体9的主体1方向转动,与盖锁止孔36之间的卡合脱离。由此,盖体9成为能够开放的状态。

为了易于将盖体9打开,需要将把手55的转动没有损耗地传递到门闩35。如果把手55与门闩35分隔地配置,将把手55和门闩35连结的连结棒57变长,因此有可能连结棒57易于发生扭曲等变形,连结棒57的移动劣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将用于弹簧等的高钢线材用于连结棒57,由此即使构成为比较小的直径(例如,直径为3.2mm),也能够获得足够的扭转刚性。另外,连结棒57的形状也能够设为在两端设置台阶部97、98的简单的形状,因此加工也容易且能够低廉的制造。

为了使门闩35转动到盖体9变为能够开放的状态,连结棒57的转动角度θ需要例如为θ=20°左右。在基于门闩弹簧54的施加力的扭矩t=220nmm发生作用的情况下,连结棒57的扭曲角由式导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棒57的转动部的长度l设定为l=242mm,作为连结棒57的材料的高钢线材的横向弹性系数g设定为g=78500n/mm2,连结棒57的极惯性矩ip设定为ip=10.3mm4。在该情况下,根据上述计算式,连结棒57的扭曲角收敛为左右,只要估计该变形的量来设定把手55的转动角度即可。

这样,如果连结棒57的扭曲角收敛在通常的转动角度θ的两成左右的范围内,则能够减少把手55的移动,因此能够使盖体9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变薄。使盖体9变薄的厚度的量能够活用为主体1的有效空间。

另外,盖背板51为树脂成型品,因此产生由成型引起的翘曲。但是,连结棒57为细长的形状,相对于盖背板51的高度240mm,即使发生了2mm左右的翘曲,连结棒57也在长边方向上易于挠曲且容易适应,不会对连结棒57的转动动作产生障碍。

(与把手55相向的主体的说明)

图27是主体和盖体的上部立体图,示出将盖体9关闭的状态下的把手55周边构造。图28是示出表示把手的周边构造的纵截面的图,示出将盖体9关闭的状态下的把手55周边构造。

把手55设置于盖体9的上部的背面侧。在主体1的前方上表面的与把手55相向的位置设置有凹部86。

在盖体9关闭的状态下,把手55为从前表面观察不到而从上方能够稍微观察到的程度。由此,能够在外观上抑制把手55的存在感。在使用者想要将盖体9开放而想要将手搭在把手55时,通过在主体1上表面配设的凹部86来确保用于插入手的充足的空间。因此,不会破坏使用者的使用便利性。凹部86也同样地从前表面观察不到,能够在外观上进行整个表面有平板感的设计。另外,在从上方观察时,能够清楚地视觉确认凹部86,因此在将盖体9开放时,能够使使用者辨别出把手55的位置。

(操作显示部的结构的说明)

如图16所示,在盖体9的上表面66构成被盖50和盖背板51包围的空间。在该空间如图17所示从盖体9的上方嵌入操作显示部16。在操作显示部16配置操作部、显示部,其中,该操作部例如是使用者从上方选择进行标准的从清洗至漂洗、脱水的“标准程序”、清洗顽固污渍的衣物的“强化程序”等的运转程序的输入单元,该显示部是使led(发光二极管)等发光来示出运转状态以能够从上方观察到的显示单元。

如图19b所示,在盖体9的上表面配设了排列且印刷有操作部、显示部的操作显示板67。如图19b所示,装配有轻触开关、led、电子电路等的操作显示基板68紧固于操作显示板67的背面侧。在操作显示板67与操作显示基板68之间,挟持有用于将由使用者从表面进行的操作传向轻触开关或将led的发光导向表面侧的中间构件69。通过这样,构成图15所示那样的操作显示部16。

例如,在如以往例那样盖体为圆形的结构的情况下,如图34所示,出于对使用者的操作性、视觉确认性的考虑,一般情况下操作显示部500配置于主体100的上部前方。

然而,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盖体9为四边形状(包含大致四边形形状)且宽度尺寸与主体1的宽度尺寸相等(包含大致相等)形状的情况下,能够将操作显示部16配设于盖体9的前表面上部、盖体9的上表面66、主体1的顶面的前部中的任一位置。

例如,如果将操作显示部16设为配置于盖体9的前表面上部的结构,在产品的正面出现关于操作、显示的多个显示。通过该结构,难以将盖体9的前表面设为完全平板的形状。另外,难以将能够从正面观察到的嵌合部尽可能地减小来设为利落的构造。

另外,如果设为在主体1的顶面前部配置操作显示部16的结构,操作显示部16从产品的前表面后退与盖体9的厚度相应的量,使用者进行操作或观察显示的利便性变差。也就是说,使用便利性变差。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盖体9的上表面66。通过该结构,盖体9的前表面为完全平板的形状,能够从正面观察到的嵌合部也能够只设为与下部面板40之间的分割间隙41,能够实现利落的外观。近年,滚筒式洗衣机与洗漱池并列放置的情况也增加,要求制造出即使在没有使用时也与其他器具协调的设置空间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结构的利落的外观上能够实现针对设置空间的协调。另外,在使用者对操作显示部16进行操作时,操作显示部16最接近前表面,配置于能够从上方以自然的视线视觉确认、操作的位置,因此使用便利性也能够得以提高。

另外,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盖体9,由此能够使操作显示部从主体1消失,能够将水槽2向上方配置与操作显示部的高度(尺寸)相应的量。通过将水槽2配置于上方,来提高从旋转滚筒3取出洗涤物和向旋转滚筒3放入洗涤物的作业性。

此外,通过该结构,需要通过引线46和引线47将配置有操作显示部16的盖体9与配置有电动机11等电气部件的主体1之间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10所示,在盖体9的背面的开口部42,从操作显示部16引出的引线47与从主体1引出的引线46通过连接器48连接。通过该结构,组装性得以提高。另外,利用罩43和引线罩49来将引线防水地覆盖,因此能够防止由洗涤剂液的侵入等引起的引线的劣化。

如图15所示,在操作显示部16的下部设置有多个卡合部70。另外,如图16所示,在与卡合部70对应的位置的盖背板51设置有卡合部71。并且,如图18所示,在盖50设置有卡合部72。此外,图18是将窗罩60取下后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7是操作显示部16从上方插入了盖体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图17中,多个卡合部70、71、72位于彼此未卡合的位置,操作显示部16位于不会进一步向下方移动的位置。当操作显示部16从该位置向左方向(c方向)移动时,卡合部70与卡合部71为卡合状态以及卡合部70与卡合部72为卡合状态,操作显示部16收敛在规定位置。之后,框构件73从上方插入盖体9的右侧壁。利用框构件73限制操作显示部16的向右方向的移动,来防止卡合部70、卡合部71以及卡合部72脱离。

图18是卡合部70与卡合部72卡合且在盖体9的右侧壁安置有框构件73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操作显示部16的左方向的移动被卡合部70、卡合部71以及卡合部72限制。操作显示部16的右方向的移动被框构件73限制。卡合部70、71、72的卡合量为5mm左右足以,因此将操作显示部16从上方插入后,向左方向的移动量也少至5mm左右,操作显示部16的向盖体9的组装性得以提高。

并且,通过设置多个卡合部70、71、72,操作显示部16牢靠地保持于不会进一步向下方移动的规定位置,防止其向上方浮起。如果操作显示部16向上方浮起时,如图19b所示,操作显示部16与盖背板51之间的嵌合间隙74、操作显示部16与窗罩60之间的嵌合间隙75变大。当嵌合间隙74、75变大时,不仅会破坏外观品位,还有可能液体洗涤剂、污物从装配间隙74、75向盖体9的内部侵入,操作显示基板68产生动作不良等问题。由此,将多个卡合部70、71、72以例如100mm间隔左右的能够以在整个宽度区域充分限制浮起的间隔进行设置,由此能够在整个宽度区域将嵌合间隙74、75抑制得小。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设计性优异且可靠性高的操作显示部16。此外,也可以,在盖体9的左侧壁还设置框构件73,通过涂装等改变为主体1的颜色,来设为赋予设计上的冲击感的结构。

操作显示部16的宽度与盖体9的宽度w1相同(包含大致相同),能够取比较宽的空间。另一方面,纵向宽度w3的尺寸如图15所示那样只能取与盖体9的厚度相应的量。而且,存在想要将盖体9的厚度抑制为小型以确保主体1侧的空间这样的制约。另外,为了以容易观察与多个运转程序、选择按钮对应的清洗时间等的显示的方式排列,需要操作显示部16具有某种程度的厚度。上述的多个卡合部70、71、72与一般的螺钉紧固相比节省空间,从而能够保持操作显示部16。能够通过紧固构件的节省空间化来使操作显示部16增大,因此能够进行更容观察的配置。另外,即使没有螺钉紧固,也能够利用框构件73来防止将操作显示部16从盖体9脱离,因此能够将与盖体9之间的嵌合间隙抑制得小。

(下部面板40的说明)

图29是下部面板40开放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30是示出下部面板40的左侧的连结部的立体图。图31是示出下部面板40的右侧的连结部的立体图。图32是对下部面板40的左侧的连结部的组装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33是对下部面板40的左侧的连结部的组装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在主体1的前部框体5,在盖体9的下方位置转动自如地支承有下部面板40。在主体1的前部框体5的下部,配设有用于对来自水槽2的排水进行过滤的排水过滤器79。下部面板40覆盖排水过滤器79。下部面板40具有与主体1的宽度尺寸w2相等(包含大致相等)的宽度尺寸。

如图30所示,在下部面板40的左下部,朝向下部面板40侧面地形成有左轴部89。关于左轴部89,外形形状为非圆形状,内置有减振装置(未图示)。与左轴部89相邻地配设有前端向左轴部89侧弯曲的l字状的爪部90。另外,针对左轴部89,在与爪部90相向的位置配设有随着趋向下部面板40侧面侧而逐渐降低的倾斜肋91。

在主体1的前部框体5设置有供下部面板40的左轴部89插入的左轴承部92。在左轴承部92侧面形成有随着趋向外侧而逐渐向前方突出的倾斜面93。另外,在左轴承部92的外侧端面,突出地配设有限制肋94。

如图31所示,在下部面板40的右下部配设有朝向左轴部89方向突出的圆柱状的右轴部95。在主体1的前部框体5配设有供右轴部95插入的右轴承部96。

下部面板40的左轴部89插入左轴承部92,下部面板40的右轴部95插入右轴承部96,下部面板40向图30和图31中左方向滑动。与下部面板40的滑动一同,与左轴部89相邻地配置的爪部90沿着左轴承部92侧面移动,越过倾斜面93来与左轴承部92的外侧端面卡合。爪部90通过与左轴承部92的外侧端面卡合,来防止下部面板40向脱离的方向移动。

下部面板40转动,由此排水过滤器79露出。而且,能够通过安装和拆卸排水过滤器79,来去除附着于排水过滤器79的线头等。

下部面板40在左轴部89内置有减振装置。由此,在下部面板40转动时,减振装置发挥功能来对左轴部89的旋转施加阻力,使开闭速度衰减。下部面板40的开闭速度下降,由此能够防止下部面板40的破损,并能够安全地对下部面板40进行开闭动作。

在下部面板40开放的状态下,爪部90与限制肋94抵接来限制下部面板40的转动。在该状态下,倾斜肋91与左轴承部92抵接。在下部面板40的转动被限制的状态下向进一步使下部面板40转动的方向施加力的情况下,由于倾斜肋91与左轴承部89抵接,因此下部面板40通过倾斜肋91来向图32中右方向移动。爪部90与左轴承部92的外侧端面卡合,但是如图33所示,随着下部面板40移动,爪部90以从左轴承部92的外侧端面脱离的方式挠曲地变形。当下部面板40进一步转动时,爪部90发生变形而从左轴承部83的外侧端面脱离。其结果,下部面板40被从主体1取下。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部面板40开放的状态下向下部面板40进一步打开的方向施加力的情况下,下部面板40不破损地被从主体1取下。因而,即使由于错误使用等而施加了过量的负荷,也能够防止下部面板40的破损且能够进行再次安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9为四边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盖体9也可以是一部分被切开或者一部分鼓出的形状。

另外,在盖体9的上表面配置有操作显示部16,但并不限于此。例如,操作显示部16也可以配设于盖体9的前表面上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如下结构:在主体1的前部框体5的下部配设用于对来自水槽2的排水进行过滤的排水过滤器79,利用下部面板40来覆盖排水过滤器79,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将控制电路等其它结构部件配设于主体1的前部框体5的下部,利用下部面板覆盖该结构部件。此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以下结构:通过将下部面板覆盖的构成部件而使下部面板不能容易开放。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那样,本公开所涉及的滚筒式洗衣机能够使衣物取出用的开口部的位置提高来提高衣物的取出作业性。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2:水槽;3:旋转滚筒;5:前部框体;6:开口部;9:盖体;16:操作显示部;21:上连结构件;22:下连结构件;23:上臂部;25:下臂部;24:上支承轴部;26:下支承轴部;27:上轴承构件;28:下轴承构件;33:窗玻璃;40:下部面板;42:开口部;43:罩;44、66:上表面;49:引线罩;50:盖;51:盖背板;55:把手;58:装饰板;60:窗罩;73、76:框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