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生产用的布料挤水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720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服装制作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服装生产用的布料挤水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布料在加工过程中,如果不将布料上的水分挤出烘干不利于布料的后续加工,甚至会影响制作出的服装的品质。现有对布料挤水主要通过人工进行,人工挤水效率低,并且无法充分的将布料中的水分挤出,同时现有的烘干装置无法事先对布料进行挤水,并且直接对含有较多水分的布料烘干,烘干效率低,并且浪费能源,不环保。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服装生产用的布料挤水烘干设备。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服装生产用的布料挤水烘干设备,所述服装生产用的布料挤水烘干设备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框体装置、位于所述框体装置左右两侧的电机装置、位于所述电机装置上方的推动装置、位于所述推动装置上方的支架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上方的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上的挤压装置及位于所述升降装置左右两侧的拉动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的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回收箱及位于所述回收箱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块,所述框体装置包括框体、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导热板、位于所述导热板左右两侧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密封框、收容于所述密封框内的加热棒及位于所述加热棒上方的导热杆,所述电机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第一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下端的第二横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上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上方的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上的第一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一电机上方的第二竖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第一拉线,所述推动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推板、设置于所述推板上的推动杆、设置于所述推动杆一端的第一滚轮、位于所述推动杆上方的第三竖杆、位于所述第三竖杆上方的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连接环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弹簧,所述支架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装置上方左右两侧,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上方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方的第二横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板端部的第四竖杆,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移动板、位于所述移动板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下端的第一限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移动板上方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三横杆、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杆上的第一固定块,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左右两侧的第一弯曲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曲杆下端的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五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五竖杆上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五竖杆之间的第六竖杆、位于所述第六竖杆下方的顶靠板、位于所述顶靠板下方的若干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四弹簧下方的挤压板及位于所述第六竖杆上方的第五弹簧,所述拉动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挤压装置的左右两侧,所述拉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上的第二输出轴、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上的第三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第二拉线、位于所述第二拉线上方的第二连接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环上方的第一旋转杆、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上方的第六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下端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第六弹簧上方的第二旋转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杆上端的第三固定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服装生产用的布料挤水烘干设备能够对布料进行挤水的同时对其进行烘干,由于将布料中大部分的水分挤出,使得烘干效率高,并且节约能源,同时对布料挤水充分,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服装生产用的布料挤水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服装生产用的布料挤水烘干设备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服装生产用的布料挤水烘干设备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框体装置2、位于所述框体装置2左右两侧的电机装置3、位于所述电机装置3上方的推动装置4、位于所述推动装置4上方的支架装置5、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5上方的升降装置6、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6上的挤压装置7及位于所述升降装置6左右两侧的拉动装置8。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之间的第二支撑杆1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上的第一横杆13、位于所述第一横杆13上方的回收箱14及位于所述回收箱14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块15。所述第一支撑杆11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2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1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横杆1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2固定连接。所述回收箱14设有两个,所述回收箱14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回收箱14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回收箱14放置在所述第一横杆13上。所述第一定位块15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第一定位块1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15的侧面顶靠在所述回收箱14的侧面上,从而对所述回收箱14起到定位的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装置2包括框体21、设置于所述框体21上的导热板22、位于所述导热板22左右两侧的第一过滤网23、位于所述框体21下方的密封框24、收容于所述密封框24内的加热棒25及位于所述加热棒25上方的导热杆26。所述框体2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21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框体21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一通孔21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11左右两侧的第二通孔212,所述第一通孔211及第二通孔212呈方形,所述第二通孔212位于所述回收箱14的上方。所述导热板22呈长方体,所述导热板22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211内且与所述框体21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22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其可以传递热量。所述第一过滤网2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过滤网2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23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212内且与所述框体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3位于所述回收箱14的上方。所述密封框24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密封框24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密封框24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211且与所述框体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通孔211与所述框体2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上端与所述密封框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棒25设有两个,所述加热棒25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加热棒25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且该开关可以设置于所述密封框24的外侧,方便使用者控制,开关与加热棒25可以通过电线或者电缆连接,其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导热杆26设有两个,所述导热杆26呈竖直状,所述导热杆26的下端与所述加热棒25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杆26的上端与所述导热板22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杆26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将加热棒25上的热量传递至导热板22上,以便对导热板22上的布料进行烘干。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装置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21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机装置3包括第一竖杆31、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31下端的第二横杆33、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31上的第一固定杆32、位于所述第二横杆33上方的第一电机34、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34上的第一输出轴35、位于所述第一电机34上方的第二竖杆36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35上的第一拉线37。所述第一竖杆3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31的上端与所述框体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32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固定杆32的上端与所述框体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3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竖杆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3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3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4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一电机34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电机3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横杆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4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竖杆3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35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输出轴3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4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机34可以带动所述第一输出轴35旋转。所述第二竖杆3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36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37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35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推动装置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21的左右两侧,所述推动装置4包括推板41、设置于所述推板41上的推动杆44、设置于所述推动杆44一端的第一滚轮45、位于所述推动杆44上方的第三竖杆46、位于所述第三竖杆46上方的第一支架4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42上的第一连接环43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42上的第一弹簧47。所述推板41设有两个且分别收容于所述框体2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推板4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推板41与所述框体2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推板41可以在所述框体21内左右移动。所述推动杆4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推动杆44的一端与所述推板4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44贯穿所述框体2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推动杆44可以顺利的左右移动,所述推动杆4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凹槽441,所述第一凹槽44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滚轮45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45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411内且与所述推动杆44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45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411内旋转。所述第一支架42呈L形,所述第一支架42的下端与所述框体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42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三竖杆4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4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46的下端顶靠在所述推动杆44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推动杆44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第一连接环43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连接环43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37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环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37顶靠在所述第一滚轮45上。所述第一弹簧47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4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7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板4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装置2上方左右两侧,所述支架装置5包括第一横板51、位于所述第一横板51上方的第三支撑杆52、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52上方的第二横板53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板53端部的第四竖杆54。所述第一横板5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架4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板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52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5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5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5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板5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5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竖杆5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横板53的端部与所述第四竖杆54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装置6包括移动板63、位于所述移动板63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6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61下端的第一限定杆62、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61上的第二弹簧64、位于所述移动板63上方的第三支架65、位于所述第三支架65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杆66、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61上的第三横杆67、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杆67上的第一固定块68。所述移动板6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移动板63位于所述框体21的上方,所述移动板63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631,所述第三通孔631呈方形。所述第二支架61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架61呈L形,所述第二支架61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6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61的下端呈竖直状且贯穿所述第二横板53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支架61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一限定杆6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架61的下方,所述第一限定杆6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架6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限定杆6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定杆62可以防止所述第二支架61过度向上移动且脱离所述第二横板53。所述第二弹簧64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61上,所述第二弹簧64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6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6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6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板53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支架6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支架65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65位于所述第三通孔631的上方,所述第三支架65的两端与所述移动板6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66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66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固定杆66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板6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66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6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67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61上,所述第三横杆6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6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6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68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68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板6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块68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

如图1所示,所述挤压装置7包括第四支架71、位于所述第四支架71左右两侧的第一弯曲杆72、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曲杆72下端的第二滚轮73、位于所述第四支架71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五竖杆74、设置于所述第五竖杆74上的第三弹簧75、位于所述第五竖杆74之间的第六竖杆76、位于所述第六竖杆76下方的顶靠板77、位于所述顶靠板77下方的若干第四弹簧78、位于所述第四弹簧78下方的挤压板79及位于所述第六竖杆76上方的第五弹簧70。所述第四支架71呈凹字形,所述第四支架71的两端与所述移动板6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71位于所述第三通孔631的下方。所述第一弯曲杆72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弯曲杆72上设有位于其上端的第二凹槽及位于其下端的第三凹槽,所述第四支架71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弯曲杆7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弯曲杆72可以围绕所述第四支架72旋转。所述第二滚轮73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滚轮73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73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弯曲杆7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73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五竖杆74设有两个,所述第五竖杆7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五竖杆74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7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75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75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竖杆7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7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杆72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竖杆7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六竖杆76的下端与所述顶靠板77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竖杆76贯穿所述第四支架7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六竖杆76可以顺利的上下移动。所述顶靠板7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滚轮73顶靠在所述顶靠板77上,且可以在所述顶靠板77上滚动。所述第四弹簧78设有若干个,所述第四弹簧78的上端与所述顶靠板77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78的下端与所述挤压板79固定连接,进而对所述挤压板79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挤压板79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挤压板79位于所述框体21的上方。所述第五弹簧70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70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65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70的下端与所述第六竖杆76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70穿过所述第三通孔631。

如图1所示,所述拉动装置8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挤压装置7的左右两侧,所述拉动装置8包括第二电机81、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81上的第二输出轴82、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81上的第三固定杆83、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82上的第二拉线84、位于所述第二拉线84上方的第二连接环86、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环86上方的第一旋转杆85、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85上方的第六弹簧87、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85下端的第二固定块88、位于所述第六弹簧87上方的第二旋转杆89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杆89上端的第三固定块80。所述第二电机81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二电机81上设有开关,方便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电机8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82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输出轴8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81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机81可以带动所述第二输出轴82旋转。所述第三固定杆83呈长方体,所述第三固定杆8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8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8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5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8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轴8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8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8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86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二连接环86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杆8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85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旋转杆85上设有位于其上端的第四凹槽及位于其下端的第五凹槽。所述第六弹簧87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杆85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87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8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88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88的侧面与所述第四竖杆5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88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旋转杆85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杆85可以围绕所述第二固定块88旋转。所述第二旋转杆89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旋转杆89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旋转杆85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旋转杆89与所述第一旋转杆85可以相对旋转,所述第二旋转杆89上设有位于其上端的第六凹槽。所述第三固定块80呈长方体,所述第三固定块80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固定块68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68收容于所述第六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旋转杆89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旋转杆89可以围绕所述第三固定块68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服装生产用的布料挤水烘干设备使用时,首先将需要烘干的布料放入到所述框体21内,且位于所述框体21内的底面上,同时位于所述导热板22及第一过滤网23上,此时布料中的水经过第一过滤网23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回收箱14内。然后打开加热棒25的开关,使其开始产生热量,然后热量经过导热杆26传递至导热板22,使得导热板22的温度升高,进而可以对导热板22上方的布料进行烘干,将布料上的水分蒸发。然后打开第一电机34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一输出轴35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拉线37被拉紧,且第一拉线37的下端在第一输出轴35上缠绕,然后第一拉线37按压所述第一滚轮45,使得第一滚轮45及推动杆44向中间移动,进而推板41向框体21内的中间移动,所述第一弹簧47被拉伸,从而可以将框体21内的布料推动中间,且位于所述挤压板79的下方,然后关闭第一电机34的开关,所述推板41在所述第一弹簧47的拉力作用下向两侧移动,直至所述推板41重新顶靠在所述框体21的内表面上。然后打开第二电机81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二输出轴82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拉线84被拉紧,所述第二拉线84向下拉动所述第二连接环86,然后使得所述第二连接环86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杆85围绕所述第二固定块88旋转,且所述第一旋转杆85的上端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旋转杆89的下端向下移动,所述第二旋转杆89亦围绕所述第三固定块80的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杆85拉动所述第二旋转杆89整体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三横杆67、第二支架61及移动板63向下移动,然后带动所述第四支架71、第五竖杆74、第六竖杆76、顶靠板77、第四弹簧78及挤压板79向下移动,直至挤压板79顶靠在位于其下方的布料上,从而有助于将布料中的水分挤出,并且由于第四弹簧78的设置,可以对挤压板79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将布料压坏,对布料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当第四弹簧78被压缩到不能被压缩时,所述顶靠板77不再向下移动,所述第二滚轮73顶靠在所述顶靠板77上,且向两侧滚动,所述第五弹簧70被压缩,所述第一弯曲杆72围绕所述第四支架71旋转,所述第三弹簧75被拉伸,进而对所述第一弯曲杆72、第二滚轮73起到支撑作用,并且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第二滚轮73紧紧的顶靠在所述顶靠板77上,进而使得挤压板79可以稳定的顶靠在布料上,将布料上的水分挤出,此时可以对较难挤压的布料进行挤水作业。挤出的水流到所述第一过滤网23上,经过第一过滤网23的过滤掉落在所述回收箱14内。此时布料中的水分减少,此时加热的导热板22可以对布料进行有效的烘干。然后关闭第二电机81的开关,所述第六弹簧87向上推动所述第二旋转杆89,带动第二旋转杆89围绕所述第三固定块80旋转,所述第二旋转杆89向上拉动所述第一旋转杆85的上端,同时第六弹簧87向下按压第一旋转杆85的中间部位,使得第六弹簧87围绕所述第二固定块88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三横杆67、第二支架61、移动板63、挤压装置7向上移动,直至恢复初始位置。导热板22可以持续对布料进行烘干,然后可以再次打开第二电机81的开关,经过上述过程后挤压板79顶靠在布料上,使得布料与导热板22充分接触,使得烘干效果更好,然后再次关闭第二电机81的开关,使得挤压装置7向上恢复至初始位置,然后再次打开第二电机81的开关,使用者不断的重复上述过程,使得挤压板79不断的上下移动,使得导热板22对布料可以起到充分的烘干作用,直至烘干完毕。至此,本发明服装生产用的布料挤水烘干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