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3951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印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对纺织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进行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过程,现代也通称为印染工艺。染整同纺纱、机织或针织生产一起,形成纺织物生产的全过程。染整包括预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染整质量的优劣对纺织品的使用价值有重要的影响。预处理亦称练漂,其主要目的在于去除纺织材料上的杂质,使后续的染色、印花、整理加工得以顺利进行,获得预期的加工效果。染色是通过染料和纤维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结合而使纺织材料具有一定的颜色。印花是用色浆在纺织物上获得彩色花纹图案。整理是通过物理作用或使用化学药剂改进织物的光泽、形态等外观;提高织物的服用性能或使织物具有拒水、拒油等特性。

为了提高印染效果、匀染性和增加色牢度,以及避免或减少纺织材料碰到水、汗渍、日晒、唾液或物理摩擦时,染料容易脱落和褪色,影响美观,也避免或减少脱落的染料分子或重金属离子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健康;也为了增加上色率,提高染料利用率,降低染色成本高,以及减少印染污水中有机染料的含量,降低后续的水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在印染工艺往往会添加一定量的印染助剂。现今的印染助剂的种类繁多,然而大部分印染助剂的效果单一,为了获得多重效果,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印染助剂,另外,不同的印染助剂之间配合使用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需要经过多次选料及配比试验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复配的印染助剂的协同作用,此外,目前的印染助剂的适用范围小,只能适用于特定的纺织材料,这些都无疑增加了印染成本和劳动强度。尽管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一些复配的印染助剂,但其印染效果、色牢度、上色率性能仍不够理想,且大部分印染助剂功能单一,不存在抗菌和抗静电功能,无法满足人们对抗菌和抗静电功能纺织材料的日益增加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现有技术问题的以上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及其制备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按重量配比,包括如下的原料组分:α-磺基-ω-十八烷氧基聚氧乙烯醚10-18份、生物表面活性剂2-5份、稀土氧化物1-3份、椰油二乙醇酰胺3-6份、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4-8份、双氨基硅油2-6份、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2-5份、酒石酸1-4份、聚丙烯酸钠6-11份、泊洛沙姆4075-10份、甲基氯异噻唑啉酮2-7份、三聚磷酸钠3-5份、肉豆蔻酸异丙酯2-6份、乙二醇26-38份、水18-30份;

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茶皂素、无患子皂苷、槐糖脂、海藻糖脂和半胱氨酸中的至少三种的混合物;

所述稀土氧化物为氧化镧、氧化锶、氧化钴和氧化铈的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中,按重量配比,包括如下的原料组分:α-磺基-ω-十八烷氧基聚氧乙烯醚14份、生物表面活性剂3.5份、稀土氧化物1.3份、椰油二乙醇酰胺4份、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5份、双氨基硅油3份、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4份、酒石酸2.8份、聚丙烯酸钠8份、泊洛沙姆4077份、甲基氯异噻唑啉酮5份、三聚磷酸钠3.5份、肉豆蔻酸异丙酯4.2份、乙二醇32份、水26份。

在本发明的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中,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茶皂素、槐糖脂和半胱氨酸,三者的质量比为4:2.8:1.4。

在本发明的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中,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为无患子皂苷、海藻糖脂和半胱氨酸,三者的质量比为1.5:2:1。

在本发明的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中,所述稀土氧化物为质量比为3:1:2的氧化镧、氧化钴和氧化铈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中,所述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为1200-2000。

上述一种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按重量份配比,将双氨基硅油、椰油二乙醇酰胺、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α-磺基-ω-十八烷氧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甲基氯异噻唑啉酮与乙二醇混合,加热至60-80℃,以200-500rpm的速度搅拌反应1-2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a;

(2)按重量份配比,将稀土氧化物、三聚磷酸钠、酒石酸、生物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钠、泊洛沙姆407加入水中,加热至30-50℃,以100-300rpm的速度搅拌30-60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b,

(3)将上述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温搅拌12-20h,静置24h,即得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

在本发明的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的制备工艺中,所述步骤(1)中加热至72℃,以300rpm的速度搅拌反应1小时;所述步骤(2)中加热至45℃,以180rpm的速度搅拌50分钟。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发明各提供的纺织印染助剂进行染色后的纺织品,色泽靓丽,颜色均匀,无染斑等异常现象,上染率高,染料利用率高,整体印染效果良好。

(2)本发明制备的纺织印染助剂进行染色后的纺织品,在水洗、摩擦和光照下均表现优异的色牢度,同时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不低于95.8%,抗静电半衰期不高于11.5秒,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和抗静电性,综合性能优异。

(3)通过合理的选料及配比,本发明制备的纺织印染助剂充分发挥各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效果多样,功能多,可降低印染助剂的使用量,减少印染成本和劳动强度,增加印染后纺织品的抗菌和抗静电功能,可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应用需求,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料、仪器均为市售。

实施例一

一种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按重量配比,包括如下的原料组分:α-磺基-ω-十八烷氧基聚氧乙烯醚10份、生物表面活性剂2份、稀土氧化物1份、椰油二乙醇酰胺3份、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4份、双氨基硅油2份、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2份、酒石酸1份、分子量为1200-2000的聚丙烯酸钠6份、泊洛沙姆4075份、甲基氯异噻唑啉酮2份、三聚磷酸钠3份、肉豆蔻酸异丙酯2份、乙二醇26份、水18份;

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茶皂素、无患子皂苷、槐糖脂的混合物,且三者的质量比为4:2:1;

所述稀土氧化物为质量比为3:1的氧化镧、氧化锶的混合物。

上述一种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按重量份配比,将双氨基硅油、椰油二乙醇酰胺、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α-磺基-ω-十八烷氧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甲基氯异噻唑啉酮与乙二醇混合,加热至60℃,以200rpm的速度搅拌反应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a;

(2)按重量份配比,将稀土氧化物、三聚磷酸钠、酒石酸、生物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钠、泊洛沙姆407加入水中,加热至30℃,以100rpm的速度搅拌30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b,

(3)将上述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温搅拌12h,静置24h,即得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

实施例二

一种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按重量配比,包括如下的原料组分:α-磺基-ω-十八烷氧基聚氧乙烯醚18份、生物表面活性剂5份、稀土氧化物3份、椰油二乙醇酰胺6份、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8份、双氨基硅油6份、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5份、酒石酸4份、分子量为1200-2000的聚丙烯酸钠11份、泊洛沙姆40710份、甲基氯异噻唑啉酮7份、三聚磷酸钠5份、肉豆蔻酸异丙酯6份、乙二醇38份、水30份;

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为无患子皂苷、槐糖脂、海藻糖脂和半胱氨酸中的混合物,且四者的质量比为2:1.2:3.5:1;

所述稀土氧化物为质量比为4:1:2的氧化锶、氧化钴和氧化铈的混合物。

上述一种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按重量份配比,将双氨基硅油、椰油二乙醇酰胺、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α-磺基-ω-十八烷氧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甲基氯异噻唑啉酮与乙二醇混合,加热至80℃,以500rpm的速度搅拌反应2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a;

(2)按重量份配比,将稀土氧化物、三聚磷酸钠、酒石酸、生物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钠、泊洛沙姆407加入水中,加热至50℃,以300rpm的速度搅拌60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b,

(3)将上述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温搅拌20h,静置24h,即得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

实施例三

一种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按重量配比,包括如下的原料组分:α-磺基-ω-十八烷氧基聚氧乙烯醚14份、生物表面活性剂3份、稀土氧化物2份、椰油二乙醇酰胺4.5份、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6份、双氨基硅油4份、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3.5份、酒石酸2.5份、分子量为1200-2000的聚丙烯酸钠8份、泊洛沙姆4077份、甲基氯异噻唑啉酮4.5份、三聚磷酸钠4份、肉豆蔻酸异丙酯4份、乙二醇32份、水24份;

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茶皂素、槐糖脂、海藻糖脂的混合物,且三者的质量比为2:1:5;

所述稀土氧化物为质量比为4:1:3的氧化镧、氧化钴和氧化铈的混合物。

上述一种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按重量份配比,将双氨基硅油、椰油二乙醇酰胺、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α-磺基-ω-十八烷氧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甲基氯异噻唑啉酮与乙二醇混合,加热至70℃,以350rpm的速度搅拌反应1.5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a;

(2)按重量份配比,将稀土氧化物、三聚磷酸钠、酒石酸、生物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钠、泊洛沙姆407加入水中,加热至40℃,以200rpm的速度搅拌45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b,

(3)将上述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温搅拌16h,静置24h,即得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

实施例四

一种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按重量配比,包括如下的原料组分::α-磺基-ω-十八烷氧基聚氧乙烯醚14份、生物表面活性剂3.5份、稀土氧化物1.3份、椰油二乙醇酰胺4份、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5份、双氨基硅油3份、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4份、酒石酸2.8份、聚丙烯酸钠8份、泊洛沙姆4077份、甲基氯异噻唑啉酮5份、三聚磷酸钠3.5份、肉豆蔻酸异丙酯4.2份、乙二醇32份、水26份;

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茶皂素、槐糖脂和半胱氨酸,三者的质量比为4:2.8:1.4;

所述稀土氧化物为质量比为3:1:2的氧化镧、氧化钴和氧化铈的混合物。

上述一种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按重量份配比,将双氨基硅油、椰油二乙醇酰胺、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α-磺基-ω-十八烷氧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甲基氯异噻唑啉酮与乙二醇混合,加热至72℃,以300rpm的速度搅拌反应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a;

(2)按重量份配比,将稀土氧化物、三聚磷酸钠、酒石酸、生物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钠、泊洛沙姆407加入水中,加热至45℃,以180rpm的速度搅拌50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b,

(3)将上述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温搅拌18h,静置24h,即得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

实施例五

一种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按重量配比,包括如下的原料组分:α-磺基-ω-十八烷氧基聚氧乙烯醚16份、生物表面活性剂4份、稀土氧化物1.4份、椰油二乙醇酰胺4.5份、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5份、双氨基硅油3份、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2.2份、酒石酸3份、分子量为1200-2000的聚丙烯酸钠8份、泊洛沙姆4076.5份、甲基氯异噻唑啉酮4份、三聚磷酸钠3.5份、肉豆蔻酸异丙酯5份、乙二醇28份、水24份;

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为无患子皂苷、海藻糖脂和半胱氨酸,三者的质量比为1.5:2:1;

所述稀土氧化物为质量比为3.6:1:2.5:2的氧化镧、氧化锶、氧化钴和氧化铈的混合物。

上述一种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按重量份配比,将双氨基硅油、椰油二乙醇酰胺、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α-磺基-ω-十八烷氧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甲基氯异噻唑啉酮与乙二醇混合,加热至65℃,以350rpm的速度搅拌反应1.5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a;

(2)按重量份配比,将稀土氧化物、三聚磷酸钠、酒石酸、生物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钠、泊洛沙姆407加入水中,加热至45℃,以180rpm的速度搅拌45分钟,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b,

(3)将上述溶液a和溶液b混合,室温搅拌16h,静置24h,即得复合型纺织印染助剂。

对比例一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纺织印染助剂,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不包括α-磺基-ω-十八烷氧基聚氧乙烯醚、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生物表面活性剂。

对比例二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纺织印染助剂,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不包括三聚磷酸钠、泊洛沙姆407,且所述稀土氧化物为单一组分的氧化镧、氧化锶、氧化钴和氧化铈。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纺织印染助剂进行染色后的纺织品,色泽靓丽,颜色均匀,无染斑等异常现象,上染率高,染料利用率高,整体印染效果良好。

按照国家纺织品测试标准对采用上述纺织印染助剂所染色后的纺织品进行色牢度、抗菌性和抗静电性能测试,为了便于比对,将不采用本发明所制备的纺织印染助剂进行染色后的纺织品作为空白对比例,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纺织印染助剂进行染色后的纺织品,在水洗、摩擦和光照下均表现优异的色牢度,同时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不低于95.8%,抗静电半衰期不高于11.5秒,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和抗静电性,综合性能优异。本发明的纺织印染助剂的效果多样,功能多,可降低印染助剂的使用量,减少印染成本和劳动强度,增加印染后纺织品的抗菌和抗静电功能,可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应用需求,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