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软调温面料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13820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属于柔软调温面料,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涤纶空调纤维的柔软调温面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许多能带来穿着新体验的舒爽面料受到人们追捧,而面料风格和性能的改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入新型纱线,但是新型纱线一般价格较高,会增加面料的成本,不利于推广。

oustlast空调纤维是利用oustlast微胶囊技术对纤维进行改进,赋予纤维特殊的性能。在outlast素材中,有2~30微米的微囊,微囊包裹着一种叫做石蜡微囊化pcms(mpcms)的材质,这种石蜡微囊化pcms(mpcms)能在接近人体舒适皮肤表面温度(约32到33°c)的情况下由固体变成液体,由液体变成固体,在这些变化中吸热,蓄热和放热,以达到对调节人体接触温度的作用。申请号为201510447049.6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调温混纺机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将outlast纤维、棉纤维、tencel纤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纺成纱,然后将该纱线按照平纹、3/2斜纹或5/3缎纹的组织结构织造成织物;该织物具有优良的调温功能,同时该混纺机织物还具有透气、透湿,手感柔软舒适,生态环保的优良特性,但是,由于多种纤维纺纱较为复杂,所用原料价格较高使面料成本较高,同时,单一的表面设计使织物外观单调。如何开发出价格适宜,风格多样的面料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开发人员的追求。

涤纶是世界上产量和使用量最多的化学纤维之一,具有特殊性能的涤纶产品以其高性价比受到欧美市场的青睐,因此,以涤纶纤维为原料,结合新颖的设计概念,赋予面料优异的性能是目前涤纶产品的开发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概念新颖,又具有柔软调温效果的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柔软调温面料制造方法,坯布以表里交换双层组织进行织造,经纱采用涤纶空调纤维纱,纬纱包括纬纱一和纬纱二,纬纱一为涤纶长丝与阳离子高收缩丝组成的网络复合丝,纬纱二为重网涤纶dty长丝,按照一根纬纱一和一根纬纱二的形式交替引入;所述纬纱一中阳离子高收缩丝的细度为30-60d,收缩率为20-30%,所述涤纶空调纤维纱含有10wt%~15%的pcms相变微胶囊,坯布经包括煮炼、染色、柔软定型在内的工序形成产品面料。

以表里交换双层组织与两种不同收缩性能的纬纱结合使面料表面出现微皱及纬弹现象,微皱可以增加面料的保暖和柔软性能,纬弹可以提高面料的服用性能。由于重网dty涤纶长丝和含高收缩涤纶丝的网络复合丝分别具有不同的收缩性能,配合特定的表面交换双层组织使坯布表里部分呈现不同程度的起皱现象,赋予织物多样风格。

优选地,所述表里交换双层组织的表组织和里组织均为平纹。

优选地,所述涤纶空调纤维是以超临界co2溶解技术将pcms相变微胶囊均匀的渗入到纤维内部后形成,具体是在加热加压的情况下,利用超临界co2流体将溶解在内的pcms相变微胶囊渗入到纤维内部,pcms相变微胶囊在超临界co2流体内是以液态状态溶解,进入纤维内部,撤去作业压力温度后,变成固态;作业压力为20~30mpa,温度为100~135℃,时间为60~80min。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将pcms相变微胶囊均匀的渗入涤纶纤维内部,克服了传统的将pcms相变微胶囊喷涂与纤维表面造成的调温效果不持久,也克服了传统的在纺丝液中加入pcms相变微胶囊造成的纺丝困难,纤维强力损伤较大的现象;另外,在用超临界co2对纤维进行处理的时候采用较低的压力和较长的作用时间,保证作用过程更为柔和,减少对纤维的损伤;此外,100~135℃的温度,可以保证pcms相变微胶囊转化为液体状态,更加有利于其渗入纤维内部。

优选地,所述煮炼是将面料放入浴比为1:15~20,升温速度为3~5℃/min的溢流机里面升温至75℃以上后保温40min后降温水洗,煮炼配方为:氢氧化钠浓度为6~8g/l、促进剂sn5~10×10-5mol/l和去油灵6~15g/l、开纤剂yz-1013~5g/l。

涤纶面料在处理过程中一般需要开纤处理增加面料的毛绒感,传统的开纤工艺是将面料置于强碱溶液中,以100℃以上的温度进行处理;由于在空调纤维内部加入了pcms相变微胶囊而不能采用传统的缓慢的彻底开纤,而是需要强烈的表面开纤处理来增加面料的表面绒感,而不破坏纤维的整体结构;采用较快的升温速度、较低的峰值温度、较低浓度的氢氧化钠及高效的开纤剂,有助于实现面料表面绒感细密,纤维内部结构破坏较小。

优选地,所述染色是同时分散染料、分散染料载体、涤纶导染剂,温度控制在80~95℃,浴比1:120,ph4.5~5.0,保温时间60min;工艺配方:分散染料2.0~3.0wt%,分散染料载体jykpow3.0~4.0g/l,涤纶导染剂pl-981~3wt%。

低温染色一直是涤纶染色需要克服的难题,而低温涤纶染色也在本发明中起到保护pcms相变微胶囊的作用,使其不会出现剧烈的相变,减少纤维材料的损伤。以恰当的浴比及ph,配合合理比例的分散染料载体和导染剂可以有效实现低温情况下的充分染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造方法获得的一种柔软调温面料具有以下三个方面优点:(1)以表里交换双层组织与两种不同收缩性能的纬纱结合使面料表面出现微皱及纬弹现象,微皱可以增加面料的保暖和柔软性能,纬弹可以提高面料的服用性能。由于重网dty涤纶和高收缩涤纶丝具有不同的收缩性能,使面料表里部分分别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起皱现象,赋予织物多样风格。

(2)独特的处理工艺实现对空调纤维最大的保护,使面料具有更加持久的调温性能、更加低廉的成本和最小的能源利用。

(3)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将pcms相变微胶囊均匀的渗入涤纶纤维内部,克服了传统的将pcms相变微胶囊喷涂与纤维表面造成的调温效果不持久,也克服了传统的在纺丝液中加入pcms相变微胶囊造成的纺丝困难,纤维强力损伤较大的现象;另外,在用超临界co2对纤维进行处理的时候采用较低的压力和较长的作用时间,保证作用过程更为柔和,减少对纤维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组织结构示意图;

其中1、2、3、4、5、6、7、8为表组织纬纱一,i、ii、iii、iv、ⅴ、ⅵ、ⅶ、ⅷ为里组织纬纱二,表组织的经浮点用■表示,里组织的经浮点用×表示,投入里纬表经提起的部分用○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柔软调温面料,经纱为60s紧密纺涤纶空调纤维纯纺纱,其中,涤纶空调纤维由超临界co2将12wt%pcms相变微胶囊渗入涤纶纤维而成,处理时,作用压力为20mpa,温度为125℃,时间为75min。

面料按照如图1所述的组织结构交织而成,每个组织循环中纬纱一包含i、ii、iii、iv、ⅴ、ⅵ、ⅶ、ⅷ八根纬纱,每根纬纱一均为120d涤纶长丝与30d沸水收缩率为30%的阳离子高收缩涤纶丝网络成的复合丝,复合丝网络结点间距为3cm;纬纱二包含1、2、3、4、5、6、7、8八根纬纱,每根纬纱二均为150d重网涤纶dty涤纶丝。织造时,纬纱按照1、i、2、ii、3、iii、4、iv、5、ⅴ、6、ⅵ、7、ⅶ、8、ⅷ的顺序引入,下机后的坯布依次经过如下步骤处理:

一、煮炼

煮炼时将面料放入浴比为1:15,升温速度为4℃/min的溢流机里面升温至75℃后保温40min后降温水洗,煮炼溶液配方为:氢氧化钠浓度为6g/l、促进剂sn5×10-5mol/l和去油灵8g/l、开纤剂yz-1013g/l。

二、染色

染色时同时分散染料、分散染料载体、涤纶导染剂,温度控制在90℃左右,浴比1:120,ph4.5~5.0,保温时间60min;工艺配方:分散黄3.0%(质量分数),分散染料载体jykpow3.0~4.0g/l,涤纶导染剂pl-982%(质量分数)。

经过染色之后的面料依次经过皂洗、柔软定型处理后形成成品面料,其中,柔软定型时柔软剂采用有机硅片,定型时定型温度为220℃。

经过上述工艺之后就形成了具有朦胧的白色效果,具有微皱和纬弹效果,具有持久高效的调温效果。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