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加热裂解的环保型刺绣底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397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加热裂解的环保型刺绣底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绣底布,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加热裂解的环保型刺绣底布。
背景技术
:刺绣底布一般采用网眼布和无纺布两种,无纺布是采用植物性天然素所制成的有机材料,相比于网眼布更加环保,因此更受亲睐。根据要求,当刺绣完成后,需要将没有刺绣图案的部分去除,现有技术中去除刺绣底布一般采用水洗方法,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影响生产效率;2)对刺绣图案中的颜色容易造成淡化现象;3)水洗后的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为后期的污水处理带来了较大的处理成本。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可加热裂解的环保型刺绣底布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加热裂解的环保型刺绣底布,实现了可加热裂解功能,省去了后续的水洗工序,且避免了水洗工序造成的水污染问题,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保护了环境。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加热裂解的环保型刺绣底布,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基布:选用可自然分解仿棉花的粘胶纤维作为基材,将其制成梭织布或水刺布为基布;2)饱和浸渍:将所述基布在酸性溶液中进行饱和浸渍得到含浸溶液基布,所述酸性溶液中包含有硫酸铝20~40份、水59~79份;3)压干:将所述含浸溶液基布进行挤压,得到含浸所述酸性溶液的重量占比为30~70%的含浸基布;4)烘干裂解:将所述含浸基布进行烘干裂解处理,干燥温度为70~180℃,干燥时间为10~30秒,所述含浸基布上没有刺绣图案的部分发生裂解。进一步的,所述梭织布的支数为40~60支,所述水刺布每平方米重40~80克。进一步的,所述梭织布和所述水刺布中的植物性纤维素中含有藉氢键。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采用压轮设备进行压干,所述压轮设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金属轮、气缸,其中一个所述金属轮受所述气缸驱动进行靠近或远离另一个所述金属轮的运动。进一步的,所述酸性溶液中还添加有可溶于水的水性松香粉0.5~1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可加热裂解的环保型刺绣底布及其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采用可自然分解仿棉花的粘胶纤维制成水刺无纺布或梭织布作为基材,充分利用了无纺布自身的裂化分解现象,为后续工艺中的加热裂解工序奠定了基础;在基布上浸渍由硫酸铝和水性松香配制而成的酸性溶液,再经挤压到设定酸性溶液含量的状态,在通过烘干裂解工序,利用水性松香和酸类物质促进纤维组织的裂解,相比于传统工艺,省去了后续的水洗工序,且避免了水洗工序造成的水污染问题,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保护了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工艺流水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压轮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实施例为可加热裂解的环保型刺绣底布,采用可自然分解仿棉花的粘胶纤维作为基材,在纤维粘合上本实施例采用水刺布或梭织布作为基布。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为可加热裂解的环保型刺绣底布包括以下步骤:1)基布:选用可自然分解仿棉花的粘胶纤维作为基材,将其制成梭织布或水刺布为基布,所述梭织布的支数为40~60支,所述水刺布每平方米重40~80克,所述梭织布和所述水刺布的植物性纤维素中含有藉氢键;2)饱和浸渍:将所述基布在酸性溶液中进行饱和浸渍得到含浸溶液基布,所述酸性溶液采用可溶于水的水性松香粉0.5~1份、硫酸铝20~40份以及水59~79份均匀混合搅拌而成;3)压干:用压轮设备将所述含浸溶液基布进行挤压得到含浸基布,使得挤压后的所述含浸基布中所述酸性溶液所占重量比重为30~70%,依照设定产品密度、厚度可对所述压轮设备进行适当的间距调整,让基布能吸收设定的所述酸性溶液,以达到设定的酸性溶液含量;4)烘干裂解:采用低温干燥法对经过步骤3)处理后的基布进行烘干裂解;其设备可选用定型机,干燥温度为70~180℃,所述定型机的持续加温时间为10~30秒;因随着基材接触温度的升高,会产生脱水作用,进而使的布中的有机成分发生变化,从而产生酸性极强的酸性反应,最后破坏布中的纤维组织而产生裂解现象,所以为了能维持基材的强度必须控制基材内水分的保有量,因此本实施例采用低温干燥法做为干燥的方式;烘干裂解步骤中,干燥温度是整个成品效果的关键技术参数,因产品会在干燥过程中,使用过高温度时即提前产生裂解,而无法得到需求的产品;温度调整适当后,还需视基布干燥程度,决定干燥的时间,因为采用连续性生产,所以必须设计干燥设备的长度来做配合。请参照图2,图2是步骤3)中所述压轮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压轮设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金属轮1、气缸2,其中一个金属轮1的两端架设在气缸2的活动端并受气缸2驱动进行靠近或远离另一个金属轮1的运动,从而实现两个金属轮1之间的距离的可调。通过两个金属轮之间的距离调整,从而控制调整基材含浸时所保留的酸性溶液含量。本实施例所制成的刺绣底布结合了自然分解仿棉花的粘胶纤维、水性松香、硫酸铝。本实施例采用为植物性天然素的有机纤维所制成的无纺布,即所述梭织布和所述水刺布,其中使用的植物性纤维素是藉氢键结合而成的产品,当用酸加水分解时,纤维素的b-1、4配糖键遭到氢离子切断,并产生新的还原性,以及非还原性末端基,且因开环反应使得产品低分子化而型成羧基,而当纤维间结合基消失时,纤网组合力就会下降,当酸比例增加后,其组合力会相对减弱,在适当的比例调配时,即会使得纤维裂解老化。无纺布是采用植物性天然素所制成的有机材料,其本身在自然环境下,皆会随时间延长而产生持续的裂化、分解现象。而本实施例采用硫酸铝混合液,且在其混合液中加入水性松香,做为纤网的接合剂添加剂,使酸性溶液中的铝离子与其他化合物产生作用,而使得硫酸根残留在布中,而此种离子型的酸类不易挥发,所以随着接触温度的升高,会产生脱水作用,进而使得布中有机成分的变化,而产生酸性极强的酸性反应,最后破坏布中的纤维组织而产生快速裂解现象。本实施例的步骤4)中,其干燥温度和持续加温时间长短与经过步骤3)处理后的基布中所述酸性溶液含量密切相关,最优的,三个技术参数指标的对应值如下表1所示。表1酸性溶液含量与最佳的干燥温度、持续加温时间对应表酸性溶液含量30%40%50%60%70%干燥温度/℃18016014010070持续加温时间/秒3030302010备注:1.当含量于30%时加温条件需达到180℃,在一般裂解时,定型机干燥温度较不易达到,所以最佳的设计时酸性溶液含量高于40%。2.当含量于60%时加温条件虽仅需达到100℃即可,但在含浸生产中加温干燥时,基材即有部分开始裂解,无法得到一个完整的产品,所以最佳的设计时酸性溶液含量应控制在40%~50%,此时所得到的产品最为理想,也是最适合刺绣的加工的条件。本案申请人对可加热裂解的环保型刺绣底布进行了熨烫测试,测试后,样品易碎,经揉搓后成粉末状,其中熨烫温度为170℃,熨烫时间为30s。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产品完全满足裂解要求。本实施例可加热裂解的环保型刺绣底布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采用可自然分解仿棉花的粘胶纤维制成水刺无纺布或梭织布作为基材,充分利用了无纺布自身的裂化分解现象,为后续工艺中的加热裂解工序奠定了基础;在基布上浸渍由硫酸铝和水性松香配制而成的酸性溶液,再经挤压到设定酸性溶液含量的状态,在通过烘干裂解工序,利用水性松香和酸类物质促进纤维组织的裂解,相比于传统工艺,省去了后续的水洗工序,且避免了水洗工序造成的水污染问题,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保护了环境。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