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形针线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7468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塔形针线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发明涉及针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穿针引线工具配件。



背景技术:

俗语说,家值万贯,离不开针和线。古今中外,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常用针线缝补衣服、钉扣子经常会出现换线或断线的现象而需要换线,或用于十字绣、不织布等手工艺制作,经常替换不同种类、颜色的线,不可避免有大量穿针引线的工作。由于针孔往往非常细小,瞄准比较困难而需要穿的针线质地柔软、一般线头较为蓬松散开的细小纤维且容易开叉,受到针孔附近的金属阻挡,线头变弯曲,很难穿不进去,导致穿针引线非常困难,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将线头准确的穿入针孔中,特别是化纤线具有较大的弹性,捻不成尖,很难直接把线穿到针孔里,特别是老年人视力下降,很难看清线头是否已经穿进针孔中,穿针引线更是难以独立完成。因此采用人工穿线,由于针目小,很难精准地将线穿过针目,这种方法对于视力和光线强度的要求高,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等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发明了各种各种各样的穿针引线工具,五花八门,使用方法各有巧妙,如有的利用钩针穿过针目,再将线挂在钩针上,通过拉回钩针让线穿过针目,这种方式也需要准确地将线挂在钩针上,否则很容易出现线没勾好、钩针拉不动等问题,这样的操作同样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再如有的采用啦叭口导线的穿针器,但它是靠线的一定硬度直接穿过针孔的,对于软质的表面有绒毛的尼龙线则很难穿过细小的针孔,更不能穿多条线和用于衣车针穿线。另外还有一种采用用金属线材做的可变形的穿针器,它是靠人的视力和手直接把线圈尖端穿过针孔,然后把线穿进线圈,拉出线圈时,便把线穿进针孔里,这种穿针器,穿线难度仍然大,不快捷,不适于视力差的中、老年人使用。甚至人们还发明了“免穿针”,由于这种针尾端存在缺口,导致尾端不够结实,用顶针工具时容易断裂,而难以推广。

而且这些穿针引线工具都存在以下的缺陷,就是作为一个个体独立存在,不能与针线载体融为一体,导致使用、保管都不方便;而且较复杂、体积大,收纳不方便;而且成本较高。不能为使用者所接受,最后难以得到普及和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针线卷穿针引线工具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科学、对视力要求低、穿针高效、可与针线载体融为一体的塔形针线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方案是:一种塔形针线卷筒,它包括空心的塔形卷筒,塔形卷筒的主体部分呈上窄下宽的长圆锥台状结构,塔形卷筒设有支持塔形卷筒竖直放置的圆形底座,圆形底座中心设有与塔形卷筒的空心处相通的圆孔,圆形底座外径大于塔形卷筒底部的外径,圆形底座与塔形卷筒底部设有环状斜面过渡;其特征在于:圆形底座和塔形卷筒内壁的一侧部分设有支持平放的待穿线针孔的软胶条,软胶条表面为一个向上拱起的弧面;软胶条表面设有为针线提供定位和限位功能的横向浅缝,横向浅缝中间浅两边深;塔形卷筒左侧和右侧均设有供针线通过的窄缝,左侧的窄缝为进线缝,左侧的窄缝为线头固定缝;进线缝紧贴软胶条左表面,由塔形卷筒的前端延伸到横向浅缝处;线头固定缝紧贴软胶条右表面,由塔形卷筒的前端呈v形结构延伸到横向浅缝后面。弧面让针线更容易拱进针孔中,并减少缝衣针左右来回运动时的阻力。针线通过进线缝后一端由进线缝进行限位,防止较硬针线从横向浅缝中翘起;针线的线头通过线头固定缝固定。由于针线的线头固定了,当左右来回移动缝衣针时,进线缝端的针线只会产生轴向移动,更有效地防止针线与针孔脱离,使穿针引线动作更容易更高效地进行。

作为上述方案的说明,使用时,一只手将针线横向放置在软胶条表面的横向浅缝中,使针线只能在横向浅缝做轴向的移动而不会径向的移动;将缝衣针的针孔部分伸进从圆形底座塔形卷筒中,缝衣针的针孔中心轻轻地平压在针线上,针孔与针线垂直交叉;保持缝衣针的针孔中心轻轻地平压在针线上,并左右来回移动缝衣针,利用针孔的空穴效应,针孔在针线来回移动4~10次,针线就会从针孔处向上拱起;将针孔处拱起的针线拉起,使针线的其中较短的线头穿过针孔为止,穿针动作完成。与传统直接将线头穿过针孔的穿针方法相比,对视力的要求大大降低,特别是视力不好的老人也能轻而易举将针线穿进缝衣针的针孔中,即使针线质地柔软、线头较为蓬松散开的细小纤维、开叉也不影响穿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前述软胶条的底部与圆形底座及塔形卷筒两者底部的内壁之间设有一个加强软胶条弹性活动空间的拱洞,该拱洞上下两边拱起呈橄榄状结构。同时还可节省软胶条的用料。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前述拱洞内设有可取出的穿针夹,该穿针夹由两片夹片组成,该两片夹片一侧通过软连接连为一体,一侧可打开形成夹子状结构,该两片夹片的外表面光滑,该两片夹片内表面富有弹性、且其中间设有纵向的针状浅槽,针状浅槽的深度为0.15mm;该穿针夹闭合后外形大小与拱洞形状大小相匹配,也是上下两边拱起呈橄榄状结构。拱洞同时还兼作穿针夹收纳处所。由于缝衣针相对比较细小,不容易抓握,通过穿针夹更容易操作,不易滑手或穿针时翻转。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前述圆形底座在与软胶条相对的壁部设有沿圆形底座径向设置的藏针洞,藏针洞的形状大小与缝衣针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将缝衣针插入藏针洞中,防止细小容易丢失的缝衣针丢失的机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前述进线缝侧壁设有v形割线槽,v形割线槽一侧的内壁具有锯齿状割线刃口。当穿针引线完成后,将针线置入v形割线槽中,并在刃口磨蹭即可方便地将针线割断,省去了找剪刀或刀具割线的时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及进一步说明,前述塔形卷筒顶部外径为25mm~35mm,塔形卷筒底部外径为35mm~45mm,长度为11mm~13mm,壁厚为3mm~4mm,圆形底座外径为46mm~60mm,软胶条最厚处为4mm~10mm;软胶条长度为6mm~10m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前述圆形底座在靠软胶条一侧的外壁设置有使塔形卷筒平衡放置的平面缺口。平面缺口使塔形针线卷在穿针引线时更平稳,防止其左右摇摆,有利于平衡定位,提高穿针效率。

由上可知,本发明主要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科学、对视力要求低;采用新的方法及配件,利用针孔的空穴效应,操作简单、快捷,穿针高效,克服了由于针孔细小、瞄准比较困难、针线质地柔软、线头蓬松散开且容易开叉,导致将线头准确的穿入针孔中非常困难的问题;可与针线载体匹配地融为一体,制作成本低,携带方便,方便收藏保管。穿针引线从此变得简单易操作,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塔形针线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处放大图,图中的箭头为缝衣针的左右移动方向。

图6为图5的穿针引线效果示意图,图中的箭头为缝衣针的左右移动方向。

图7为图1改进版的主视图。

图8为图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塔形针线卷,2-塔形卷筒,3-软胶条,4-横向浅缝,5-圆形底座,6-窄缝,7-进线缝,8-线头固定缝,9-圆孔,10-弧面,11-拱洞,12-藏针洞,13-平面缺口,14-穿针夹,15-针状浅槽,16-v形割线槽,17-锯齿状割线刃口;32-针线,33-缝衣针,34-针孔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6,本实施例的一种塔形针线卷1,它包括空心的塔形卷筒2,塔形卷筒2的主体部分呈上窄下宽的长圆锥台状结构,塔形卷筒2设有支持塔形卷筒2竖直放置的圆形底座5,圆形底座5中心设有与塔形卷筒2的空心处相通的圆孔9,圆形底座5外径大于塔形卷筒2底部的外径,圆形底座5与塔形卷筒2底部设有环状斜面过渡;其特征在于:圆形底座5和塔形卷筒2内壁的一侧部分设有支持平放的待穿线针孔34的软胶条3,软胶条3表面为一个向上拱起的弧面10;软胶条3表面设有为针线32提供定位和限位功能的横向浅缝4,横向浅缝4中间浅两边深;塔形卷筒2左侧和右侧均设有供针线32通过的窄缝6,左侧的窄缝6为进线缝7,左侧的窄缝6为线头固定缝8;进线缝7紧贴软胶条3左表面,由塔形卷筒2的前端延伸到横向浅缝4处;线头固定缝8紧贴软胶条3右表面,由塔形卷筒2的前端呈v形结构延伸到横向浅缝4后面。

作为优选方案,塔形卷筒2顶部外径为25mm~35mm,塔形卷筒2底部外径为35mm~45mm,长度为11mm~13mm,壁厚为3mm~4mm,圆形底座5外径为46mm~60mm,软胶条3最厚处为4mm~10mm;软胶条3长度为6mm~10mm。

穿针引线的操作参见图4~图5,图中的箭头为缝衣针33的左右移动方向;穿针引线的效果参见图6,图中从针孔34拱起的部分为穿入针孔34的部分针线32。

实施例2:

参见图1~图6,为了更有效地防止针线32与针孔34脱离,同时还可节省软胶条3的用料,防止相对比较细小的缝衣针33不易滑手或穿针时翻转,使穿针引线动作更容易更高效地进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软胶条3的底部与圆形底座5及塔形卷筒2两者底部的内壁之间设有一个加强软胶条3弹性活动空间的拱洞11,该拱洞11上下两边拱起呈橄榄状结构。拱洞11内设有可取出的穿针夹14,该穿针夹14由两片夹片组成,该两片夹片一侧通过软连接连为一体,一侧可打开形成夹子状结构,该两片夹片的外表面光滑,该两片夹片内表面富有弹性、且其中间设有纵向的针状浅槽15,针状浅槽15的深度为0.15mm;该穿针夹14闭合后外形大小与拱洞11形状大小相匹配,也是上下两边拱起呈橄榄状结构。圆形底座5在与软胶条3相对的壁部设有沿圆形底座5径向设置的藏针洞12,藏针洞12的形状大小与缝衣针33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实施例3:

参见图7~图8,为了使塔形针线32卷在穿针引线时更平稳,防止其左右摇摆,提高穿针效率,同时方便地将针线32割断,使穿针引线动作更容易更高效地进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前述圆形底座5在靠软胶条3一侧的外壁设置有使塔形卷筒2平衡放置的平面缺口13。进线缝7侧壁设有v形割线槽16,v形割线槽16一侧的内壁具有锯齿状割线刃口17。

根据上述说明书及具体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形,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