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尾绳编织机以及编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40896阅读:2016来源:国知局
拉尾绳编织机以及编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拉尾绳自动化编织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性优良的拉尾绳编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高速拉尾绳编织机,适用于编织各种圆形或扁形的无弹力和弹力拉尾绳,编织品种涉及各类鞋带、松紧带、高拉力带、运动带、窗帘带等。现有的高速拉尾绳编织机具有编织快速、编织种类多样、操作简便的优点,但是机器运行的平稳性较低,造成产品品质不稳定,同时噪音较大,使用寿命较短,维修较为不便。

在拉尾绳编织机结构中,走马锭是机器的关键部件。走马锭如何在盘面上稳定快速的交叉编织,对机器编织拉尾绳的质量和花样起着决定作用。现有的走马锭使拉尾绳编织机的单位时间产量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产量高的拉尾绳编织机。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产量高的拉尾绳编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拉尾绳编织机包括机架、两个走马盘、多个走马锭以及拉尾绳编织机构,走马盘位于机架上,走马锭安装在走马盘上,其中,拉尾绳编织机构包括涡轮变速机构、两个带轮和两个传动轮,两个传动轮之间设有传动杆,两个带轮之间设有卷带杆,涡轮变速机构的第一端位于两个走马盘中间地安装在支架上,涡轮变速机构的第二端与传动杆的中间连接,在机架上且位于走马盘的中心设置有橡筋管。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个走马盘由十六个呈圆周排列的圆形盘组成,每个圆形盘上安装两个走马锭。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圆形盘的圆周均匀设置有四个凹槽,其中的两个凹槽均分别装设一个走马锭,剩余的两个凹槽供相邻圆形盘上的走马锭转位。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走马锭包括走马主体、走马头、控纱座以及转盘,走马主体设有肩部、连接部和头部,肩部上垂直设置有一圆柱体,走马头的一端与走马盘连接,走马头的另一端与连接部连接,控纱座位于连接部的侧面并与肩部铰接,转盘可旋转地套在圆柱体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走马锭还包括v型弹片、盖板和固定头,固定头的一端套在圆柱体的顶端,盖板的一端与头部的顶端铰接,盖板的另一端与固定头的另一端连接,v型弹片位于盖板内。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走马锭还包括刹车杆和刹车弹簧,肩部开设有圆孔,刹车杆插入圆孔内,刹车弹簧抵接在刹车杆和圆孔的底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走马锭还包括导杆和紧固弹簧,圆柱体设置有中空的腔体,导杆放置入腔体内,紧固弹簧抵接在导杆的顶端和固定头的底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走马锭还包括控纱弹簧,控纱弹簧抵接在控纱座的侧面和头部的侧面。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走马锭还包括船型导块,船型导块位于走马头的底部。

由上述方案可见,上述拉尾绳编织机的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且产量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拉尾绳编织机的编织方法,所使用的拉尾绳编织机为上述阐述的拉尾绳编织机,编织方法包括:启动拉尾绳编织机,编织出一定长度的空心绳;将空心绳的织出端绕过拉尾绳编织机的外侧,并通过机架上的橡筋管插入编织端的空心内使其在编织过程中层层包覆,并使得空心绳段和最外层相邻,然后将空心绳的末端与最外层编织在一起,形成所需拉尾绳;打开走马盘,取出编织好的拉尾绳。

由上述方案可见,上述编织方法使拉尾绳编织机在编织过程中可以编织出某一段带有醒目区分色彩的色彩段,将其织入并和最外层相邻,从而形成拉尾绳的指示层,以利于拉尾绳磨损后的及时提醒及更换。此外,在编织时也可以在编织开始时织入不同形状的实心织带,包覆一定长度后,将织出端插入编织端的空心内使其层层包覆,通过此种方法,便可在拉尾绳的最内层织入不同形状的实心织带,进而形成层层包覆且截面形状不同的各种拉尾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拉尾绳编织机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拉尾绳编织机实施例中走马锭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拉尾绳编织机实施例中走马锭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拉尾绳编织机1包括机架2、两个走马盘3、多个走马锭6以及拉尾绳编织机构,走马盘3位于机架2上,走马锭6安装在走马盘3上。拉尾绳编织机构包括涡轮变速机构5、两个带轮7和两个传动轮9,两个传动轮9之间设有传动杆10,两个带轮7之间设有卷带杆8。涡轮变速机构5的第一端位于两个走马盘3中间地安装在支架2上,涡轮变速机构5的第二端与传动杆10的中间连接,在机架2上且位于走马盘3的中心设置有花线或橡筋管4。当在编织弹力拉尾绳过程中,通过在花线或橡筋管4穿入橡筋,与拉尾绳一起进行编织,就可以编织各种不同形状的花式弹力拉尾绳。

每个走马盘3由十六个呈圆周排列的圆形盘组成,每个圆形盘上安装两个走马锭6。圆形盘的圆周均匀设置有四个凹槽31,其中的两个凹槽31均分别装设一个走马锭6,剩余的两个凹槽31供相邻圆形盘上的走马锭6转位。这样的设计可实现每个走马锭6在同一个走马盘3上的圆形盘间顺利地转位,进行拉尾绳的编织作业。

参见图2和图3,走马锭6包括走马主体67、走马头610、控纱座612、转盘64、v型弹片61、盖板62、固定头63、刹车杆65、刹车弹簧66、导杆69、紧固弹簧68、控纱弹簧613、船型导块611,走马主体67设有肩部672、连接部673和头部671,肩部672上垂直设置有一圆柱体675,圆柱体675设置有中空的腔体。走马头67的一端与走马盘3连接,走马头67的另一端与连接部673连接,船型导块611位于走马头610的底部,本实施例船型导块611的数量为两个。控纱座612位于连接部673的侧面并与肩部672铰接,本实施例控纱座612与肩部672是通过插销614铰接,且控纱弹簧613抵接在控纱座612的侧面和头部671的侧面。转盘64可旋转地套在圆柱体675上,固定头63的一端套在圆柱体675的顶端,盖板62的一端与头部671的顶端铰接,盖板62的另一端与固定头63的另一端连接,v型弹片61位于盖板62内。导杆69放置入圆柱体675的腔体内,紧固弹簧68抵接在导杆69的顶端和固定头63的底部。肩部672开设有圆孔674,刹车杆65插入圆孔674内,刹车弹簧66抵接在刹车杆65和圆孔674的底部。

因此,上述拉尾绳编织机1的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且产量高。

拉尾绳编织机1的编织方法,所使用的拉尾绳编织机1为上述阐述的拉尾绳编织机1,编织方法包括:启动拉尾编织机1,编织出一定长度的空心绳;将空心绳的织出端绕过拉尾编织机的外侧,并通过机架上的橡筋管4插入编织端的空心内使其在编织过程中层层包覆,并使得空心绳段和最外层相邻,然后将空心绳的末端与最外层编织在一起,形成所需拉尾绳;打开走马盘3,取出编织好的拉尾绳。

本实施例编织方法使拉尾绳编织机在编织过程中可以编织出某一段带有醒目区分色彩的色彩段,将其织入并和最外层相邻,从而形成拉尾绳的指示层,以利于拉尾绳磨损后的及时提醒及更换。此外,在编织时也可以在编织开始时织入不同形状的实心织带,包覆一定长度后,将织出端插入编织端的空心内使其层层包覆,通过此种方法,便可在拉尾绳的最内层织入不同形状的实心织带,进而形成层层包覆且截面形状不同的各种拉尾绳。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