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防紫外线型涤纶面料的后整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107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燃、防紫外线型涤纶面料的后整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阻燃、防紫外线型涤纶面料的后整理工艺。
背景技术
::涤纶,别称聚酯纤维。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热性好、热塑性好、耐磨性好、耐光性好、耐腐蚀的优点,因此适合做外套服装、各类箱包和帐篷等户外用品。但涤纶面料也存在染色性差、吸湿性差、易带静电、阻燃与防紫外线性能弱的缺陷,尤其是易带静电的问题给使用者带来很大困扰。通过化纤仿真技术可以改善涤纶面料的缺陷,提高其品质。一是化纤改性技术,即在涤纶纤维合成过程中加入一些有利于改善其性能的单体,使纤维整体改性,但此技术操作难度大、成本高、效果不理想,较少使用。二是涤纶面料的后整理技术,即对涤纶面料进行特种加工增强其阻燃和防紫外线性能。目前,阻燃剂分为卤系阻燃剂和无卤阻燃剂,卤系阻燃剂虽然价格便宜、阻燃性能好但燃烧时烟雾量大,并且释放出来的卤化氢气体具有高度的腐蚀性,往往发生二次污染。不同种类的无卤阻燃剂阻燃性能相差甚大,并且为了提高阻燃性能而增加阻燃剂添加量后会导致面料力学性能的下降,从而影响面料的综合使用性能。目前,紫外线遮蔽剂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机类紫外线反射剂,作用机理主要是对紫外线进行反射和散射以阻止其透过面料,常用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另一种是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主要是对紫外线具有吸收作用,其结构上含有羟基,在形成稳定氢键、氢键螯合环等过程中吸收紫外线能量并转变为热能散失,常用二苯甲酮类和苯并三唑类。上述两类紫外线遮蔽剂通过共混纺丝和后整理方法制备防紫外线织物,就无机类紫外线反射剂来说其具有防紫外线效果稳定性差且效率低的问题,而就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来说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不适合与人体皮肤的长时间接触。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易行、经整理后面料使用性能优异的阻燃、防紫外线型涤纶面料的后整理工艺。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阻燃、防紫外线型涤纶面料的后整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后整理液的配制:先于搅拌速度300-400r/min下将后整理剂添加到35-40℃水中,后整理剂与水的重量比为5-10:100-150,添加完后再于700-800r/min、50-55℃下保温搅拌5-10min,即得后整理液;(2)涤纶面料的预处理:将配制好的后整理液经雾化后均匀喷在干燥的涤纶面料正反面上,使涤纶面料含水量达到15-20%,静置15-30min,并于65-7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3)涤纶面料的二次后整理:将经预处理后的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涤纶面料与后整理液的重量比为15-30:100-150,浸没10-15min后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于115-120℃条件下静置3-5min,再将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浸没10-15min后再次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再次于115-120℃条件下静置3-5min,最后于65-7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即完成涤纶面料的后整理。所述后整理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制成:乙烯基封端的二甲基甲基乙烯基5-10份、阻燃剂frc-41-5份、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5份、紫外线吸收剂uv-3601-5份、纳米二氧化钛0.5-2份。所述后整理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双马来酰亚胺树脂5-10份、二甲基丙烯酸锌5-10份、二甲基丙烯酸镁5-10份、聚天门冬氨酸1-5份、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1-5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1-5份、氢化蓖麻油酸0.5-3份、纳米钛白粉0.5-3份、过硫酸钾0.05-0.5份;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加入混炼机中,于熔融状态下混炼10-15min,静置5-10min,并再次于熔融状态下混炼10-15min,出料,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2)将过硫酸钾加水配成5-10wt%的过硫酸钾水溶液,并将二甲基丙烯酸锌和二甲基丙烯酸镁混合后加入3-5倍二甲基丙烯酸锌重量的无水乙醇中,再加入过硫酸钾水溶液,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2-4h,即得丙烯酸树脂;(3)向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中加入丙烯酸树脂、聚天门冬氨酸、氢化蓖麻油酸和纳米钛白粉,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处理5-10min,间隔5-10min后再次微波处理5-1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经行星式球磨机制成粒度小于10μm的微粉,即得后整理剂。所述聚天门冬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2000。所述减液出料机包括机架、出料部和减液部,所述出料部由横梁、活动套设在横梁上的出料板以及驱动出料板在横梁上往复滑动的气缸组成,出料板顶部垂直设有成对的限料杆,两个限料杆之间设有允许面料通过的出料空间,所述减液部由平行设在出料板下游的减液辊筒、设在减液辊筒内部的辊轴、驱动辊轴旋转的第一电机、平行设在辊轴下方的减液板和驱动减液板在减液辊筒下方做钟摆运动的驱动机构组成,辊轴两端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减液板两端通过导杆和轴承活动安装在辊轴上且减液板到达减液辊筒下游的钟摆最高点时减液板的上端部延长线与减液辊筒的筒壁相切。所述驱动机构由呈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以及驱动第三连杆旋转的横杆、驱动横杆旋转的第二电机组成,第一连杆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安装在导杆上以及第二连杆的下游端部,第二连杆的上游端部与第三连杆的下游端部呈平行活动连接,第三连杆的上游端部与横杆的轴向端部呈垂直固定连接,横杆上设有横杆安装架、安装第二电机的电机支撑架以及与第二电机相对应的蜗杆,第二电机通过涡轮传动驱动蜗杆旋转进而蜗杆带动横杆旋转。所述导杆一端与减液板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轴承套筒,轴承套筒套设在轴承上且轴承安装在辊轴上。所述限料杆设有两对或者两对以上。减液出料机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经后整理后的面料穿过限料杆后搭放在减液辊筒上,并向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通电,向气缸通气,气缸驱动出料板在横梁上往复滑动(在出料板的往复滑动过程中传送到减液辊筒上的面料也随着出料板在减液辊筒上做往复运动),第一电机驱动减液辊筒向下游方向旋转,第二电机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减液板在减液辊筒下方做钟摆运动,传送到减液辊筒上的面料在减液辊筒的旋转作用下向前传送并在减液辊筒的磨擦作用下进行第一次减液,离开减液辊筒的面料继续向下游传送,当减液板到达减液辊筒下游时与面料相接触并在减液板的钟摆运动过程中对面料进行第二次减液,从而完成后整理后面料的出料与减液操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以自制后整理剂对涤纶面料进行阻燃防紫外线处理,其中原料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有利于提高所制后整理剂对涤纶面料的阻燃防紫外线性能的改善效果;(2)在后整理前先利用后整理液对涤纶面料进行预处理,以增强后整理效果并缩短后整理时间;(3)采用二次后整理方式,并在后整理后于115-120℃下进行二次高温固着,以提高后整理剂在涤纶纤维上的附着率与附着力,从而增强后整理剂的耐洗牢度;(4)采用减液出料机,除去涤纶面料所携带的多余后整理液,在保证后整理效果的基础上减小后整理液的浪费量;并且该减液出料机的自动化程度高,在出料过程中同时进行减液处理,进一步提高后整理剂在涤纶纤维上的均匀附着率与附着力,从而增强后整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发明横杆的结构平放图;图3为本发明减液板与辊轴的连接结构侧视图;其中:1-机架;2-横梁;3-出料板;4-气缸;5-限料杆;6-出料空间;7-减液辊筒;8-辊轴;9-第一电机;10-减液板;11-轴承座;12-导杆;13-轴承;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第三连杆;17-横杆;18-第二电机;19-横杆安装架;20-电机支撑架;21-蜗杆;22-轴承套筒;23-面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涤纶面料的后整理:(1)后整理液的配制:先于搅拌速度300-400r/min下将后整理剂添加到35-40℃水中,后整理剂与水的重量比为5:100,添加完后再于700-800r/min、50-55℃下保温搅拌10min,即得后整理液;(2)涤纶面料的预处理:将配制好的后整理液经雾化后均匀喷在干燥的涤纶面料正反面上,使涤纶面料含水量达到15-20%,静置30min,并于65-7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3)涤纶面料的二次后整理:将经预处理后的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涤纶面料与后整理液的重量比为15:100,浸没10min后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于115-120℃条件下静置5min,再将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浸没10min后再次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再次于115-120℃条件下静置5min,最后于65-7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即完成涤纶面料的后整理。后整理剂的制备:由10g乙烯基封端的二甲基甲基乙烯基、3g阻燃剂frc-4、3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2g紫外线吸收剂uv-360、0.5g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制成。实施例2涤纶面料的后整理:(1)后整理液的配制:先于搅拌速度300-400r/min下将后整理剂添加到35-40℃水中,后整理剂与水的重量比为5:100,添加完后再于700-800r/min、50-55℃下保温搅拌10min,即得后整理液;(2)涤纶面料的预处理:将配制好的后整理液经雾化后均匀喷在干燥的涤纶面料正反面上,使涤纶面料含水量达到15-20%,静置30min,并于65-7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3)涤纶面料的二次后整理:将经预处理后的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涤纶面料与后整理液的重量比为15:100,浸没10min后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于115-120℃条件下静置5min,再将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浸没10min后再次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再次于115-120℃条件下静置5min,最后于65-7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即完成涤纶面料的后整理。后整理剂的制备:(1)将10g双马来酰亚胺树脂、2g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和1g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加入混炼机中,于熔融状态下混炼10min,静置10min,并再次于熔融状态下混炼10min,出料,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2)将0.5g过硫酸钾加水配成10wt%的过硫酸钾水溶液,并将10g二甲基丙烯酸锌和10g二甲基丙烯酸镁混合后加入3倍二甲基丙烯酸锌重量的无水乙醇中,再加入过硫酸钾水溶液,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3h,即得丙烯酸树脂;(3)向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中加入丙烯酸树脂、3g聚天门冬氨酸、1g氢化蓖麻油酸和0.5g纳米钛白粉,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处理10min,间隔5min后再次微波处理1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经行星式球磨机制成粒度小于10μm的微粉,即得后整理剂。其中,聚天门冬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2000。实施例3涤纶面料的后整理:(1)后整理液的配制:先于搅拌速度300-400r/min下将后整理剂添加到35-40℃水中,后整理剂与水的重量比为8:150,添加完后再于700-800r/min、50-55℃下保温搅拌10min,即得后整理液;(2)涤纶面料的预处理:将配制好的后整理液经雾化后均匀喷在干燥的涤纶面料正反面上,使涤纶面料含水量达到15-20%,静置30min,并于65-7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3)涤纶面料的二次后整理:将经预处理后的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涤纶面料与后整理液的重量比为20:150,浸没10min后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于115-120℃条件下静置5min,再将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浸没10min后再次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再次于115-120℃条件下静置5min,最后于65-7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即完成涤纶面料的后整理。后整理剂的制备:(1)将8g双马来酰亚胺树脂、1g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和1g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加入混炼机中,于熔融状态下混炼10min,静置10min,并再次于熔融状态下混炼10min,出料,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2)将0.3g过硫酸钾加水配成10wt%的过硫酸钾水溶液,并将10g二甲基丙烯酸锌和5g二甲基丙烯酸镁混合后加入3倍二甲基丙烯酸锌重量的无水乙醇中,再加入过硫酸钾水溶液,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3h,即得丙烯酸树脂;(3)向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中加入丙烯酸树脂、2g聚天门冬氨酸、0.5g氢化蓖麻油酸和0.5g纳米钛白粉,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处理10min,间隔5min后再次微波处理1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经行星式球磨机制成粒度小于10μm的微粉,即得后整理剂。其中,聚天门冬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2000。对照例1涤纶面料的后整理:(1)后整理液的配制:先于搅拌速度300-400r/min下将后整理剂添加到35-40℃水中,后整理剂与水的重量比为8:150,添加完后再于700-800r/min、50-55℃下保温搅拌10min,即得后整理液;(2)涤纶面料的预处理:将配制好的后整理液经雾化后均匀喷在干燥的涤纶面料正反面上,使涤纶面料含水量达到15-20%,静置30min,并于65-7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3)涤纶面料的二次后整理:将经预处理后的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涤纶面料与后整理液的重量比为20:150,浸没10min后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静置5min,再将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浸没10min后再次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静置5min,最后于65-7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即完成涤纶面料的后整理。后整理剂的制备:(1)将8g双马来酰亚胺树脂、1g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和1g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加入混炼机中,于熔融状态下混炼10min,静置10min,并再次于熔融状态下混炼10min,出料,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2)将0.3g过硫酸钾加水配成10wt%的过硫酸钾水溶液,并将10g二甲基丙烯酸锌和5g二甲基丙烯酸镁混合后加入3倍二甲基丙烯酸锌重量的无水乙醇中,再加入过硫酸钾水溶液,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3h,即得丙烯酸树脂;(3)向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中加入丙烯酸树脂、2g聚天门冬氨酸、0.5g氢化蓖麻油酸和0.5g纳米钛白粉,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处理10min,间隔5min后再次微波处理1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经行星式球磨机制成粒度小于10μm的微粉,即得后整理剂。其中,聚天门冬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2000。对照例2涤纶面料的后整理:(1)后整理液的配制:先于搅拌速度300-400r/min下将后整理剂添加到35-40℃水中,后整理剂与水的重量比为8:150,添加完后再于700-800r/min、50-55℃下保温搅拌10min,即得后整理液;(2)涤纶面料的二次后整理:将干燥的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涤纶面料与后整理液的重量比为20:150,浸没10min后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于115-120℃条件下静置5min,再将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浸没10min后再次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再次于115-120℃条件下静置5min,最后于65-7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即完成涤纶面料的后整理。后整理剂的制备:(1)将8g双马来酰亚胺树脂、1g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和1g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加入混炼机中,于熔融状态下混炼10min,静置10min,并再次于熔融状态下混炼10min,出料,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2)将0.3g过硫酸钾加水配成10wt%的过硫酸钾水溶液,并将10g二甲基丙烯酸锌和5g二甲基丙烯酸镁混合后加入3倍二甲基丙烯酸锌重量的无水乙醇中,再加入过硫酸钾水溶液,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3h,即得丙烯酸树脂;(3)向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中加入丙烯酸树脂、2g聚天门冬氨酸、0.5g氢化蓖麻油酸和0.5g纳米钛白粉,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处理10min,间隔5min后再次微波处理1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经行星式球磨机制成粒度小于10μm的微粉,即得后整理剂。其中,聚天门冬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2000。对照例3涤纶面料的后整理:(1)后整理液的配制:先于搅拌速度300-400r/min下将后整理剂添加到35-40℃水中,后整理剂与水的重量比为8:150,添加完后再于700-800r/min、50-55℃下保温搅拌10min,即得后整理液;(2)涤纶面料的预处理:将配制好的后整理液经雾化后均匀喷在干燥的涤纶面料正反面上,使涤纶面料含水量达到15-20%,静置30min,并于65-7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3)涤纶面料的一次后整理:将经预处理后的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涤纶面料与后整理液的重量比为20:150,浸没20min后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于115-120℃条件下静置10min,最后于65-7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即完成涤纶面料的后整理。后整理剂的制备:(1)将8g双马来酰亚胺树脂、1g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和1g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加入混炼机中,于熔融状态下混炼10min,静置10min,并再次于熔融状态下混炼10min,出料,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2)将0.3g过硫酸钾加水配成10wt%的过硫酸钾水溶液,并将10g二甲基丙烯酸锌和5g二甲基丙烯酸镁混合后加入3倍二甲基丙烯酸锌重量的无水乙醇中,再加入过硫酸钾水溶液,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3h,即得丙烯酸树脂;(3)向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中加入丙烯酸树脂、2g聚天门冬氨酸、0.5g氢化蓖麻油酸和0.5g纳米钛白粉,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处理10min,间隔5min后再次微波处理1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经行星式球磨机制成粒度小于10μm的微粉,即得后整理剂。其中,聚天门冬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2000。对照例4涤纶面料的后整理:(1)后整理液的配制:先于搅拌速度300-400r/min下将后整理剂添加到35-40℃水中,后整理剂与水的重量比为8:150,添加完后再于700-800r/min、50-55℃下保温搅拌10min,即得后整理液;(2)涤纶面料的预处理:将配制好的后整理液经雾化后均匀喷在干燥的涤纶面料正反面上,使涤纶面料含水量达到15-20%,静置30min,并于65-7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3)涤纶面料的二次后整理:将经预处理后的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涤纶面料与后整理液的重量比为20:150,浸没10min后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于115-120℃条件下静置5min,再将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浸没10min后再次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再次于115-120℃条件下静置5min,最后于65-7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即完成涤纶面料的后整理。后整理剂的制备:(1)将0.3g过硫酸钾加水配成10wt%的过硫酸钾水溶液,并将10g二甲基丙烯酸锌和5g二甲基丙烯酸镁混合后加入3倍二甲基丙烯酸锌重量的无水乙醇中,再加入过硫酸钾水溶液,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3h,即得丙烯酸树脂;(2)向8g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中加入丙烯酸树脂、2g聚天门冬氨酸、0.5g氢化蓖麻油酸和0.5g纳米钛白粉,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处理10min,间隔5min后再次微波处理1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经行星式球磨机制成粒度小于10μm的微粉,即得后整理剂。其中,聚天门冬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2000。对照例5涤纶面料的后整理:(1)后整理液的配制:先于搅拌速度300-400r/min下将后整理剂添加到35-40℃水中,后整理剂与水的重量比为8:150,添加完后再于700-800r/min、50-55℃下保温搅拌10min,即得后整理液;(2)涤纶面料的预处理:将配制好的后整理液经雾化后均匀喷在干燥的涤纶面料正反面上,使涤纶面料含水量达到15-20%,静置30min,并于65-7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3)涤纶面料的二次后整理:将经预处理后的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涤纶面料与后整理液的重量比为20:150,浸没10min后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于115-120℃条件下静置5min,再将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浸没10min后再次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再次于115-120℃条件下静置5min,最后于65-7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即完成涤纶面料的后整理。后整理剂的制备:(1)将8g双马来酰亚胺树脂、1g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和1g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加入混炼机中,于熔融状态下混炼10min,静置10min,并再次于熔融状态下混炼10min,出料,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2)向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中加入丙烯酸树脂j-678、2g聚天门冬氨酸、0.5g氢化蓖麻油酸和0.5g纳米钛白粉,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处理10min,间隔5min后再次微波处理1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经行星式球磨机制成粒度小于10μm的微粉,即得后整理剂。其中,聚天门冬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2000。实施例4分别利用实施例1-3、对照例1-5所述后整理工艺对同批同规格的等重涤纶面料进行后整理,并以专利cn106468019a作为对照例6以及设置不经后整理的空白对照例7,测定所制涤纶面料的阻燃、防紫外线性能,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经后整理后涤纶面料的阻燃、防紫外线性能项目极限氧指数uva透过率/%upf实施例1315.5423.15实施例235.54.3235.79实施例335.54.2836.25对照例134.54.3934.24对照例2334.5732.08对照例3324.9128.52对照例430.55.4625.13对照例529.55.8524.07对照例6297.5921.35对照例722.523.5319.04实施例5涤纶面料的后整理:(1)后整理液的配制:先于搅拌速度300-400r/min下将后整理剂添加到35-40℃水中,后整理剂与水的重量比为8:150,添加完后再于700-800r/min、50-55℃下保温搅拌10min,即得后整理液;(2)涤纶面料的预处理:将配制好的后整理液经雾化后均匀喷在干燥的涤纶面料正反面上,使涤纶面料含水量达到15-20%,静置30min,并于65-70℃条件下干燥至恒重;(3)涤纶面料的二次后整理:将经预处理后的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涤纶面料与后整理液的重量比为20:150,浸没10min后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于115-120℃条件下静置5min,再将涤纶面料浸没于50-55℃的后整理液中,浸没10min后再次利用减液出料机去除多余后整理液,并再次于115-120℃条件下静置5min,最后于65-7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即完成涤纶面料的后整理。后整理剂的制备:(1)将8g双马来酰亚胺树脂、1g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六甲醚和1g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加入混炼机中,于熔融状态下混炼10min,静置10min,并再次于熔融状态下混炼10min,出料,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混合物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2)将0.3g过硫酸钾加水配成10wt%的过硫酸钾水溶液,并将10g二甲基丙烯酸锌和5g二甲基丙烯酸镁混合后加入3倍二甲基丙烯酸锌重量的无水乙醇中,再加入过硫酸钾水溶液,加热至回流状态保温搅拌3h,即得丙烯酸树脂;(3)向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中加入丙烯酸树脂、2g聚天门冬氨酸、0.5g氢化蓖麻油酸和0.5g纳米钛白粉,充分混合后利用微波处理器微波处理10min,间隔5min后再次微波处理1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经行星式球磨机制成粒度小于10μm的微粉,即得后整理剂。其中,聚天门冬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2000。如图1-3所示,减液出料机包括机架1、出料部和减液部,出料部由横梁2、活动套设在横梁上的出料板3以及驱动出料板在横梁上往复滑动的气缸4组成,出料板顶部垂直设有成对的限料杆5,两个限料杆之间设有允许面料通过的出料空间6,减液部由平行设在出料板下游的减液辊筒7、设在减液辊筒内部的辊轴8、驱动辊轴旋转的第一电机9、平行设在辊轴下方的减液板10和驱动减液板在减液辊筒下方做钟摆运动的驱动机构组成,辊轴两端通过轴承座11安装在机架上,减液板两端通过导杆12和轴承13活动安装在辊轴上且减液板到达减液辊筒下游的钟摆最高点时减液板的上端部延长线与减液辊筒的筒壁相切。驱动机构由呈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与第三连杆16以及驱动第三连杆旋转的横杆17、驱动横杆旋转的第二电机18组成,第一连杆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安装在导杆上以及第二连杆的下游端部,第二连杆的上游端部与第三连杆的下游端部呈平行活动连接,第三连杆的上游端部与横杆的轴向端部呈垂直固定连接,横杆上设有横杆安装架19、安装第二电机的电机支撑架20以及与第二电机相对应的蜗杆21,第二电机通过涡轮传动驱动蜗杆旋转进而蜗杆带动横杆旋转。导杆一端与减液板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轴承套筒22,轴承套筒套设在轴承上且轴承安装在辊轴上。限料杆设有两对或者两对以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