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针织机菱角块、制造方法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69222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的针织机菱角块、制造方法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针织机械领域,尤指一种改良的针织机菱角块、制造方法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针织机菱角块的制造方法如图1所示,步骤1:准备用于加工制造菱角块的材料,如条形方钢,该方钢的长、宽尺寸与加工成型后的菱角块的长、宽尺寸相比留有2mm的加工余量;步骤2:用铣床加工条形方钢外形轮廓,确保其条形方钢的侧边轮廓与菱角块的侧边轮廓之间的误差为0~-0.03;步骤3:用线切割设备将条形方钢沿宽度方向切割成一定厚度并带有键槽的菱角块,并对其正反面进行研磨;步骤4:对键槽的槽宽及槽深作进一步研磨;步骤5:加工菱角块的锥形螺柱孔;步骤6:利用键槽将菱角块安装在具有凸键及螺丝孔的加工工装上,且菱角块的锥形螺柱孔与加工工装的螺丝孔相对,一锥形螺丝穿过前述的锥形螺柱孔及螺丝孔将菱角块固定在加工工装上,然后再通过cnc数控加工中心来加工菱角块的针脚轨道。采用这种加工方法可以保证菱角块的针脚轨道与键槽,针脚轨道与锥形螺柱孔之间位置距离的精度,当菱角块加工后,需将各个菱角块需预装在菱角座内,当菱角块为下菱角块时,装配工人将下织针的针脚放置于下菱角块的针脚轨道内,通过肉眼去判断当该下织针位于下菱角块的针脚轨道最低点的位置时,下织针的顶部不高于下针筒最高点(根据不同的编织要求,下织针一般位于在下针筒最高点下方的0.5-2.5mm),最终确定下菱角块相对于下菱角座准确的安装高度;当菱角块为上菱角块时,该上菱角块位于上菱角座的径向距离同样需通过装配工人将上织针的针脚放置于上菱角块的针脚轨道内,通过肉眼去判断当上织针位于上菱角块的针脚轨道离上针筒圆心最近位置时,上织针的外径≤上针筒的外径。采用以上方案,由于针织机根据不同的尺寸,一般有50-108份的上、下菱角座,部分机台甚至超过108份,每份菱角座至少固定一个菱角块,一般为1-4个菱角块,因此都需要工人通过肉眼去判断菱角块位于菱角座内正确的安装位置并进行微调锁定,工人劳动强度大,装配效率低,且非常依赖装配工人的装配经验。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菱角块。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述菱角块的制造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述菱角块的安装调试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改良的针织机菱角块,包括键槽、针脚轨道、螺柱孔及两侧边形成的配合面,该键槽位于针脚轨道的背面,所述菱角块的顶部端面设有一定位基准面,该定位基准面、键槽、针脚轨道及两侧边形成的配合面均是以键槽作为定位基准在同一个加工工装内进行加工制造,确保其定位基准面至针脚轨道之间位置距离的精度。

进一步,当菱角块为上菱角块时,其上菱角块顶部端面的定位基准面为圆弧定位基准面。

进一步,当菱角块为下菱角块时,其下菱角块顶部端面的定位基准面为水平定位基准面。

采用这种结构,在菱角块的顶部端面增设定位基准面,且该定位基准面与菱角块内键槽、针脚轨道、螺柱孔及两侧边形成的配合面均在同一个加工工装内以键槽为定位基准进行加工制造,确保该定位基准面至针脚轨道之间位置距离的精度,以方便今后再对菱角块的位置进行定位时,可直接用菱角块顶部定位基准面进行定位基准。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针织机菱角块的制造方法:

步骤1:切割加工材料,对其正反面进行研磨,形成带有键槽的菱角块粗料;

步骤2:对菱角块的键槽进行研磨加工;

步骤3:以菱角块的键槽为定位基准,开设菱角块的螺柱孔;

步骤4:将菱角块的键槽固定在加工工装上,加工菱角块的针脚轨道及两侧边,并对菱角块顶部端面进行精加工,形成定位基准面。

进一步,当菱角块为上菱角块时,步骤4对菱角块顶部端面进行圆弧面的精加工,形成圆弧定位基准面。

进一步,当菱角块为下菱角块时,步骤4对菱角块顶部端面进行水平面的精加工,形成水平定位基准面。

采用这种加工方法,区别于传统菱角块加工方法,其菱角块两侧边的配合面不在同一加工工装上进行加工,该菱角块两侧边的配合面是通过菱角块的键槽固定在加工工装上进行加工,确保菱角块两侧边的配合面与菱角块键槽、针脚轨道之间的位置精度,同时增加对菱角块顶部端部的精加工,使之成为定位基准面。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针织机上菱角块的安装方法,先将位于各个上盘菱角座最内端的第一上菱角块安装在上盘菱角座内,以第一上菱角块顶端的圆弧定位基准面为基准进行打表固定,确保各个上盘菱角座内的第一上菱角块的圆度一致,然后用此方法依次向外安装固定第二上菱角块、第三上菱角块至第n上菱角块,确保各个鞍座相对应的上菱角块圆度一致。

采用该方法,在进行上菱角块的安装时,只需通过百分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上菱角块顶部的圆弧定位基准面的圆度是否符合要求,然后由内至外依次安装固定上菱角块,对装配工人的装配经验的要求降低,且大大提升装配效率。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针织机下菱角块的安装方法,先将位于各个鞍座内最底端的第一下菱角块安装在鞍座内,以第一下菱角块顶端的水平定位基准面为基准进行打表固定,确保各个鞍座内的第一下菱角块的高度一致,然后用此方法依次向上安装固定第二下菱角块、第三下菱角块至第n下菱角块,确保各个鞍座相对应的下菱角块高度一致。

采用该方法,在进行下菱角块的安装时,只需通过百分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下菱角块顶部的水平定位基准面的圆度是否符合要求,然后由下至上依次安装固定下菱角块,对装配工人的装配经验的要求降低,且大大提升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菱角块的制造方法工序图及其对应的加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菱角块的制造方法工序图及其对应的加工示意图;

图3—图4是本发明的上菱角块安装在上盘菱角座的安装示意图;

图5—图6是本发明的下菱角块安装在鞍座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上菱角块a,包括键槽1、针脚轨道2、螺柱孔3及两侧边形成的配合面4,该配合面4用于与相邻的上菱角块a进行相互拼装,该键槽1位于针脚轨道2的背面,该上菱角块a的顶部端面设有一圆弧定位基准面5,该键槽1、针脚轨道2、螺柱孔3、两侧边形成的配合面4及圆弧定位基准面5均在同一个加工工装内以键槽1为定位基准进行加工制造,确保圆弧定位基准面5至针脚轨道2之间位置距离的精度。

如图2所示的下菱角块b的结构与上菱角块a的结构基本一致,同样具有键槽1a、针脚轨道2a、螺柱孔3a及两侧边形成的配合面4a,只是在其顶部的定位基准面5a为水平基准面,而非圆弧状。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针织机上菱角块的制造方法:

步骤1:通过线切割进行加工材料的分段处理,形成带有键槽的上菱角块粗料,并对其正反面进行研磨,该粗料为具有一定厚度且带有键槽的矩形块;

步骤2:对上菱角块的键槽进行研磨加工,确保键槽的加工精度;

步骤3:以上菱角块的键槽为定位基准,开设上菱角块的螺柱孔;

步骤4:将上菱角块的键槽固定在加工工装上,加工上菱角块的针脚轨道及两侧边的配合面,并对上菱角块顶部端面进行弧面的精加工,形成圆弧定位基准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1通过线切割进行加工材料的分段处理,一般选用的加工材料为条形方钢,该条形方钢的长、宽尺寸与加工成型后的上菱角块a的长、宽尺寸相比留有2mm的加工余量;

采用上述加工方式,通过先将上菱角块a的键槽1进行精确加工,然后以该键槽1作为定位基准进行螺柱孔3的精确加工,再将该上菱角块a的键槽1安装在加工工装的凸键上,利用上菱角块a的螺柱孔3与加工工装凸键上的螺丝孔紧固配合,继而加工针脚轨道2、两侧边的配合面4及圆弧定位基准面5,从而确保该上菱角块a的键槽1、针脚轨道2、螺柱孔3、两侧边的配合面4及圆弧定位基准面5都是以键槽1为定位基准在同一加工工装上进行加工,保证上菱角块a上的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确度,避免了在不同加工工装上进行加工而导致的加工误差,同时增加了上菱角块a顶部端面的圆弧定位基准面5的加工,该圆弧定位基准面5至针脚轨道2之间的位置距离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精加工,从而确保今后在进行上菱角块a放置于上盘菱角座的位置调整中,仅以上菱角块a的圆弧定位基准面5为定位基准进行调整即可。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针织机下菱角块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与前述的上菱角块的制造方法基本一致,在此不再累述,仅仅在下菱角块的顶部定位基准面与上菱角块的顶部定位基准面存在区别,该下菱角块的顶部定位基准面为水平面而非圆弧面。

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针织机上菱角块的安装方法,该上菱角块a如何与上盘菱角座6进行安装固定的结构与传统的结构并无区别,不再详述,仅仅揭示其具有创新的安装方法,先将位于各个上盘菱角座6最内端的第一上菱角块a1安装在上盘菱角座6内,以第一上菱角块a1顶端的圆弧定位基准面5为基准进行打表固定,所谓的打表固定为通过一个百分表7,将该百分表7可通过磁吸等方式固定在一个针织机的机架或大鼎齿轮上,该百分表7具有一探针71,通过该探针71与第一上菱角块a1顶端圆弧定位基准面5相互抵靠接触,安装工人通过观察百分表7所反馈的数值,从而确定第一上菱角块a1是否有安装到位,如果未安装到位则重新调整第一上菱角块a1的位置直至其圆度符合要求,再旋转中仁,检测相邻的第一上菱角块其安装位置是否到位,直至各个上盘菱角座内的第一上菱角块a1的圆度一致,然后再用此方法依次向外安装固定第二上菱角块a2、第三上菱角块至第n上菱角块,确保各个鞍座相对应的上菱角块圆度一致。

如图5、图6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针织机下菱角块b的安装方法,同样该下菱角块b如何与上盘菱角座6进行安装固定的结构与传统的结构并无区别,不再详述,先将位于各个鞍座8内最底端的第一下菱角块b1安装在鞍座8内,以第一下菱角块b1顶端的水平定位基准面为基准进行打表固定(打表固定的原理与前述一致,不再累述),确保各个鞍座8内的第一下菱角块b1的高度一致,然后用此方法依次向上安装固定第二下菱角块b2、第三下菱角块b3至第n下菱角块,确保各个鞍座8相对应的下菱角块b高度一致。

采用上述方法,对装配工人的装配经验的要求就比较低,工人无需通过肉眼去一个个通过判断织针与菱角块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判断菱角块是否安装到位,只需按照预设的尺寸参数要求进行装配即可,也大大提升了装配效率高,且使织出的布面线圈一致,布面清晰。

总之,上述实施例和图示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和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