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缝纫模板及其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8660发布日期:2019-07-06 11:1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缝纫机的缝纫模板及其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缝纫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缝制衣领和商标所用缝纫机的缝纫模板及其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衣领上均根据需要设有不同的商标,有的缝制一个商标,有的上下缝制两个商标,且两个大小不一,但是目前在缝制商标时,需要人工将商标和衣领裁片定位,然后再通过缝纫机进行缝制。但是该种方式,缝制出的商标存在不一致性,且缝制效率较低。而且现有的缝纫机难以实现衣领和商标的自动定位和自动缝制,无法大批量的自动化生产。

因此,需要一种需要自动定位商标和衣领裁片,以及进行自动缝制的缝纫机。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缝纫模板及其送料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商标与衣领裁片无法自动上料和缝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缝纫模板,所述缝纫模板包括基板,基板上具有容纳商标的缝纫窗口,置于缝纫窗口内的压板,以及驱动压板进入缝纫窗口或退出缝纫窗口的驱动组件,压板的底面与所述基板的底表面平齐,且当压板伸入缝纫窗口内时,压板的前端及两侧均与基板间具有缝纫间隙。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以及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的连接块,所述压板与连接块相连。

优选的,在所述连接块和所述压板间夹设一导向板,所述基板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导向槽,导向板的两侧分别伸入导向槽内且导向板沿导向槽移动。

优选的,所述基板上设有用于缝纫商标两条短边用的缝纫部,在缝纫部内设有至少一组两条平行设置的缝纫长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缝纫机的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跨设在缝纫机台板上的上料区和缝纫区间的横向滑轨,以及滑动设于横向滑轨上的的送料组件,以及x向驱动机构;送料组件包括滑动设于横向滑轨上的支撑一板、设于所述支撑一板上的y向送料机构、设于所述y向送料机构上的滑动板、设于所述滑动板上的z向升降机构和设于所述z向升降机构上的用于安装缝纫模板的安装板,所述缝纫模板采用如上所述的缝纫机的缝纫模板;所述支撑一板与所述x向驱动机构相连在x向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横向滑轨滑动,所述y向送料机构驱动所述滑动板带动所述z向升降机构沿y向移动,所述z向升降机构驱动所述安装板带动所述缝纫模板沿z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x向驱动机构包括沿横向滑轨间隔设置的x向主动带轮和x向从动带轮、连接所述x向主动带轮和所述x向从动带轮的x向同步带以及与所述x向主动带轮相连接的x向动力元件,所述支撑一板与所述x向同步带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台板上开设有一沿x向延伸的导向凹槽,且所述导向凹槽的开设位置与所述x向主动带轮的设置位置位于同一x向水平线上;所述x向从动带轮安装在一x向从动带轮座上,所述x向从动带轮座的底部设有导向凸起,所述x向从动带轮座放置在所述导向凹槽的上方且所述导向凸起可滑动地插入所述导向凹槽中;所述台板上在所述导向凹槽远离所述x向主动带轮的一侧设有一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与所述x向从动带轮座相连接并使所述x向同步带张紧。

优选的,所述支撑一板上设有一位置块,所述台板上在所述位置块随所述支撑一板沿x向移动的极限位置处设有一能够感应所述位置块的位置传感器和一能够停止所述x向驱动机构运行的安全开关,所述位置传感器和所述安全开关均与总控制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y向送料机构包括沿y向设于所述支撑一板上的y向滑座、沿y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y向滑座上的y向导轨以及驱动所述滑动板沿y向移动的y向驱动组件,所述滑动板与所述y向导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z向升降机构包括沿z向设于所述滑动板靠近所述台板的一端上的z向导轨、可滑动地设于所述z向导轨上的z向滑块以及驱动所述安装板沿z向移动的z向驱动组件,所述安装板与所述z向滑块相连接。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缝制模板及其送料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可将定位好地商标与衣领裁片一起转送至缝纫机头处,通过送料装置配合缝纫机头完成商标的自动缝纫。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缝纫机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缝纫机俯视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上料区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上料机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商标模板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商标缝制模板立体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的商标缝制模板俯视图。

图8显示为图7中aa线的剖视图。

图9显示为本发明的送料装置示意图。

图10显示为图9中a处放大图。

图11显示为图9中b处放大图。

图12显示为图9中c处放大图。

图13为图9中去掉x向动力元件、滑动板、z向升降机构和安装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送料装置从另一个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e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缝纫机中的收料机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收料机构、台板和承接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收料机构和承接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连杆与传动轴相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吸附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机架2上料机构

21商标模板211大窗口

212小窗口22连接座

23导向杆24驱动气缸

25吸附件26吸气机

3送料装置32支撑一板

33y向送料机构34滑动板

35z向升降机构36安装板

311横向滑轨312x向滑块

313x向主动带轮314x向从动带轮

315x向同步带316x向动力元件

317x向从动带轮座318导向凸起

321连接板322位置块

331y向滑座332y向导轨

333y向主动带轮334y向从动带轮

335y向同步带336y向动力元件

351z向导轨352z向滑块

353伸缩件5缝制机头

4台板401上料位

402缝纫位404导向凹槽

405布料出料位置406布料堆积位置

61连杆

62传动部件63吸附装置

64导轨66气缸

68气动电磁阀611长腰孔

621传动轴622传动本体

623支撑二板624位置调节孔组

631负压吸附件632吸附元件

633中间抽吸件634负压管

635供气管661活塞杆

601承接部602侧固定板

603缸体安装板604连接件

71基板710缝纫窗口

72压板73缝纫部

74驱动气缸75连接块

76导向板730缝纫长孔

801支座802紧固螺栓

803螺母901位置传感器

902安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2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其包括机架1以及置于机架1上的台板4,台板4上设有上料区、缝纫区和收料区,

上料区内设有上料机构2,见图3所示,上料机构2包括位于台板4上带有吸风口的吸附部,位于台板4下方且与所有吸风口相连通的吸气组件,以及置于台板一侧且可竖直升降的模板组件,模板组件包括升降件以及与升降件相连的商标模板21,商标模板21上具有容纳商标的窗口;

所述缝纫区设置有缝纫机头5;

设在上料区和缝纫区间的送料装置3,包括跨设在上料区和缝纫区间的横向滑轨311,滑动设于横向滑轨311上的送料组件,以及驱动送料组件沿所述横向滑轨311移动的x向驱动机构;以及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缝纫机头5、吸气组件和x向驱动机构相连。

本发明的缝纫机,其具有自动将商标与衣领裁片进行定位的上料区,又具有将定位好的商标和衣领裁片转送至缝纫区的送料装置,在缝纫区,缝纫机头完成商标的自动缝纫。

见图3至图5所示,上料区内上料机构的具体实施例:

上述吸气组件包括吸气机26、与吸气机26相连的吸管,以及吸附件25,吸附件25具有与吸管相连的吸风口,且吸附件25具有带上述吸风口的吸附板,吸附板嵌设在台板4上构成上述吸附部。

为便于上述模板组件的升降,本实施例中上述升降件为驱动气缸24,在驱动气缸24的带动下实现上述商标模板21的升降。上述升降件也可为液压油缸,也可为其他可竖直伸缩的升降机构。另外,为实现商标模板21的直线升降,在台板4的一侧设有竖直的导向杆23,商标模板21沿导向杆23作升降运动,另外,在驱动气缸24的活塞杆顶部固设有连接座22,所述商标模板21与连接座22可拆卸式连接。本实施例中商标模板21与连接座22通过螺栓固定相连。连接座22通过滑块与上述导向杆23滑动相连,确保连接座22、商标模板21的直线升降运动。

为适应各种商标缝制要求,本实施例中的商标模板有两种形式,一种具有一个放置商标的窗口,另一种具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大小不一的窗口,见图5所示,商标模板上具有可放置大商标的大窗口211,用于放置小商标的小窗口212,其满足在衣领上依次缝制两个大小不一的商标。

为更好的定位衣领裁片,本实施例在吸附部处的台板4上设有辅助定位衣领裁片的基准件(未予图示),基准件为两个分别对应衣领领口的左、右两侧。

采用本实施例的上料机构2进行上料时,首先将上述商标模板21升起至最高位,然后将衣领裁片放至吸风口上方,即置于吸附部处,为便于后续放置商标,使衣领裁片领口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上述基准件对齐,启动上述吸气机26吸气,将上述衣领裁片吸附定位,启动上述驱动气缸24使商标模板21降落,直至商标模板21落在衣领裁片上,此时将所需缝制的商标放置在商标模板的窗口内,商标瞬时被吸附,再启动驱动气缸24将商标模板21升起,至此完成商标与衣领裁片的吸附定位。

见图9至图16为上述送料装置的具体实施例:本文中的“x向”、“y向”和“z向”是指将本发明的送料装置按照常规放置时、如图9中所示的方向。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送料组件包括滑动设于横向滑轨311上的支撑一板32、设于支撑一板32上的y向送料机构33、设于y向送料机构33上的滑动板34、设于滑动板34上的z向升降机构35和安装板36。其中,安装板36设于z向升降机构35上,安装板36用于安装缝纫模板(图中未示出),缝纫模板位于台板4的上方并用于带动衣领裁片在台板4上移动。本实施例中,x向驱动机构驱动支撑一板32沿横向滑轨311作向移动,由支撑一板32的运动带动设于支撑一板32上的y向送料机构33随之一起沿x向移动,从而带动设于y向送料机构33上的滑动板34、设于滑动板34上的z向升降机构35、设于z向升降机构35上的安装板36以及安装在安装板36上的缝纫模板随之一起沿x向整体移动,可实现缝纫模板带动衣领裁片在台板4上沿x向移动。y向送料机构33驱动滑动板34沿y向移动,由滑动板34的运动带动设于滑动板34上的z向升降机构35随之一起沿y向移动,从而带动设于z向升降机构35上的安装板36以及安装在安装板36上的缝纫模板随之一起沿y向整体移动,可实现缝纫模板带动衣领裁片在台板4上沿y向移动。z向升降机构35驱动安装板36沿z向移动,由安装板36的运动带动安装在安装板36上的缝纫模板随之一起沿z向移动,可实现缝纫模板将衣领裁片压紧在台板4上或离开台板4并与衣领裁片脱离。

为更好地实现上述商标与衣领裁片的转送,上述缝纫模板为商标缝制模板,具体为:

如图6至图8所示,商标缝制模板包括基板71,基板71上具有容纳商标的缝纫窗口710,置于缝纫窗口710内的压板72,以及驱动压板72进入缝纫窗口710或退出缝纫窗口的驱动组件,压板72的底面与所述基板71的底表面平齐,且当压板72伸入缝纫窗口710内时,压板72的前端、左侧和右侧均与基板71间具有缝纫间隙。当商标缝制模板随上述送料装置3运动至上述上料区的上料位401时,见图9所示,驱动组件驱使压板72伸入缝纫窗口710内,缝纫模板在上述z向升降机构35的带动下下落,降至在上料位401处已定位的衣领裁片和商标上,此时基板71压在衣领裁片上,而压板72压在商标上,压板72和基板71协作将商标和衣领裁片压紧保持,避免在移动中商标错位。将上述上料机构2内的吸气组件停止吸气,释放衣领裁片和商标,送料装置3动作,x向驱动机构带动商标缝制模板沿横向滑轨311移动至缝纫位402处,缝纫机头5动作进行缝纫。缝纫时,缝纫机头5上的机针动作即上下运动,送料装置3中的x向驱动机构运动带动商标缝制模板沿x向运动,机针在上述缝纫间隙内运动,当移至上述缝纫窗口710的左侧边时,x向驱动机构停止,而y向送料机构33运动,带动商标缝制模板沿y向移动至端部时,y向送料机构33停止,而x向驱动机构运动,且带动商标缝制模板沿x向反向移动,当移至缝纫窗口的右侧边时,完成商标的三边缝制,此时控制器控制上述驱动组件动作,使压板72沿x向向右移动,将商标的第四边露出,缝纫机头5完成第四边的缝制。

上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74以及与驱动气缸74的活塞杆相连的连接块75,上述压板72与连接块75相连。为确保压板72的直线运动,见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块75和压板72间夹设一导向板76,对应每个缝纫窗口上述基板71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导向槽,导向板76的侧边分别伸入导向槽内,在驱动气缸74的带动下,导向板76沿导向槽运动,避免压板72在运动时产生左右偏移,确保了压板72的直线运动。

为适应多个商标的同时缝纫,本实施例的基板上设有多个上述缝纫窗口710,每个缝纫窗口710对应一个压板72以及驱动压板72前后运动的驱动组件,见图6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设置两个缝纫窗口710,且两个缝纫窗口大小不一,对应缝制大小不一的商标。

为方便上述连接块75带动压板72直线运动,确保压板72底面与上述基板的底面平行,本实施例的基板上具有下沉槽,上述缝纫窗口710嵌设在下沉槽的底面上,上述连接块75在下沉槽内运动。

上述缝纫窗口710适用于对商标的四条边均缝制固定的情况,为更快速缝制适应多种缝制需求,本实施例在上述基板71上设有用于缝纫商标两条短边用的缝纫部73,在缝纫部内设有至少一组两条平行设置的缝纫长孔730,每组缝纫长孔730对应商标的两条短边,因此当将商标对应缝纫部73处时,缝纫机头沿缝纫长孔730运动,实现对商标两条短边的缝纫。

本实施例中,上述上料区置于台板4上沿x向的一端,台板上沿x向的另一端为上述缝纫区,上述横向滑轨311跨设在上料区和缝纫区间,见图9所示,上料区设有上料位401,缝纫区内设有缝纫位40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缝纫模板与安装板36可拆卸地连接,可根据待缝制布料的不同,在安装板36上更换安装不同的缝纫模板,该缝纫模板可为上述商标缝制模板。工作时,x向驱动机构驱动缝纫模板沿x向移动至上料位401上方,z向升降机构35驱动缝纫模板沿z向下降,使缝纫模板压住上料位401处的衣领裁片;然后x向驱动机构驱动缝纫模板带动衣领裁片沿x向移动至缝纫区的缝纫位402处,且y向送料机构33驱动缝纫模板带动衣领裁片沿y向移动,使缝纫模板位于缝纫位402的正上方;然后x向驱动机构和y向送料机构33同时驱动缝纫模板在缝纫区上移动,以走出缝制线迹;缝制完成后,缝制机头5抬起,x向驱动机构和y向送料机构33同时驱动缝纫模板移动至卸料工位,然后z向升降机构35驱动缝纫模板沿z向上升,使缝纫模板离开台板4并与衣领裁片脱离,以便于卸料。x向驱动机构、y向送料机构33和z向升降机构35的运行均由上述控制器根据预设程序进行自动控制,由此完成布料的自动缝制。不同的缝纫模板对应不同的预设缝制线迹,根据不同的预设缝制线迹编写相应的预设程序并输入控制系统,用于控制x向驱动机构和y向送料机构33的运行,使缝纫模板带动衣领裁片在缝纫区上按预设缝制线迹移动。因此,本实施例的送料装置3能够实现移送衣领裁片并驱动衣领裁片在台板4上按预设缝制线迹移动,大大简化了缝纫机的整体结构设计和控制流程,有效提高了缝制效率。

具体地,参见图9至图13,本实施例的x向送料机构包括沿x向设于台板4上的横向滑轨311、可滑动地设于横向滑轨311上的x向滑块312以及驱动支撑一板32沿x向移动的x向驱动机构,支撑一板32与x向滑块312相连接,横向滑轨311和x向滑块312对支撑一板32起到支撑的作用,且当x向驱动机构驱动支撑一板32沿x向移动时,会带动x向滑块312在横向滑轨311上滑动,从而对支撑一板32沿x向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优选地,参见图10和图13,本实施例在x向驱动机构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横向滑轨311,两个横向滑轨311上均设有与支撑一板32相连接的x向滑块312,由此可加强对支撑一板32的支撑、导向作用,保证支撑一板32沿x向移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见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x向驱动机构包括x向主动带轮313、x向从动带轮314、x向同步带315和x向动力元件316。x向主动带轮313和x向从动带轮314沿x向间隔设于台板4上,x向同步带315连接x向主动带轮313和x向从动带轮314,x向动力元件316与x向主动带轮313相连接,由x向动力元件316驱动x向主动带轮313转动,通过x向同步带315带动x向从动带轮314随之转动。本实施例中的x向动力元件316为电机,x向主动带轮313安装在该电机的转轴上。支撑一板32与x向同步带315相连接,通过x向同步带315的运行带动支撑一板32沿x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0,支撑一板32通过连接板321与x向同步带315相连接。

进一步,为保证x向主动带轮313和x向从动带314位于同一x向水平线上,参见图9和图11,本实施例在台板4上开设有一沿x向延伸的导向凹槽404,且导向凹槽404的开设位置与x向主动带轮313的设置位置位于同一x向水平线上。x向从动带轮314安装在一x向从动带轮座317上,x向从动带轮座317的底部设有导向凸起318,x向从动带轮座317放置在导向凹槽404的上方且导向凸起318可滑动地插入导向凹槽404中;台板4上在导向凹槽404远离x向主动带轮313的一侧设有一张紧机构,张紧机构与x向从动带轮座317相连接并使x向同步带315张紧。该张紧机构包括支座801和紧固螺栓802,在支座801上设有螺栓孔以及螺母803,紧固螺栓802穿过螺母803及螺栓孔与从动带轮座317连接,拧紧紧固螺栓802时,可拉动导向凸起318在导向凹槽404内滑动,并拉紧从动带轮座317,实现x向同步带315的张紧。

进一步,为实现对支撑一板32沿x向移动的极限位置的控制,本实施例中,参见图9和图12,在支撑一板32上设有一位置块322,台板4上在位置块322随支撑一板32沿x向移动的极限位置处设有一能够感应位置块322的位置传感器901和一能够停止x向驱动机构运行的安全开关902,位置传感器901和安全开关902均与上述控制器相连接。在位置块322移动至位置传感器901的上方时,位置传感器901感应到位置块322,并向控制器发出感应信号,控制器在收到位置传感器901的感应信号后向安全开关902发出关闭指令,安全开关902接收并相应于该关闭指令关闭,使x向驱动机构停止运行,以防止支撑一板32沿x向的移动超出极限位置,保证运行的安全性。所述极限位置是指根据实际台板4的尺寸及缝纫位402的位置设计的支撑一板32沿x向朝指向缝纫区的方向移动时所允许到达的极限位置。

参见图9、图13和图14,本实施例的y向送料机构33包括沿y向设于支撑一板32上的y向滑座331、沿y向可滑动地设于y向滑座331上的y向导轨332以及驱动滑动板34沿y向移动的y向驱动组件,滑动板34与y向导轨332相连接,y向滑座331和y向导轨332对滑动板34起到支撑的作用,且当y向驱动组件驱动滑动板34沿y向移动时,会带动y向导轨332在y向滑座331上滑动,从而对滑动板34沿y向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优选地,本实施例在y向驱动组件的两侧均设有一个与滑动板34相连接的y向导轨332以及分别与两个y向导轨332相配合的y向滑座331,每个y向导轨332可配置一个或多个y向滑座331。由此可加强对滑动板34的支撑、导向作用,保证滑动板34沿y向移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参见图14,本实施例中的y向驱动组件包括y向主动带轮333、y向从动带轮334、y向同步带335和y向动力元件336。y向主动带轮333和y向从动带轮334沿y向间隔设于支撑一板32上,y向同步带335连接y向主动带轮333和y向从动带轮334,y向动力元件336与y向主动带轮333相连接,由y向动力元件336驱动y向主动带轮333转动,通过y向同步带335带动y向从动带轮334随之转动。本实施例中的y向动力元件336为电机,y向主动带轮333安装在该电机的转轴上。滑动板34与y向同步带335相连接,通过y向同步带335的运行带动支撑一板32沿y向移动。

参见图15和图16,本实施例的z向升降机构35包括沿z向设于滑动板34靠近台板4的一端上的z向导轨351、可滑动地设于z向导轨351上的z向滑块352以及驱动安装板36沿z向移动的z向驱动组件,安装板36与z向滑块352相连接,z向导轨351和z向滑块352对安装板36起到支撑的作用,且当z向驱动组件驱动安装板36沿z向移动时,会带动z向滑块352在z向导轨351上滑动,从而对安装板36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优选地,本实施例在滑动板34靠近台板4的一端上沿x向间隔设有两个z向导轨351,两个z向导轨351上均设有与安装板36相连接的z向滑块352,由此可加强对安装板36的支撑、导向作用,保证安装板36沿z向移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优选地,本实施例的z向驱动组件为一伸缩件353,伸缩件353固定设置在滑动板34上,且其伸缩端与安装板36相连接,通过伸缩端的伸缩实现驱动安装板36沿z向下降或上升。伸缩件353可以为气缸或液压缸或电动推杆。

为更好的收集缝制好的布料,上述收料区内设有收料机构6,见图17至图20所示,收料机构6包括:

连杆61,与机架1活动连接,连杆61可相对于机架1摆动;

传动部件62,与连杆61连接,连杆61可带动传动部件62在布料出料位置405与布料堆积位置406之间移动;

吸附装置63,安装于传动部件62上;

吸附装置63随着传动部件62移动到布料出料位置405时,吸附装置63吸附处于布料出料位置405的衣领裁片;吸附装置63随着传动部件62移动到布料堆积位置406时,吸附装置63将所吸附的布料释放在布料堆积位置406。

本实施例中连杆61带动传动部件62在布料出料位置405与布料堆积位置406之间移动,传动部件62上的吸附装置63吸附处于布料出料位置405的布料,并将所吸附的布料释放在布料堆积位置406;布料在从布料出料位置405到布料堆积位置406的移动过程中,吸附装置63始终吸附住布料,使布料被稳定地传送到布料堆积位置406上,这就能够保证布料能够依次被释放在同一布料堆积位置406上,则布料被整齐地收集。

布料出料位置405与布料堆积位置406之间的连线所在的方向为布料输送方向;缝纫机的收料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机架1上的导轨64,导轨64的长度方向与布料输送方向同向;传动部件62安装于导轨64上,且可沿着导轨64的长度方向移动。导轨64对传动部件62的移动具有导向作用,使传动部件62的移动方向保持与布料输送方向同向,使传动部件62的移动更稳定。

传动部件62上安装有传动轴621;连杆61的一端与机架1铰接,连杆61的另一端设有长腰孔611,长腰孔611套设于传动轴621上。驱动连杆61绕着与机架1铰接的铰接点转动,连杆61的另一端上的长腰孔611移动,使连杆61通过传动轴621带动传动部件62沿着导轨64移动。该结构简单,且传动稳定。

缝纫机的收料机构,还包括:上述控制器和带动连杆61摆动的驱动部件,控制器与驱动部件连接。控制器控制驱动部件,使驱动部件驱动连杆61摆动,以使连杆61带动传动部件62在布料出料位置405与布料堆积位置406之间移动,保证移动过程的精度。

见图18所示,驱动部件包括安装于机架1上的气缸66,气缸66的活塞杆661与连杆61连接;活塞杆661沿着水平方向移动,驱动连杆61摆动。气缸66的活塞杆661的伸缩推动连杆61,便于快速驱动连杆61摆动;控制器控制活塞杆661的伸缩位置,以限定连杆61的摆动幅度。

缝纫机的收料机构,还包括:监测活塞杆661移动位置的位置监测装置(未予图示),位置监测装置与控制器连接。位置监测装置监测活塞杆661所移动到的位置,控制器接收到位置监测装置发送的活塞杆661所移动到的位置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位置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在气缸上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感应到活塞杆661的位置为:活塞杆661收缩达到对应于连杆61推动传动部件62到达布料出料位置405;第二传感器感应到活塞杆661的位置为:活塞杆661伸出达到对应于连杆61推动传动部件62到达布料堆积位置406。

吸附装置63包括至少两组用于吸附布料的负压吸附件631,负压吸附件631安装于传动部件62上,所有的负压吸附件631与控制器连接。

当控制器接收到活塞杆661所移动到的位置对应于连杆61推动传动部件62到达布料出料位置405的信号时,控制器控制活塞杆661停止移动,且控制器控制所有的负压吸附件631开启,负压吸附件631吸附布料;当控制器接收到活塞杆661所移动到的位置对应于连杆61推动传动部件62到达布料堆积位置406的信号时,控制器控制活塞杆661停止移动,且控制器控制所有的负压吸附件631关闭,则负压吸附件631释放布料,使布料落在布料堆积位置406上。

见图19所示,传动部件62包括传动本体622,传动本体622连接支撑二板623,支撑二板623的长度方向与布料输送方向垂直;支撑二板623的两端分别设有位置调节孔组624,每个位置调节孔组624包括若干个沿着支撑二板623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调节通孔,每个负压吸附件631可分别安装于所有的位置调节孔组624中任意一个调节通孔上。

由于两组位置调节孔组624分别设置于支撑二板623的两端,见图19所示,所以在支撑二板623的两端可分别安装负压吸附件631,该结构使得多个负压吸附件631在吸附布料时,能够分布在布料的不同位置,使布料能够被更稳定地吸附住。由于每个负压吸附件631可分别安装于所有的位置调节孔组624中任意一个调节通孔上,使负压吸附件631安装在调节通孔的位置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吸附不同尺寸布料,不同面料布料的需求。所有的调节通孔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以使负压吸附件631的安装位置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以使布料受到均匀的吸附力。

负压吸附件631吸附布料的顶面,以便于对布料的快速吸附。每组负压吸附件631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支撑二板623两侧的吸附元件632,见图21所示,吸附元件632包括负压管634和供气管635,负压管634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负压管634的中轴线与水平面垂直,负压管634的下部与供气管635连通,正压气流从供气管635通入,供气管635中的正压气流通过负压管634的上端排出,使负压管634的下端形成负压,吸附布料。吸附元件632的结构简单,且吸附力便于控制。控制器通过气动电磁阀68控制供气管635中的正压气流。

本实施例中,支撑二板623为长条形板件,支撑二板623的长度方向与导轨64的长度方向垂直,每组负压吸附件631的两个吸附元件632以支撑二板623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为中轴线,对称设置。负压吸附件631为两个,两个负压吸附件631以支撑二板623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为中轴线,对称设置。该结构使吸附装置63能够提供给布料均匀的吸附力。

吸附装置63还包括中间抽吸件633,中间抽吸件633设置于支撑二板623的中部,中间抽吸件633的结构与吸附元件632的结构相同,中间抽吸件633对布料的中部提供吸附力。

布料输送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该结构使负压吸附件631吸附的布料沿着水平方向移动,便于对布料的传送,也使各个吸附元件632在随之传动部件62移动中,吸附力保持稳定。

见图18所示,上述布料出料位置405处于台板4上;台板4的外侧设有承接部601,承接部601水平设置,承接部601的水平高度低于台板4的水平高度,布料堆积位置406处于承接部601上。承接部601的水平高度低于台板4的水平高度,便于布料的收集。台板4的外侧设有承接部601,有效避免了布料堆积对台板4上其它部件工作时的影响。吸附装置63移动到布料出料位置405的正上方时,吸附布料;吸附装置63移动到布料堆积位置406的正上方时,释放布料。

承接部601的宽度方向和布料的宽度方向均与导轨64的长度方向垂直,承接部601的宽度小于布料的宽度。该结构使布料落到承接部601上后,是挂在承接部601上,便于布料被整齐地收集。

本实施例中,导轨64安装在台板4上;机架1的侧面上设有侧固定板602,侧固定板602的下部安装有缸体安装板603,气缸66安装于缸体安装板603上,连杆61的上端与侧固定板602铰接,连杆61的上端设有长腰孔611,气缸66的活塞杆661与连杆61的下部连接。承接部601的顶部通过连接件604安装在台板4的底部。

本实施例采用上述收料装置进行收料的具体步骤为:

1)将商标缝制在衣领裁片上,缝制好的布料处于布料出料位置405处,先驱动连杆61带动传动部件62移动到布料出料位置405,再驱动吸附装置63吸附处于布料出料位置405的布料;

2)先驱动连杆61带动传动部件62移动到布料堆积位置406,再驱动吸附装置63将所吸附的布料释放在布料堆积位置406。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控制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将布料移动至布料出料位置405;

当控制器控制移动装置将布料移动至布料出料位置405后,控制器控制气缸66上的活塞杆661收缩,连杆61带动传动部件62向布料出料位置405移动;当控制器65接收到活塞杆661所移动到的位置对应于连杆61推动传动部件62到达布料出料位置405时,控制器控制活塞杆661停止移动,且控制器65控制所有的负压吸附件631开启,负压吸附件631吸附布料;然后,控制器控制气缸66上的活塞杆661伸出,连杆61带动传动部件62向布料堆积位置406移动;当控制器接收到活塞杆661所移动到的位置对应于连杆61推动传动部件62到达布料堆积位置406时,控制器控制活塞杆661停止移动,且控制器控制所有的负压吸附件631关闭,负压吸附件631释放布料,使布料落在布料堆积位置406上。

本发明的缝纫机进行领部商标缝制的具体过程为:

1)在上料区内上料,具体过程为:上述商标模板21处于最高位,然后将衣领裁片放至台板4的吸附部处,使衣领裁片领口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基准件对齐,启动上述吸气机26吸气,将上述衣领裁片吸附定位,启动上述驱动气缸24使商标模板21降落,直至商标模板21落在衣领裁片上,此时将所需缝制的商标放置在商标模板的窗口内,商标瞬时被吸附,再启动驱动气缸24将商标模板21升起,至此完成商标与衣领裁片的吸附定位;

2)采用上述送料装置移料至缝纫区,具体过程为:将上述商标缝制模板与上述送料装置中的安装板36相连,启动x向驱动机构,x向驱动机构带动送料组件以及商标缝制模板一起沿上述横向滑轨311运动至上料区,z向升降机构35驱动商标缝制模板沿z向下降,使商标缝制模板压住上料位401处的商标和衣领裁片,此时基板71压在衣领裁片上,而压板72压在商标上,然后x向驱动机构驱动商标缝制模板带动衣领裁片沿x向移动至缝纫区的缝纫位402处,且y向送料机构33驱动商标缝制模板带动衣领裁片沿y向移动,使缝纫模板位于缝纫位402的正上方;且在移料前,商标缝制模板中的压板72位于缝纫窗口710内,压板72的前端、左侧和右侧均与基板71间具有缝纫间隙;

3)控制器控制缝纫机头以及x向驱动机构和y向送料机构协作完成缝制,商标四边进行缝制的具体过程为:x向驱动机构运动带动商标缝制模板沿x向运动,机针在上述缝纫间隙内运动,当移至上述缝纫窗口710的左侧边时,x向驱动机构停止,而y向送料机构33运动,带动商标缝制模板沿y向移动至端部时,y向送料机构33停止,而x向驱动机构运动,且带动商标缝制模板沿x向反向移动,当移至缝纫窗口的右侧边时,完成商标的三边缝制,此时控制器控制上述驱动气缸74动作,使压板72沿x向向右移动,将商标的第四边露出,缝纫机头5完成第四边的缝制;若是只缝制商标的两条短边,则只需使上述基板71的缝纫部对齐商标,即两条缝纫长孔730对应商标的两短边,然后使缝纫机头5的机针在缝纫长孔730内运动即可完成商标的缝制;

4)采用上述收料机构6对缝制好带有商标的衣领布料进行收集,收集过程具体为:步骤3)中缝制好的衣料处于布料出料位置405处,先驱动连杆61带动传动部件62移动到布料出料位置405,再驱动吸附装置63吸附处于布料出料位置405的布料;驱动连杆61带动传动部件62移动到布料堆积位置406,再驱动吸附装置63将所吸附的布料释放在布料堆积位置406处的承接部601上,使布料整齐堆积在承接部601上。至此完成一片衣领裁片上的商标自动定位和缝制,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实现多片衣领裁片上商标的缝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缝纫机,其具有自动将商标与衣领裁片进行定位的上料区,又具有将定位好的商标和衣领裁片转送至缝纫区的送料装置,在缝纫区,缝纫机头完成商标的自动缝纫。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