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编织机用锭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5561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编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编织机用锭子。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编织机用锭子的纱管大都为刚性结构,其形变性能差,当纱线拉力过大时,其不可分担,而且编织机高速运转时,拨杆不能及时复位,造成纱线输出的松紧不一,编织不均匀的问题,一种可以解决这种问题的新型的编织机用锭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便于推广应用的新型编织机用锭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编织机用锭子,包括锭子底座、纱管、上开口、下开口、上盖、锭子架、垂直出线孔、水平引线孔、水平过线孔、弹簧筒、拨杆、复位弹簧;

所述纱管设置在锭子底座的顶端,所述纱管的顶端设有条形的上开口,底端设有条形的下开口,所述上开口、下开口交错设置,所述上盖装配在纱管的顶端,所述锭子架设置在锭子底座、上盖之间,所述锭子架的顶端设有垂直出线孔,中部设有水平引线孔;

固定在弹簧筒顶端的水平过线孔设置在水平引线孔的底端,弹簧筒的底端通过连接轴与拨杆相连接,所述拨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设置在锭子底座上,所述拨杆的中部通过复位弹簧与锭子底座上的复位板相连接。

所述上开口、下开口的开口端呈喇叭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线可均匀的输送,可有效提高编织质量;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等优点。

2、纱管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可承担一部分纱线的拉力,减少断线的情况,提高编织机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锭子底座,2-纱管,3-上开口,4-下开口,5-上盖,6-锭子架,7-垂直出线孔,8-水平引线孔,9-水平过线孔,10-弹簧筒,11-拨杆,12-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编织机用锭子,包括锭子底座1、纱管2、上开口3、下开口4、上盖5、锭子架6、垂直出线孔7、水平引线孔8、水平过线孔9、弹簧筒10、拨杆11、复位弹簧12;

纱管2设置在锭子底座1的顶端,纱管2的顶端设有条形的上开口3,底端设有条形的下开口4,上开口3、下开口4交错设置,上盖5装配在纱管2的顶端,锭子架6设置在锭子底座1、上盖5之间,锭子架6的顶端设有垂直出线孔7,中部设有水平引线孔8;

弹簧筒10的顶端设有水平过线孔9,底端通过连接轴与拨杆11相连接,拨杆1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设置在锭子底座1上,拨杆11的中部通过复位弹簧12与锭子底座1上的复位板相连接。

所述上开口3、下开口4的开口端呈喇叭状。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

纱管2上交叉设置的上开口3、下开口4,使得纱管2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当纱线受到的拉力过大时,纱管2可承担一部分拉力,避免出现断线的情况,提高编织机运行的稳定性。

弹簧筒10、复位弹簧12的设置,可提高水平过线孔9运动的灵活性,使得纱线均匀的输送出来,双重弹簧的设置,避免了小型编织机的锭杆在机器快速运转中压力不均匀,使编织出来的绳子纹理不均匀,纹理松弛的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使编织出来的绳子纹理均匀,纹理紧密。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