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用防油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556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用防油套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编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编织用防油套管。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编织机的运行需要润滑油的润滑,有些工作区域的润滑油会随机械作业被抛甩出来,污染编织线,一种可以解决这种问题,并且可将润换油回收再利用的编织用防油套管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节约能源、便于推广应用的编织用防油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编织用防油套管,包括直筒内管、外套管、圆台形导油面,弯折凸边、排油口、密封塞;

所述直筒内管内设有供线芯穿过的空腔,所述直筒内管外套接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上设有圆台形导油面,所述圆台形导油面的顶端与外套管的顶端相贴合,所述圆台形导油面的底端延伸至外套管的底端平台上,所述外套管的底端平台外周向上弯折形成弯折凸边,所述弯折凸边与平台外侧形成容油槽,所述容油槽的底端设有排油口,所述排油口上设有可拆卸的密封塞。

所述外套管可拆卸的套接在直筒内管外侧,所述外套管的顶端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直筒内管的外壁上设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相匹配使得两者可拆的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紧固件呈直形棒状,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卡合环,所述卡合环呈圆环形围合成一个可容纳第二紧固件的空腔,所述卡合环上设有卡合开口,卡合开口的两侧设有卡合凸缘。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编织作业中线芯可免受润换油的污染;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等优点。

2、生产过程中润滑油可自动收集到容油槽内,可再回收利用,节能环保。

3、容油槽与线芯距离远,即便有润滑油溢出的现象也不会溅落到线芯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第一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直筒内管,2-外套管,3-圆台形导油面,4-弯折凸边,5-排油口,6-密封塞,7-第一紧固件,8-固定杆,9-第二紧固件;

71-卡合环,72-卡合开口,73-卡合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编织用防油套管,包括直筒内管1、外套管2、圆台形导油面3,弯折凸边4、排油口5、密封塞6;

直筒内管1内设有供线芯穿过的空腔,直筒内管1外套接有外套管2,外套管2上设有圆台形导油面3,圆台形导油面3的顶端与外套管2的顶端相贴合,圆台形导油面3的底端延伸至外套管2的底端平台上,外套管2的底端平台外周向上弯折形成弯折凸边4,弯折凸边4与平台外侧形成容油槽,容油槽的底端设有排油口5,排油口5上设有可拆卸的密封塞6。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外套管2可拆卸的套接在直筒内管1外侧,外套管2的顶端设有固定杆8,固定杆8的顶端设有第一紧固件7,直筒内管1的外壁上设有第二紧固件9,第一紧固件7、第二紧固件9相匹配使得两者可拆的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述第二紧固件9呈直形棒状,所述第一紧固件7包括卡合环71,所述卡合环71呈圆环形围合成一个可容纳第二紧固件9的空腔,所述卡合环71上设有卡合开口72,卡合开口72的两侧设有卡合凸缘73。

工作过程:

实施例1中,外套管2可与直筒内管1呈一体结构,外套管2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直筒内管1外部,直筒内管1的两端均固定在编织机器上,线芯从直筒内管1内穿过,机械作业时溅出的润滑油被抛甩在直筒内管1外壁或圆台形导油面3上,润滑油沿圆台形导油面3详细滴落进入到容油槽内,当容油槽内积累一定润换油时,将密封塞6打开,把回收容器放置在排油口5整下方,润换油得以回收再利用。

实施例2和3中,外套管2可拆卸,适用于直筒内管1一端固定在编织机器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的工况环境中,如此可将外套管2从直筒内管1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洁,便于维护。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