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料经编机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555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面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料经编机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经年来由于行业的发展,大量高速经编机进入企业,高速经编机自身要发出很多热量,为保证产品的质量,要求经编机保持在38℃左右的温度,经编机产生的大量热量释放到车间内,给空调系统带来巨大的负荷,空调耗电大,车间空气干燥,油味重,工人操作环境差,影响工作效率。在经编机中,经编机油箱是经编机的关键部件,而经编机油箱冷却装置是经编机中用于控制经编机油箱内油液温度的温控部件,因此,经编机油箱冷却装置也是经编机的关键部件。然而现有的经编机冷却装置效率较低,因此我们需要一款新型的面料经编机的冷却装置,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料经编机的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面料经编机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本体、热交换器、控制阀、温度显示屏、智能控制装置、温度感应器、冷却油筒、水泵、冷却水进口、液位传感器、出油管、安装固定块、导热体,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冷却装置本体的表面,所述导热体设置在冷却装置本体的底部,所述导热体的上方设有冷却室,2个所述安装固定块分别设置在导热体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冷却油筒设置在冷却室的中部,所述冷却油筒的左端设有进油管,所述出油管设置在冷却油筒的右端,所述温度感应器设置在冷却油筒的表面,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温度感应器的右侧,所述智能控制装置设置在温度感应器左侧的上方,所述冷却室左侧的底部设有冷却水出口,所述控制阀设置在冷却水出口的右侧,所述冷却水进口设置在冷却室右侧的顶部,所述水泵设置在冷却水进口的左侧,所述冷却室的表面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温度显示屏设置在控制面板的左侧,所述智能控制装置通过电线与水泵电性连接,所述安装固定块的内部设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面料经编机的冷却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安全高效;热交换器的设置能够将冷却室内的温度快速的降低,满足了冷却的条件;温度显示屏和温度感应器的设置能够准确的了解温度的变化,有利于进行准确的控制;水泵的设置可以控制冷却水的流量,提高冷却的效率;智能控制装置的设置使得操作更加智能更加及时准确,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装置本体;2、热交换器;3、进油管;4、控制阀;5、冷却水出口;6、温度显示屏;7、智能控制装置;8、冷却室;9、温度感应器;10、冷却油筒;11、水泵;12、冷却水进口;13、液位传感器;14、出油管;15、安装固定块;16、导热体;17、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面料经编机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本体1、热交换器2、控制阀4、温度显示屏6、智能控制装置7、温度感应器9、冷却油筒10、水泵11、冷却水进口12、液位传感器13、出油管14、安装固定块15、导热体16,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设置在冷却装置本体1的表面,所述导热体16设置在冷却装置本体1的底部,所述导热体16的上方设有冷却室8,2个所述安装固定块15分别设置在导热体16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安装固定块15的内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冷却油筒10设置在冷却室8的中部,所述冷却油筒10的左端设有进油管3,所述出油管14设置在冷却油筒10的右端,所述温度感应器9设置在冷却油筒10的表面,所述液位传感器13设置在温度感应器9的右侧,所述智能控制装置7设置在温度感应器9左侧的上方,所述冷却室8左侧的底部设有冷却水出口5,所述控制阀4设置在冷却水出口5的右侧,所述冷却水进口12设置在冷却室8右侧的顶部,所述水泵11设置在冷却水进口12的左侧,所述智能控制装置7通过电线与水泵11电性连接,所述冷却室8的表面设有控制面板17,所述温度显示屏6设置在控制面板17的左侧。

工作原理:该面料经编机的冷却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通过安装固定块15安装在经编机上,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12进入到冷却室8中,对进入冷却油筒10内的油进行冷却,导热体16将经编机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冷却室8内的冷却水,温度感应器9将温度反应在温度显示屏6上,温度的变化会使智能控制装置7对水泵11进行控制,从而控制水的流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